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经典方药活学妙用
经典方药活学妙用

经典方药活学妙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凤阁,石今元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9142851
  • 页数:3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中医辨病、辨状态的观点出发,将每一个方剂的气味治疗状态进行辨析,与患者的症状表现相对应,对组成方剂的气味及药理作用进行阐述,并对方剂的治疗范围进行了分类。书中还将名方附以了当代中医大家的注释和医案,以便读者对方剂的临床应用能有进一步的了解。本书适合中医各级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经典方药活学妙用》目录

第1章 中医现代辨证方程——中西医能真正融合的基本模式 1

一、中医现代诊病辨证治疗方程的基本概念 1

(一)S病 2

(二)辨病性方药(亦称辨状态方药) 2

(三)状态 3

(四)辨病因方药——受辨状态制约的病因方药 4

(五)对症方药——受辨状态制约的对症方药 4

二、中药的双重疗效与中医现代辨证方程 5

(一)为什么要称中医现代辨证为方程 5

(二)中药的双重疗效 5

三、振兴中医与中医现代辨证 6

(一)中医阵地的萎缩 6

(二)中医疗效差的主因——辨证难 7

(三)神奇的中医现代辨证 7

四、中医现代辨证方程的优势 7

(一)简化辨证——变组合辨证为分解辨证 7

(二)有利于传统中医的发展 8

(三)实现中西医真正的初步融合 8

(四)海纳百川的中医现代辨证方程 9

五、辨病因方药与辨状态方药同等重要 9

六、疗效差时的思考 10

七、参考辨证 10

(一)王琦教授体质辨证 10

(二)黄煌教授体质论 12

第2章 新八纲状态辨证(即病性辨证) 16

一、阳性状态 16

二、阴性状态 17

三、虚性状态 18

四、血瘀性状态 19

五、气郁性状态 19

六、燥性状态 20

七、湿性状态 20

八、活性状态 21

九、兼性状态证 21

第3章 中医古典理论精华与辨证精华 22

一、气一元论 22

(一)基本概念 22

(二)气的含义 22

(三)气一元论在中医学的运用 23

二、舌诊辨证 24

(一)阴证舌象 24

(二)阳证舌象 26

(三)阳虚证舌象 29

(四)阴虚证舌象 31

(五)燥证舌象 33

(六)湿证舌象 33

(七)瘀证舌象 34

(八)活证舌象 36

(九)其他舌象 37

(十)危重舌象 37

三、静脉注射回血辨瘀活证 38

四、面色诊 38

(一)正常面色 38

(二)白色 38

(三)红色 39

(四)黄色 39

(五)青色 39

(六)唇色诊 39

五、简明脉诊 40

第4章 中医现代辨证方程与经典方剂妙用 43

一、中医现代辨证方程与方剂的双重疗效 43

(一)中医为什么要辨证 43

(二)方剂的双重疗效 43

(三)中医现代辨治方程对应方剂的双重疗效 44

二、何谓经典方剂的妙用 44

(一)经方派 44

(二)病-脏腑辨证 44

(三)药理派 46

三、方剂妙用举例 46

(一)从较单一的方剂气味上,判断对应治疗的状态 46

(二)从多维气味的方剂,判断其治疗状态 47

第5章 主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经典方剂 49

一、辛温鲜热类方 49

(一)麻黄汤《伤寒论》——辛甘苦温药状态方 49

(二)桂枝汤《伤寒论》——辛甘温状态方 52

(三)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辛苦温药状态方 60

(四)葛根汤方《伤寒论》——辛甘酸温药状态方 61

(五)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论》——辛甘温热药状态方 62

(六)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辛甘温药状态方 64

(七)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辛甘苦温药状态方 65

(八)葛根加半夏汤《伤寒论》——甘辛酸温药状态方 65

二、辛凉类解热方 67

(一)银翘散《温病条辨》——辛甘苦寒药状态方 67

(二)新加香薷饮《温病条例》——辛凉药状态方 68

(三)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辛凉药状态方 68

(四)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辛甘凉药状态方 69

三、辛寒辛温解热方 70

大青龙汤《伤寒论》——辛寒辛温状态方 70

四、辛甘苦寒解热方 72

(一)白虎汤《伤寒论》——辛甘苦寒状态方 72

(二)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辛甘苦寒药状态方 74

(三)白虎加人参汤《金匮要略》——辛甘苦寒药状态方 75

(四)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甘辛苦寒药状态方 76

五、苦寒甘辛温解热方 78

(一)小柴胡汤《伤寒论》——苦寒甘辛温药状态方 78

(二)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苦辛苦凉辛温药状态方 82

(三)柴胡陷胸汤《重订通俗伤寒论》——辛温甘苦寒状态方 83

(四)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苦寒药、甘温药状态方 84

六、苦酸寒辛温解热方 85

大柴胡汤《伤寒论》——苦酸寒辛温药状态方 85

七、苦咸寒甘淡辛温方 8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苦咸寒甘淡辛温药状态方 87

八、苦寒类方 89

(一)白头翁汤《伤寒论》——苦寒药状态方 89

(二)栀子柏皮汤《伤寒论》——苦寒药状态方 89

(三)茵陈蒿汤《伤寒论》——苦寒药状态方 90

(四)栀子大黄汤《伤寒论》——苦寒药状态方 92

(五)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苦寒药状态方 93

九、苦酸寒类方 94

黄芩汤《伤寒论》——苦酸甘寒药状态方 94

十、苦咸寒类方 95

大承气汤《伤寒论》——苦咸寒药状态方 95

十一、苦辛寒类方 98

(一)小承气汤《伤寒论》——苦辛寒药状态方 98

(二)栀子豉汤《伤寒论》——苦辛苦寒药状态方 100

十二、苦甘咸寒类方 102

(一)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苦甘咸寒药状态方 102

(二)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金匮要略》——苦甘寒药状态方 103

