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针灸临床特色疗法
针灸临床特色疗法

针灸临床特色疗法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符文彬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3202442
  • 页数:3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二十七章,介绍了二十多种针灸特色疗法及临床思维,其中的大部分在常规针灸教材中未曾涉及。并有附篇两章,分别是经脉疲劳现象与针灸临床、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学问题。这些特色疗法及临床思维,都是在博览古籍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发展及多年的临床经验,通过作者多年的潜心研究及临床实践总结而形成,凝聚着古典医家的精华,荟萃了现代学者的智慧。本书适合于针灸专业学生及针灸临床人员学习与应用。
上一篇:五官科学下一篇:现代妇产科治疗学
《针灸临床特色疗法》目录

第一章 经典针灸临床特色 1

第一节 经典针灸临床特色的渊源 1

第二节 特色针灸 4

一、偶刺法 4

二、振埃法 4

三、刺络治痹 5

四、补母泻子法 6

五、泻南补北法 8

六、热证可灸论 8

七、《针灸资生经》针灸临床特色 9

八、《针方六集》针灸临床特色 10

第二章 针灸调肝治病术 12

第一节 概述 12

一、《内经》论针灸调肝 12

二、《伤寒论》论针灸调肝 13

三、《备急千金要方》论针灸调肝 14

四、其他医家论针灸调肝 14

第二节 调肝治病的理论基础 15

一、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15

二、肝与经络的关系 18

第三节 调肝法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 19

一、调肝与针灸治病 20

二、针灸调肝止喘效奇 22

三、针灸平肝定眩晕效验 23

四、调肝治中风效佳 23

五、调肝治颤证 23

六、针灸调肝医妇科病 24

七、从肝论治男科疾病 24

八、四关穴的临床应用 25

第三章 醒脑开窍针法 27

第一节 概述 27

一、中医治疗中风病的源流、发展 27

二、“石氏醒脑开窍法”针法学术思想 28

第二节 醒脑开窍针法操作 30

一、操作及手法量学 30

二、针灸处方 31

第三节“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32

一、适应证 32

二、禁忌证 32

三、注意事项 33

第四节“醒脑开窍”针法的现代文献研究 34

一、“醒脑开窍”针法的现代研究 34

二、“醒脑开窍”针法的应用展望 35

第四章 陈氏飞针法 37

第一节 概述 37

一、古代文献有关进针技术的记载 37

二、一般临床常用进针手法简介 38

三、后代医家对进针法的阐发及应用比较 40

第二节 陈氏飞针操作方法 40

一、“快速旋转进针法”的练习步骤 41

二、“快速旋转进针法”的操作 42

第三节 临床应用 43

第五章 靳三针疗法 44

第一节 概述 44

一、定义 44

二、源流 44

三、理论基础 45

第二节 操作方法 46

一、靳三针组穴 46

二、操作手法 51

第三节 临床应用 52

一、适应证 52

二、脑瘫靳三针治疗方法 52

第六章 通督调神针刺法 57

第一节 概述 57

一、定义 57

二、理论依据 57

第二节 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58

一、中风病肢体功能障碍 58

二、中风失语 58

三、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 59

四、中风后血管性痴呆 60

第三节 现代研究 61

一、针刺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61

二、针刺对脑缺血后突触可塑性促进作用的研究 61

第七章 大接经法 63

第一节 概述 63

一、定义 63

二、源流 63

第二节 取穴 64

第三节 操作方法 65

第四节 适应证 65

第五节 临床发挥 65

一、大接经点灸 65

二、原穴接经 66

三、络穴接经 66

四、首尾接经 67

五、原络接经 67

第六节 注意事项 68

第八章 灵龟八法 69

第一节 概述 69

一、定义 69

二、源流 70

三、作用优势 70

四、机理研究 71

第二节 操作方法 71

一、基本理论 71

二、开穴方法 78

三、取穴方法 81

第三节 临床应用 81

一、痛证 81

二、神经系统疾病 82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82

四、消化系统疾病 82

五、妇科疾病 83

