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檀有志著
  • 出 版 社:北京:时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802324183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在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所做的延伸研究。全书答题遵循“公共外交的学理阐释”、“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现状分析”及“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走势研判”这三大部分来布局行文、力图对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进行较有深度的探讨兼对中国对华外交体系构建进行较有远见的思考。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目录

前言 1

序论 3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3

二、选题的双重意义 5

三、现有研究的回顾 8

四、主要的研究方法 18

五、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20

六、全书的基本架构 22

第一部分 公共外交的学理阐释 29

第一章 应运而生:公共外交的勃兴发展 29

第一节 公共外交的概念界定 29

一、公共外交概念的内涵 32

二、公共外交概念的外延 35

第二节 公共外交的发展动因 46

一、全球化浪潮为公共外交登上历史舞台布下一道厚重的背景 46

二、信息革命为公共外交的蓬勃发展提供一记有力的推动 50

三、公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渐趋加重使公共外交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52

四、核武器的出现是公共外交兴起和发展一个相当重要的刺激因素 56

第二章 见仁见智:公共外交的理论积淀 60

第一节 国外公共外交研究的理论积淀 61

一、美国官方对公共外交的界定 61

二、国外学术界对公共外交的研究概况 64

第二节 国内公共外交研究的理论积淀 75

一、中国官方对公共外交的认识 75

二、中国学者对公共外交的研究现状 77

第二部分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现状剖析 93

第三章 错位调适: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发展脉络 93

第一节 美国公共外交大战略 93

一、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概况 94

二、美国公共外交大战略的四大发展阶段 104

第二节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 115

一、双向合作阶段(二战期间至新中国成立) 116

二、单向输出阶段(朝鲜战争至中美关系正常化) 120

三、恢复稳定阶段(中美正式建交至冷战结束) 125

四、调整发展阶段(冷战结束以来) 128

第四章 相时而动:“美国之音”对华广播的调整轨迹 133

第一节“美国之音”的发展历程与角色转变 134

一、二战期间的“美国之音”——反击法西斯的“无形利剑” 135

二、冷战时期的“美国之音”——反苏搞演变的“破城之椎” 138

三、冷战结束以后的“美国之音”——肩负新任务的“乱国之音” 143

四、“9.11”事件以后的“美国之音”——为政府补台的“反恐先锋” 145

第二节“美国之音”对华广播的调整轨迹 147

一、对华广播的发展历程与调整概况 147

二、对华广播的节目设置及其意图 151

三、对华广播的宣传手法及其效果 156

四、“美国之音”对华广播在对华公共外交中的地位 162

第五章 因势而变:中美富布赖特项目的转变历程 166

第一节 富布赖特项目的设立过程与管理模式 167

一、富布赖特项目的设立过程 167

二、富布赖特项目的管理模式 174

第二节 中美富布赖特项目的转变历程 177

一、国共政权转换之际的中美富布赖特项目 178

二、中美建交以后的中美富布赖特项目 189

三、中美富布赖特项目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地位 202

第三部分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走势研判 209

第六章 效用至上: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的战略意图 209

第一节 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基本意图 209

一、美国公共外交目标设置的“五部曲” 210

二、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基本意图 212

第二节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深层认识 228

一、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两个典型个案 228

二、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深层认识 231

第七章 因时顺势: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的未来走势 236

第一节 新时局下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动态 237

一、网络外交的复合影响 237

二、美国网络外交的勃兴态势 241

三、美国网络外交的学理剖析 246

第二节 新情势下中国公共外交体系的联动构建 250

一、软实力理念与公共外交实践 251

二、无比丰富的软实力资源与亟待加强的公共外交能力 253

三、从软实力的战略视角出发打造中国的公共外交体系 258

结论 265

一、对公共外交理念的基本认知 265

二、对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总体评析 266

三、对中国公共外交体系构建的若干启示 269

参考文献 273

一、中文参考文献 273

二、外文参考文献 286

三、法案、报告及内部档案等 297

四、网络资源 302

后记 30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