(三)清骨散《证治准绳》——苦甘咸寒药状态方 104

十三、苦咸甘寒类方 105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苦咸甘寒药状态方 105

十四、甘咸寒类方 106

(一)清营汤《温病条辨》——甘苦咸寒药状态方 106

(二)三甲复脉《温病条辨》——甘咸微寒状态药 107

(三)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甘微寒药状态方 108

十五、甘酸苦寒类方 108

连梅汤《温病条辨》——甘酸苦寒药状态方 108

十六、甘苦寒局部辛温类方 109

连朴汤《霍乱论》——甘苦寒局部(胃肠道)辛温药状态方 109

十七、甘微寒类方 110

(一)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甘微苦咸寒药状态方 110

(二)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甘辛微寒药状态方 111

十八、作者方 112

(一)辛凉解热抗感染汤《作者方》——辛甘苦微寒药状态方 112

(二)辛温解热抗感染汤(作者方)——辛甘温药状态方 113

(三)苦寒解热抗感染汤(作者方)——苦甘寒药状态方 114

(四)甘酸解热抗感染汤(作者方)——甘酸寒药状态方 116

(五)病毒性心肌炎汤(作者方) 117

(六)克疣汤(作者方) 118

(七)干扰素诱生汤(作者方) 119

第6章 主用于消化系统的经典方剂 120

一、苦寒类状态方 120

(一)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苦甘寒药状态方 120

(二)左金丸《丹溪心法》——苦辛寒药状态方 121

(三)调胃承气汤《伤寒论》——苦咸寒药状态方 121

二、苦寒辛热类状态方 123

(一)附子泻心汤《伤寒论》——苦寒辛热药状态方 123

(二)小陷胸汤《伤寒论》——苦甘寒辛温药状态方 124

三、辛热类药状态方 125

(一)四神丸《证治准绳》——辛苦酸热药状态方 125

(二)吴茱萸汤《伤寒论》——辛甘温热药状态方 126

(三)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甘辛温热药状态方 127

(四)桂枝人参汤《伤寒论》——甘辛温热药状态方 128

四、辛温类药状态方 129

(一)四磨汤《济生方》——辛甘苦温药状态方 129

(二)旋覆代赭汤《伤寒论》——辛甘苦温药状态方 130

(三)小半夏汤《金匮要略》——辛温药状态方 131

(四)痛泻要方《丹溪心法》——辛甘酸苦温药状态方 132

(五)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辛苦甘温药状态方 133

(六)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辛苦甘温药状态方 134

五、辛温局部苦寒类药状态方 135

(一)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伤寒论》——局部苦寒全方辛温药状态方 135

(二)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肠道苦咸寒药状态全身辛甘温热药状态方 136

(三)生姜泻心汤《伤寒论》——辛甘温药状态胃肠部苦寒药状态方 137

(四)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辛温苦寒药状态方 138

(五)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辛甘温药状态局部(胃肠道)苦寒药状态方 139

(六)甘草泻心汤《伤寒论》——辛甘温苦寒(局部)药状态方 141

(七)黄连汤《伤寒论》——局部苦寒全身辛甘温热状态方 143

六、甘温类药状态方 144

(一)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甘辛温药状态方 144

(二)桃花汤《伤寒论》——甘温药状态方 145

(三)大建中汤《金匮要略》——甘温辛热状态方 146

(四)理中汤《伤寒论》——甘温辛热药状态方 147

(五)小建中汤《伤寒论》——甘辛温药状态方 149

(六)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甘辛酸温药状态方 152

(七)枳实消痞汤《兰室秘藏》——甘苦辛温药状态方 153

(八)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甘酸温药状态方 154

(九)枳术汤《金匮要略》——甘苦辛温药状态方 155

七、甘温局部苦寒类药状态方 156

(一)黄龙汤《伤寒六书》——腹部有苦咸寒药状态全身甘温药状态方 156

(二)健脾丸《证治准绳》——甘辛苦温(胃部苦寒药状态)药状态方 157

(三)升阳益胃汤《内外伤辨惑论》——局部苦寒整体甘辛温药状态方 158

八、甘淡类药状态方 159

(一)外台获苓饮方《金匮要略》——甘淡辛甘苦温药状态方 159

(二)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淡甘辛温药状态方 161

(三)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甘淡辛甘温热药状态方 162

(四)胃苓汤《丹溪心法》——甘淡辛苦温药状态方 162

(五)保和丸《丹溪心法》——甘淡辛酸温药状态方 163

九、酸辛温热类方 164

乌梅丸方《伤寒论》——苦寒(局部)酸辛甘温热药状态方 164

十、其他类药状态方 167

(一)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苦辛甘温药状态方 167

(二)桂枝加大黄汤《伤寒论》——局部苦寒全方辛酸甘平药状态方 168

十一、作者方 169

(一)抗幽汤(作者方) 169

(二)胃肠动力汤(作者方) 170

(三)抗溃汤(作者方) 171

(四)消血汤(作者方) 172

(五)利胆汤(作者方) 173

(六)利胆排石汤(作者方) 174

(七)升白蛋白汤(作者方) 175

(八)解痉汤(作者方) 176

(九)止泻汤(作者方) 177

第7章 主用于循环系统的经典方剂 179

一、苦寒类方 179

(一)泻心汤《伤寒论》——苦寒药状态方 179

(二)黄连阿胶汤《伤寒论》——苦酸寒甘平药状态方 181

(三)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辛酸温苦甘寒药状态方 181

二、咸甘苦寒类方 182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咸甘苦寒药状态方 182

三、甘苦寒类方 183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甘苦寒药状态方 183

四、甘咸酸苦寒类方 184

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甘咸酸苦寒药状态方 184

