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国民族民间特异疗法大全
中国民族民间特异疗法大全

中国民族民间特异疗法大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力群主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7725039
  • 页数:8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民族民间特异疗法1000种。
《中国民族民间特异疗法大全》目录

编写说明(代前言) 1

前编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体系及特异疗法总论 1

(一)西夏医药文化的起源 2

一、民族医药的历史沿革 2

第一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 2

(三)香药输入中国 3

(二)“丝绸之路”的开辟 3

(一)中朝两国医药起源 4

二、中外民族医药的历史交流 4

(四)壮医药的起源 4

(二)傣族医药发展历史 5

二、拉祜人很早就认识和应用中药来防治疾病 7

一、彝族医药产生 7

第二章 对药物的认识催生了民族医药的萌芽 7

四、大黄在蒙医中应用 8

三、佤族医药的产生 8

(一)性味 9

五、土家族医生用药特点 9

六、苗医药的历史 10

(三)药物配伍禁忌 10

(二)药物两重性 10

八、瑶医用药历史 11

七、畲医治多用青草药 11

九、用现代科学实验对民族医药开发 12

(七)按生物学特性而命名 13

(六)根据植物形态而命名 13

第三章 民族民间医药的用药特色 13

一、土家族医生用药命名规律 13

(一)以功效作用命名 13

(二)因药材或原动植物固有气味命名 13

(三)因其生态环境命名 13

(四)因生长时令,采收季节而命名 13

(五)据其用药方法及剂量而命名 13

(四)儿科方面 14

(三)妇科方面 14

(八)据传说而命名 14

二、侗药的民族特点 14

(一)内科方面 14

(二)外科方面 14

三、蒙医史药记载 15

(二)引药 16

(一)外敷药多用生熟各半混合 16

四、藏药本草 16

五、佤族民间用药特点 16

六、彝族服药用汤剂 17

(五)解药 17

(三)佤族所用药物,以当地产的鲜品为主 17

(四)禁忌 17

八、朝医“不符现象” 18

七、瑶医药是以形象对病名、药名的命名 18

十、民族民间用药乡土特点 19

九、维医用药特点 19

(十二)含漱用药 20

(十一)碾末服用 20

(一)食物包裹,吞服生药 20

(二)啃嚼口含或外敷 20

(三)煎水沐浴 20

(四)佩挂药物 20

(五)泡酒服用 20

(六)药物熏烟 20

(七)推抹按摩 20

(八)针刺艾灸 20

(九)气蒸药熏 20

(十)鲜药榨汁(挤汁)鲜用 20

(十四)磨汁 21

(十三)药食 21

三、瑶族的卫生习俗对预防传染病的现实意义 22

二、民族民间预防医学 22

第四章 民族民间医药对传染病的早期防治 22

一、民族民间对传染病的认识 22

五、天、地、气、水、人“五位一体”思想,是侗医学术思想的核心 23

四、壮族卫生保健习惯 23

七、侗医对疾病的命名特性 24

六、侗族医药对传染病独特的用药方式 24

八、水族医药的形成 25

十、傣族的防病意识 26

九、回族健身防病方法 26

十一、在彝族众多的经文里,有一种《作祭经》 27

十四、白族的医药发展历史 28

十三、拉祜族防病的经验 28

十二、侗医提倡无病早防的思想 28

(一)对病因的认识 30

一、先有天地,后有人类 30

第五章 民族民间医药对疾病的认识 30

(四)彝族称之为“斯色”的疾病 31

(三)彝医药与伏羲八卦的关系 31

(二)毒酒的酿制和应用 31

二、古代蒙古族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2

(五)彝族医药对疾病的认识 32

(二)蒙医对胃脏疾病的分类 33

(一)蒙医学是以阴阳五源学说为指导的整体观和对六基症的辨证施治 33

四、藏医学对疾病认识的三大因素 34

三、朝鲜族“四维之四象”独特的医学体系 34

(三)蒙医认为疾病的过程是正(三根七素)与邪(外缘)相互斗争的过程 34

(五)素质学说 35

(四)器官学说 35

五、维吾尔族医学论述人体生存的基本条件 35

(一)四种物质 35

(二)四种属性 35

(三)体液学说 35

(一)傣医对疑难病诊断方法叫“短滚害” 36

六、傣族医学的产生根源 36

(六)气的学说 36

(七)形与动的学说 36

(二)辨证方法,傣医之统称“罕短怕雅” 37

十、苗族医学对病因病理的认识 38

九、黎族医学对疾病的命名特点 38

七、纳西族医生的特异诊断疾病方法 38

八、水族医生与现代医学 38

(一)根据症状命名 38

(二)根据致病因素命名 38

(三)取类比象法命名 38

(四)用中医病名和疾病所在部位、形状、色泽相结合命名 38

十一、畲医对病因的认识 39

(六)龟类 39

(一)四十九翻病,如蛇翻、猿猴翻、蚯蚓翻等是以象比类 39

(二)“十丹毒” 39

(三)小儿十二胎病 39

(四)新生儿十二抽病 39

(五)疔、癜、花、癀、痰、疮各种皮肤病 39

(一)经络的生理 40

十三、民族民间医药对经络学说的认识 40

十二、侗医将疾病分为冷病与热病两大类 40

(二)经络的应用 41

(五)摸诊 43

(四)脉诊 43

第六章 民族民间医药对疾病的诊断及治则 43

一、苗族医学的望、听、问、脉、摸 43

(一)望诊 43

(二)听诊 43

(三)问诊 43

(一)看小便 44

二、纳西族医药形成特点 44

(二)望诊 45

(一)问诊 45

(二)切脉 45

三、佤族民间医生诊病方法 45

四、水族医生的诊病方法 45

(二)望诊 46

(一)问诊 46

(三)触诊 46

(四)听诊 46

(五)弹诊 46

五、藏医的诊病方法 46

七、四象一词的古老哲学思想 47

(三)摸诊 47

(三)切诊 47

六、哈医的诊病方法 47

(一)望诊 47

(二)问诊 47

(四)摸脉(号脉),常见摸脉方法有三 48

(三)摸伤部 48

八、民族民间医药常用的四大诊断手段 48

(一)摸肚子(腹部) 48

(二)摸病之部位 48

(二)五指与季节、年龄和内脏的关系 49

(一)指诊 49

九、指诊包括诊手指,押甲及指纹 49

(三)指甲 50

(四)色泽 52

(三)手掌与内脏器官的关系 52

十、民族民间常用的掌诊 52

(一)掌型:按五行学说,将手型分为五型 52

(二)八卦与手掌部位分属 52

(五)掌纹 53

十一、维医的病种分类 54

(六)望诊 54

(二)药物贴敷疗法 55

(一)药物外洗疗法 55

十二、民族民间医药的治疗八法 55

(一)表 55

(二)提 55

(三)消 55

(四)败 55

(五)赶 55

(六)下 55

(七)和 55

(八)补 55

十三、民族民间的药物外治六法 55

(六)药物涂抹疗法 56

(五)药物纳鼻疗法 56

(三)药物热熨疗法 56

(四)药包疗法 56

二、蒙医学临床常用治疗方法 57

(二)操作方法 57

第七章 民族民间非药物特异疗法 57

一、藏医将治病的法则概括为“食、行、药、械”四个字 57

(一)艾炷制作 57

(二)放血疗法 58

(一)拔火罐疗法 58

三、哈萨克医学的非药物疗法 58

