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江苏师范大学校史
江苏师范大学校史

江苏师范大学校史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苏师范大学校史》编写组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101088649
  • 页数:688 页
图书介绍:
《江苏师范大学校史》目录

绪篇 春华秋实一甲子 五源汇流六十年(概述) 1

第一篇 江苏省转业干部速成中学时期(1952—1958) 9

第一章 苏南军区转业干部文化速成中学 11

一、建校背景与筹备方针 11

二、校址的选定 12

三、干部和学员的来源与分校的建立 13

四、教师队伍的组建 13

五、教学与生活用具的准备 14

六、初步整编 14

第二章 江苏省转业干部速成中学前期 15

一、党委和行政机构的建立 15

二、教学任务的制定 16

三、学员状况 16

四、分校教研组的建立及教研活动 16

五、首次向建设战线输送干部 17

六、机构调整和分校精简 17

七、校领导变动和科室调整 18

八、努力贯彻成人速成教育方针 18

九、《学习报》的编印发行 19

十、首届学员毕业 19

第三章 江苏省转业干部速成中学中期 20

一、江苏军区干部文化学校的加入 20

二、党的组织和党代会 20

三、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 21

四、教师水平显著提高 23

五、在校生与毕业生 23

六、新学制的创立 24

七、加强纪律,整顿校风 24

八、卫生保健和体育活动 25

九、可喜的学习成绩 25

第四章 江苏省转业干部速成中学后期 26

一、无锡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处 26

二、任务改变致使迁校南京搁浅 26

三、两个学校,一套班子 27

四、教师队伍 27

五、学员状况 27

六、完成历史使命 28

第二篇 江苏师范专科学校时期(1956-1959) 31

第一章 江苏省中学师资训练班 33

一、迈入高等教育行列 33

二、师资短训班教员 33

三、师资短训班学生 34

第二章 江苏师范专科学校 35

一、江苏师专的成立 35

二、迁校至徐州 35

三、办学规模与教学管理 36

四、整风反右与精简下放 38

五、大跃进、劳动竞赛与大炼钢铁 38

六、“交心活动”与“红专辩论” 39

七、党的建设与统战群团工作 40

第三章 徐州师范专科学校(运河师专) 42

一、筹备与建立 42

二、师专、师范和附小的三位一体 43

三、办学规模与教学管理 44

第三篇 徐州师范学院前期(1959—1965) 45

第一章 徐州师范学院的诞生 47

一、两校合并与运师迁入 47

二、建院之初的建制 53

第二章 阳光和风雨中的1959年 55

一、首届专科毕业生与首届本科生入学 55

二、在务实纠偏中建立教学新秩序 55

三、师资的培养与提高 56

四、“反右倾”斗争与历史冤案 58

五、热潮中的院系教育改革 58

六、科研工作与文字改革展览会 59

七、支持地方教育与函授工作 61

八、云龙校区主建筑的建设 62

第三章 在“三年自然灾害”中的艰难发展 63

一、第一个校办农场诞生 63

二、五系七科和业余大学格局的形成 63

三、文教群英会、“三献”活动及“丁丁腔”的文化传承 64

四、参与中小学教材改革与科研走上社会 65

五、第二次团代会和第三次学代会 66

六、“三反”运动 66

七、筹建附中、附小 66

八、贯彻“八字方针”和《高校60条》 67

九、第一次党代会、第三次团代会和第四次学代会 71

十、1961年至1962年间学校的建制 72

第四章 1963年至1965年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73

一、第二次党代会、第二次工代会和第五次团代会 73

二、人武部和民兵团成立 75

三、学雷锋活动与“雷锋颂歌”的影响 75

四、反修防修与社会主义教育活动 76

五、“四清”运动与知识分子革命化、劳动化 77

六、探索新时期教学规律和实习方案 78

七、科研新气象和首次毕业论文答辩会 79

八、中文系半农半读班始末 80

九、毛主席“七三指示”与学生健康问题 80

十、函授教育和成人教育 81

十一、农村巡回教育工作队 84

十二、师资培养十年规划 87

十三、第三次党代会和第六次团代会 89

第四篇 徐州师范学院中期(1966—1976) 91

第一章 从批判“三家村”到粉碎“四人帮” 93

一、学术讨论《海瑞罢官》的政治性演变 93

二、学校文化大革命之初 93

三、红卫兵与易名“淮海大学” 94

四、围绕徐州市革委会的支派与踢派 95

五、支左解放军进校与革委会的建立 95

六、深挖“五·一六”与批林整风 96

七、学院第四次党员大会 97

八、整团建团与第八次团员大会 97

第二章 “文革”期间的教学、科研与后勤 98

一、军队建制式的学生管理 98

二、师资培训、函授教育和农技短训 98

