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资源型城市转型学
资源型城市转型学

资源型城市转型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齐建珍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10042586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世界性难题。本书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研究对象,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以资源、人口、经济、技术、社会、生态环境在转型中协调发展为基本准则,从边缘的视角深刻地阐明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揭示了转型的本质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源型城市的全方位变革;尤其是探讨了转型必须遵循的一些客观规律。这对于我国的实际工作很很强的实践意义。
《资源型城市转型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学的定位 1

(一)关于资源型城市 2

(二)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 3

(三)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学 4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5

三、研究方法 7

(一)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8

(二)系统分析法 8

(三)科学抽象法 9

(四)数学模型 9

四、国内外研究状况 10

(一)国外研究 10

(二)国内研究 17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19

第二章 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20

一、资源型城市的定义 20

(一)资源的定义 20

(二)资源型城市的定义 23

(三)资源型城市的界定标准 23

二、资源型城市的分类 30

(一)按资源种类或工业类型分类 30

(二)按产生方式分类 31

(三)按城市规模分类 31

(四)按发展阶段分类 32

(五)按资源开发种类分类 32

(六)按产业结构分类 32

一、资源型城市具有城市发展的一般特征 34

(一)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 34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特点 34

(二)城市的基本功能 37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特点 38

(一)城市建设以资源开发为核心,城市发展对资源型产业具有高度依赖性 38

(二)城市开发的突发性、飞地性 39

(三)城市化水平的低层次性和城市社会发展高工业化的虚假性 40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传统交通运输设施相对完善 40

(五)企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高度混合 41

(六)产业结构的单一型、超重型、稳态型 42

(七)环境质量水平低劣,环境治理压力大 43

(八)职工文化层次偏低,人才结构单一,性别比例不合理 44

(九)社会矛盾表现整体性强 44

三、资源型城市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45

(一)为工业化提供了物质、资金和人才 45

(四)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46

(三)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46

(二)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46

第四章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 48

一、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规律 48

(一)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48

(二)资源型产业生产的时限性规律 49

(三)资源型产业生产的收益递减规律 49

(四)资源型产业衰亡的不可逆转性规律 50

二、一般城市发展的规律 51

(一)城市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发展的规律 51

(二)城市适度规模效益和外部性效益的规律 52

(三)城市主导产业优先发展的规律 54

(四)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规律 54

(五)城市发展水平与开放度成正比的规律 56

(六)城市化进程非均衡发展的规律 57

(七)城市经济与所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 57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性规律 59

三、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特殊规律 59

(一)城市建设与资源开发同步规律 59

(三)资源型城市综合效益递减规律 60

第五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 62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 62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定义 62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本质 64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 65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动因 66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66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69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工业经济时代向新经济时代转变的必然 71

第六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矛盾 74

一、产业结构畸形 74

(一)产业结构畸形的具体表现 75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 77

二、体制束缚 78

(一)城市职能上的二元结构 79

(二)管理体制上的二元结构 79

(三)城市经济中的二元结构 80

三、资金短缺 80

(一)产业因素的影响 80

(二)价格体系的影响 81

(三)税收政策的影响 81

(四)国家体制的影响 82

(五)社会资金的外流 82

四、人才匮乏 83

(一)人才综合素质相对偏低 84

(二)人才文化结构不尽合理 84

(三)教育基础薄弱 84

(四)人才流失严重 84

(一)区位因素 87

五、环境缺乏吸引力 87

(二)环境因素 88

(三)城市建设因素 88

六、劳动力再就业压力大 90

(一)再就业形势比较复杂,实施再就业工程难 90

(二)国有企业实行“减员增效”,与失业率高涨形成尖锐冲突 91

(三)就业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突出 91

(四)失业下岗职工对参与政府再就业工程的态度不够积极 91

(五)再就业工程经费比较紧张 92

七、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92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给资源型城市转型带来很大的障碍 92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离不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93

第七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主导产业更替 95

一、主导产业更替应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导向 95

(一)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化机制及其特性 95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 98

二、资源型产业的退出 101

(一)资源型产业的兴衰过程 101

(二)资源型产业的退出途径 104

(三)资源型产业退出中需注意的问题 105

三、新型主导产业的培育 106

(一)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106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 110

