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被遮蔽的马克思
被遮蔽的马克思

被遮蔽的马克思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俞吾金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10111117
  • 页数:495 页
图书介绍:马克思思想遗产的当代意义这一主题,作者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得以展开:马克思思想创新的当代意义、马克思历史批判的当代意义、马克思学术探索的当代意义。书稿的重要观点:一、马克思提出了“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概念”;二、马克思主张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而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理论正是在这种异质性的基础上阐发出来的;三、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存在着“人化自然辩证法”;四、马克思提出了“批判的权力诠释学”;五、马克思确立了“全面生产”(即四种生产)的理论;六、马克思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念,并倡导“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七、马克思建立了“实践—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八、马克思形成了“社会主体”的新思想;九、马克思倡导的是“社会历史辩证法”;十、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本书稿主要是基础理论研究,但也蕴含着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对策:一、在理论宣传上,不应提倡“回到马克思”,而应提倡“阐发马克思思想遗产的当代意义”;二、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的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要重视人文关怀;三、正是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等等。
《被遮蔽的马克思》目录
标签:遮蔽

导 论 被遮蔽的马克思 1

第一节 马克思的黑格尔化 3

第二节 马克思的费尔巴哈化 16

第三节 马克思的斯大林化 26

第一篇 作为批评家的马克思 35

第一章“消灭哲学”的神话如何出笼 35

第一节 假问题的由来 35

第二节 解读Aufheben 38

第三节 这个事件的启示 44

第二章 被废弃的“桥梁”:康德哲学 47

第一节 唯心史观与市民社会 48

第二节 实践理性与主体意识 54

第三节 自在之物与意志自由 60

第三章 从黑格尔哲学城堡中撤离出来 69

第一节 一般唯心论,还是历史唯心论 71

第二节 否定性辩证法,还是神秘的思辨 78

第三节 逻辑与历史一致,还是不一致 88

第四章 从抽象认识论到意识形态批判 99

第一节 抽象认识论 99

第二节 意识形态批判 109

第三节 新语境中的认识论 113

第五章对“异化”现象的批判与扬弃 116

第一节 异化与劳动 116

第二节 异化与共产主义 120

第三节 异化与资本主义批判 123

第四节 异化与辩证法的运作 127

第六章 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 132

第一节 何谓科学技术决定论 132

第二节 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表现 136

第三节 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 140

第七章 确立当代意识与批判历史主义 143

第一节 历史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143

第二节 历史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 147

第三节 当代意识与历史事实的张力 151

第八章 澄清“两种自由概念”的含义 154

第一节 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 154

第二节 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 156

第三节 两种自由观的根本区别 157

第九章为“批判的权力诠释学”奠基 160

第一节 批判的权力诠释学的理论基础 161

第二节 批判的权力诠释学的基本内容 164

第三节 批判的权力诠释学的当代诉求 167

第十章“解构意识”与思想演化历程 170

第一节 对希腊哲学的解构 171

第二节 对意识形态的解构 174

第三节 对商品拜物教的解构 176

第四节 对欧洲中心论的解构 178

第五节 解构意识的当代回应 179

第二篇 作为理论家的马克思 185

第十一章 差异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 185

第一节 哲学研究中的差异分析 186

第二节 经济学研究中的差异分析 192

第三节 人类学研究中的差异分析 193

第十二章 本体论探索的思路历程 197

第一节 自我意识本体论 197

第二节 情欲本体论 199

第三节 实践本体论 202

第四节 生产劳动本体论 204

第五节 社会存在本体论 206

第十三章 朝着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209

第一节 视角:超越教条与虚无 209

第二节 关系:青年、中年与老年 215

第三节 实质:哲学思想的理论定位 218

第四节 创新: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220

第十四章 打开“经济哲学”的通道 226

第一节 哲学革命的实质 227

第二节 哲学探索的进路 242

第三节 经济哲学的基本概念 255

第四节 反思历史和展望未来 275

第十五章 作为出发点的劳动辩证法 285

第一节 劳动与对象化 287

第二节 劳动与外化 290

第三节 劳动与异化 294

第四节 劳动与物化 297

第十六章 作为物的“财富”的演化 301

第一节 问题与概念 301

第二节 劳动与财富 303

第三节 家庭与财富 306

第四节 市场与财富 310

第五节 联合体与财富 313

第十七章 提出“社会主体”新概念 315

第一节 社会主体论的内容与实质 315

第二节 社会主体论的形成与作用 319

第三节 社会主体论的传承与启发 322

第十八章“主体际性”理论的扩展 325

第一节 关系理论的出发点 326

第二节 关系理论中的主体际性 328

第三节 关系理论中的客体际性 332

第四节 关系理论中的主客体际性 334

第十九章 自然历史过程与主体性的界限 339

第一节 自然历史过程 340

第二节 主体性的界限 343

第三节 留给我们的启示 348

第二十章 后现代视野中的理论形象 351

第一节 肯定性叙事与否定性叙事 352

第二节 权力化话语与反权力化话语 355

第三节 确定性的偶像化与祛确定性 359

第三篇 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 365

第二十一章 实践维度的优先性何以可能 365

第一节 实践维度对感性直观的优先性 366

第二节 实践维度对理论态度的优先性 371

第三节 实践维度对逻辑范畴的优先性 374

第二十二章 从功能解释到“三阶决定” 379

第一节 功能解释理论的时代背景 379

第二节 功能解释理论与功能主义的差异 383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三阶决定” 386

第二十三章 全面生产:历史阐释的路径 389

第一节 生产概念含义的澄清 390

第二节 全面生产的主要内容 392

第三节 全面生产的结构分析 395

第四节 全面生产理论的意义 398

第二十四章 价值分析与价值坐标的确立 402

第一节 使用价值,还是价值 403

第二节 价值判断,还是价值关系 405

第三节 自然的多元,还是批评的多元 407

第四节 现代性,还是被修正的现代性 410

第二十五章 人道主义思想传统的继承者 412

第一节 理论形象的分裂 412

第二节 目的与手段的倒置 416

第三节 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 419

第二十六章 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与现实 422

第一节 谁是“全面发展”的主体 422

第二节 个人素质在现实中的全面发展 424

第三节 个人能力在理想中的全面发展 426

第二十七章 国家理论中蕴含的内在张力 429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暴力机器 429

第二节 国家基础与社会革命 431

第三节 宏观政治权力与微观经济权力 433

第四节 民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436

第二十八章 社会形态理论开启中国道路 440

第一节 理论探讨中的另一条线索 440

第二节 社会形态理论的原初含义 445

第三节 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依据 451

第二十九章 启蒙的缺失及其当今的重建 459

第一节 比较研究与启蒙主题 459

第二节 启蒙的缺失:历史与现状 466

第三节 启蒙的缺失:原因的探寻 471

第四节 启蒙的精神:重建与修正 474

第三十章 探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476

第一节 对中国化进程的反思 477

第二节 对国际化进程的反思 480

第三节 中国化和国际化的张力 483

主要参考文献 487

后记 49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