三、恢复招生与工农兵学员进校 99

四、新建体育系与首批学员入学 100

五、科研与教学生产劳动相结合 100

六、“五·七指示”及校办工厂、农场 101

第五篇 徐州师范学院后期(1977—1996) 105

第一章 1977年至1985年的恢复与重建 107

一、批判“四人帮”,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107

二、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108

三、调整领导班子,召开第五次党代会 109

四、党的建设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111

五、恢复高考与77级、78级新生入学 112

六、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重心转移 113

七、干部班、煤炭部联合办学及多元化培养形式 116

八、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22

九、成人教育正式恢复 124

十、科研工作焕发生机 125

十一、图书馆、实验室建设 129

第二章 1986年至1990年的改革与进步 133

一、三十年校庆及第六次党代会 133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34

三、调整办学思路,推动教学改革 137

四、拓宽办学渠道 145

五、研究生培养步入正轨 147

六、成人教育不断完善 149

七、科研工作喜获丰收 151

八、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创发展新平台 154

九、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 155

十、新校区建设与一、二分部的建立 160

十一、第一、二届教代会与工、团、学组织会议 161

十二、改善教辅条件,探索后勤改革 163

第三章 1991年至1996年的提速与奋进 167

一、“八五”计划与第七、八次党代会 167

二、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工、青、学组织作用 168

三、加强政治理论课与德育课建设 170

四、强化教学管理与提高教学质量 171

五、优化师资队伍与五级人才梯队建设 175

六、组建新系,创设非师范专业 177

七、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 178

八、学科建设推动研究生工作 180

九、成人教育评估优良 181

十、科研工作连创佳绩 184

十一、联合办学走新路,外事工作创新篇 186

十二、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管理及高本钊捐书义举 189

十三、加大后勤改革改善办学环境 191

十四、校办产业 192

十五、更名师范大学的准备工作 193

第六篇 徐州师范大学前期(1996—2006) 195

第一章 世纪末的冲刺与新千年的挑战 197

一、“徐州师范大学”隆重出世 197

二、“励志助学基金”设立 198

三、举办系列活动庆祝香港回归 198

四、朱敬文教育基金会捐资建造“敬文图书馆” 199

五、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暴行 199

六、徐州工业学校及其并入 200

七、国庆50周年庆祝活动异彩纷呈 201

八、成立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科文学院 201

九、深入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活动 202

十、众志成城,抗击“非典” 202

十一、荣获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 203

十二、专业学部教授委员会相继成立 204

十三、两位学者荣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205

十四、校女子足球队荣获世界大运会亚军 205

第二章 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207

一、党建工作与时俱进 207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215

三、党领导下的工会、妇女委员会、共青团工作 222

第三章 教学工作的超常规发展 230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230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231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233