五、辛温类方 185

(一)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辛温药状态方 185

(二)冠心苏合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辛苦微温药状态方 186

(三)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辛甘苦温药状态方 187

(四)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辛苦甘温药状态方 188

(五)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辛甘酸温药状态方 189

(六)瓜萎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辛甘温药状态方 190

(七)当归四逆汤《伤寒论》——甘辛酸温药状态方 191

六、辛甘热类方 192

(一)参附汤《正体类药》——甘温辛热药状态方 192

(二)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辛甘热药状态方 193

(三)四逆汤《伤寒论》——辛甘热药状态方 194

(四)破格救心汤(李可)——辛甘酸咸温热药状态方 197

(五)真武汤《伤寒论》——甘淡辛热药状态方 199

七、甘温药类方 201

(一)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辛温药状态方 201

(二)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甘辛温药状态方 202

八、辛咸平类方 203

大黄?虫丸《金匮要略》——辛咸平药状态方 203

九、作者方 205

(一)增率汤(作者方) 205

(二)减率汤(作者方) 206

(三)强心汤(作者方) 207

(四)扩管汤(作者方) 208

(五)扩冠汤(作者方) 209

(六)扩脑汤(作者方) 210

(七)降脂抗硬化汤(作者方) 211

(八)降压汤(作者方) 212

(九)升压汤(作者方) 213

(十)活血汤(作者方) 214

第8章 主用于神经系统的经典方剂 215

一、苦寒类状态方 215

(一)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苦咸甘寒药状态方 215

(二)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苦寒药状态方 216

(三)四逆散《伤寒论》——苦辛酸甘微寒药状态方 217

二、甘寒类方 218

(一)天王补心丹《撮生秘剖》——甘酸寒药状态方 218

(二)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甘苦寒药状态方 219

三、咸寒类方 220

(一)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咸苦甘酸寒药状态方 220

四、甘平类方 221

(一)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平药状态方 221

(二)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甘凉药状态方 221

(三)酸枣仁汤《伤寒论》——甘酸平药状态方 222

五、辛平类方 224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辛苦平药状态方 224

六、甘温类方 224

(一)十味温胆汤《世医得效方》——甘酸辛温药状态方 224

(二)桂枝甘草汤方《伤寒论》——甘辛温药状态方 225

(三)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甘辛咸温状态方 226

(四)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甘咸辛平药状态方 227

(五)柏子养心丸《本仁汇编》——甘微温药状态方 228

(六)归脾汤《济生方》——甘酸温药状态方 229

七、辛温类方 230

(一)止痉散《方剂学》——辛温药状态方 230

(二)牵正散《杨氏家藏方》——辛咸温药状态方 231

(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甘咸酸辛平药状态方 231

(四)温胆汤《三因极——病证方论》——辛甘苦温药状态方 232

(五)玉真散《外科正宗》——辛甘温药状态方 233

(六)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甘淡辛温药状态方 234

八、作者方 235

(一)兴奋汤(作者方) 235

(二)镇痛汤(作者方) 236

(三)镇静汤(作者方) 237

(四)促智汤(作者方) 238

(五)肌松汤(作者方) 239

第9章 主用于呼吸系统的经典方剂 241

一、甘微寒类方 241

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甘温甘微寒药状态方 241

二、辛温甘寒类方 242

(一)麻杏石甘汤《伤寒论》——辛温甘寒药状态方 242

(二)越婢加半夏汤《金匮要略》——辛温甘寒药状态方 243

三、辛苦甘温类方 245

(一)导痰汤《济生方》——辛苦甘温药状态方 245

(二)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辛甘苦温药状态方 245

(三)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辛苦甘温药状态方 246

(四)定喘汤《摄生众妙方》——辛微苦温药状态方 247

(五)止嗽散《医学心悟》——辛苦甘微温药状态方 248

四、甘淡辛苦湿类方 248

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淡辛苦温药状态方 248

五、辛温类方 249

(一)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辛温热状态方 249

(二)射干麻黄汤《伤寒论》——辛温药状态方 251

(三)小半夏汤《金匮要略》——辛温药状态方 252

六、辛酸甘温类方 253

(一)小青龙汤《伤寒论》——辛酸甘温药状态方 253

(二)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辛甘酸温药状态方 256

(三)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金匮要略》——辛甘酸苦温药状态方 257

(四)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辛甘酸温药状态方 259

(五)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金匮要略》——苦寒(胃肠道)辛甘酸苦温药状态方 260