五、彝医的外治法的含义 59

(五)穿刺疗法 59

四、藏医的民间外治疗法的特点 59

(一)放血疗法 59

(二)艾灸疗法 59

(三)敷疗法 59

(四)涂擦疗法 59

(一)治疗“痧”症 60

七、畲医治病特殊方法 60

六、海南岛的黎族捻痧法 60

九、侗医的外治疗法 61

八、苗医的特效疗法 61

(二)针刺疗法 61

(一)拔火罐 62

十一、佤族独特的理疗方法 62

十、回族的腹部按摩法 62

(一)沙疗 63

十三、从维医的“沙疗”看“全身热疗法” 63

(二)放血法 63

(三)穴位或四脚推拿 63

(四)拍打法 63

(五)揪、刮 63

十二、水族的刮痧疗法 63

(二)全身热疗 64

(一)补本疗法 65

十五、苗医的15种外治特异疗法 65

十四、常用于心理疾患的音乐疗法 65

(一)音乐在医学上的运用 65

(二)常用的音乐疗法 65

(十)巴夫灌疗法 66

(九)晡间疗法 66

(二)拉巴剖疗法 66

(三)江滚摩保健法 66

(四)江芊疗法 66

(五)哦婵疗法 66

(六)泮疚疗法 66

(七)泮承布疗法 66

(八)泮甘丘疗法 66

(一)刮痧疗法 67

十六、民族民间常用的非药物特异疗法 67

(十一)蒿奴嘎疗法 67

(十二)专吡溜介疗法 67

(十三)务改疗法 67

(十四)巴乍疗法 67

(十五)侗宿岱法 67

(四)拔罐疗法 69

(三)放血疗法 69

(二)翻皮疗法 69

(七)挑筋疗法 70

(六)推抹疗法 70

(五)扑灭灰碗疗法 70

(十一)麝针疗法 71

(十)提风疗法 71

(八)湿泥疗法 71

(九)滚蛋疗法 71

(十三)烧(印)灯火疗法 72

(十二)烧艾疗法 72

三、蒙医对骨折复位特异疗法 73

二、蒙医诊断骨折的方法 73

第八章 民族民间对骨伤科病症的诊疗方法 73

一、蒙医对伤科病认识的起源 73

(一)有创之损伤,如砍破、划裂等,采用黏合或缝合并敷药的方法 74

五、藏医对伤科病的认识 74

四、传统蒙医正骨经验 74

七、畲医接骨的方法 75

六、藏医对伤科病的特效疗法 75

(二)对伴有骨折的创伤 75

(三)对无创口之损伤 75

(二)骨折后骨质缺损者可采用梧桐接骨术 76

(一)操作方法 76

八、黎家对骨伤病治疗特点 76

九、民族民间常用的封刀接骨疗法 76

(二)消肿膏 77

(一)止血止痛散 77

十、民族民间对伤科的药物治疗法 77

(三)酒药涂擦疗法 78

二、蒙古族天然矿泉疗法 79

一、蒙古族民间流传至今的瑟必素疗法 79

第九章 民族民间药物外治特异疗法 79

四、黎族医的外敷疗法 80

三、蒙医最基本的寒热理论 80

(四)“阿尔下布劳” 81

(三)“吐子布劳” 81

五、藏族的药浴疗法 81

六、水族医的外治法 81

七、哈萨克族的“布劳”疗法 81

(一)药浴池洗澡 81

(二)“胡木布劳” 81

九、佤医的药物外治疗法 82

八、药佩法是壮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 82

(五)“塔斯布劳” 82

(六)“苏叶克布劳” 82

(七)动物及布劳 82

(八)正“布劳” 82

(九)“加普拉克布劳” 82

(十)烟熏“布劳” 82

十、脐疗是祖国医学特效疗法之一 83

十一、药枕的神奇疗法 84

(一)药捻疗法 86

十三、民族民间外治疗法12种 86

十二、我国有一句古话:“热水洗脚,胜吃补药” 86

(三)蒸汽疗法 87

(二)烟熏疗法 87

(七)火功疗法 88

(六)药浴疗法 88

(四)塞鼻疗法 88

(五)坐浴疗法 88

(十二)手浴疗法 89

(十一)药佩疗法 89

(八)敷胸疗法 89

(九)敷脐疗法 89

(十)发泡疗法 89

一、关于民族民间秘验方的报道与争论 90

第十章 民族民间秘验方特异疗法 90

(一)秘验方能否灵验,关键在于能否正确使用 91

二、关于秘验方的价值论 91

(三)秘验方都来自于临床实践 92

(二)秘验方的使用不可“千人一方” 92

(五)秘验方的特异反治疗法 93

(四)一药多治的单验方疗法 93

(六)“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是复(验)方的特色 94

(七)辨证求因,从脏论治 97

(八)单、复(验)方的内外疗法 100

(一)首次披露的祖传秘方 102

三、关于秘验方的来源及应用 102

(三)祖传秘方或家传秘方的特点 104

(二)口授的家传秘方 104

四、关于秘验方的开发价值 105

(四)验方的特点 105

上编 常用非药物特异疗法各论 108

(一)取穴方法 109

一、新针疗法 109

第一部分 针灸疗法 109

第一章 新针疗法 109

(三)取配穴原则 110

(二)针法 110

(六)进针的角度和时机 111

(五)身体各部进针深度 111

(四)进出针及手法 111

(一)人颈部 112

二、针刺常用穴位 112

(七)针刺的注意事项和意外处理 112

(八)禁忌证 112

(九)疗程 112

(二)胸腹部 114

(三)腰背部 116

(四)上肢部 117

(五)下肢部 119

第二章 经络疗法 123

三、阳性反应:经络经穴的异常反应称为阳性反应 124

二、触诊方法 124

一、经络疗法的特点 124

五、循摸要点 125

四、触诊范围 125

八、常见疾病主要俞穴范围 126

七、临症治疗主要俞穴范围 126

六、各系统疾病循环范围 126

(一)操作方法 127

九、经络治疗方法 127

(三)经络治疗药物 128

(二)手法与针感 128

十、经络治疗的主要经穴 129

(四)注意事项 129

(三)支气管炎 133

(二)扁桃体炎、咽喉炎 133

十一、经络治疗举例 133

(一)感冒 133

(八)便秘、腹泻 134

(七)呕吐、神经性呕吐、呃逆 134

(四)肺炎 134

(五)肺结核 134

(六)颈淋巴结核 134

(十二)肩臂痛 135

(十一)胸痛 135

(九)肝炎 135

(十)腰腿痛 135

(十四)鼻炎、上颌窦炎、衄血 136

(十三)落枕 136

(十六)中耳炎、乳突炎 137

(十五)口腔炎、口腔糜烂 137

(二十四)阳痿、遗精、早泄 138

(二十三)肾炎 138

(十七)结核性腹膜炎 138

(十八)角膜云翳、角膜白斑、角膜炎 138

(十九)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 138

(二十)翼状胬肉(攀睛) 138

(二十一)头痛、神经性头痛 138

(二十二)面神经麻痹 138

(二十九)心慌心悸 139

(二十八)高血压 139

(二十五)月经不调、附件炎 139

(二十六)荨麻疹、皮肤搔痒、湿疹 139

(二十七)牛皮癣(银屑病)、神经性皮炎 139

(三十四)脱发 140

(三十三)子宫脱垂 140

(三十)精神分裂症、癫痫 140

(三十一)痔疮、脱肛 140

(三十二)疝气 140

(三十八)小儿麻痹后遗症 141

(三十七)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41

(三十五)中风后遗症 141

(三十六)百日咳 141

(三十九)聋哑、耳聋 142

(二)治疗方法 143

(一)痛点部位 143

第三章 水针疗法 143

一、治疗腰腿痛 143

二、治疗神经衰弱 144

(四)适应证 144

(三)注意事项 144

(三)适应证 145

(二)操作方法 145

