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4650306
- 页数:253 页
绪论 1
第一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前史 8
1.1 多源的早期经验医学及其共同特征 8
1.1.1 古埃及的医学 8
1.1.2 巴比伦的医学 9
1.1.3 古印度的医学 9
1.1.4 早期的中国医学 10
1.1.5 早期经验医学的共同特征 11
1.2 西方医学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11
1.2.1 古希腊医学和古罗马医学 12
1.2.2 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 14
1.2.3 近代西方医学的发展特点 18
1.2.4 实验医学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19
1.3 中国医学发展历程及特点 20
1.3.1 中国传统医学的奠基 20
1.3.2 临证医学的系统化 22
1.3.3 学术流派的争鸣 23
1.3.4 继承传统的典范 24
1.4 古代的医学交流与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 27
1.4.1 古代的医学交流 27
1.4.2 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 28
1.4.3 近代早期的医学留学活动 30
1.4.4 西医传入对中国医学的影响 31
1.5 融汇中西医的早期思想和实践 31
1.5.1 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 31
1.5.2 汇通派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33
1.5.3 “中国科学化”背景下的“中医科学化” 33
1.5.4 革命根据地的中西医结合 35
第二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创建 37
2.1 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奠基 37
2.1.1 确立“团结中西医”的卫生方针 37
2.1.2 开展中西医临床合作 39
2.1.3 成立中医研究机构 40
2.1.4 创办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 43
2.2 关于学习和研究中医方法的不同主张 49
2.2.1 对中医经验的“科学化”研究 49
2.2.2 学习中医是否必须系统学习中医理论 51
2.2.3 苏联医学专家关于中医研究方法的见解 52
2.2.4 龙伯坚的中医研究方案及其引发的学术争鸣 53
2.2.5 什么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56
2.2.6 怎样研究中医理论 60
2.3 中西医结合研究范例 62
2.3.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62
2.3.2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 65
2.3.3 心脏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67
2.3.4 中医阴阳学说的实验研究 69
2.3.5 肾本质和肾阳虚证本质研究 71
2.3.6 针灸经络的现代研究 74
2.3.7 针刺麻醉及其原理的研究 80
2.3.8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 84
2.3.9 寒热本质和脏象实质的研究 95
2.3.10 青蒿素与三氧化二砷的研究 109
2.4 中西医结合研究纲领与学术共同体 112
2.4.1 中西医结合研究纲领的思想要点 113
2.4.2 多方面人才汇成的学术共同体 117
2.4.3 中西医结合代表人物 119
2.5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和《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 132
2.5.1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 133
2.5.2 《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 136
第三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 137
3.1 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举隅 137
3.1.1 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137
3.1.2 肿瘤研究进展 139
3.1.3 肝病研究进展 141
3.1.4 糖尿病研究进展 143
3.1.5 风湿病研究进展 145
3.1.6 血液病研究进展 147
3.1.7 呼吸病研究进展 149
3.1.8 消化病研究进展 151
3.1.9 虚证与老年病研究进展 153
3.1.10 普通外科学研究进展 154
3.1.11 妇产科学研究进展 156
3.1.12 儿科学研究进展 158
3.1.13 骨科学研究进展 160
3.1.14 皮肤性病学研究进展 162
3.1.15 疾病证候分类方法的研究 163
3.1.16 中西医结合药物研究进展 165
3.2 中西医结合新概念、新理论的出现 167
3.2.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67
3.2.2 “微观辨证”与“辨证微观化” 168
3.2.3 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 169
3.2.4 脾虚综合征 170
3.2.5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 170
3.2.6 菌毒并治 171
3.3 对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思考 171
3.3.1 季钟朴论经络研究 172
3.3.2 陈可冀论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和实践 173
3.3.3 对“证候”内涵的探讨和证候研究的思考 174
3.3.4 关于中药研究方法的思考 176
3.3.5 关于“中西医结合”和“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的探讨 177
3.4 中西医结合机构的建设 179
3.4.1 医疗机构的建设 179
3.4.2 研究机构的建设 182
3.4.3 教育机构的建设 183
3.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发展 184
3.5.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制度化建设 185
3.5.2 工作委员会的组建 187
3.5.3 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与发展 187
3.5.4 地方分会的成立与发展 188
3.6 中西医结合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 189
3.6.1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89
3.6.2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190
3.6.3 其他中西医结合杂志 191
3.7 研究成果评定与奖励机制 193
第四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评价与展望 196
4.1 国家支持中西医结合事业 196
4.1.1 提倡中西医团结 196
4.1.2 纠正轻视、歧视中医的错误倾向 197
4.1.3 号召西医学习中医,强调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 197
4.1.4 纠正“大跃进”思想的影响 198
4.1.5 挽回“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198
4.1.6 纠正否定中西医结合的错误思潮,确立中西医结合的重要地位 199
4.1.7 将“中西医结合医学”列为独立学科 200
4.1.8 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 200
4.1.9 重申“三支力量”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 201
4.2 社会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认可 201
4.2.1 医务工作者民意调查 202
4.2.2 患者民意调查 202
4.3 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中国卫生事业中的地位 202
4.4 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国际影响 205
4.4.1 积极参与和组织中西医结合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 205
4.4.2 通过中西医结合杂志繁荣国际学术交流 207
4.4.3 促进了国外“结合医学”的发展 207
4.5 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8
4.5.1 行政管理问题 208
4.5.2 人才培养问题 209
4.5.3 思想认识问题 209
4.5.4 专业划分和分支学科建设问题 209
4.5.5 科研设计和宏观指导问题 210
4.5.6 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11
4.5.7 成果推广问题 211
4.6 对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趋势的理解 211
附录 21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大事记 213
主要参考文献 250
- 《零基础学会素描》王金著 2019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走出抑郁与焦虑 中西医视角下的心身同治》杨红琳 2019
- 《学会保护自己 远离儿童性侵犯行动指南》龙迪著 2020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
- 《快速学会初级乐理》李昂责任编辑;(澳大利亚)萨曼莎·科茨 2019
- 《急诊医学法语缩写速查手册》夏婧 2018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国学经典诵读》(中国)严琼燕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思维导图 超好用英语单词书》(中国)王若琳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