七、作者方 261

(一)止咳祛痰平喘汤(作者方) 261

(二)抗结核汤(作者方) 262

第10章 主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的经典方剂 264

一、甘淡寒类方 264

(一)猪苓汤《伤寒论》——甘淡寒药状态方 264

(二)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甘苦淡寒药状态方 266

(三)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淡苦寒药状态方 266

二、寒温并用类方 267

(一)越婢汤《金匮要略》——辛甘温辛甘寒药状态方 267

(二)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辛甘温辛甘寒药状态方 268

(三)三仁汤《温病条辨》——甘淡寒辛苦温药状态方 270

(四)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甘淡寒辛苦甘温药状态方 271

(五)宣痹汤《温病条辨》——甘淡苦寒、辛苦温药状态方 272

(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甘苦酸辛微寒药状态方 273

三、辛温类方 275

缩尿丸《校注妇人良方》——辛温药状态方 275

四、甘淡辛温类方 275

(一)五苓散《伤寒论》——甘淡辛温药状态方 275

(二)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甘淡辛温药状态方 278

(三)茯苓泽泻汤《金匮要略》——甘淡辛温药状态方 279

(四)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要略》——甘淡辛甘温热药状态方 280

(五)加味肾气丸《济生方》——甘淡辛苦酸温药状态方 281

五、甘温类方 282

(一)金锁周精丸《医方集解》——甘涩温药状态方 282

(二)八味(肾气)丸《金匮要略》——甘酸辛温药状态方 283

(三)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甘辛苦温药状态方 284

六、作者方 286

(一)利尿汤(作者方) 286

(二)抗利尿汤(作者方) 287

(三)降尿蛋白汤(作者方) 288

(四)降尿素氮汤(作者方) 289

(五)肾石汤(作者方) 290

(六)激性汤(作者方) 291

第11章 主用于妇科的经典方 293

一、辛苦咸寒类方 293

(一)下瘀血汤《金匮要略》——辛苦咸寒药状态方 293

(二)抵当汤《伤寒论》——辛苦咸寒药状态方 294

二、苦甘辛酸平类方 296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苦甘辛酸平药状态方 296

三、辛甘温类方 297

(一)生化汤《傅青主女科》——辛微甘温药状态方 297

(二)温经汤《金匮要略》——辛甘温药状态方 298

四、甘温类方 300

(一)泰山磐石散《古今医统大全》——甘温药状态方 300

(二)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甘酸温药状态方 301

(三)完带汤《傅青主女科》——甘苦酸辛温药状态方 302

(四)胶艾汤《金匮要略》——甘辛酸温药状态方 303

(五)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甘淡苦酸辛温药状态方 305

五、甘凉类方 306

(一)清带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甘咸涩凉药状态方 306

(二)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甘淡辛苦凉药状态方 307

六、作者方 308

(一)兴宫汤(作者方) 308

(二)抑宫汤(作者方) 310

(三)雌激素汤(作者方) 311

第12章 主用于疼痛病的经典方剂 313

一、甘辛温类方 313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甘辛温药状态方 313

二、甘酸平类方 314

芍药甘草汤《伤寒论》——甘酸平药状态方 314

三、辛热类方 315

(一)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辛甘苦热药状态方 315

(二)乌头汤《金匮要略》——辛甘温热药状态方 317

四、辛温类方 318

(一)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辛温药状态方 318

(二)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辛苦咸温热药状态方 318

(三)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辛苦咸酸甘温药状态方 319

(四)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辛甘酸温热药状态方 320

(五)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辛甘苦温药状态方 321

