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伤寒论讲义
伤寒论讲义

伤寒论讲义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恒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6744355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供中西医结合专业《伤寒论》教材,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诠释。供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专业等相关专业用书。
《伤寒论讲义》目录

绪论 1

一、《伤寒论》的作者及成书背景 1

二、《伤寒论》的沿革及对后世的影响 2

三、《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4

四、《伤寒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 6

(一)伤寒的涵义 6

(二)六经的概念 6

(三)《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7

(四)六经病的传变 9

(五)六经病证治则治法 10

五、《伤寒论》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11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3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14

一、太阳病提纲 14

二、太阳病分类 15

三、辨病发于阳、发于阴 18

四、辨传变与否 19

五、辨太阳病欲解时 20

附:其余五经欲解时 22

第二节 太阳本证 22

一、中风(表虚)证 22

(一)桂枝汤证 22

(二)桂枝汤禁例 27

(三)兼证 28

1.桂枝加葛根汤证 28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30

3.桂枝加附子汤证 31

4.桂枝去芍药汤证 32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33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34

二、太阳伤寒(表实)证 36

(一)麻黄汤证 36

(二)麻黄汤禁例 40

(三)兼证 42

1.葛根汤证 42

2.葛根加半夏汤证 44

3.大青龙汤证 45

4.小青龙汤证 47

三、表郁轻证 50

(一)表郁不解证 50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50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52

(二)表郁内热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53

第三节 太阳病里证 55

一、蓄水证(五苓散证) 55

二、蓄血证 57

1.桃核承气汤证 57

2.抵当汤证 59

3.抵当丸证 61

第四节 太阳病变证 63

一、辨治纲要 63

(一)变证治则 63

(二)辨寒热真假 64

(三)辨虚证实证 65

(四)辨汗下先后 66

(五)辨标本缓急 66

二、分类证治 67

(一)热证 67

1.栀子豉汤证及其类证 67

(1)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生姜豉汤证 67

(2)栀子厚朴汤证 69

(3)栀子干姜汤证 70

(4)栀子豉汤禁例 71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71

3.白虎加人参汤证 73

4.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74

(二)虚证 76

1.心阳虚证 76

(1)桂枝甘草汤证 76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77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78

2.心阳虚奔豚证、欲作奔豚证 80

(1)桂枝加桂汤证 80

(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81

3.脾胃阳虚证 83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83

(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84

(3)小建中汤证 85

(4)茯苓甘草汤证 86

4.肾阳虚证 87

(1)干姜附子汤证 87

(2)茯苓四逆汤证 89

5.阴阳两虚证 90

(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90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92

(3)炙甘草汤证 93

(三)结胸证 94

1.结胸辨证 94

2.热实结胸证 95

(1)大陷胸汤证 95

(2)大陷胸丸证 99

(3)小陷胸汤证 100

3.寒实结胸证(三物白散证) 102

(四)痞证 103

1.痞证的成因及证侯特点 103

2.热痞证 104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04

(2)附子泻心汤证 106

3.寒热错杂痞证 107

(1)半夏泻心汤证 107

(2)生姜泻心汤证 109

(3)甘草泻心汤证 110

4.痰气痞证(旋覆代赭汤证) 112

5.水痞证 114

6.痞证误下后下利的辨治(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115

(五)上热下寒证(黄连汤证) 116

(六)欲愈候 117

第五节 太阳病类似证 118

一、饮停胸胁证(十枣汤证) 118

二、胸隔痰实证(瓜蒂散证) 120

附:备考原文 121

太阳篇表解 124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28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129

一、阳明病提纲 129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130

三、阳明病脉证 131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132

一、阳明病热证 132

(一)栀子豉汤证 132

(二)白虎汤证 133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135

(四)猪苓汤证 136

二、阳明病实证 139

(一)承气汤证 139

1.调胃承气汤证 139

2.小承气汤证 140

3.大承气汤证 142

(二)润导法证 148

1.麻子仁丸证 148

2.蜜煎导法及猪胆汁导法证 150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152

一、发黄证 152

(一)湿热发黄 152

1.茵陈蒿汤证 152

2.栀子柏皮汤证 154

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55

(二)寒湿发黄证 157

二、血热证 158

(一)衄血证 158

(二)蓄血证(抵当汤证) 159

第四节 阳明病辨证 159

一、辨中风中寒证 159

二、辨预后 161

附:备考原文 161

阳明篇表解 163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66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 167

