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虚拟计算环境中的覆盖网构建技术
虚拟计算环境中的覆盖网构建技术

虚拟计算环境中的覆盖网构建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一鸣,褚瑞著
  • 出 版 社: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10998260
  • 页数:2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面向iVCE资源聚合的需求,对高效的结构化覆盖网构建技术进行研究,首次提出一种适用于任意正则图的通用覆盖网拓扑构建技术:分布式线图(DLG)变换;提出一种支持动态负载平衡并且延迟有界的区间查询算法ERQ;提出一种覆盖网分级构建技术,在多个组之间存在层次关系的情况下,能够以较小的开销在覆盖网中支持分级结构。
《虚拟计算环境中的覆盖网构建技术》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虚拟计算环境概述 1

1.1.1 基本概念 2

1.1.2 面向资源聚合的覆盖网技术 3

1.2 Peer-to-Peer覆盖网概述 5

1.2.1 基本概念 5

1.2.2 结构化覆盖网与非结构化覆盖网 9

1.3 本书工作 12

1.4 本书结构 15

第二章 相关研究 17

2.1 结构化覆盖网 17

2.1.1 基于环的DHT 18

2.1.2 基于多维花环或立方体的DHT 21

2.1.3 基于Plaxton图的DHT 23

2.1.4 基于蝶网的DHT 25

2.1.5 基于跳表的DHT 26

2.1.6 基于de Bruijn图的DHT 28

2.1.7 基于Kautz图的DHT 29

2.1.8 比较与分析 31

2.2 非结构化覆盖网 33

2.2.1 盲路由 33

2.2.2 提示性路由 35

2.3 本章小结 39

第三章 DLG变换:适用于任意正则图的通用覆盖网构建技术3.1 引言 40

3.2 相关工作 43

3.2.1 基本概念 43

3.2.2 线图迭代 44

3.3 基本DL迭代 47

3.3.1 拓扑图统一描述机制 47

3.3.2 DL迭代与DL图 48

3.3.3 DL图的基本性质 52

3.4 逻辑点合并与分裂 61

3.4.1 DL+图 61

3.4.2 路由算法 64

3.4.3 DL+图的基本性质 66

3.5 基于DLG变换构建DHT拓扑 69

3.5.1 节点加入 69

3.5.2 节点退出 72

3.5.3 讨论 74

3.6 本章小结 75

第四章 基于DLG变换的高性能覆盖网 77

4.1 引言 77

4.2 相关工作 79

4.3 DK设计 83

4.3.1 节点/资源命名 84

4.3.2 资源发布与搜索 85

4.3.3 资源重分配 90

4.3.4 理论分析 93

4.3.5 与其它基于DLG变换的DHT的比较 97

4.4 模拟评估 100

4.4.1 路由延迟 101

4.4.2 拓扑维护 101

4.4.3 容错路由 105

4.5 原型系统 106

4.5.1 主要功能模块 107

4.5.2 API接口函数 108

4.5.3 动态维护处理 109

4.5.4 消息结构和类型 111

4.6 本章小结 112

第五章 支持复杂查询的覆盖网索引构建技术5.1 引言 113

5.2 相关工作 115

5.3 BK树索引 119

5.3.1 多维资源空间到Z曲线的映射 120

5.3.2 Z曲线到DK节点空间的映射 123

5.4 实现复杂查询 126

5.4.1 基于BK树实现区间查询 126

5.4.2 讨论:其它复杂查询的实现 132

5.5 模拟评估 136

5.5.1 概述 136

5.5.2 查询延迟 137

5.5.3 查询开销 140

5.5.4 节点度数 143

5.5.5 动态负载平衡 144

5.6 本章小结 146

第六章 支持路由控制的覆盖网分组构建技术6.1 引言 147

6.2 相关工作 150

6.2.1 管理域DHT 150

6.2.2 缩减Chord 153

6.3 分组覆盖网 154

6.3.1 概述 154

6.3.2 数据结构 155

6.3.3 灵活路由 160

6.3.4 动态维护 163

6.3.5 理论分析 165

6.3.6 基于DK的分组覆盖网 168

6.4 分级覆盖网 176

6.4.1 路由表优化 177

6.4.2 理论分析 179

6.5 模拟评估 182

6.5.1 概述 182

6.5.2 路由表大小 183

6.5.3 PC路由延迟 184

6.5.4 组查找延迟 185

6.5.5 路径局部性和收敛性 186

6.6 本章小结 188

第七章 总结与未来工作 189

7.1 本书工作的总结 189

7.2 课题研究展望 190

致谢 192

参考文献 19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