(六)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辛甘酸温药状态方 322

(七)甘草附子汤《伤寒论》——辛甘温药状态方 324

(八)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辛甘苦酸温药状态方 325

(九)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辛苦温药状态方 327

(十)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辛苦温药状态方 327

(十一)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辛甘苦温药状态方 328

第13章 主用于外科病的经典方剂 330

一、苦寒酸辛热类方 330

连梅安蛔汤《通俗伤寒论》——苦酸辛凉药状态方 330

二、甘辛咸温类方 331

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甘辛咸温药状态方 331

三、甘淡寒辛热类方 332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金匮要略》——辛甘淡微寒药状态方 332

四、甘寒类方 333

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甘寒药状态方 333

五、苦甘寒类方 334

十枣汤《伤寒论》——苦甘寒药状态方 334

六、苦寒辛温类方 336

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苦寒辛苦温药状态方 336

七、局部苦寒类方 337

(一)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局部苦咸寒药状态方 337

(二)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局部苦辛咸寒药状态方 338

第14章 改善生理功能的经典方剂 340

一、甘微寒类方 340

(一)麦门冬汤《金匮要略》——甘微寒药状态方 340

(二)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甘辛苦凉药状态方 341

二、甘味寒温方 342

(一)炙甘草汤《伤寒论》——甘温、甘微寒药状态方 342

(二)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甘温甘微寒药状态方 343

(三)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甘寒、甘温药状态方 344

三、甘温类方 345

(一)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甘温药状态方 345

(二)玉屏风散《医方类聚》——甘微温药状态方 346

(三)左归饮《景岳全书》——甘微温药状态方 347

四、甘温辛温类方 348

(一)六君子汤《医学正传》——甘微辛温药状态方 348

(二)保元汤《博爱心鉴》——甘微辛温药状态方 348

(三)右归饮《景岳全书》——辛甘温药状态方 349

(四)当归饮子《济生方》——甘辛温药状态方 350

五、甘淡温类方 351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淡甘温药状态方 351

六、辛甘温类方 352

附子汤《伤寒论》——辛甘淡甘辛温药状态方 352

七、甘酸温类方 353

(一)人参养荣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甘酸温药状态方 353

(二)麦味地黄丸《寿世保元》——甘酸微温药状态方 354

(三)杞菊地黄丸《医级》——甘微酸微温药状态方 355

(四)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甘微酸苦温药状态方 356

(五)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微辛酸温药状态方 357

(六)八珍汤《正体类要》——甘温微辛酸药状态方 358

八、甘咸温类方 358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甘咸苦微温药状态方 358

九、甘平类方 359

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甘平药状态方 359

第15章 杂病方 361

(一)补血汤 361

(二)止血汤(作者方) 362

(三)降糖汤(作者方) 363

(四)抗甲亢汤(作者方) 364

(五)强肾汤(作者方) 365

(六)抗过敏汤(作者方) 366

(七)增免汤(作者方) 368

(八)抑免汤(作者方) 369

(九)促黑汤(作者方) 370

(十)抑黑汤(作者方) 371

(十一)增强代谢汤(作者方) 372

(十二)促进DNA合成汤(作者方) 372

(十三)接骨汤(作者方) 373

(十四)促生长汤(作者方) 374

(十五)抗疲劳汤(作者方) 375

(十六)生发汤(作者方) 376

(十七)类皮质激素汤(作者方) 377

参考文献 3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