一、少阳病提纲 167

二、少阳病治禁 167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169

一、小柴胡汤证 169

二、小柴胡汤禁例 177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178

一、变证治则 178

二、柴胡桂枝汤证 178

三、大柴胡汤证 180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 182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84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185

七、太阳少阳合病(黄芩汤证、黄芩半夏生姜汤证) 187

八、热入血室证 188

第四节 少阳病传变与预后 190

附:备考原文 191

少阳篇表解 192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194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194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195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196

一、太阴病兼表证 196

1.桂枝汤证 196

2.桂枝人参汤证 197

二、太阴病腹痛证 199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 201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201

二、太阴阳复自愈侯 202

三、太阴病转属阳明侯 203

太阴篇表解 204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05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 205

一、少阴病提纲 205

二、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206

三、少阴病治禁 206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207

一、少阴病寒化证 207

(一)四逆汤证 207

(二)通脉四逆汤证 209

(三)白通汤证 210

(四)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210

(五)真武汤证 212

(六)附子汤证 213

(七)桃花汤证 214

二、少阴热化证 215

(一)黄连阿胶汤证 215

(二)猪苓汤证 216

(三)少阴三急下证 217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 218

一、少阴病兼表证 218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218

(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219

二、热移膀胱证 220

三、伤津动血证 220

第四节 少阴病疑似证 221

一、四逆散证 221

二、吴茱萸汤证 222

第五节 咽痛证 223

一、猪肤汤证 223

二、甘草汤证与桔梗汤证 223

三、苦酒汤证 224

四、半夏散及汤证 225

第六节 少阴病预后 226

一、正复欲愈证 226

二、阳回可治证 226

三、正衰危重证 227

附:备考原文 228

少阴篇表解 229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232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 234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 234

一、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234

(一)乌梅丸证 234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237

(三)麻黄升麻汤证 238

二、厥阴病寒症 240

(一)当归四逆汤证 240

(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241

(三)吴茱萸汤证 242

三、厥阴热证(白头翁汤证) 242

第三节 辨厥热胜复 244

第四节 辨厥逆证 245

一、厥逆的病机与证侯特点 245

二、厥逆证治 246

(一)热厥 246

1.热厥的特点与禁忌 246

2.热厥证治 247

(二)寒厥 247

1.阳虚阴盛厥 247

2.冷结关元厥 247

(三)痰厥 248

(四)水厥 248

第五节 辨呕哕下利证 249

一、辨呕证 249

(一)阳虚阴盛证(四逆汤证) 249

(二)邪传少阳证(小柴胡汤证) 250

(三)痈脓致呕证 250

二、辨哕证 250

三、辨下利证 251

(一)实热下利证 251

1.小承气汤证 251

2.栀子豉汤证 251

(二)虚寒下利证 252

1.阳虚阴盛下利证 252

2.虚寒下利兼表证 252

第六节 厥阴病预后 253

一、正复可愈证 253

二、正衰危重证 254

附:备考原文 255

厥阴篇表解 256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259

第一节 霍乱病脉证 259

第二节 霍乱病证治 260

一、五苓散、理中丸证 260

二、四逆汤证 262

三、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 263

四、四逆加人参汤证 265

第三节 愈后调治 266

附:备考条文 268

霍乱病篇表解 268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270

一、差后劳复证治 270

(一)枳实栀子豉汤证 270

(二)小柴胡汤证 272

(三)牡蛎泽泻散证 272

(四)理中丸证 273

(五)竹叶石膏汤证 274

二、差后饮食调养 275

附:备考原文 276

阴阳易差后劳复篇表解 276

附录一 汉代度量衡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278

附录二 重点条文 281

主要参考书目 282

条文索引 284

方剂索引 2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