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与应用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与应用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与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佰成,谭伟贤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30163583
  • 页数:4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3篇24章,主要结构包括:怎么做--建设篇,怎么用--案例篇,怎么选--产品篇。建设篇包括: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概述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实现的基本功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总体结构、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图像与语音记录系统、辅助系统、城市应急联动指挥大厅建设、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管理。案例篇包括: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深圳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北京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扬州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公安“三台合一”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产品篇包括: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典型产品与集成商简介、城市应急联动系统通信系统典型产品、计算机骨干网络系统典型产品、 应用软件系统典型产品、图像显示与语音记录系统典型产品、辅助系统典型产品。
上一篇:中国茶艺下一篇:黑客攻防实战详解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与应用》目录

目录 3

第1篇 建设篇 3

第1章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概述 3

1.1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基础 3

1.1.1 强化城市灾害管理势在必行 3

1.1.2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基本概念 9

1.1.3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11

1.1.4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13

1.1.5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15

1.1.6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特点 16

1.2.1 组织体系与应急联动模式的关系 17

1.2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 17

1.2.2 应急联动的组织结构 20

1.2.3 应急业务系统的层次结构 21

1.2.4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五类用户 22

1.2.5 应急联动的业务流程 23

1.2.6 业务流程的典型场景案例 23

1.3 城市应急联动的法规体系简介 25

1.3.1 国际代表性应急救援法规体系简介 25

1.3.2 我国的应急救援法规体系建设情况 27

1.3.3 南宁市应急救援法规体系 29

2.1.2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任务 31

2.1.1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 31

2.1 总体目标、任务和职能 31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2.1.3 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的主要职能 32