三、治疗烧伤 145

四、治疗血栓性外痔 145

五、药物小剂量穴位注射 145

(一)诊断、取穴和选药 145

三、割治疗法 148

二、针法 148

第四章 手针疗法 148

一、穴位和主治疾病 148

四、掌面手穴的分布定位与主治 150

五、手背穴的分布定位与主治 157

(一)手指穴的定位与主治 159

(二)手背穴的定位与主治 160

三、注意事项 162

二、适应范围 162

第五章 皮内针疗法 162

一、埋针法 162

四、各系统取穴配穴 163

五、耳针治疗疾病取穴参考表 164

六、耳穴部位表 168

(一)手法 171

一、怎样持针 171

第六章 梅花针疗法 171

二、治疗适应证 172

(五)梅花针的保护和消毒 172

(二)患者的体位 172

(三)疗程 172

(四)晕针处理 172

(四)急、慢性鼻炎 173

(三)哮喘 173

(一)感冒 173

(二)急、慢性支气管炎 173

(九)胃神经官能症 174

(八)胃、十二指肠溃疡 174

(五)百日咳 174

(六)咯血 174

(七)急、慢性胃炎 174

(十六)阳痿 175

(十五)遗尿 175

(十)膈肌痉挛 175

(十一)过敏性结肠炎 175

(十二)便秘 175

(十三)高血压病 175

(十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175

(十九)腰痛 176

(十八)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176

(十七)遗精、早泄 176

(二十四)三叉神经痛 177

(二十三)神经衰弱 177

(二十)肩关节周围炎 177

(二十一)甲状腺功能亢进 177

(二十二)糖尿病 177

(二十九)癫痫 178

(二十八)癔病 178

(二十五)肋间神经痛 178

(二十六)颜面神经麻痹 178

(二十七)偏头痛 178

(三十三)煤气中毒 179

(三十二)肥胖病 179

(三十)小儿麻痹后遗症 179

(三十一)多发性神经炎 179

(三十七)扭伤 180

(三十六)落枕 180

(三十四)中暑 180

(三十五)腱鞘炎 180

(四十)神经性皮炎 181

(三十九)牛皮癣 181

(三十八)荨麻疹 181

(四十五)闭经 182

(四十四)痛经 182

(四十一)湿疹 182

(四十二)淋巴结结核 182

(四十三)肋软骨炎 182

(五十一)急性结膜炎 183

(五十)鼻衄 183

(四十六)功能性子宫出血 183

(四十七)慢性盆腔炎 183

(四十八)白带过多 183

(四十九)产后尿潴留 183

(五十四)脱发 184

(五十三)青光眼 184

(五十二)近视眼 184

(四)灸治禁忌 185

(三)温针灸 185

第七章 灸治疗法 185

一、灸法的种类及适应证 185

(一)艾条灸 185

(二)艾炷灸 185

(二)药线点灸施术要点 186

(一)药线点灸取穴原则 186

二、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186

(三)病案举例 188

(四)临床运用举例 189

(三)适应证 189

三、彝族灸法 189

(一)火草绒的制作方法 189

(二)操作方法 189

(三)临床运用举例 190

(二)操作方法 190

四、彝族拔罐疗法 190

(一)竹罐的制作 190

(三)针刺方法 191

(二)针刺部位 191

第八章 彝族针刺疗法 191

(一)针刺工具 191

(四)针刺禁忌 192

(三)依穴位功能取穴 194

(二)按现代医学理论、发病原因取穴 194

第九章 全息新针疗法 194

一、取穴原则 194

(一)对应部位取穴 194

二、测平诊断与科学取穴 195

(一)前后、局远配穴 196

三、全息新针疗法的配穴方法和适应证 196

(五)全息新针疗法的适应证 197

(四)手足仿体配穴 197

(二)左右、上下配穴 197

(三)多元同点配穴 197

(二)提高偏瘫疗效的取穴三原则 198

(一)中风闭证 198

四、全息新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198

(三)多发性神经炎 200

(八)小舞蹈病 201

(七)重症肌无力 201

(四)周期性麻痹 201

(五)尺、桡神经麻痹 201

(六)面神经麻痹 201

(十一)内耳眩晕症 202

(十)头痛、偏头痛 202

(九)震颤麻痹 202

(十七)精神分裂症 203

(十六)癫痫 203

(十二)耳鸣、耳聋 203

(十三)神经衰弱 203

(十四)癔病 203

(十五)竞技综合征 203

(二十一)坐骨神经痛 204

(二十)腰肌劳损 204

(十八)臂丛神经痛 204

(十九)急性腰扭伤 204

(二十四)低血压 205

(二十三)高血压病 205

(二十二)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205

(二十七)心脏神经官能症 206

(二十六)风湿性心脏病 206

(二十五)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206

(三十二)多发性大动脉炎 207

(三十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07

(二十八)心肌炎 207

(二十九)心律失常 207

(三十)心传导阻滞 207

(三十六)急性扁桃体炎 208

(三十五)急慢性鼻炎、鼻出血 208

(三十三)荨麻疹、湿疹 208

(三十四)带状疱疹 208

(三十八)支气管哮喘 209

(三十七)急慢性支气管炎 209

(四十一)痢疾 210

(四十)急慢性胃炎、溃疡病 210

(三十九)食管炎、梅核气 210

(四十四)泌尿道感染 211

(四十三)胆囊炎、胆石症 211

(四十二)病毒性肝炎 211

(四十六)月经失调 212

(四十五)闭经 212

(四十九)女性不孕症 213

(四十八)痛经 213

(四十七)功能性子宫出血 213

(五十一)掌指肘臂酸麻 214

(五十)更年期综合征 214

(一)头颈部穴 215

五、常用体针穴 215

(二)胸腹部穴 216

(三)腰背部穴 217

(四)上肢穴 219

(五)下肢穴 220

(一)人迎(胃经) 222

一、避免刺破重要血管 222

第十章 针疗禁区 222

(四)水突(骨经) 223

(三)气舍(胃经) 223

(二)天突(任脉) 223

(十)角孙(三焦经) 224

(九)颇息(三焦经)颅息穴 224

(五)扶突(大肠经) 224

(六)天容(小肠经) 224

(七)风府(督脉) 224

(八)玉枕(膀胱经) 224

(十三)下关(胃经) 225

(十二)客主人(胆经) 225

(十一)和髎(三焦经)、耳门(三焦经)、听宫(小肠经)、听会(胆经) 225

(十八)云门(肺经) 226

(十七)缺盆(胃经) 226

(十四)四白(胃经) 226

(十五)睛明(膀胱经) 226

(十六)大迎(胃经) 226

(二十三)劳宫(心包经) 227

(二十二)手五里(大肠经) 227

(十九)中府(肺经) 227

(二十)极泉(心经) 227

(二十一)青灵(心经) 227

(二十八)心经的神门、阴郄、通里和灵道 228

(二十七)太渊(肺经) 228

(二十四)“由‘合谷’刺入而直达‘劳宫’” 228

(二十五)鱼际(肺经) 228

