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廖泉文著
  • 出 版 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60809456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况与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任务 1

1.1.1 人力资源的定义 1

1.1.2 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四者的关系 2

1.1.3 人力资源包含的内容 5

1.1.4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定义和内容 7

1.1.5 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9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体制的历史沿革 10

1.2.1 18世纪初以前的阶段 10

1.2.2 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 10

1.2.3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1

1.2.4 20世纪初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12

1.2.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3

1.2.6 未来和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 14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X理论、Y理论、Z理论 17

1.3.1 X理论 17

1.3.2 行为科学理论 18

1.3.3 Y理论 18

1.3.4 Z理论 19

1.3.5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向 20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人力资源思想举要 20

1.4.1 人生而有欲 21

1.4.2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1

1.4.3 地无变迁,人有聚散 21

1.4.5 兼相爱,交相利 22

1.4.4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22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八大基本原理 23

第一节 系统优化原理 23

2.1.1 系统的定义 23

2.1.2 人力资源系统的特征 24

2.1.3 系统优化原理包含的内容 27

第二节 能级对应原理 28

2.2.1 能级原理包含的内容 28

2.2.2 几种不同的能级结构 28

2.2.3 日本对五种能级管理人员的剖析 31

2.2.4 职权的权级与能力的能级之间的差异和对应 34

第三节 系统动力原理 35

2.3.1 动力原理所包含的内容 35

2.3.2 奖励的十大策略 36

第四节 反馈控制原理 41

2.4.1 正环与负环 41

2.4.2 人力资源管理的正环与负环 42

第五节 弹性冗余原理 47

2.5.1 弹性冗余原理包含的内容 47

2.5.2 弹性冗余原理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 48

2.5.3 消极弹性和积极弹性 49

第六节 互补增值原理 50

2.6.1 互补增值原理包含的内容 50

2.6.2 互补增值原理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第七节 利益相容原理 52

2.7.1 利益冲突的含义 52

2.7.2 利益相容原理的定义及包含的内容 53

2.8.2 竞争强化原理所包含的定义和内容 54

第八节 竞争强化原理 54

2.8.1 竞争的分类 54

2.8.3 使用竞争强化原理必须注意的问题 55

第三章 世界若干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况和对策 58

第一节 美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况 58

3.1.1 美国人力资源利用面临的困难 58

3.1.2 美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61

第二节 日本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况和对策 64

3.2.1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64

3.2.2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神器 66

3.2.3 日本对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的对策 68

第三节 联邦德国的人力资源开发 71

3.3.1 联邦德国的就业结构和劳动制度 71

3.3.2 联邦德国的职业教育 72

3.3.3 建立对职工的激励机制 73

第四节 南朝鲜的人力资源开发 74

3.4.1 南朝鲜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74

3.4.2 建立全国教育和培训两套体制 75

3.4.3 重视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 76

3.4.4 为达到2000年目标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77

第五节 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 78

3.5.1 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状况 78

3.5.2 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81

3.5.3 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重点应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 83