六、皮肤科疾病 83

七、其他 83

第九章 相应取穴法 86

第一节 概述 86

第二节 理论基础 87

第三节 取穴方法 88

一、左右对应取穴法 88

二、上下交叉取穴法 89

三、前后对应取穴法 94

第四节 适应证及临床应用 98

一、适应证 98

二、临床应用 98

第十章 董氏奇穴 99

第一节 概述 99

第二节 源流 99

第三节 理论基础 100

一、董氏奇穴之取用 101

二、董氏奇穴与经络 104

三、董氏奇穴与中医学说 106

四、董氏奇穴治疗发挥 108

第四节 操作规范 113

一、精选特效董氏奇穴 113

二、董氏针法 130

第五节 董门秘传掌诊真诀 134

第六节 适应证 136

第七节 禁忌证 137

第八节 临床应用 137

一、头部 137

二、眼疾病 138

三、鼻疾病 139

四、耳疾病 139

五、颜面疾病 140

六、颈项疾病 140

七、上肢疾病 141

八、下肢疾病 142

九、胸腹病 144

十、腰背病 146

十一、心脏病 147

十二、肝胆病 147

十三、肺病 148

十四、脾胃病 148

十五、中风症 148

十六、杂症 150

第十一章 司徒玲针挑疗法 153

第一节 概述 153

一、源流 153

二、治病原理 154

第二节 操作规范 154

一、常用针挑用具 154

二、方法 155

三、功效 156

四、注意事项 157

五、适应证 157

第三节 临床应用 158

第四节 临床病案举隅 162

第十二章 刺络放血疗法 165

第一节 概述 165

一、定义 165

二、源流 165

第二节 理论基础 169

第三节 操作规范 170

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70

二、操作 172

三、出血量 174

四、出针 175

第四节 治病规律 176

一、治疗原则 176

二、选穴原则 177

第五节 适应证 178

第六节 禁忌证 179

第七节 临床应用 180

第十三章 腹针疗法 182

第一节 概述 182

一、定义 182

二、理论渊源 182

三、作用原理 183

四、腹针的特点 184

第二节 穴位 185

一、概述 185

二、取穴方法 185

第三节 针刺手法 194

一、针具的选择 194

二、针刺前的准备 194

三、针刺的深度 195

四、针刺的手法 195

五、常用的针刺法 196

第四节 临床治疗 197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97

二、注意事项 198

第十四章 眼针疗法 199

第一节 概述 199

一、眼针疗法是《内经》“观眼察病”的综合发展 199

二、《证治准绳》对眼的脏腑划分为眼针疗法奠定基础 200

三、彭静山创眼针疗法 201

第二节 理论基础 202

一、眼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202

二、眼与经络的关系 202

三、观眼察病 203

第三节 穴区分布及主治 205

一、眼针穴区分布 205

二、眼针穴区主治作用 206

第四节 取穴原则 208

一、循经取穴 208

二、脏腑辨证取穴 209

三、三焦辨证取穴 209

四、观眼取穴 209

五、探穴取穴 209

第五节 适应证 210

第六节 刺灸法 210

一、毫针刺法 211

二、皮内针 212

三、穴位磁疗 213

四、激光穴位照射 213

五、鍉针按压 214

第七节 眼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215

一、中风偏瘫 215

二、坐骨神经痛 215

三、腰椎间盘突出 215

四、急性腰扭伤 215

五、腰肌劳损 216

六、腰椎增生性脊椎炎 216

七、头痛 216

八、肩周炎 216

九、胆绞痛 216

十、胃脘痛 216

十一、哮喘发作 217

十二、咳嗽 217

十三、颈椎病颈痛 217

十四、痛经 217

十五、肋间神经痛 217

十六、肾绞痛 217

十七、失眠 218

十八、眩晕 218

十九、肱骨外上髁炎 218

二十、腓肠肌痉挛 218

二十一、急性胃肠炎 218

二十二、股外侧皮神经炎 218

二十三、踝关节扭伤 219

二十四、痛风性关节炎 219

第十五章 舌针疗法 220

第一节 概述 220

一、定义 220

二、源流 220

三、理论基础 221

第二节 操作方法 222

一、穴位定位 222

二、穴位主治 224

三、取穴与配穴 226

四、针具的选择及补泻手法 226

五、注意事项 227

第三节 应用 228

一、适应证 228

二、禁忌证 228

三、临床应用举隅 228

第十六章 面针疗法 230

第一节 概述 230

一、定义 230

二、面诊与面针 230

第二节 临床操作 231

一、面针疗法的定位 231

二、主治作用 232

三、取穴原则 233

四、适应证 233

五、面针疗法的刺灸法 233

