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电工理论基础  第4版  翻译版
电工理论基础  第4版  翻译版

电工理论基础 第4版 翻译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俄)К.С.Демирчян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40306972
  • 页数:11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俄罗斯电工理论基础界4位著名教授(2位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2位俄罗斯电力科学院院士)集自己多年教学科研经验编著的电工理论基础(第四版)的翻译版,是一部展示了俄罗斯电工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及成果的权威性精品教材,被俄罗斯各高校广为使用。本教材根据电路、电磁场两门课程的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即:电磁场、电路和磁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线性电路理论,非线性电路和磁路理论,电磁场理论;内容比国内现行电路、电磁场教材丰富且深入,除国内大部分教材所论及的内容外,还包括电路的数值计算方法、Z变换法、电路的综合、电路的诊断、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解法等。每章附有问答题、练习题及任务题,并附有部分题目的解答。本书适合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使用,也可供科技人员参考。
《电工理论基础 第4版 翻译版》目录

第一卷 3

第一部分 电磁场、电路和磁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3

第1章 电磁场概念和定律的总结 3

1.1电磁场、电路和磁路理论课题的物理基础 3

1.2带电基本粒子和物质的特殊形式——电磁场 3

1.3电与磁现象之间的关系——电场和磁场是统一的电磁场的两个方面 5

1.4带电粒子和物体的电荷与它们电场的关系——高斯定理 9

1.5物质的极化、电偏移和麦克斯韦假设 11

1.6传导电流、转移电流和位移电流 15

1.7电流连续性定理 19

1.8电压、电位差和电动势 21

1.9磁通和磁通连续性原理 27

1.10电磁感应定律 29

1.11磁链,自感和互感电动势,电磁惯性原理 32

1.12电动势电场和涡流电场 35

1.13磁场与电场的耦合 37

1.14物质的磁化强度和磁场强度 39

1.15 全电流定律 42

1.16电磁场的基本方程 43

第2章 电场和磁场的能量和机械显现 45

2.1带电物体系统的能量和电场中能量的分布 45

2.2通电回路系统的能量和磁场中的能量分布 47

2.3对带电物体的作用力 51

2.4电磁力 53

第1—2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59

1.1带电粒子和物体电荷与它们电场的关系 59

1.2电位移和麦克斯韦公理 62

1.3电流种类和电流连续性原理 64

1.4电压和电位 65

1.5磁感应强度和磁通连续性原理 68

1.6电磁感应定律 69

1.7电感和互电感 72

1.8电动势电场和涡流电场 74

1.9磁场与电场的关系 75

1.10物质的磁化强度和全电流定律 76

2.1带电物体系统的能量和通电回路的能量 80

2.2对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电磁力 82

第3章 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86

3.1电路和磁路 86

3.2电路元件;电路的有源和无源部分 87

3.3电路中的物理现象和具有分布参数的电路 88

3.4在电路理论中采用的科学抽象它们的实际意义和应用范围;带有集中参数的电路 90

3.5电路的参数;线性与非线性电路和磁路 92

3.6电路基本元件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95

3.7电路元件中电流和电动势以及在它们端子上电压的假定正方向 96

3.8电动势源和电流源 98

3.9电路图 100

3.10电路图的拓扑概念;电路的图 103

3.11节点关联矩阵 105

3.12电路定律 106

3.13电路电流的节点方程 109

3.14电路的回路方程;回路矩阵 111

3.15 对电路截面中电流的方程;截面矩阵 113

3.16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和截面矩阵之间的关系 115

3.17电路方程总系统;描述集中参数电路中过程的微分方程 119

3.18分析与综合——电路理论的两项主要任务 121

第二部分 线性电路理论 123

第4章 正弦电流电路的基本性质和等效参数 123

4.1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正弦的电动势源和电流源 123

4.2周期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和平均值 125

4.3以旋转矢量表示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矢量图 127

4.4 R、L、C串联电路中稳定的正弦电流 128

4.5 G、L、C并联电路中稳定的正弦电流 131

4.6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133

4.7正弦电流电路中的瞬时功率和能量振荡 135

4.8被看作二端网络的复杂交流电路的等效参数 138