3.5.4 发展中国家的劳务输出和对策 85

4.1.1 人力资源投资的内容 88

第一节 人力资源投资的范围和投资成本 88

第四章 人力资源投资 88

4.1.2 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概念 90

第二节 人力资源投资的收入效应 93

4.2.1 在职培训的收入效应 93

4.2.2 一般培训的收入效应 95

4.2.3 特殊培训的收入效应 97

4.2.4 正规学校教育的收入效应 100

4.2.5 对信息和健康投资的收入效应 102

第三节 人力资源投资的收益率 104

4.3.1 人力资源投资的成本与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104

4.3.2 人力资源投资与社会经济效益 108

4.3.3 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若干争论 112

5.1.1 招工是补员的主渠道 114

第五章 人力资源计划 114

第一节 招工、招聘和劳动合同 114

5.1.2 招聘是选才用能的重要途径 118

5.1.3 劳动合同的签订 122

5.1.4 职工的分配与使用 125

第二节 人事调配与人才流动 125

5.2.1 人事调配是余缺平衡的调节手段 125

5.2.2 人才的流动及其规律 127

5.2.3 国外人才流动方式简介 129

5.2.4 我国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 131

第三节 就业前培训与职业教育 134

5.3.1 就业前的培训 134

5.3.2 新员工的辅导 135

5.3.3 在职职工的职业教育 137

5.3.4 企业的全员培训 139

第六章 人力资源决策 143

第一节 劳动定员决策 143

6.1.1 定员决策的内涵 143

6.1.2 定员决策的原则 144

6.1.3 定员决策的若干方法 145

第二节 劳动定额决策 148

6.2.1 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 148

6.2.2 劳动定额水平 150

6.2.3 工时消耗的分类 152

6.2.4 工时消耗的测定 154

6.2.5 劳动定额决策的方法 165

6.3.1 工资的基本概念 169

第三节 劳动报酬的决策 169

6.3.2 工资水平 171

6.3.3 工资制度 175

6.3.4 工资形式 179

6.3.5 工资管理 182

第四节 职位分类的决策 184

6.4.1 职位分类的历史发展 185

6.4.2 职位的分类和作用 189

6.4.3 职位分类的程序 191

第七章 人力资源保护 194

第一节 劳动保护 194

7.1.1 劳动保护的基本概念 194

7.1.2 安全生产技术 197

7.1.3 劳动卫生 198

7.1.4 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199

第二节 劳动保险与职工福利 201

7.2.1 劳动保险的性质和范围 201

7.2.2 劳动保险制度 203

7.2.3 职工福利 205

第三节 社会保险与失业保险 206

7.3.1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 207

7.3.2 社会保险基金 208

7.3.3 辞职、失业与失业保险 210

第四节 劳动争议处理 214

7.4.1 劳动争议处理的历史沿革 214

7.4.2 劳动争议的范围和种类 217

7.4.3 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 218

7.4.4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219

第五节 老年人力资源保护 221

7.5.1 退休制度 222

7.5.2 离休制度 222

7.5.3 退职制度 223

7.5.4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223

7.5.5 迎接“灰色浪潮”的挑战 224

7.5.6 老有所为应有政策的保护 225

7.5.7 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 226

第六节 妇女人力资源保护 227

7.6.1 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 227

7.6.2 妇女的劳动保护 228

7.6.3 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229

8.1.1 人事考核的历史沿革 231

第八章 人力资源评估 231

第一节 人力资源评估的基本概念 231

8.1.2 我国现行人事考核制度 233

8.1.3 考核的内容 234

8.1.4 考核的种类 235

第二节 人力资源评估的传统方法 236

8.2.1 臆断考核法 236

8.2.2 考核评分法 236

8.2.3 序列评定法 237

8.2.4 口头考核法 238

8.2.5 欧德伟考核法 239

8.2.6 情境模拟法 239

8.2.8 共同确定法 241

8.2.7 民意测验法 241

8.2.9 配对比较法 248

8.2.10 等差图表法 248

第三节 人力资源评估的关联矩阵法 249

8.3.1 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的概念 250

8.3.2 人力资源评估中最常见的几组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 253

8.3.3 人力资源评估的关联矩阵法 262

第四节 人事测评的AFP方法 270

8.4.1 层次分析法(AHP)介绍 270

8.4.2 模糊测评方法 274

8.4.3 模式识别与人事测评 277

8.4.4 AFP方法介绍 278

8.4.5 案例分析 280

8.5.1 AFP应用软件系统的构成 299

第五节 人事测评的AFP应用软件 299

8.5.2 层次建立模块 301

8.5.3 指标定权模块 301

8.5.4 人事测评模块 303

第六节 国外人力资源评估的若干方法简介 306

8.6.1 浦洛布士考核法 307

8.6.2 智力测验方法 309

8.6.3 特殊性向测验 309

8.6.4 创造能力测验 310

8.6.5 成就测验 311

8.6.6 人格测验 311

第七节 行政职务的任用和晋升 313

8.7.1 我国行政任免工作的历史沿革 314

8.7.2 国外任用、晋升制度简介 316

8.7.3 我国人事任用的基本原则 317

8.7.4 我国人事任用的方式 319

8.7.5 国家行政人员职务变更和消失的形式 320

8.7.6 人事晋升制度 322

第八节 奖惩制度 323

8.8.1 我国奖惩制度的历史沿革 323

8.8.2 国外奖惩制度比较 324

8.8.3 奖惩工作的基本原则 327

8.8.4 我国干部的奖惩规定 328

8.8.5 企业职工的奖惩条件 329

附表 331

附表Ⅰ 《数字学常数表》 331

附表Ⅱ 《正态分布表》 3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