(二十六)经渠(肺经) 228

(三十二)箕门(脾经)、阴包(肝经) 229

(三十一)急脉(肝经) 229

(二十九)曲泽(心包经)、孔最(肺经)、阳溪(大肠经) 229

(三十)羊矢(经外奇穴) 229

(三十六)太溪(肾经) 230

(三十五)承筋(膀胱经) 230

(三十三)血海(脾经) 230

(三十四)委中(膀胱经) 230

(三十九)合阳(膀胱经)、解溪(胃经)、复溜(肾经)、交信(肾经)、筑宾(肾经)、三阴交(脾经)、漏谷(脾经)、地机(脾经) 231

(三十八)冲阳(胃经) 231

(三十七)水泉(肾经) 231

二、避免刺伤某些重要神经干 232

(四十一)其他 232

(四十)水分(任脉) 232

(八)曲池(大肠经) 233

(七)手五里(大肠经) 233

(一)肩井(胆经) 233

(二)翳风(三焦经) 233

(三)天容(小肠经) 233

(四)四白(胃经) 233

(五)缺盆(胃经) 233

(六)云门(肺经) 233

(十三)承扶(膀胱经) 殷门(膀胱经) 234

(十二)委中(膀胱经) 234

(九)尺泽(肺经) 234

(十)臂臑(大肠经) 234

(十一)承筋(膀胱经) 234

(三)避免刺入气管 235

(二)避免刺入咽喉 235

二、避免刺入的重要部位 235

(一)避免刺入关囊 235

(六)乳中(胃经) 236

(五)神阙(任脉) 236

(四)避免刺入腹股沟管 236

(八)通常不刺骨 237

(七)通常不刺会阴和外生殖器 237

第一章 人体病理信息反应一压痛点疗法 238

第二部分 穴位经络反应疗法 238

一、神经系统与手足太阳经 239

三、肝胆脾膈与手足少阳经 240

二、脑、五官、脑神经与手足厥阴经 240

五、呼吸系统与手足太阴经 241

四、消化道与手足阳明经 241

七、循环系统与手足少阴经 242

六、生殖泌尿系统与手足少阴经 242

(一)表里对应 243

八、神奇的全息对称反应 243

(三)上下、左右对应 244

(二)前后对应 244

九、经络全息对应规律的临床运用 245

(四)多元同点对应 245

(二)分寸折量法 246

(一)自然标志取穴法 246

第二章 全息穴的分布定位与主治 246

一、取穴方法 246

(三)指量法 247

(二)头眼昏花 248

(一)迎香 248

二、头、颈、躯干、四肢局部全息穴的定位与主治 248

(三)额 249

(四)大脑皮质 250

(十三)甲状腺 251

(十二)喉哑 251

(五)偏头晕听 251

(六)鸣聋 251

(七)下丘脑 251

(八)脑垂体 251

(九)面神经 251

(十)医聋 251

(十一)扁桃体 251

(十四)淋巴系 252

(二十四)胰 253

(二十三)心钠素 253

(十五)支气管 253

(十六)心管系 253

(十七)心 253

(十八)心传导 253

(十九)胸肋骨髓 253

(二十)肝 253

(二十一)胆 253

(二十二)贲门 253

(二十七)淋巴俞 254

(二十六)肾上腺 254

(二十五)肾 254

(三十七)尺神经 255

(三十六)正中神经 255

(二十八)乳俞 255

(二十九)升降结肠 255

(三十)卵巢 255

(三十一)输卵管 255

(三十二)遗精 255

(三十三)膀胱 255

(三十四)颈臂 255

(三十五)腋中神经 255

(四十三)股神经 256

(四十四)胫神经(委中) 256

(三十八)桡神经 256

(三十九)伸腕伸指肌 256

(四十)坐骨神经 256

(四十一)坐根 256

(四十二)髂窝 256

三、颈部全息穴的定位与主治 257

(四十六)腓浅神经 257

(四十五)腓总神经 257

(五)胃 258

(四)肝 258

(一)气管 258

(二)肺 258

(三)心 258

(十七)上肢 259

(十六)面 259

(六)胆 259

(七)小肠 259

(八)肾 259

(九)阑尾 259

(十)大肠 259

(十一)子宫 259

(十二)膀胱 259

(十三)大脑皮质(安眠) 259

(十四)风池(偏头晕听) 259

(十五)基底节 259

(三)基底节 260

(二)偏头晕听 260

(十八)下肢 260

(十九)躯干 260

(二十)颈椎 260

(二十一)颈臂 260

(二十二)腰宁(天柱) 260

(二十三)腰腿 260

四、上臂全息穴的定位与主治 260

(一)大脑皮质 260

(七)下肢 261

(六)上肢 261

(四)下丘脑、脑垂体 261

(五)面 261

(一)制作法 262

(十三)腰腿 262

(八)躯干 262

(九)颈椎 262

(十)颈臂 262

(十一)胸背 262

(十二)腰宁 262

五、前臂全息穴的定位与主治 263

(十四)尾骨 263

(十五)气管 263

(十六)肺 263

(十七)心 263

(十八)肝 263

(十九)胃 263

(二十)肾 263

(二十一)阑尾 263

(二十二)大肠 263

(二十三)子宫 263

(四)胰胆 264

(一)胃 264

(二)肝 264

(三)小肠 264

(十五)甲状腺 265

(五)阑尾 265

(六)大肠 265

(七)肛肠 265

(八)胸肋骨髓 265

(九)侧胸肋(阳池) 265

(十)腰腿 265

(十一)颈臂 265

(十二)气管 265

(十三)肺 265

(十四)鼻 265

(二十三)宫颈(通里) 266

(十六)咽喉(鱼际) 266

(十七)大鱼根 266

(十八)小鱼根 266

(十九)食管(梅核) 266

(二十)肾上腺(少海) 266

(二十一)肾 266

(二十二)子宫 266

六、大腿全息穴的定位与主治 267

(二十四)膀胱 267

(二十五)阴道 267

(二十六)卵巢 267

(二十七)血管系 267

(二十八)心 267

(二十九)心传导 267

(四)下丘脑、脑垂体 268

(一)大脑皮质 268

(二)偏头晕听 268

(三)基底节 268

(八)躯干 269

(五)面 269

(六)上肢 269

(七)下肢(伏兔) 269

(二十)肺 270

(九)颈椎 270

(十)颈臂 270

(十一)胸背 270

(十二)腰宁 270

(十三)腰腿 270

(十四)尾骨 270

(十五)气管 270

(十六)鼻 270

(十七)咽喉 270

(十八)甲状腺 270

(十九)牙痛、眼 270

(三十二)肾盂 271

(二十一)血管系 271

(二十二)心 271

(二十三)心传导 271

(二十四)肝 271

(二十五)肝胆管 271

(二十六)胆 271

(二十七)胃 271

(二十八)十二指肠 271

(二十九)胰 271

(三十)小肠 271

(三十一)肾 271

七、小腿全息穴的定位与主治 272

(三十三)阑尾 272

(三十四)大肠 272

(三十五)乙状结肠 272

(三十六)肛肠 272

(三十七)子宫 272

(三十八)宫颈 272

(三十九)膀胱 272

(四十)阴道 272

(四十一)肾上腺 272

(四十二)内腿根 272

(三)淋巴系 273

(一)肾上腺 273

(二)腰肌 273

(八)腰宁 274

(四)腰腿 274

(五)颈椎(昆仑) 274

(六)颈臂 274

(七)胸背 274

(十九)贲门 275

(九)腰腿 275

(十)尾骨 275

(十一)阳陵泉(肝穴) 275

(十二)肝胆管 275

(十三)胆 275

(十四)胆道 275

(十五)脾 275