(三)新型主导产业的培育模式 110

第八章 构建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 114

一、技术创新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动力 114

(一)技术创新对资源型产业转型的作用 114

(二)技术创新与新产业的形成 115

(三)资源型产业的创新导向 117

(一)区域创新系统 119

二、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系统的构建 119

(二)现存的难点与问题 122

(三)资源型城市创新系统的架构 123

三、技术创新体系的运行 124

(一)投入机制 124

(二)合作机制 127

(三)中介机制 132

(四)竞争机制 135

第九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人力资源深加工 138

一、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的特点 138

(一)人力资源的基本内涵 138

(二)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的特点 139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结构性失业 141

(一)一般结构性失业的特点 142

(二)经济转型中结构性失业的特点 143

(一)人力资源深加工的概念 146

三、转型中的人力资源深加工 146

(二)人力资源深加工的战略意义 148

(三)人力资源深加工的方式和方法 149

第十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制度创新 154

一、制度创新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保证 154

(一)制度创新在转型中的作用 154

(二)制度创新如何促进转型 156

二、资源型城市制度创新的机制 158

(一)制度转轨的动态性 158

(二)政府与市场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作用 161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社会参与 168

三、资源型城市制度创新的内容与措施 170

(一)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170

(二)积极有效的地方管理 171

(三)转型的法制化 173

第十一章 资源型城市的形象重塑 175

一、城市功能再造 175

(一)资源型城市功能的历史缺失 175

(二)资源型城市功能的再造 177

二、资源型城市的环境塑造 182

(一)资源型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 182

(二)主要城市环境问题的整治 182

三、文化创新与转型能力 184

(一)从资源文化转向创新文化 184

(二)建设学习型城市 187

第十二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佳期 191

一、资源型产业的数学描述 191

二、衡量资源型产业转型的指标体系 192

三、资源型产业转型的数学模型 196

四、转型的最迟点 201

五、转型的最佳期选择 204

第十三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选择 206

一、转型模式多样化 206

(一)模式的概念 206

(二)转型模式 207

(三)转型模式多样化 207

二、转型模式的分类 209

(一)按对资源型产业的处置方式划分 209

(二)从接续产业的选择角度划分 210

(三)按转型的运行机制划分 214

(四)按转型的投入产出划分 215

(五)按城市转型系统的开放度划分 216

(六)按转型主体的行为方式划分 217

三、转型模式的优化选择 218

(一)最佳转型模式的内涵 218

(二)最佳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219

(三)最佳模式的优选方法 222

第十四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分析 226

一、计算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的意义 226

(一)有利于选择投入产出的最佳模式 226

(二)有利于全面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难度 227

(三)有利于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有序进行 227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构成 228

(一)产业转换成本 228

(二)环境修复和保护成本 236

(三)劳动力成本 244

(四)其他成本 253

三、转型成本的支付 255

(一)转型成本的支付原则 255

(二)转型成本的支付方式 256

(一)实施资源的有偿使用 262

一、资金支持子系统 262

第十五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支持系统 262

(二)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基金 263

(三)充分利用社会参与来筹集资金 264

(四)加强资金投向管理 265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266

二、人才支持子系统 267

(一)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人才的标准 267

(二)加快人才市场的规范化 268

(三)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人才 268

(四)充分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270

三、政策支持子系统 271

(一)产业政策 273

(二)财政税收政策 275

(三)环境保护政策 276

(一)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和支持转型 277

四、社会支持子系统 277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78

第十六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评价 280

一、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及原则 280

(一)建立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280

(二)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281

二、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284

(一)经济指数 287

(二)社会指数 291

(三)资源指数 292

(四)环境指数 293

三、转型的评价及评价标准 294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评价标准 295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评价方法 295

(三)数学模型的建立 301

一、规避转型提出的依据 303

第十七章 规避转型 303

二、资源产地不一定都要建城市 305

(一)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因 305

(二)资源型城市形成的特殊性 307

三、规避转型的核心任务 308

(一)降低外部交易成本,力争不新建资源型城市 308

(二)有必要或必然形成资源型城市或城镇的,要在衰落期到来前主动转型 308

(三)严格控制专用性资产投入规模,以减少将来转型时的退出障碍 309

四、规避转型的外部条件 310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实现规避转型的物质基础 310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是实现规避转型的制度保证 311

(三)政府调控机制的完善是实现规避转型的重要条件 312

主要参考文献 313

后记 3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