六、面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235

第十七章 脐针疗法 236

第一节 概述 236

第二节 脐穴定位 237

一、脐洛书全息律 238

二、脐全息穴位定位 239

三、脐八卦全息穴位 240

第三节 操作规范 241

第四节 注意事项 242

一、禁忌证 242

二、刺激强度 243

三、副作用 243

第五节 临床应用举隅 243

第十八章 方氏头皮针体系 245

第一节 概述 245

一、定义 245

二、源流 246

三、学术特点 246

第二节 头皮针的基础理论 248

一、伏象与伏脏穴区 248

二、倒象与倒脏穴区 253

第三节 头皮针的临床应用 260

一、头皮针的取穴与配穴 260

二、常见病的头皮针取穴简要方法表 263

三、针刺时的注意事项 265

第四节 方氏头皮针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265

第十九章 体环针 268

一、体环针的定义 268

二、体环针的源流 268

三、体环针的理论基础 268

四、体环针的体系 269

五、体环针的治病规律 271

六、体环针的操作规范 272

七、体环针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272

第二十章 蜂针疗法 274

一、概述 274

二、操作方法 278

三、临床应用 279

第二十一章 背腧针疗法 285

第一节 概述 285

一、定义 285

二、源流 285

三、理论基础 287

第二节 操作方法 289

一、穴位的定位及主治 289

二、穴位的主治规律 298

三、针刺操作 299

四、适应证 299

五、禁忌证 299

第三节 临床应用 300

一、诊断方面 300

二、治疗方面 300

三、现代文献报道 301

第二十二章 植线疗法 303

第一节 概述 303

一、定义 303

二、理论基础 303

三、治疗机理 304

第二节 操作方法 304

一、术前准备 304

二、操作技术 305

三、微创植线的线体植埋深度 305

四、适应证 306

五、禁忌证 306

六、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306

七、注意事项 307

第三节 临床应用 308

第二十三章 火针疗法 310

第一节 概述 310

第二节 操作方法 311

一、术前 311

二、术中 312

三、术后 313

四、施术间隔时间 313

五、注意事项 313

第三节 临床应用 313

一、治疗作用 313

二、适应证 315

三、禁忌证 315

第二十四章 热敏灸疗法 316

第一节 概述 316

一、定义 316

二、源流 316

三、理论基础 316

第二节 操作方法 319

操作规范 319

第三节 临床应用 321

一、适应证 321

二、禁忌证 322

三、临床应用 322

第二十五章 穴位贴敷疗法 323

第一节 概述 323

一、定义 323

二、源流 323

三、理论依据 324

四、作用 325

第二节 适应证及禁忌证 325

一、适应证 325

二、禁忌证 326

第三节 临床应用 326

一、常用处方 326

二、药物的选择 328

三、药物的制备 328

四、穴位的选取 329

第四节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29

一、操作方法 329

二、注意事项 330

第二十六章 天灸疗法 331

第一节 概述 331

一、定义 331

二、源流 331

三、三伏天灸的几个基本概念 332

四、理论依据 333

第二节 临床应用 333

一、适应证 333

二、常用处方 334

三、穴位的选取 334

四、操作方法、贴药反应、处理办法、禁忌证 335

五、注意事项 335

第二十七章 保健灸法 336

第一节 概述 336

一、定义 336

二、源流 336

三、理论基础 338

四、现代研究 339

第二节 操作规范 341

一、保健灸的制备 341

二、保健灸的种类 342

第三节 临床应用 345

一、常用保健灸穴位 345

二、保健灸法的临床应用 348

三、保健灸法的注意事项 351

附篇 354

第一章 经脉疲劳现象与针灸临床 354

第一节 概述 354

第二节 源流 354

第三节 经脉疲劳现象的原因 355

一、外源性 355

二、内源性 356

第四节 判断标准 356

第五节 临床对策 357

一、避免经脉疲劳现象的方法 358

二、经脉疲劳现象的临床对策 358

第二章 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方法学问题 360

一、基于生存质量和PRO技术的评价模式与应用 360

二、量表的引进和翻译相关技术 364

三、基于PRO测量技术的研究实例 367

四、小结 3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