(十六)胸肋骨髓 275

(十七)丘墟(侧胸肋) 275

(十八)乳腺 275

(三十一)心传导 276

(二十)足三里(胃穴) 276

(二十一)十二指肠 276

(二十二)胰 276

(二十三)小肠 276

(二十四)阑尾 276

(二十五)大肠(上巨虚) 276

(二十六)乙状结肠 276

(二十七)肛肠 276

(二十八)足内关 276

(二十九)食管(梅核) 276

(三十)心 276

(四十三)阴道(阴茎) 277

(三十二)心钠素 277

(三十三)血管系 277

(三十四)气管 277

(三十五)输卵管(输精管) 277

(三十六)子宫(三阴交)(精囊腺) 277

(三十七)卵巢 277

(三十八)肾 277

(三十九)肾素点 277

(四十)肺 277

(四十一)宫颈(前列腺)(太溪) 277

(四十二)膀胱 277

(四十六)小腿神经 278

(四十四)外阴(龟头) 278

(四十五)性亢(照海) 278

(一)穴位组合及部位 279

第三章 穴位刺激疗法 279

一、操作方法 279

(一)适应证 282

(二)效果的判定 282

二、穴位强刺激疗法 282

(二)手术操作 283

(二)治疗取穴 284

(三)治疗要领 284

(四)注意事项 284

三、穴位埋线疗法 284

(一)适应证 284

(二)埋线治疗腰腿痛 285

四、埋线疗法举例 285

(一)穴位埋线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85

七、穴位外敷疗法 287

(三)八华穴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 287

五、肠线注射埋藏法 287

六、穴位割治疗法 287

(一)割膻中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287

(二)割鸠尾穴治疗颈淋巴结核 287

(三)其他 287

(四)注意事项 287

四、刺血疗法适应证 289

第四章 刺血挑治疗法 289

一、治病机理 289

二、刺血的工具 289

三、刺血的种类 289

六、刺血疗法简介 290

五、刺血疗法禁忌证 290

(一)治疗痔疮 291

七、挑治疗法 291

八、截根疗法 292

(二)治疗麦粒肿 292

(三)治疗颈部淋巴腺结核 292

(五)拔火罐的禁忌证 293

第五章 拔罐疗法 293

一、火罐疗法 293

(一)拔火罐吸引方法 293

(二)拔火罐种类 293

(三)拔火罐的程序和方法 293

(四)拔火罐的适应证 293

(六)治疗举例 294

(二)治疗点的选定 295

二、水罐疗法 295

(一)水罐的制作 295

(二)操作方法 295

(三)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295

三、新罐疗法 295

(一)操作方法 295

(三)临床运用举例 296

(三)注意事项 296

四、彝族拔罐疗法 296

(一)竹罐的制作 296

(二)操作方法 296

二、刮痧手法及注意事项 297

第六章 刮痧疗法 297

一、刮痧所用润滑剂 297

(一)处方组成 297

(二)制备方法 297

一、推拿疗法的应用范围 299

第三部分 推拿按摩疗法 299

第一章 推拿疗法 299

(一)推拿手法 300

二、推拿手法的操作及热敷拍打疗法 300

(二)辅助活动 304

(三)热敷法 306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307

三、小儿推拿疗法 307

(一)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307

(三)胸腹部 308

(五)肩背部 309

(四)下肢部 309

(四)疳积 310

四、小儿推拿治疗的常见病症举例 310

(一)外感发热 310

(二)呕吐 310

(三)泄泻 310

(七)小儿捏积疗法 311

(五)遗尿 311

(六)脱肛 311

(一)拿肩井 313

第二章 点穴按摩疗法 313

一、点穴按摩的优点 313

二、点穴按摩的操作原则 313

三、点穴按摩的基本手法 313

四、操作手法和部位 313

(八)掐跟腱 314

(二)拔拿天宗 314

(三)拿腋窝 314

(四)拿上肢 314

(五)拿下肢 314

(六)点按合谷 314

(七)点按内关 314

五、治疗取穴 315

(九)掐手指、足趾两侧 315

(十)掐拿腘窝 315

(十一)捏脊法 315

(十二)掐人中 315

(十三)按摩太阳 315

(十四)推印堂 315

(十五)掐脊椎 315

(八)落枕 316

(一)头痛、头晕 316

(二)偏头痛 316

(三)失眠 316

(四)休克、昏迷 316

(五)腹痛 316

(六)肩臂痛 316

(七)腰腿痛 316

六、点穴按摩疗法治疗的病症举例 317

(九)痛经 317

(十)牙痛 317

(十一)咽喉痛 317

(十二)腹泻 317

(十三)胸痛 317

(十四)尿潴留 317

(二)耳部按摩法 318

(一)点穴救急病 318

(四)自我手掌刺激、按摩疗法 319

(三)经络按摩法 319

中编 常用药物特异疗法各论 323

(四)药兜疗法 324

第一部分 中医药外治疗法 324

第一章 药衣疗法 324

一、药衣疗法 324

(一)药袋疗法 324

(二)药帽疗法 324

(三)药物背心疗法 324

(五)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药枕方 325

(五)药垫疗法 325

二、药枕疗法 325

(一)香味药枕 325

(二)芎菊药枕 325

(三)药枕疗法的配方举例 325

(四)功能性康复枕 325

(十二)防治感冒药枕方 326

(六)防治“流感”药枕方 326

(七)防治高血压药枕方 326

(八)防治哮喘药枕方 326

(九)治疗“面瘫”药枕方 326

(十)治疗“神经性耳聋”药枕方 326

(十一)治疗咳嗽药枕方 326

(一)肺结核 327

(十三)防治白喉药枕方 327

三、药物背心疗法的配方举例 327

(三)药物背心疗法治疗咳嗽 328

(二)药物背心疗法治疗肺脓肿(肺痈) 328

(二)药帽疗法治疗癫痫 329

(四)药物背心疗法防治流感 329

四、药帽疗法的配方举例 329

(一)药帽疗法治疗头痛 329

(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垫用方 330

(三)药帽疗法治疗小儿急慢性惊风 330

(四)药帽疗法治疗高血压脑病 330

五、药垫疗法 330

(七)“降压鞋垫”治疗中老年血压异常用方 331

(二)治疗坐骨神经痛药垫用方 331

(三)治疗腰臀部痛症药垫用方 331

(四)治疗骨质增生药垫用方 331

(五)治疗肩周炎药垫用方 331

(六)治疗脚气病药垫用方 331

(二)药袋(对颈、肩、腰、肢、腿、膝)的外治疗法 332

六、药兜法的配方举例 332

(一)药兜疗法治疗胃肠疾患 332

(一)治疗胃下垂 333

七、药带疗法的配方举例 333

(八)治疗“乳痛” 334

(二)治疗胃痛 334

(三)治疗子宫脱垂 334

(四)治疗白带过多 334

(五)治疗“崩漏” 334

(六)治疗“痛经” 334

(七)治疗“闭经” 334

(十三)治疗肾结石腰痛,小便带血 335