四、扩大办学规模 239

五、拓宽办学渠道 240

六、办学格局多元化 241

第四章 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历史性突破 252

一、学科建设新突破 252

二、科研工作大发展 260

第五章 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进行 267

一、明确办学类型,调整学校发展目标 267

二、管理体制改革 269

第六章 办学条件优化 275

一、加大基本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 275

二、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基本条件 277

三、建设文明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281

第七篇 徐州师范大学后期(2006—2011) 283

第一章 高端定位锐意进取实现历史跨越 285

一、科学规划绘制宏伟蓝图 285

二、齐心协力同谋科学发展 287

三、领导专家莅临献计献策 290

四、学习活动凸显实践色彩 296

五、政产学研合作硕果累累 297

六、学校竞技体育屡创佳绩 301

七、博士点建设获省级立项 302

八、成立全球首家孟子学院 303

九、科文学院欢庆建院十载 304

十、迈入重点大学建设行列 305

第二章 卓有成效的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306

一、党建工作保障有力 306

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 311

三、文明建设卓有成效 315

四、统战群团发挥作用 317

第三章 日益进取的教学工作 325

一、教学改革深入推进 325

二、全面启动质量工程 328

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331

四、树立“以生为本”理念 333

五、办学规模继续扩大 337

六、办学渠道不断拓宽 338

七、办学形式灵活多样 338

八、专业建设成效明显 340

第四章 跨越发展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342

一、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342

二、科研水平大幅提升 347

第五章 改革创新的管理工作 350

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350

二、积极推进民主管理 351

三、推进体制制度改革 352

第六章 追求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 356

一、夯实学校经济基础 356

二、开源节流减缓财政压力 361

三、持续完善服务体系 363

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368

第八篇 江苏师范大学时期(2012.3—2012.6) 373

第一章 开启发展新征程 375

一、江苏师范大学诞生经过 375

二、江苏师范大学揭牌庆典 376

三、60周年校庆的筹备 377

四、60周年校史的编写 379

第二章 开局呈祥新气象 382

一、开放融合,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382

二、突出主题,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390

三、把握重点,推进深化改革进程 398

四、加强建设,强化党建工作效能 400

五、优化保障,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405

六、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411

附篇一 大事年表 413

1952—1958年 414

1959—1965年 415

1966—1976年 416

1977—1996年 418

1996—2006年 422

2006—2011年 430

2012年1—6月 450

附篇二 部门志 453

党委办公室 454

组织部 454

宣传部 454

党校 455

统战部 455

纪委(监察处) 455

工会 456

妇委会 456

团委 456

校长办公室 456

发展规划处 457

教务处 457

科技处(社会科学处) 457

学科建设办公室 458

人事处 458

学生工作处(部)(武装部) 459

研究生处 459

国际合作交流处 460

计划财务处 460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招投标办公室) 460

设备处 461

后勤管理处 461

基建处 461

保卫处(党委保卫处) 461

审计处 462

离退休工作管理处 462

机关党委 462

直属业务单位党委 463

贾汪校区管委会 463

连云港校区管委会 463

图书馆 464

博物馆 464

档案馆 464

信息网络中心 465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465

工程实训中心 465

技术转移中心 466

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466

淮海发展研究院 467

汉文化研究院 467

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 467

中国—巴基斯坦教育文化研究中心 468

文科学报编辑部 468

理科学报编辑部 468

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 468

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469

后勤集团 469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470

汉园宾馆 470

附篇三 学院志 471

文学院 472

语言科学学院 473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474

法律政治学院 475

马克思主义学院 476

外国语学院 477

教育科学学院 479

数学科学学院 480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481

化学化工学院 482

生命科学学院 483

城市与环境学院 484

体育学院 486

音乐学院 487

美术学院 488

信息传播学院 489

经济学院 490

管理学院 49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492

测绘学院 493

机电工程学院 495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496

科文学院 497

继续教育学院 501

海州教师教育学院 503

附篇四 名录数据 505

一、历任校级党组织领导名录 506

二、历任校级行政领导名录 508

三、历任校(院)长助理名录 510

四、党群系统负责人名录 511

五、行政系统负责人名录 527

六、校主要非编制常设机构负责人名录 553

七、历届人大代表名录 557

八、历届政协委员名录 559

九、民主党派校级组织领导人员名录 562

十、正高职称人员名录 564

十一、硕士学位授予点学科及主要导师 575

十二、历年教职工人数统计表 578

十三、专任教师学历结构一览表 581

十四、历年普通生、函授生、留学生情况统计表 582

十五、优秀教师、专家、带头人、培养对象名录 584

十六、省、市、校属科研机构 588

十七、省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统计表 591

十八、国家级科研项目名录 597

十九、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项目 609

二十、教学各项建设成果一览表 610

二十一、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统计表 614

二十二、部分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名单 617

二十三、部分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先进个人名单 628

二十四、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获奖名单 669

二十五、历届体育运动优秀成绩记录 672

二十六、实验室设置概况 678

二十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发展概况表 679

二十八、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馆藏一览表 680

二十九、房产分类汇总表 681

三十、学校2012年机构设置 682

三十一、校友会组织机构表 684

后记 68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