4.9给定频率下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 140

4.10多因素对电路等效参数的影响 142

第3—4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143

3.1电路元件 143

3.2电路中的源 144

3.3电路图的拓扑概念 146

3.4基尔霍夫定律 147

3.5拓扑矩阵 147

3.6电路方程 150

4.1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特性 150

4.2相量图 153

4.3 R、L、C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156

4.4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158

4.5被看作二端网络的电路的等效参数 161

第5章 稳定正弦和恒定电流下电路的计算方法 164

5.1复数符号法 164

5.2复阻抗和复导纳 167

5.3复数形式的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表达式 167

5.4按复电压和复电流计算功率 168

5.5串联电路的计算 169

5.6并联电路的计算 170

5.7混联电路的计算 170

5.8关于复杂电路的计算 171

5.9基于将三角形联结变换为星形联结的电路计算 175

5.10电动势源与电流源的变换 177

5.11回路电流法 179

5.12节点电压法 185

5.13截面法 190

5.14 混合变量法 193

5.15 叠加定理和基于它的电路计算方法 197

5.16互易定理和基于它的电路计算方法 198

5.17等效发电机法 200

5.18有互电感电路的计算 203

5.19具有线性特性的变压器;理想变压器 207

5.20经电场耦合的电路 210

5.21复杂电路中的功率平衡 210

5.22直流激励下复杂电路的计算 211

5.23复杂电路稳态的计算问题 212

5.24电路计算的拓扑法 213

第5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217

5.1复数符号法 217

5.2复杂电路的计算方法 222

5.3含互感电路的计算 228

第6章 谐振现象和频率特性 232

6.1电路中有关谐振和频率特性的概念 232

6.2 R、L、C串联场合的谐振 232

6.3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233

6.4 G、L、C并联的谐振 237

6.5 G、L、C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238

6.6仅含电抗元件电路的频率特性 240

6.7一般情况下电路的频率特性 243

6.8感应耦合回路中的谐振 245

6.9电路中谐振现象的实际意义 247

第7章 三相电路的计算 249

7.1多相电路和系统及其分类 249

7.2电动势非对称和电路非对称情况下三相系统的计算 252

7.3旋转磁场的获得 254

7.4非对称三相系统的对称分量分解 256

7.5运用对称分量法的三相电路计算 257

第8章 周期非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电路的计算 261

8.1周期非正弦电动势作用下线性电路瞬时稳定电压和电流的计算方法 261

8.2非正弦电压下电流曲线形状与电路特性的关系 263

8.3周期非正弦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有效值 265

8.4周期非正弦电流和电压的有功功率 266

8.5三相电路中高次谐波的特点 267

8.6关于有对称形状的电流或电压曲线时高次谐波的组成 268

8.7复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 269

8.8拍频振荡 271

8.9调制振荡 272

第6—8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274

6.1 R、L、C串联谐振 274

6.2 G、L、C并联谐振 275

6.3仅含电抗元件电路中的谐振 277

6.4电路的频率特性 278

6.5任意结构电路中的谐振 279

7.1多相电路和系统的分类 281

7.2三相电路的计算 284

7.3旋转磁场 286

7.4对称分量法 287

8.1周期非正弦电压下电路的计算 288

8.2非正弦电压下电路中电流的曲线形式 291

8.3周期非正弦量的有效值;有功功率 292

8.4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293

第一卷习题解答(第1—8章) 294

1.1粒子和物体电荷与它们电场的关系;高斯定理 294

1.2电位移和麦克斯韦公理 296

1.3电流种类和电流连续性原理 297

1.4电压和电位 299

1.5磁感应强度和磁通连续性定理 301

1.6电磁感应定律 302

1.7电感和互电感 304

1.8电动势电场和涡流电场 305

1.9磁场与电场的关系 306

1.10物质的磁化强度和全电流定律 307

2.1带电物体系统的能量和通电回路的能量 309

2.2作用在带电物体上的力;电磁力 310

3.1电路元件 314

3.2电路中的源 316

3.3电路图的图——电路图的拓扑 316

3.4基尔霍夫定律 316

3.5拓扑矩阵 317

3.6电路方程 317

4.1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特性 317

4.2相量图 318

4.3 R、L、C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320