(九)治疗“胆石症” 335

(十)治疗肝硬化腹水 335

(十一)治疗吐血、咯血 335

(十二)治疗慢性肝炎 335

(十八)治疗子宫颈癌 336

(十四)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疼痛 336

(十五)治疗绣球风(肾囊风)过敏性皮炎 336

(十六)治疗糖尿病 336

(十七)治疗前列腺炎,膀胱结石等病 336

一、药浴疗法 337

第二章 外洗疗法 337

(一)腿浴治疗器 338

二、足浴疗法 338

(四)常用小儿足浴疗方 339

(二)自动中药熏蒸器 339

(三)沐足桶(家用型) 339

三、熏蒸疗法 340

(五)常用足浴疗法的配方、制作及用法举例 340

(四)常用的方药(可用类别组方)举例 341

(一)药物蒸疗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341

(二)注意事项 341

(三)蒸疗室的设备 341

(五)辨病(症)施治常用的方药 342

(三)过敏性紫癜 346

四、外洗疗法的临床应用 346

(一)阴道炎 346

(二)老年性皮肤搔痒症 346

(五)中药浴液外用的特点 347

(四)尖锐湿疣 347

(八)慢性荨麻疹的内服外洗六法方 348

(六)回乳的内服外洗疗法 348

(七)银屑病的内服外洗疗法 348

(十)食醋熏蒸疗法 349

(九)手浴疗法 349

(十一)肾性高血压的内外治疗法 350

(四)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复方疗法 351

第三章 外敷(涂抹)疗法 351

一、外敷(涂抹)疗法的临床应用 351

(一)急性阴囊湿疹 351

(二)慢性阴囊湿疹 351

(三)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单方疗法 351

(七)流行性腮腺炎(流腮) 352

(五)手足癣 352

(六)手足皲裂 352

(八)黄褐斑 353

(二)苦酒疗法 354

二、药酒(酊剂)疗法及临床应用 354

(一)火酒疗法 354

(四)药酒疗法的民族医药配方 355

(三)酊剂疗法的临床应用 355

(五)外敷(涂抹疗法)的民族民间验方 356

一、膏药贴敷疗法 359

第四章 穴位贴敷疗法 359

二、中药热敷疗法 362

(一)操作方法 363

三、敷脐疗法 363

(二)适应证 363

(三)妇科病症脐疗法的辨证用药 364

(二)药末敷脐治疗小儿厌食 364

(四)其他敷脐疗法 365

(四)鼻吸疗法 367

(三)塞鼻疗法 367

第五章 纳鼻疗法 367

一、纳鼻疗法的配方、制作及用法举例 367

(一)吹鼻疗法 367

(二)闻吸疗法 367

(五)纳鼻疗法的民间验方 368

四、滴药疗法 370

三、熏洗疗法 370

第六章 五官科病症的外治疗法 370

一、敷足疗法 370

二、烟熏疗法 370

六、含漱疗法 371

五、吹(纳)药疗法 371

八、复发性口疮的辨证含漱疗法 372

七、口腔溃疡的辨证含漱疗法 372

十、牙痛的辨证含漱疗法 374

九、梅毒病的含漱疗法(民间验方) 374

十一、手心疗法 375

十二、吹喉疗法(白喉及各种喉炎) 376

第七章 肿瘤的外治疗法47首秘方 377

(三)杨梅结毒 390

(二)杨梅疮 390

第八章 性病的外治疗法 390

一、梅毒 390

(一)横痃 390

三、非淋菌性尿道炎 391

(二)针灸 391

(四)小儿遗毒 391

二、淋病 391

(一)外治法 391

五、性病淋巴肉芽肿 392

四、软下疳 392

(一)外治法 392

(二)针灸治疗 392

七、生殖器疱疹 393

(二)针灸治疗 393

六、腹股沟肉芽肿 393

(一)外治法 393

九、尖锐湿疣 394

(二)针灸 394

(一)外治法 394

(二)针灸 394

八、传染性软疣 394

(一)外治法 394

十一、疥疮 395

(二)其他疗法 395

十、生殖器念珠菌病 395

(一)外治法 395

十三、阴道滴虫病 396

十二、阴虱病 396

(一)外治法 396

(二)其他疗法 396

(二)涂搽法 397

(一)外治法 397

(一)外洗方 397

(二)轻化丹阴道纳药 397

(三)外灸方 397

(四)偏方 397

十四、股癣 397

(一)外治法 398

十五、艾滋病 398

(三)酒醋法 398

(四)敷贴法 398

(五)扑粉法 398

(六)湿敷法 398

(七)熏洗法 398

(八)综合外治法 398

(四)热烘疗法 399

(三)药带疗法 399

(二)针灸疗法 399

十六、阳痿 399

(一)敷脐疗法 399

(二)淋洗疗法 399

(七)按摩疗法 400

(六)针灸疗法 400

(五)涂穴疗法 400

(四)按摩疗法 401

(三)针灸疗法 401

十七、早泄 401

(一)局部外涂 401

(二)局部熏洗 401

(三)针灸疗法 402

(二)兜外肾法 402

(五)穴位注射法 402

十八、遗精 402

(一)敷穴疗法 402

(八)固精疗法 403

(七)按摩疗法 403

(四)耳针疗法 403

(五)穴位注射法 403

(六)灸法 403

(三)针灸疗法 404

(二)敷脐疗法 404

十九、男性不育 404

(一)天灸疗法 404

(四)针灸疗法 405

(三)敷脐疗法 405

(四)挑治疗法 405

二十、女性不孕 405

(一)药包外敷法 405

(二)药膏疗法 405

(七)医疗体操疗法 406

(六)保留灌肠法 406

(五)推拿按摩疗法 406

(二)善行数变主串痛 407

(一)其性开泄:主汗出皮痒 407

第二部分 民族民间五运六气疗法 407

第一章 风 407

一、运气之风主时 407

二、风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407

(三)风在表 408

(二)风在口眼 408

(三)运荡不宁、主眩晕、振荡、抽搐 408

(四)风为百病之长 408

(五)风木克土易伤于脾 408

三、风证论治 408

(一)风在头 408

(七)风在血 409

(六)风在经络 409

(四)风在肌肉关节(风痹证) 409

(五)风在筋骨 409

(十)风在肠府(肠风) 410

(九)风在肝脏(肝风) 410

(八)风在精津 410

(一)火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411

一、火邪 411

第二章 火与暑 411

(二)火证论治 412

二、暑邪 413

(二)暑证论治 414

(一)暑邪性质与致病特点 414

(四)土胜克水,易发肾病 415

(三)水湿伤脾,易发肿胀 415

第三章 湿 415

一、运气之湿主时 415

二、湿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415

(一)湿性重浊 415

(二)湿性黏滞 415

(三)湿在气分 416

(二)水湿之邪泛滥肌肤 416

三、湿证论治 416

(一)湿邪在表 416

(八)湿热在胆 417

(七)湿热在肝 417

(四)湿在经络 417

(五)外寒内湿 417

(六)湿邪在肺 417

(十)湿在膀胱 418

(九)湿在脾胃 418

(一)凉燥证 419

三、燥证论治 419

第四章 燥 419

一、运气之燥主时 419

