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儒学思想与东北亚“文化共同体”
儒学思想与东北亚“文化共同体”

儒学思想与东北亚“文化共同体”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浩范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9721612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儒学的视角切入东北亚国家关系的研究,分别从儒学的历史演变、全球化下的儒学演变、东北亚文化源流、文化共同体的动因、现代系统理论、国家关系理论等方面,论证了东北亚(主要是中日韩三国)建立“文化共同体”的基础、意义、所受限制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儒学思想与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目录

绪论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哲学基础 1

第一章 儒学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6

第一节 儒学思想演变及核心思想体系 6

一 儒学思想的起源 7

二 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 10

三 儒学核心思想体系 17

第二节 儒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 24

一“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结构 25

二“忠孝”合一的社会结构 27

三“伦理”、“政治”相依的社会结构 29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学理念 31

一“为政以德”的政治理念 31

二“三纲五常”伦理价值观 33

三“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35

四“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人格理想 36

第二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学与文化 38

第一节 儒学发展脉络中的中日韩思想比较 38

一 性理学——统治理念 39

二 经世实学——现代精神 41

三 孝与忠——生活儒学 45

第二节 儒学基本问题的新思考 47

一 儒学的合法性再思考 48

二 儒学与宗教的关联思考 50

三 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儒学 53

第三节 文化全球化的哲学思考 54

一 冲突与对话的兼容 55

二 多元与一元的共存 58

三 扬弃和创新的结合 60

第三章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思考 63

第一节“文化共同体”的内涵 64

一“世界共同体”的考察 64

二 区域“经济共同体”模式 69

三“文化共同体”的内涵 78

第二节“文化共同体”模式探析 83

一“整合型”文化共同体 84

二“互融型”文化共同体 85

三“互补型”文化共同体 86

四“多元型”文化共同体 88

第三节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基本条件 90

一 以文化自觉为前提的共同体价值观 91

二 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文化认同 93

三“互利共赢”的文化向心力 95

第四章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动因及其政治影响 98

第一节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动因 99

一 可能性:地缘优势和文化基础 99

二 必要性:区域政治安全与稳定 101

三 重要性:区域经济与竞争力提高 103

第二节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政治阻碍 105

一 不和谐的政治倾向 106

二 新民族主义意识的兴起 111

三 共同体主导权争夺 116

第三节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态度 122

一 中国从“观望”到“积极” 122

二 韩国的“积极”态度 124

三 日本的“矛盾”态度 125

第五章 现代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东北亚文化环境探析 128

第一节SCI(旧三论)视角下文化的稳定性 129

一 系统论——文化环境的“整体性” 129

二 控制论——文化环境的“控制性” 134

三 信息论——文化资源的“共享性” 137

第二节DSC(新三论)视角下文化的发展性 141

一 耗散结构论——文化的对外“开放度” 142

二 协同论——文化的合作与竞争 147

三 突变论——文化的突变与渐变 152

第三节HCF(超三论)视角下文化的动态性 156

一 超循环理论——文化环境的“催化”功能 156

二 混沌学——文化环境的“吸引子”功能 160

三 分形理论——文化环境的“再认识”功能 166

第六章 国际关系主流思潮下的东北亚文化合作分析 172

第一节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误导”与“本质” 172

一 新现实主义关于实现国家间合作的条件 173

二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与“华盛顿共识” 179

三“中国威胁论”——新保守主义的幌子 183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国际文化合作形式 186

一 霍布斯的“敌人”文化 187

二 洛克的“竞争”文化 189

三 康德的“友谊”文化 191

第三节 国际体系结构中的角色定位与合作 192

一 国家身份的认定与利益的界定 192

二 国际“安全文化理论”的启示 194

三 文化主体间的“多元”合作 197

第七章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儒学思想资源 201

第一节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思想基础 202

一“和而不同”——文化的“重叠共识” 202

二“中庸”——文化的权变与智慧 208

三“忧患意识”——文化崛起的动力 214

第二节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伦理资源基础 218

一 全球伦理资源——“忠恕” 219

二 理想人格——“君子” 222

三 文化竞争力资源——“人文精神” 227

第三节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政治文化基础 232

一“为政以德”的民本政治 233

二“圣人之道”之圣人政治 235

三“以礼为法”的政治秩序 237

第八章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儒学经管思想 243

第一节 儒家经济伦理的基本原则 244

一“先义后利”的经济伦理原则 244

二“均无贫”的儒家经济分配原理 246

三“俭以养德”的儒家政治经济学原则 247

第二节 儒家管理思想的精髓 248

一“仁”“礼”互含的管理结构 249

二“修己”“安人”的管理模式 250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51

第三节 儒家经济伦理的精神实质 253

一“儒商”的历史作用 253

二 儒家经济圈的科学启示 255

三 克服“金融危机”的儒家精神 257

第九章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儒学和谐思想 261

第一节 儒学“平衡”思想的“和谐”功能 261

一“天人合一”的平衡思想 262

二以“等级”思想为前提的人的平衡 264

三“协和万邦”的全球化“平衡” 266

第二节“诚信”——建立共赢的文化环境 267

一 儒学“诚信”思想内涵 268

二 儒家“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型 270

三 构筑“共赢”的文化环境 273

第三节“和谐”——建立理想的文化共同体 275

一“大同”、“小康”——文化共同体的现代追求 275

二“整体主义”——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原则 278

三“和合”——文化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280

第十章 儒学——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基本要求 283

第一节“复兴儒学”的正确理解 284

一 克服儒学的非时代性要素 284

二 克服儒学的“政治价值结构”绝对化 286

三 克服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正统性” 287

第二节 儒学的未来性思考 289

一 儒学生命力“再思考” 290

二 儒学的“合理定位” 292

三 儒学价值体系的重构 294

第三节 重构儒学思想的基本原则 296

一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 297

二 儒学与科学的结合 299

三 儒学与世界优秀文化的结合 302

结语 儒学在东北亚文化环境中的角色定位 3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