4.4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321

4.5被看作二端网络的电路的等效参数 322

5.1复数符号法 324

5.2复杂电路的计算方法 329

5.3含互感电路的计算 339

6.1 R、L、C串联谐振 341

6.2 G、L、C并联谐振 342

6.3仅含有电抗元件电路中的谐振 343

6.4电路的频率特性 346

6.5任意结构电路中的谐振 347

7.1多相电路和系统的分类 349

7.2三相电路的计算 351

7.3旋转磁场 351

7.4对称分量法 352

8.1周期非正弦电压下电路的计算 353

8.2非正弦电压下电路中电流的曲线形式 356

8.3周期非正弦量的有效值;有功功率 356

8.4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357

计算任务题 358

1.静电场和电容的计算 358

2.正弦电流电路的计算;相量图的应用 360

3.正弦电流电路的复数符号法计算 362

4.复杂正弦电流电路的计算 364

5.非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下电路的计算 369

第二卷 374

本卷结构概述 374

第9章 计算集中参数电路过渡过程的经典法 375

9.1线性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375

9.2计算线性电路中过渡过程的一般方法——经典法 375

9.3状态变量法 376

9.4由初始条件求解积分常数 378

9.5 R、L串联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379

9.6 R、 C串联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383

9.7 R、L、C串联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387

9.8电容C向R、L的放电 390

9.9恒定电压激励下R、L、C电路的接通 395

9.10正弦电压激励下R、L、C电路的接通 396

9.11电路参数瞬间变化引起的过渡过程 398

9.12复杂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 402

9.13以状态变量法求解过渡过程 406

9.14状态方程的数值积分 416

9.15 数值积分方法的稳定性 419

9.16电路微分方程组的刚性 422

9.17求解电路状态方程数值解的系统方法 427

9.18计算电路过渡过程的综合电路图方法 430

第10章 计算集中参数电路过渡过程的算子法 435

10.1函数、函数微分和函数积分的算子表征 435

10.2函数映像(象函数)实例 437

10.3算子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 439

10.4计算电路过渡过程的算子法 441

10.5象函数到原函数的转换、展开定理 443

10.6特征方程根的性质 447

第11章 非周期函数的频谱表示——傅里叶积分变换;计算过渡过程的频率特性法 449

11.1用傅里叶积分表征非周期性时间函数 449

11.2频谱特性 450

11.3给定时间函数的频率特性的求取 451

11.4借助频谱特性计算过渡过程 454

11.5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复变频率概念 455

第12章 脉冲电动势和任意波形电动势激励下电路的计算 457

12.1脉冲电动势和脉冲系统的概念 457

12.2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脉冲电动势作用下电路的计算 458

12.3任意波形电动势激励下电路的计算——卷积积分(杜哈梅积分) 461

12.4借助卷积积分和拉普拉斯有理变换计算稳态过程 463

12.5借助拉普拉斯有理变换计算复杂电路的过渡过程 466

12.6用拉普拉斯有理变换法计算脉冲电动势作用下的电路 467

12.7基于电路差分方程求解计算脉冲串作用下的电路 472

12.8 z变换法 476

12.9借助z变换法计算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479

12.10电路中的偶变过程 481

第9—12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483

9.1计算过渡过程的一般方法;状态变量法 483

9.2 R、L和R、C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486

9.3 R、L、C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487

9.4电路参数瞬间变化引起的过渡过程 488

10.1函数、函数微分和函数积分的算子表征 488

10.2用算子法计算过渡过程 490

11.1非周期性信号的频率特性 492

11.2借助电路和信号的频率特性计算过渡过程 494

12.1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495

12.2借助卷积积分计算电路的过渡过程 497

12.3脉冲串作用下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 498

第13章 四端网络一般性质的分析 499

13.1四端网络方程的不同表征形式 499

13.2四端网络的等效电路 502

13.3四端网络参数的实验测定 503

13.4四端网络的连接和四端网络方程的矩阵表示 504

13.5四端网络的传递函数 506

13.6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510

13.7反馈 512

13.8有源四端网络 513

13.9电路特性对元件参数变化的敏感度 515

