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学概论
社会主义经济学概论

社会主义经济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玉梅,邓晓丹,臧晓华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9787206042614
  • 页数:484 页
图书介绍:《中华学王》系列丛书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走向深化的背景下推出的一套创新型教材讲解类丛书。本书真正做到了将新课程的理念融汇、渗透到本套书的各个方面,全面满足了广大师生的对新课程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对学生,《中华学王》是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能力的最佳选择;对老师,《中华学王》是拓展教学思路、补充教学资源的有力助手。《中华学王》是当之无愧的“课标时代的新教参”。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下一篇:30分钟基金入门
《社会主义经济学概论》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

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产权与所有制结构 13

一、产权和所有制的产生及功能 13

二、产权主体的多样性与所有制结构的多元性、混合性、开放性 1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演变 22

一、传统经济体制下的所有制关系 22

二、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的改革与发展过程 24

三、所有制结构演变的趋势 2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28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8

二、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31

三、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34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非公有制经济 39

一、个体经济 39

二、私营经济 40

三、外资经济 40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 44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按劳分配的一般原理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4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4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50

四、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52

第二节 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 54

一、公有制经济中的非按劳分配形式 54

二、劳动者从事个体经济的收入 56

三、私营经济中的收入分配 57

四、其他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收入分配 58

第三节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59

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59

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6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 70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0

二、我国现阶段处理分配问题的基本政策 72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 7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变 78

一、经济体制及其决定因素和表现形式 78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利弊 80

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82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 84

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一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84

二、市场经济产生的一般原因 8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互融合 92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的必要性 92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 9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与框架 9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9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99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02

第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体系 106

第一节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内涵 106

一、市场 106

二、经济运行机制 107

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108

四、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同经济规律、经济杠杆的关系 112

第二节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体系 113

一、动力机制 113

二、经营机制 116

三、调节机制 120

第三节 市场规则与市场组织 124

一、市场规则 124

二、市场组织与管理 126

第四节 市场体系及其结构 129

一、市场体系 129

二、市场体系结构 132

第五节 社会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完善 140

一、培育结构完整、发育均衡、功能齐全的市场体系 140

二、创造统一开放、平等竞争和法制化的市场环境 144

三、建立以市场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146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企业行为 148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148

一、企业的组织形式 148

二、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152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157

四、国有企业的改革 165

第二节 企业经营机制的构成 170

一、企业经营机制的涵义 170

二、企业经营机制的构成 171

第三节 企业的决策与创新行为 175

一、企业的经营目标 175

二、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 175

三、企业创新与创新机制的构造 180

第四节 企业的发展行为 184

一、融资、投资与资本经营 184

二、资产重组与企业并购 187

三、企业集团及其发展战略 19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农户行为 196

第一节 农村产权制度变迁与农户的基本特征 196

一、双层经营机制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必然性 196

二、家庭承包制的实质:农村财产关系的变革 199

三、农户主体的特征 202

第二节 农户的经济行为 203

一、农户经济行为理论 203

二、农户的投入产出行为 205

三、农户的兼业行为 209

第三节 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劳动力的转移 211

一、中国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与趋势 211

二、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产业选择 213

第四节 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与产业化经营 215

一、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出发点与特征 215

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作用与意义 217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 219

四、农业规模经济 221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家庭(居民)经济行为 225

第一节 家庭(居民)就业行为 225

一、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 225

二、劳动者的就业与失业 227

三、劳动力的流动 232

第二节 家庭(居民)收入行为 235

一、支配收入及其影响因素 235

二、收入与储蓄 237

三、收入差距 239

第三节 家庭(居民)消费行为 240

一、消费行为的涵义 240

二、影响消费行为的基本因素:消费目标和消费动机 241

三、影响消费行为的其它因素 242

四、消费层次、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 245

五、消费方式与中国消费方式的变化 248

第四节 家庭(居民)投资行为 251

一、投资的动机与形式 251

二、投资的风险 253

三、人力资本投资 255

第八章 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 259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及核算 259

一、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的界定 259

二、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 266

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267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 268

一、国民收入分配的作用 268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269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71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 273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 273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模式和作用 274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276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77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 2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总需求 283

一、社会总需求的内涵 283

二、社会总需求的构成 284

三、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因素 2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供给 290

一、社会总供给的内涵 290

二、社会总供给的构成 290

三、社会总供给的影响因素 292

第三节 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及其对社会总供给的影响作用 295

一、社会总需求变动的内涵及形式 295

二、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效应 296

三、社会总需求变动对社会总供给的作用机制 298

第四节 社会总供求的均衡及其实现条件 299

一、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 299

二、社会总供求的均衡条件 301

三、社会总供求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关系 305

第五节 社会总供求的失衡分析 309

一、社会总供求总量失衡的表现 310

二、社会总供求总量失衡的后果 311

三、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原因 312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宏观经济调控 316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原因与目标 31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 316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原因 319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321

第二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手段与方式 328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体系 328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体系 335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 338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分析 342

一、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342

二、IS-LM模型与经济的自动均衡 346

三、IS-LM曲线的斜率与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 34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对外经济开放与经济全球化 354

第一节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354

一、国际分工 354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 358

三、世界货币及其制度变迁 360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364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64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其面临的主要矛盾 369

第三节 汇率、利率与国际收支平衡 375

一、国际收支平衡及与汇率、利率的关系 375

二、汇率与汇率制度 378

三、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与改革 380

第四节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385

一、固定汇率与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385

二、资本管制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387

三、总供给曲线与固定汇率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率 38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转变 3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及因素分析 390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特征 39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 393

三、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395

第二节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403

一、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404

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06

第三节 经济周期一般理论 410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其类型 410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和一般原因 413

三、经济周期理论的历史回顾 415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周期性 420

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特点 420

二、诱导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因素 421

三、中国调节经济周期的对策 423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29

第一节 经济发展 429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429

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与影响因素 431

三、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 437

第二节 二元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 443

一、二元经济的内涵 443

二、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44

三、中国二元经济与国民经济现代化 446

第三节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450

一、产业划分和产业结构 450

二、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 451

三、产业结构优化与高级化 452

四、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调整 453

第四节 地区经济、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457

一、地区经济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 457

二、地区经济分工和结构优化 459

三、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461

四、中国城市化的对策 464

第五节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66

一、经济增长的外部性 466

二、经济发展的环境约束 466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467

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68

第六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国民经济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的发展 469

一、工业化及其理论依据 469

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内容与对策 472

三、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474

四、工业化、信息化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关系 47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