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执政期间执政党与社会关系研究
中国共产党执政期间执政党与社会关系研究

中国共产党执政期间执政党与社会关系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师晓霞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1500229
  • 页数:1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以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以来60年的时间里,作为一个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及未来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介绍了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是以“政党主宰型”的政党与社会关系模式为主,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政策,政党与社会关系的模式开始向“政党领导型”转变。形成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执政党与社会关系模式。在最后,还对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关系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中国共产党执政期间执政党与社会关系研究》目录

第一章 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回顾、主要模式及变化趋势 1

第一节 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回顾 2

第二节 政党与社会关系的主要模式 9

第三节 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对策及其未来趋势 16

一、政党与社会关系变化及其成因 17

二、主流政党重塑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对策 21

三、政党与社会关系的未来发展 26

第二章 传统社会主义时期中共与社会的关系(1) 33

第一节 “政党主宰”的政党与社会关系模式形成的客观背景条件 34

一、经济——工业化资源不足 35

二、政治——公共权威衰败 36

三、社会——“一盘散沙”,低度组织化 38

四、历史文化传统——政治权力与社会力量各有其领域和边界的意识不强 39

第二节 “政党主宰”的政党与社会关系模式形成的主观因素 41

一、意识形态 41

二、治国方略 43

三、组织能量 45

第三节 “政党主宰”的政党与社会关系模式的形成过程 47

一、雏形阶段 48

二、成型阶段 51

三、巩固、发展和调整阶段 54

第三章 传统社会主义时期中共与社会的关系(2) 59

第一节 “政党主宰”的政党与社会关系模式的基本特征 59

一、政党社会一体化 60

二、政党权力化 61

三、社会组织化 62

四、社会政治化 62

五、政党与社会关系行政化 63

第二节 “政党主宰”的政党与社会关系模式的历史作用 65

一、经济发展 65

二、政治稳定 67

三、社会整合 69

第三节 “政党主宰”的政党与社会关系模式的弊端 71

一、经济规律扭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71

二、社会自主功能丧失,社会生态破坏 72

三、权力高度集中,政党功能紊乱,政党政治影响力衰竭 73

第四节 大饥荒、文化大革命灾难成因分析——政党与社会关系的角度 76

一、三年大饥荒 77

二、文化大革命 79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共与社会的关系(1) 85

第一节 政党与社会关系模式由“政党主宰”向“政党领导”转型的背景 86

一、经济背景 86

二、社会背景 88

三、政治背景 89

第二节 政党与社会关系模式由“政党主宰”向“政党领导”转型的过程 91

一、旧体制退出阶段(1978-1987,即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三大) 92

二、新体制探索、调整和重新定位阶段(1987-1997,即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期间) 94

三、新体制制度创新阶段(1997-2007,即党的十五大至十七大) 97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共与社会的关系(2) 103

第一节 “政党领导”的政党与社会关系模式的特征 103

一、回归政治 104

二、“去行政化” 105

三、回应性 106

四、法治化 107

第二节 完善“政党领导”的政党与社会关系模式相关的几个重要的制度安排 109

一、选举制度 110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112

三、党内民主制度 115

结束语: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关系的未来趋势展望 119

一、“政党主导”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 120

二、一党领导下多元利益表达和综合机制趋于成熟 120

三、制约监督执政党的体制内、体制外渠道良性互动 122

四、执政党与社会组织合作共治的机制趋于完善 124

五、政党回归社会 125

参考文献 129

后记 1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