第14章 链式电路、滤波器、结构图 518

14.1四端网络的特性参数 518

14.2匹配链式电路的传递函数 521

14.3滤波器 522

14.4 k型低通滤波器 524

14.5 m型低通滤波器 526

14.6变频法、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 528

14.7结构图 531

14.8电路的稳定性问题 533

第13—14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536

13.1四端网络的参数方程和方程组 536

13.2四端网络的等效电路 538

13.3四端网络参数的实验测定 539

13.4四端网络的连接 540

13.5四端网络的传递函数 541

13.6反馈 544

14.1四端网络的特性参数 545

14.2滤波器 546

14.3 k型和m型低通滤波器 548

14.4低通滤波器 549

14.5电路的稳定性 550

第15章 电路的综合 552

15.1电路的综合问题 552

15.2无源电路输入函数的性质 553

15.3以简单分数形式表征输入函数 554

15.4分母具有实根和虚根的二端网络输入函数的实现——将网络函数分解为简单分数 555

15.5分母仅有虚根的二端网络输入函数的实现——将网络函数表征为链式分数 559

15.6通常情况下二端网络输入函数的综合;右半平面无零点和极点的检验 564

15.7通常情况下二端网络输入函数的综合;当Re(p)=σ≥0时,函数Re[ F(p)]≥0的正值条件的检验 566

15.8通常情况下二端网络输入函数的综合,具有实根、虚根和复根的给定函数的综合 569

15.9四端网络传递函数的综合 572

第16章 电路的诊断 575

16.1电路诊断的任务和方法 575

16.2诊断无源电路的节点阻抗法 577

16.3诊断无源电路的广义节点阻抗法 581

16.4诊断有源电路的节点阻抗法 583

16.5原始数据欠完备和不相容条件下电路的诊断 584

16.6具有刚性数学模型电路的诊断 585

第17章 稳态下的分布参数电路 591

17.1分布参数电路 591

17.2传输线的分布参数方程 591

17.3正弦稳态下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求解 593

17.4用链式电路模拟均匀传输线 595

17.5行波 595

17.6均匀传输线的特性;无畸变传输线的条件 597

17.7各种工作状态下的均匀传输线 598

17.8无损传输线 601

第18章 过渡过程状态下的分布参数电路 605

18.1分布参数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605

18.2用经典法求解无畸变均匀传输线过渡过程的方程 605

18.3用算子法求解无畸变均匀传输线过渡过程的方程 607

18.4无畸变传输线中的波 609

18.5传输线上波的成因及特点 610

18.6两段均匀传输线连接处波的透射和反射 611

18.7传输线终端的波反射 613

18.8均匀传输线的接通过程 615

18.9均匀传输线连接处有电抗性阻抗条件下的波过程 617

18.10均匀传输线连接处有纯阻性阻抗条件下的波过程 619

第15—18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622

15.1二端网络的综合 622

15.2四端网络的综合 622

17.1传输线的稳态计算 623

17.2无畸变传输线 625

17.3传输线的开路和路 626

18.1单传输线上的过渡过程 627

18.2若干不同波阻抗传输线连接情况下的过渡过程 628

18.3传输线终端的波反射 630

第三部分 非线性电路和磁路理论 633

第19章 非线性电路元件及它们的特性和参数 633

19.1非线性电路的特殊性质 633

19.2具有非线性电阻的电路元件及其参数和特性 634

19.3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对称特性和非对称特性 636

19.4具有非线性电阻的惰性元件和无惰性元件 640

19.5具有非线性电阻并能够稳定电流和电压的元件特性 640

19.6半导体二极管作为电路的非线性元件 641

19.7可控的非线性元件,含控制电极的离子器件 646

19.8可控型非线性元件;电子三极管 647

19.9电路的一种元件——电子三极管 648

19.10可控型非线性元件——半导体三极管 650

19.11电路的一种元件——半导体三极管 653

19.12可控型非线性元件——可控硅闸流管 656

19.13铁磁材料的非线性性质 657

19.14铁心线圈的参数和非线性特性 661

19.15 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电容器 663

19.16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电动势源和电流源 666

第20章 直流激励下非线性电路和磁路的计算 667

20.1直流非线性电路的计算 667

20.2含非线性元件但不含电动势源的多段电路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668

20.3含非线性元件和电动势源的多段电路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670

20.4含一个非线性元件的复杂电路的计算 672

20.5含两个非线性元件的复杂电路的计算 674

20.6含三个非线性元件的复杂电路的计算 675

20.7计算直流非线性复杂电路的数值方法 677

20.8保证唯一解条件下直流非线性电路方程组的列写 680

20.9小偏差条件下直流非线性电路特殊性质的解析研究 683

20.10磁路的定律和参数 686

20.11串联磁路的计算 688

20.12有分支磁路的计算 690

20.13永久磁铁的计算 691

