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颈椎病康复与预防
颈椎病康复与预防

颈椎病康复与预防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俊华,李来有主编;李海峰,张吉忠,王刚,许大国副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5234844
  • 页数:22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介绍颈椎病的解剖学、生物力学、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分型、鉴别诊断,颈椎病相关综合征、康复评定及各种非手术治疗方法。
《颈椎病康复与预防》目录

第一章 解剖学 1

第一节 颈椎骨性解剖 1

一、普通颈椎 1

目录 1

二、特殊颈椎 2

三、颈椎的畸形变异 4

第二节 颈椎的连结 6

一、寰枕关节 6

三、颈椎椎间关节 7

二、寰枢关节 7

四、钩椎关节 8

五、颈椎间盘 8

六、颈椎的韧带 10

第三节 颈部脊髓和神经 11

一、颈髓 11

二、颈脊神经 15

四、颈椎的神经支配 20

三、颈部交感神经 20

第四节 颈部的血管结构 21

一、椎动脉 21

二、颈髓的血液循环 24

第五节 颈部的肌肉和筋膜 26

一、颈部的筋膜 26

二、颈部肌肉 27

第二章 颈椎的生物力学 31

第一节 颈椎椎节的力学性能 31

一、椎体 31

二、椎间盘 32

三、小关节 33

四、韧带 33

五、肌肉 34

第二节 颈椎运动学 34

一、颈椎运动的特点 37

二、颈椎的运动范围 37

一、脊髓本身的延伸性 38

第三节 脊髓的生物力学特点 38

二、颈椎的运动与脊髓形态的关系 39

三、脊髓周围软组织的保护作用 39

第四节 颈椎损伤及颈椎病有关的生物力学 40

一、颈段脊柱脊髓损伤的生物力学 40

二、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生物力学基础 41

第一节 颈椎病的病因学 43

一、退变 43

第三章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43

二、慢性劳损 44

三、创伤 45

四、咽喉部炎症 46

五、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46

六、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46

第二节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47

一、颈椎退变的病理过程 47

二、颈椎退变的继发性改变 49

二、临床上常见的五种疼痛方式 50

第三节 颈椎病的疼痛特点及机制 50

一、概述 50

第四章 流行病学 52

第一节 发病率 52

第二节 危险因素 52

第五章 临床表现 54

第一节 概述 54

第二节 颈椎病的简易分型 55

一、颈型颈椎病 55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56

三、脊髓型颈椎病 61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64

五、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69

六、混合型颈椎病 71

七、其他型颈椎病 72

(一)食道压迫型颈椎病 72

(二)创伤后颈脑综合征(外伤性钩椎关节病) 73

二、间盘膨出期 74

第三节 颈椎病的专科分型 74

一、椎间盘退变初期 74

三、间盘突出期 75

四、骨赘形成期 76

五、脊髓变性期 76

第四节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77

一、头痛 77

(一)偏头痛 77

(二)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78

(三)脑动脉硬化 78

二、眩晕 78

(一)美尼尔病 78

(二)组织胺性头痛 78

(四)神经衰弱综合征 79

三、颈肩痛 79

(一)颈部扭伤 79

(二)斜方肌损伤 79

(五)夹肌损伤 80

(三)提肩胛肌损伤 80

(四)前斜角肌损伤 80

(六)风湿性肌纤维织炎 81

(七)寰枢关节半脱位 81

(八)强直性脊椎炎 81

(九)颈椎结核 81

(十)肩周炎或凝结肩 81

(十一)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82

(十二)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 82

四、上肢感觉及运动障碍 83

(一)脊髓空洞症 83

(二)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83

(三)多发性神经炎 83

(四)臂丛神经炎 84

(五)胸廓出口综合征 84

(六)腋神经麻痹 84

(十一)腕管综合征 85

(十)尺神经麻痹 85

(十二)泮可斯脱(Pancoas)综合征 85

(八)桡神经麻痹 85

(七)肌皮神经麻痹 85

(九)正中神经麻痹 85

五、下肢感觉及运动障碍 86

(一)运动神经元疾病 86

(二)横贯性颈髓炎 86

(三)慢性退行性共济失调 86

(四)亚急性联合变性 87

(五)椎管内肿瘤 87

(六)脊髓痨 87

(七)多发性硬化 88

(八)基底凹陷症 88

(九)颈椎隐裂 88

六、胸痛、心前区疼痛 88

(一)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88