二、燥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419

(一)燥盛则干,耗伤津液,而出现干燥津枯的病症 419

(二)燥易伤肺 419

(三)燥金木,易生肝病 419

(五)燥在大肠 420

(四)燥邪伤胃 420

(二)温燥症 420

(三)温燥伤肺 420

(四)寒为热病之因 421

(三)寒性凝滞 421

第五章 寒 421

一、运气之寒主时 421

二、寒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421

(一)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421

(二)寒性收引 421

(五)心寒痹痛(胸痹) 422

(四)肺寒咳喘证 422

(五)寒水克火而发心痛 422

三、寒证论治 422

(一)寒邪 422

(二)寒在肌肉关节筋骨 422

(三)寒邪头痛 422

(十二)胞宫虚寒 423

(十一)膀胱虚寒 423

(六)寒滞肝脉 423

(七)肾寒腰痛 423

(八)胃脘寒痛 423

(九)小肠虚寒 423

(十)寒结大肠 423

二、刮痧疗法 424

一、整体疗法 424

第三部分 整体特异疗法 424

第一章 整体特异疗法的各种类型 424

五、保肾健身法 425

四、人体接地疗法 425

三、点穴调脉疗法 425

(一)正常脉 425

(二)点穴调脉疗法概述 425

七、体质药物疗法 426

六、药物填脐疗法 426

(五)醋熨法 427

(四)葱熨法 427

八、食熨疗法 427

(一)食熨疗法 427

(二)盐熨法 427

(三)蛋熨法 427

(四)“运动针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428

(三)对扭伤、撞伤、闪腰有效的经穴 428

第二章 骨伤科特异疗法 428

一、软组织损伤疗法 428

(一)扭伤 428

(二)刮痧疗法 428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疗法 429

二、腰椎脊柱病头颈部疗法 429

(五)膏药治疗软组织损伤 429

(六)散剂治疗损伤肿痛 429

(五)武功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430

(四)按摩治疗颈性眩晕 430

(二)腰椎管病的汤药疗法 430

(三)治疗脊柱病变的推脊整复三步疗法 430

(七)推拿配合热敷法治疗颈椎病 431

(六)少林内功常规手法治疗颈椎病 431

(十一)牵引治颈椎小关节紊乱症 432

(十)“三阳开泰”头部按摩法 432

(八)捏筋拍打治疗颈椎病 432

(九)颈椎病的推拿治疗 432

(六)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肩周炎 433

(五)仰卧闪拉法治肩周炎 433

三、肩关节周围炎疗法 433

(一)“五十肩”亦有人称之为“肩关节周围炎” 433

(二)“刮痧疗法” 433

(三)五十肩的刮拭部位 433

(四)快速松解法治肩周炎 433

(一)刮痧疗法 434

四、关节疾病及治疗方法 434

(七)内服外治肩周炎 434

(四)治疗腕舟状骨骨折 435

(三)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 435

(二)皮内埋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435

(七)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436

(六)地龙散治疗腰臀部痛症 436

(五)外敷治疗骨关节痛症 436

(十一)“以骨拔骨”法整复为主治疗夹入肱尺关节内骨折块 437

(十)急性腰痛的针刺治疗 437

(八)补肾活血汤治疗腰痛 437

(九)点穴治疗颈肩胛腰腿痛 437

(三)骨刺的刮拭部位 438

(二)“刮痧疗法”对坐骨神经痛(骨刺)之处理 438

(十二)中药为主治疗骨髓炎 438

五、骨神经痛及相关疾病疗法 438

(一)坐骨神经痛病因 438

(八)髌骨软骨软化症疗法 439

(七)伸膝装置粘连疗法 439

(四)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 439

(五)剪式法治疗耻骨联合分离 439

(六)消炎散坚丹治肋软骨炎 439

(十二)愈红神效方释 440

(十一)脊髓周围神经病疗法 440

(九)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法 440

(十)鞘膜积液疗法 440

二、子宫脱垂的综合治疗 442

一、月经不调的特异疗法 442

第三章 妇科病特异疗法 442

五、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疗法 443

四、乳腺炎的综合治疗 443

三、子宫癌的综合治疗 443

九、复宫灵治疗人流后闭经 444

八、外阴白斑病的综合疗法 444

六、慢性盆腔炎的保留灌肠疗法 444

七、外阴搔痒的综合疗法 444

十三、河车逐瘀冲剂治疗慢性盆腔炎 445

十二、补脾滋肾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445

十、输卵管阻塞的中药通管疗法 445

十一、不孕症的综合疗法 445

十四、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新方 446

二、高(低)血压的双向特异疗法 447

(二)心悸、呼吸困难的刮拭部位 447

第四章 心脑血管病症特异疗法 447

一、心悸病症特异疗法 447

(一)刮痧埋针疗法 447

(六)高血压按摩疗法 448

(五)“益气升压汤”治低血压 448

(一)刮痧疗法 448

(二)高血压的刮拭部位 448

(三)高血压(低血压)的针刺疗法 448

(四)高血压的综合疗法 448

(一)脑梗死的三型疗法 449

三、脑及周围血管病特异疗法 449

(七)清降散治疗高血压病 449

(八)治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新方 449

(二)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综合治疗 450

(三)“治瘫六穴”疗法 451

(七)“植物人”的二联促醒疗法 452

(六)三向透针法治疗瘫痪症 452

(四)十针穴透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 452

(五)按摩治疗中风病偏瘫 452

(八)下肢溃疡的外治疗法 453

(十)血栓闭塞性腺管炎的三联疗法 454

(九)瘢痕疙瘩外治七法 454

(十一)“风瘫”的单验方疗法 455

(十三)三棱针点刺点“风”“瘀”证 456

(十二)“眩晕”的方剂疗法 456

(三)胃下垂的综合疗法 457

(二)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分型证治 457

第五章 消化系统病症特异疗法 457

一、胃、肝、胆病症特异疗法 457

(一)食欲不振 457

(九)中医辨治肝硬化腹水 458

(八)茵陈蒿汤合乌梅汤加减治疗胆道死蛔感染 458

(四)按摩治疗神经性厌食症 458