20.14永久磁铁磁路的计算 692

第21章 周期过程下的非线性电路和非线性磁路 694

21.1含惰性非线性元件电路中周期过程的特点 694

21.2含电感性惰性机电元件电路中的过程 695

21.3含非惰性非线性元件电路中周期过程的特点;等效正弦曲线法 697

21.4铁心线圈中电流、磁通和电动势的波形形状 698

21.5铁心中的损耗 699

21.6等效正弦曲线和磁链与电流的关系 700

21.7铁心线圈的方程、相量图和等效电路 701

21.8磁路的复磁阻 702

21.9铁心变压器的方程、相量图和等效电路 703

21.10基于等效正弦曲线的图解计算法 705

21.11铁心线圈与电容器串联的铁磁谐振现象 705

21.12铁心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的铁磁谐振现象 707

21.13铁磁稳压器 708

21.14非线性电路的一种可控电感元件——铁磁功率放大器 710

21.15 计算非线性电路中周期过程的谐波平衡法 711

21.16为变换频率分离非线性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713

21.17用铁磁元件实现基于零序谐波分离的倍频 714

21.18分段线性逼近非线性元件特性条件下以时段特性契合法计算电路中的过程 715

21.19含开关元件的非线性电路计算、交变电流的整流 715

21.20使用可控开关进行整流调节和逆变 718

21.21交流电路中的非线性电容器 721

21.22正弦电压源供电下非线性电路的功率因数 722

第22章 振荡理论基础和非线性电路中过渡过程的计算方法 724

22.1非线性电路中振荡过程的特点 724

22.2恒压源供电下含电感和非线性电阻的电路状态的稳定性 724

22.3恒压源供电下含电容和非线性电阻的电路状态的稳定性 725

22.4稳定性问题研究中等效电路的选定 726

22.5恒压源供电下判定复杂非线性电路状态稳定性的一般原理 728

22.6非线性反馈系统中的晶体三极管自激振荡发生器 731

22.7张弛振荡 735

22.8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方法 736

22.9计算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图解积分法 737

22.10基于非线性元件近似解析表达式求解过渡过程的解析法 740

22.11计算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逐时段解法 743

22.12基于电路方程有条件线性化的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计算方法 745

22.13过渡过程的相平面表征 746

22.14建立相轨迹和计算过渡过程用的等倾线法 750

22.15 幅值缓变法——范德伯尔法 753

22.16非线性电路的频率性质 757

22.17非线性电路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意义 758

第19—22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759

19.1非线性电路的元件参数 759

19.2晶体三极管作为电路元件 759

19.3铁磁材料的非线性性质 761

19.4非线性特性曲线的近似逼近 762

20.1非线性元件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762

20.2非线性电路的计算方法 763

20.3非线性磁路 765

21.1非线性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波形曲线的形状;等效正弦曲线法 766

21.2铁心线圈和铁心变压器;铁磁振荡现象 767

21.3非线性特性曲线的谐波平衡法和分段线性逼近法 768

22.1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769

22.2非线性电路中的自激振荡 770

22.3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 771

22.4相平面法 772

第二卷习题解答(第9—22章) 773

9.1计算过渡过程的一般方法;状态变量法 773

9.2 R、L和R、 C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776

9.3 R、L、C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777

9.4电路参数瞬变引起的过渡过程 778

10.1函数、函数微分和积分的算子表征 778

10.2用算子法计算过渡过程 779

11.1非周期性信号的频率特性 783

11.2借助信号和电路的频率特性计算过渡过程 784

12.1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784

12.2借助卷积积分计算电路的过渡过程 786

12.3脉冲串作用下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 788

13.1四端网络的参数方程和方程组 790

13.2四端网络的等效电路 793

13.3四端网络参数的试验测定 794

13.4四端网络的连接 795

13.5四端网络的传递函数 796

13.6反馈 802

14.1四端网络的特性参数 803

14.2滤波器 804

14.3 k型和m型低通滤波器 807

14.4低通滤波器 808

14.5电路的稳定性 809

15.1二端网络的综合 811

15.2四端网络的综合 812

17.1传输线的稳态计算 813

17.2无畸变传输线 814

17.3传输线的开路和短路状态 814

18.1单传输线上的过渡过程 816

