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微生物学  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检验口腔和药学等专业用  第2版
医学微生物学  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检验口腔和药学等专业用  第2版

医学微生物学 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检验口腔和药学等专业用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严杰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40351279
  • 页数:345 页
图书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第2版医学微生物学总论和医学微生物学各论两大部分,涵盖细菌细菌学、医学病毒学和医学真菌学等内容。本教材由国内22所高等医学院校25位编委合作编写,主要供五年制医学生教学使用,分为绪论及4篇37章。绪论介绍了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第一篇为医学细菌学,分别由细菌学总论(第1章~第5章)和细菌学各论(第6章~第15章)各章节组成。第二篇为医学病毒学,分别由病毒学总论(第16章~第18章)和病毒各论(第19章~第26章)各章节组成。第三篇为医学真菌学(第27章~第29章),分别由真菌总论及各论各章节组成。第四篇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30章~第37章),除包含医学微生物学基本实验和操作内容外,酌情增加了细菌和病毒分子生物学诊断两章。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学改革需要及有助于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本教材在第一版教材使用基础上,对内容、编排、文字、图表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以期达到既内容精练又能合理反映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的目的。以书配数字课程全新模式出版。本教材适用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还可供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参考。
《医学微生物学 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检验口腔和药学等专业用 第2版》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2

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 3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趋势 7

第一篇 医学细菌学 10

第一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 10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1

第二节 细菌基因组的特点 21

第三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22

第四节 细菌的抵抗力和耐药性 27

第五节 细菌的分类 29

第二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32

第一节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 33

第二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及机制 37

第三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及其应用 41

第三章 细菌感染与免疫 43

第一节 外源性感染与传播方式 44

第二节 内源性感染 44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类型 46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致病机制 47

第五节 细菌感染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51

第六节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52

第四章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59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59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64

第五章 消毒、灭菌和生物安全 68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69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71

第三节 生物安全 72

第六章 化脓性球菌 76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77

第二节 链球菌属 80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84

第四节奈瑟菌属 85

一、脑膜炎奈瑟菌 85

二、淋病奈瑟菌 87

第五节 其他致病性球菌 88

一、肠球菌属 88

二、卡他莫拉菌 88

第七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89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90

第二节 白喉棒状杆菌 94

第三节 流感嗜血杆菌 96

第四节 嗜肺军团菌 97

第五节 百日咳鲍特菌 99

第六节 麻风分枝杆菌 100

第八章 胃肠道感染细菌 102

第一节 埃希菌属 104

第二节 志贺菌属 107

第三节 沙门菌属 109

第四节 弧菌属 112

一、霍乱弧菌 112

二、副溶血性弧菌 115

第五节 幽门螺杆菌 115

第六节 弯曲菌 117

第七节 其他肠道杆菌 118

一、克雷伯菌属 118

二、不动杆菌属 118

三、变形杆菌属 118

四、肠杆菌属 118

五、沙雷菌属 118

六、枸橼酸杆菌属 119

七、摩根菌属 119

第九章 厌氧性细菌 120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121

一、破伤风梭菌 121

二、产气英膜梭菌 122

三、肉毒梭菌 124

四、艰难梭菌 125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125

第十章 动物源性细菌 129

第一节 布鲁菌属 130

第二节 炭疽芽胞杆菌 132

第三节 耶尔森菌属 134

一、鼠疫耶尔森菌 134

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136

三、假结核耶尔森菌 136

第四节 猪链球菌 137

第十一章 放线菌与诺卡菌 139

第一节 放线菌属 139

第二节 诺卡菌属 140

第十二章 支原体 142

第一节 概述 143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支原体 144

一、肺炎支原体 144

二、溶脲脲原体 146

三、其他支原体 147

第十三章 衣原体 149

第一节 概述 150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151

一、沙眼衣原体 151

二、肺炎衣原体 153

三、鹦鹉热衣原体 154

第十四章 螺旋体 156

第一节 概述 157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 158

第三节 梅毒螺旋体 161

第四节 伯氏疏螺旋体 163

第五节 回归热螺旋体 165

第六节 奋森螺旋体 166

第十五章 立克次体 167

第一节 概述 169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171

一、普氏立克次体 171

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172

三、恙虫病东方体 172

四、查菲埃立克体 173

五、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173

六、汉赛巴尔通体 174

七、贝纳柯克斯体 174

第二篇 医学病毒学 176

第十六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176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177

第二节 病毒基因组的特点 180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182

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187

第五节 病毒的抵抗力与耐药性 189

第六节 医学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191

第十七章 病毒感染与免疫 194

第一节 病毒的传播方式和感染类型 195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196

第三节 抗病毒感染免疫机制 198

第十八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202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202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205

第十九章 呼吸道病毒 209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210

第二节 禽流感病毒 213

第三节副黏病毒 214

一、麻疹病毒 214

二、腮腺炎病毒 215

三、副流感病毒 216

四、呼吸道合胞病毒 216

第四节 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 217

一、冠状病毒 217

二、SARS冠状病毒 217

第五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218

一、腺病毒 218

二、风疹病毒 219

三、鼻病毒 220

四、呼肠病毒 220

第二十章 胃肠道病毒 221

第一节 人类肠道病毒 222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222

二、柯萨奇病毒和埃柯病毒 224

三、新型肠道病毒 225

第二节 急性胃肠炎病毒 226

一、轮状病毒 226

二、肠道腺病毒 227

三、杯状病毒 227

四、星状病毒 228

第二十一章 肝炎病毒 229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230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232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237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238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239

第六节 其他肝炎病毒 240

一、庚型肝炎病毒 240

二、输血传播病毒 241

第二十二章 出血热病毒 242

第一节 汉坦病毒 243

第二节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245

第三节 埃波拉病毒 247

第二十三章 虫媒病毒 249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50

第二节 登革病毒 253

第三节 其他虫媒病毒 254

一、森林脑炎病毒 255

二、西尼罗病毒 255

第二十四章 人疱疹病毒 257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259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261

第三节EB病毒 262

第四节 人巨细胞病毒 263

第五节 其他人疱疹病毒 265

一、人疱疹病毒6型 265

二、人疱疹病毒7型 265

三、人疱疹病毒8型 266

第二十五章 反转录病毒 267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68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274

第二十六章 其他病毒和朊粒 275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276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277

第三节 朊粒 280

第四节 人类细小病毒B19 282

第三篇 医学真菌学 284

第二十七章 真菌的基本性状 284

第一节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285

第二节 真菌基因组的特点 287

第三节 真菌的繁殖与培养 287

第四节 真菌的抵抗力 288

第五节 医学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289

第二十八章 真菌感染与免疫 290

第一节 真菌感染的类型与致病机制 290

第二节 抗真菌免疫的机制 291

第三节 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292

第四节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293

第二十九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295

第一节 皮肤感染真菌 296

第二节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298

第三节 新生隐球菌 299

第四节 白假丝酵母菌 301

第五节 其他致病性真菌 302

第四篇 微生物学实验e 305

第三十章 细菌培养和消毒灭菌e 305

第三十一章 细菌染色和药敏试验e 305

第三十二章 细菌生化和免疫学试验e 305

第三十三章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e 305

第三十四章 细菌毒素检测e 305

第三十五章 病毒形态和分离培养e 305

第三十六章 病毒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e 305

第三十七章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e 305

附录 307

附录Ⅰ:医学微生物学基本词汇英汉对照 307

附录Ⅱ:主要参考文献 34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