(五)按摩治疗慢性腹泻 458

(六)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458

(七)“排石汤”配合鹅去氧胆酸片治疗胆结石症 458

(十一)防变灵治疗胃癌前期病变 459

(十)中医治疗肝硬化新方 459

(十五)白术对腰痛及小儿脾胃疾患的单验方疗法 460

(十四)推拿手法治疗胃扭转 460

(十二)胆囊炎疗法 460

(十三)针刺阑尾穴为主治疗急性阑尾炎 460

(一)刮痧疗法 461

三、痔的刮痧特异疗法 461

二、便秘的刮痧特异疗法 461

(二)内痔核的药钉(插药)疗法 462

(四)感冒头痛的针灸疗法 463

(三)偏头痛的针灸疗法 463

第六章 神经科病症特异疗法 463

一、头痛及神经炎性痛特异疗法 463

(一)头痛的种类 463

(二)刮痧疗法 463

(八)血管性头痛的电针疗法 464

(七)对刺拔罐疗法解除多种疼痛 464

(五)癫狂症(精神分裂)头痛的针灸疗法 464

(六)各种疼痛的穴位注射疗法 464

(十一)放血疗法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 465

(十)带状疱疹药物疗法 465

(九)神经性皮炎的综合疗法 465

(十六)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的综合治疗 466

(十五)雷公藤外用镇痛疗法 466

(十二)推拿治疗周围性神经麻痹 466

(十三)针刺配合“面瘫康复操”治疗面神经麻痹 466

(十四)“抑闲散”治疗癫痫病 466

(二)“阴阳交泰法”治愈失眠症 467

(一)刮痧疗法 467

(十七)血痹汤治疗多发性神经炎 467

二、失眠症特异疗法 467

四、针灸药特异疗法治疗神经官能症 468

(二)指压落枕疗法 468

三、“落枕”特异疗法 468

(一)刮痧疗法 468

五、药食疗治疗神衰症 469

(五)传染病的古代针灸疗法 470

(四)感冒药枕方 470

第七章 外感病症特异疗法 470

一、预防感冒和治疗特异疗法 470

(一)感冒 470

(二)“刮痧疗法” 470

(三)感冒的刮拭部位 470

(六)外感病症保健疗法 471

(一)呃逆(打嗝)的化解十四法 472

二、敏感性病症特异疗法 472

(一)本病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病 473

三、支气管及肺心病特异疗法 473

(二)荨麻疹的内外治疗法 473

(三)“冬痒症”的综合疗法 473

(八)小针刀治疗支气管哮喘 474

(七)辛芥膏穴位夏季敷贴法防治慢性气管炎 474

(二)刮痧疗法 474

(三)气喘的刮拭部位 474

(四)急慢性支气管炎的针刺疗法 474

(五)穴位贴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474

(六)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 474

(十三)复方蛇毒制剂并用中药治疗老年人晚期肺癌 475

(十二)抑菌汤治疗肺念株菌病 475

(九)穴位穿线治疗哮喘 475

(十)葶苈五味汤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并心力衰竭 475

(十一)肺心病并心衰的分型疗法 475

(一)近视 476

一、眼科病症特异疗法 476

第八章 五官科病症特异疗法 476

(五)经方五苓散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477

(四)按摩治疗内外斜视 477

(二)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 477

(三)“雷火灸”治疗眼疾 477

(二)过敏性鼻炎的刮拭部位 478

(一)刮痧疗法 478

二、耳部病症特异疗法 478

(一)中药治疗氨基甙类抗生素中毒引起耳聋 478

(二)微波治疗突发性耳聋 478

(三)中西药治疗老年性聋 478

(四)药物治疗感觉神经性耳聋 478

三、鼻部病症特异疗法 478

(四)中成药新用治疗过敏性鼻炎 479

(三)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 479

(五)穴位封闭治疗副鼻窦炎 480

三、肾炎从肝论治 481

二、慢性肾炎从脾论治 481

第九章 肾及泌尿道病症特异疗法 481

一、肾病的临床治疗 481

六、茅草汤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482

五、肾炎合剂治疗慢性肾炎 482

四、慢性肾炎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的辨治 482

(一)蛋白尿 482

(二)水肿 482

(三)高血压 482

(二)中期以肾阳虚衰、湿浊停滞、肾不化水为主 483

(一)初期以肾气亏乏、肾阳不足、肾不摄水为主 483

七、行气化瘀利水益肾法治疗特发性水肿 483

八、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483

十、补肾消石汤治疗肾结石 484

九、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保留灌汤 484

(三)晚期以阴阳两衰、浊毒蕴久治疗 484

(六)海马逐石汤 485

(五)通淋活血排石汤 485

十一、中西药并用治疗泌尿系统结石 485

十二、治疗泌尿系结石新方六首 485

(一)排石片 485

(二)金砂通淋汤 485

(三)二子化瘀排石汤 485

(四)滚石汤 485

(三)节气灸疗法 486

(二)刮痧部位 486

第十章 肾虚与亚健康病症特异疗法 486

一、肾虚特异疗法 486

(一)刮痧疗法 486

(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内外治疗法 487

(二)刮拭的部位 487

二、“疲劳”症特异疗法 487

(一)刮痧疗法 487

(四)耳压减肥疗法 488

(三)脂肪肝的药衣疗法 488

三、减肥特异疗法 488

(一)刮痧疗法 488

(二)减肥的刮拭部位 488

四、中暑与“夏季疲劳症” 489

(五)槟榔汤治疗肥胖 489

(三)“夏季疲劳症”疗法 490

(二)中暑的刮拭部位 490

(一)刮痧疗法 490

二、从“脾”论治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491

(二)贫血的刮拭部位 491

第十一章 “贫血”与“血液病”特异疗法 491

一、贫血的定义 491

(一)刮痧疗法 491

五、中西医结合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492

四、烧鸡丹结合辨证治疗白血病 492

三、中医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思路与方法 492

六、中医治疗淋巴肉瘤白血病 493

下编 民族宗教医药特异疗法 494

第一章 葛洪对道教医药的贡献 495

第一部分 道教医药特异疗法 495

(四)滋补服食类 499

(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