18.2若干不同波阻抗传输线连接情况下的过渡过程 817

18.3传输线终端的波反射 820

19.1非线性电路的元件参数 823

19.2晶体三极管作为电路元件 824

19.3铁磁材料的非线性性质 827

19.4非线性特性曲线的近似逼近 827

20.1非线性元件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828

20.2非线性电路的计算方法 829

20.3非线性磁路 830

21.1非线性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波形曲线的形状;等效正弦曲线法 831

21.2铁心线圈和铁心变压器;铁磁振荡现象 831

21.3非线性特性曲线的谐波平衡法和分段线性逼近法 832

22.1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832

22.2非线性电路中的自激振荡 833

22.3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 833

22.4相平面法 836

计算任务题 837

1.集中参数电路中过渡过程的计算 837

2.均匀传输线上过渡过程的计算 842

第三卷 848

本卷结构概述 848

第四部分 电磁场理论 849

第23章 电磁场方程 849

23.1电磁场及其积分形式的方程 849

23.2微分形式的全电流定律——麦克斯韦第一方程 851

23.3微分形式的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第二方程 853

23.4微分形式的高斯定理和麦克斯韦公理 854

23.5微分形式的磁通连续性定理和电流连续性定理表达式 857

23.6奥斯特-罗格拉斯基定理;斯托克斯定理 857

23.7完整的电磁场方程组 858

23.8两种不同电磁性能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861

23.9作为电磁场特殊情况的静电场和恒定场 862

第24章 静电场 863

24.1静电场的无旋性;电位梯度 863

24.2远离带电体系统的电位和电场强度的递减 865

24.3按给定电荷分布确定电位 867

24.4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 868

24.5导体表面的边界条件 869

24.6两种电介质分界面的边界条件 869

24.7静电学的基本任务 872

24.8平面平行场 872

24.9复变函数的应用 875

24.10单根圆截面导体的场 877

24.11呈一定角度相交两平面的场 878

24.12双线传输线路的场 879

24.13两平行不同轴柱体的场 882

24.14平板电容器边缘的场 883

24.15 建立平面平行场图的图解法 885

24.16建立旋转体场图的图解法 886

24.17建立非均匀绝缘介质场图的图解法 886

24.18外静电场中的电介质体 887

24.19外均匀场中的电介质球 887

24.20非均匀介质中电场的一般计算方法;积分方程法 890

24.21外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 893

24.22外均匀场中的金属球 894

24.23镜像法 894

24.24应用分离变量法求解静电学问题 897

24.25基于有限差分法的静电场数值计算 899

24.26计算非均匀介质中电场的变分法;有限元法 900

第25章 电容的计算 904

25.1两圆柱体之间的电容;两传输线的电容 904

25.2物体系统中的电位系数、静电感应系数和部分电容 906

25.3长平行导线系统的电位系数 909

25.4计及大地影响的两导线间的电容 910

25.5三相输电线的电容 911

25.6用平均电位法计算导体系统中的电位系数和电容 914

25.7按场图计算电容 917

第23—25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918

23.1微分形式的电磁场方程 918

23.2电磁场方程组 920

23.3不同性质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921

24.1静电场的电位 922

24.2拉普拉斯方程和泊松方程 923

24.3平面平行静电场 925

24.4复电位法 926

24.5圆截面导线的静电场 927

24.6静电场的图 929

24.7积分方程法 929

24.8镜像法 930

24.9分离变量法 931

24.10网格法和有限元法 931

25.1圆柱体之间的电容 932

25.2物体系统中的电位系数、静电感应系数和部分电容 933

25.3传输线的电容 934

25.4平均电位法 937

第26章 恒定电场 938

26.1恒定电流的电磁场方程 938

26.2恒流导体周围电介质中的电场 938

26.3传导介质中的电场和电流密度矢量场 939

26.4两种传导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940

26.5传导介质中的电场与静电场的类比 940

26.6电缆中的漏电流和电缆的绝缘电阻 941

26.7接地电阻 942

第27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 945

27.1恒定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有旋性;电流区域外磁场的标量磁位 945

27.2电流磁场的矢量磁位 946

27.3将有旋磁场转换为无旋场的方法 948

27.4基于矢量磁位的磁通量和磁场能量表达式 950

27.5恒定磁场计算的主要任务 951

27.6平面平行场 952

27.7复变函数的运用 953

27.8线性导体的场;平面平行电场与平面平行磁场的对应原理 953

27.9在外均匀场中的通电直导线 955

27.10任意形状有限截面积导体的场 955