七、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89

(一)肩手综合征 89

(三)肋间神经痛 89

(二)冠心病 89

(二)雷诺综合征 90

(三)伯尔格(Buerger)病 90

八、颈部鞭打损伤综合征 90

九、颈椎椎管狭窄症 92

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94

第五节 颈椎病引起的综合征 96

一、颈性头痛综合征 96

二、肩臂疼痛综合征 97

三、颈髓压迫综合征 98

四、脊前动脉综合征 100

五、脊后动脉综合征 101

六、椎动脉缺血综合征 102

七、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103

九、前斜角肌综合征 104

八、膈神经综合征 104

十、举手无脉征 105

第六节 颈椎病的相关疾病 105

第六章 康复评定 109

一、康复评定的内容 109

二、康复评定的时间 109

三、康复评定的方法 109

四、疼痛的评定 109

五、肌力的评定 111

六、痉挛的评定 111

七、各型颈椎病的评定方法 111

第七章 康复治疗 118

第一节 概述 118

第二节 固定与制动 119

一、颈部固定与制动的基本原理 119

二、临床上常用的固定与制动方式 119

三、颈部支架及颈围 119

四、颈部石膏 122

五、颈椎矫形器 123

第三节 牵引疗法 125

一、治疗原理 125

二、牵引分类 126

三、牵引生理效应的影响因素 127

四、各型颈椎病的牵引技术举例 128

五、牵引要点 129

一、光疗法 130

第四节 物理疗法 130

六、禁忌证 130

(一)超激光疗法 131

(二)红外线疗法 131

(三)红外偏振光 132

二、电疗法 133

(一)直流电及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133

(二)低频脉冲电疗法 133

(三)中频电疗法 135

(四)高频电疗法 136

(五)超声波疗法 138

(六)磁疗法 140

三、温热疗法 140

第五节 推拿疗法 141

一、常用的推拿手法 142

二、常用颈椎整复手法 143

(一)施氏三步九法 143

(二)孙树椿手法 144

(三)龙氏正骨推拿 144

附:颈椎正骨十法 145

(四)潘之清手法 147

(五)冯天有手法 147

(六)澳式手法(关节松动术) 148

第六节 麦肯基力学疗法 150

一、诊断方法 150

(一)病史采集 150

(二)体格检查 151

(三)三大综合征 152

二、治疗原则 153

三、治疗技术 154

四、姿势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159

五、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160

六、颈椎移位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161

第七节 针灸疗法 163

一、体针疗法 163

三、梅花针疗法 164

二、微针疗法 164

四、皮内针疗法 165

五、浮针疗法 165

六、耳穴疗法 165

七、灸法 166

八、拔罐 167

九、水针疗法 168

十二、穴位埋线疗法 169

十一、挑治疗法 169

十、刮痧疗法 169

十三、小针刀疗法 170

第八节 封闭疗法 171

一、激痛点封闭 172

二、臂丛束支封闭 172

三、颈神经根封闭 172

四、星状神经节封闭 173

五、枕大、枕小神经阻滞 173

六、颈浅丛神经阻滞 174

七、副神经阻滞 174

八、椎体前外侧、椎间盘内封闭 174

九、硬脊膜外腔封闭 175

十、PCA自控镇痛 175

第九节 运动疗法 176

一、哑铃操 177

二、颈椎徒手操 178

四、卧位强颈操 179

三、颈肌放松强化操 179

五、坐式颈肩操 180

六、自我按摩 180

七、其他 181

第十节 心理疗法 181

一、支持性心理治疗 182

二、认知疗法 182

三、行为治疗 182

四、药物治疗 183

五、支持疗法 184

第十一节 药物疗法 184

一、常用西药 184

(一)脱水药 184

(二)激素类药 184

(三)止痛药 185

(四)神经营养药 186

(五)扩张血管药 186

二、中医中药 187

(六)改善脑组织代谢药 187

(一)中药内服法 188

(二)中药外用法 190

(三)药酒 192

(四)验方 193

(五)常用中成药 194

第十二节 药枕疗法 195

一、药枕疗法的作用 195

二、常用的药枕配方制作 196

第十三节 颈椎病术后康复 201

一、术后常见并发症 202

(一)周围神经损伤 202

(二)颈脊神经根损伤 203

(三)颈部血管损伤 204

(四)颈深部血肿 204

(五)喉头痉挛 204

(九)切口裂开 205

(八)脊髓损伤 205

(七)感染 205

(六)植骨块滑脱 205

(十)颈椎不稳 206

(十一)颈椎成角畸形 206

(十二)术后颈、肩、背痛 206

二、术后并发症的康复 206

第八章 预防 215

一、纠正不良姿势 预防慢性劳损 215

二、避免不良睡眠体位 219

三、防止外伤 221

四、避免潮湿与寒冷 221

五、积极治疗咽喉及颈部炎症 222

六、戒烟限酒 222

七、保持乐观态度,避免精神紧张 222

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23

九、其他方面 2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