27.11圆截面导体的场 956

27.12双线输电线路的场 957

27.13不同磁导率两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958

27.14铁磁体平面附近的电流场;镜像法 959

27.15 建立场图的图解法 960

27.16空间任务;圆形通电回路的场 963

27.17基于立体角的标量磁位表达式在该角下可看到电流回路 965

27.18远离回路处任意形状回路的磁场 966

27.19外磁场中的物体;与静电学任务的相似性 967

27.20外均匀磁场中的球和旋转椭圆体 967

27.21非均匀介质中的磁场;积分方程法的运用 968

27.22退磁系数 971

27.23 磁屏蔽 971

27.24用有限差分法计算非均匀介质中的磁场 972

第28章 电感的计算 974

28.1互感和自感的基本表达式 974

28.2两圆形回路的互感 977

28.3圆形回路的电感 978

28.4区段法 979

28.5直线段组成回路的电感 980

28.6直角框形回路的电感 981

28.7两双导线线路之间的互感 982

28.8双导线线路的电感 982

28.9三相线路的电感 983

第26—28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985

26.1电介质和传导介质中的恒定电场 985

27.1磁场的标量磁位 986

27.2磁场的矢量磁位 987

27.3复磁位 989

27.4镜像法 991

28.1回路、线圈和引入线的电感 992

28.2区段法 994

28.3双导线线路的电感 994

28.4三相线路的电感 995

第29章 电介质中的交流电磁场 997

29.1电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997

29.2坡印亭矢量 1001

29.3电磁能通量 1003

29.4天线的电磁波辐射;赫兹的试验;列别捷夫的工作;波波夫的无线电发明 1005

29.5电磁场电动力的矢量位和标量位 1008

29.6带交变电荷的电偶极子 1012

29.7距偶极子远小于波长处的电磁场 1014

29.8距偶极子远超过波长处的电磁场 1015

29.9偶极子和天线辐射的功率及阻抗 1015

29.10电磁能沿输电线的传输 1017

29.11沿金属管内腔的电磁能传输 1019

29.12波导 1019

第30章 传导介质中的交流电磁场 1026

30.1传导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1026

30.2波长和波的衰减 1028

30.3趋肤效应现象 1029

30.4导线的有功阻抗和内感抗 1029

30.5强趋肤效应下的导线阻抗 1032

30.6铁磁性材料块状导体中的趋肤效应 1034

30.7关于复磁导率和复介电常数 1035

30.8平板中交流磁通的非均匀分布 1036

30.9圆截面柱形导线中电流的非均匀分布 1039

30.10圆截面圆柱形导线的有功阻抗和内感抗 1043

30.11邻近效应;用感应法实现表面淬火 1045

30.12电磁屏蔽 1046

30.13电场和磁场的实验研究与仿真模拟 1046

30.14关于电路和磁路理论任务与电磁场理论任务的区分准则 1049

第29—30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1052

29.1电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1052

29.2坡印亭矢量 1052

29.3电磁场的涡流分量和电位分量 1054

29.4沿线路导线的电磁能量传输 1054

30.1传导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1055

30.2导线的有功阻抗和感抗 1056

30.3交流磁通和电流的非均匀分布 1060

30.4邻近效应;电磁屏蔽 1061

第三卷习题解答(第23—30章) 1062

23.1微分形式的电磁场方程 1062

23.2电磁场方程组 1065

23.3不同性质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1066

24.1静电场的电位 1068

24.2拉普拉斯方程和泊松方程 1071

24.3平面平行静电场 1075

24.4复电位法 1076

24.5圆截面导线的静电场 1078

24.6静电场的图 1078

24.7积分方程法 1079

24.8镜像法 1079

24.9分离变量法 1080

24.10网格法和有限元法 1081

25.1圆柱体之间的电容 1081

25.2物体系统的电位系数、静电感应系数和部分电容 1083

25.3传输线的电容 1085

25.4平均电位法 1089

26.1电介质和传导介质中的恒定电场 1089

27.1磁场的标量磁位 1092

27.2磁场的矢量磁位 1093

27.3复磁位 1097

27.4镜像法 1099

28.1回路、线圈和引入线的电感 1101

28.2区段法 1104

28.3双导线线路的电感 1104

28.4三相线路的电感 1106

29.1电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1108

29.2坡印亭矢量 1109

29.3电磁场的涡流分量和电位分量 1110

29.4 沿线路导线的电磁能量传输 1111

30.1传导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1114

30.2导线的有功阻抗和感抗 1116

30.3交流磁通和电流的非均匀分布 1123

30.4临近效应;电磁屏蔽 1124

计算任务题 1126

1.输电线路电容和电感的计算 1126

2.平面平行磁场的场图制作及数值计算 1131

翻译后记 113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