2.2 系统设计的原则、依据和遵循的标准 32

2.2.1 系统设计的原则 32

2.2.2 系统设计的依据及遵循的主要标准 33

2.3 系统运作要求建立的技术支撑体系 36

2.3.1 建立有效的应急联动支撑体系 36

2.3.2 建立有力的集成通信调度支撑体系 37

2.4 应用系统规划及系统结构 38

2.3.6 建立应急联动系统的安全体系 38

2.3.5 建立应急联动基础信息数据库 38

2.3.4 建立应急联动系统共享平台 38

2.3.3 建立支持决策的地理信息系统 38

2.4.1 应用软件系统 39

2.4.2 数据及数据库的构想 40

2.4.3 系统框架的构想 42

2.5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关键技术 44

2.5.1 集群通信技术 45

2.5.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46

2.5.3 智能电话路由排队(ACD)技术 47

2.6 系统运作要求具有的基本功能 48

2.5.4 计算机电话集成(CTI)技术 48

2.7 功能子系统的设置 51

2.8 保证系统性能采取的基本技术措施 53

2.8.1 可靠性技术措施 53

2.8.2 安全性技术措施 53

2.8.3 可扩充性和兼容性技术措施 53

2.8.4 保护投资与资源共享的技术措施 54

2.9 系统总体架构 54

2.9.1 硬件系统结构 55

2.9.2 软件系统结构 55

2.10.2 接处警席位设计 58

2.10.1 接处警席位数确定的依据 58

2.10 接处警席位的配置 58

2.10.3 接处警席位数的确定 59

2.11 城市应急联动与非应急综合服务的关系及互联 59

2.11.1 问题的提出背景 59

2.11.2 对非紧急来电的四种处理模式 60

2.11.3 对非紧急来电处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60

2.11.4 公共服务呼叫中心系统在非应急系统中的应用 62

2.12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要处理的若干问题 64

2.12.1 与电子政务网统一规划的问题 64

2.12.2 可靠性问题 64

2.12.5 专业化、信息化及知识化问题 65

2.12.3 运行监控和责任追究问题 65

2.12.4 平台化问题 65

2.12.6 标准化问题 66

第3章 接处警业务系统设计 68

3.1 接处警系统业务及工作流程 68

3.1.1 接处警基本业务组成 68

3.1.2 接处警业务坐席划分 68

3.1.3 应急联动中心接处警席位数的几项指标 69

3.1.4 接处警业务处理模式 70

3.1.5 基本工作流程 70

3.2.2 电话主叫信息 .. 75

3.2.3 电话排队 75

3.2.1 报警接入 75

3.2 具体业务设置 75

3.2.4 接警席位 76

3.2.5 处警席位 78

3.2.6 其他处警席位 80

3.3 接处警席位装备配置 80

3.3.1 接警席装备配置 80

3.3.2 处警席装备配置 81

3.3.3 远程处警终端与移动车载指挥设备配置 82

3.3.4 接警席位的四分式操作工作台 82

3.3.5 处警席位和值班领导的操作工作台 83

3.3.6 坐席状态指示灯 84

3.3.7 接处警区的工作台的照度 84

3.4 应急联动中心功能分区 84

第4章 系统基础平台设计 90

4.1 基础平台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90

4.1.1 建设目标 90

4.1.2 建设内容 90

4.2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计算机网络设计 92

4.2.1 应急联动系统城域网设计 92

4.2.2 应急联动中心局域网设计 99

4.2.3 网络安全设计 110

4.2.4 应急联动网络管理系统 111

4.3 数据中心设计 118

4.3.1 数据中心的定位 118

4.3.2 数据中心系统架构 119

4.3.3 计算机系统平台设计 124

4.3.4 数据中心的应急响应 126

4.4 集群通信系统 130

4.4.1 国际国内主流的数字集群的标准介绍 131

4.4.2 数字集群系统功能 137

4.4.3 数字集群系统设备组成 141

4.4.4 对350MHz常规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改造 146

4.5 程控交换通信系统 148

4.5.1 交换系统结构 148

4.5.2 程控交换系统主要功能 149

4.5.3 程控交换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154

4.5.4 计算机电话集成(CTI)系统 154

4.5.5 交互式语音应答(IVR)系统 158

4.5.6 智能电话路由排队(ACD)系统 160

4.6 语音录音系统 162

4.6.1 有线电话录音记录 163

4.6.2 无线录音记录 164

4.6.3 IP电话录音记录 165

4.6.4 系统基本功能 166

4.7 地理信息系统(GIS) 169

4.7.1 GIS平台选型原则及主要平台介绍 169

4.7.2 接处警系统CAD和GIS的信息交互 171

4.7.3 主要功能 171

4.8 GPS车辆定位系统 174

4.8.1 GPS系统概述 174

4.8.2 GPS车辆定位系统需求 175

4.8.3 GPS车辆定位系统的技术特点 176

4.8.4 GPS车辆定位系统设计要点 176

4.8.5 GPS车辆定位系统主要功能 176

4.8.7 各类通信平台的比较 177

4.8.6 通讯平台的选择 177

4.8.8 系统总体结构及监控终端功能 179

4.9 视频信息系统 183

4.9.1 视频信息系统的构成 183

4.9.2 大屏幕显示系统 183

4.9.3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192

4.9.4 视频会议系统 194

4.10 LED显示系统 197

4.10.1 系统结构 197

4.10.2 系统功能与特点 198

4.11.1 环境控制系统 199

4.11 机房与供电辅助系统 199

4.11.2 供电系统 210

第5章 应用系统设计 217

5.1 应用系统软件的设计要点与总体结构 217

5.1.1 应用系统软件的设计要点 217

5.1.2 应用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 219

5.2 指挥调度软件系统 223

5.2.1 指挥调度软件总体结构 223

5.2.2 接警子系统 223

5.2.3 处警子系统 227

5.2.5 预案子系统 233

5.2.4 首长指挥席子系统 233

5.2.6 系统管理子系统 239

第6章 系统的安全设计 241

6.1 系统安全的分析与安全目标 241

6.1.1 对系统安全威胁的分析 241

6.1.2 应急联动系统的安全目标 243

6.2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安全设计的依据、思路和要点 244

6.2.1 设计依据 244

6.2.2 设计思路 245

6.2.3 设计要点 246

6.3.1 安全域的安全策略 247

6.3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安全整体架构 247

6.3.2 构建严格物理隔离的内外网 248

6.4 系统网络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设计 249

6.4.1 虚拟安全专网(VPN) 249

6.4.2 对系统网络边界的保护 251

6.4.3 在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内外网之间部署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 253

6.5 安全集中管理系统 256

6.5.1 安全集中管理系统的作用 256

6.5.2 安全集中管理系统的配置 256

6.6 对计算机环境的保护 257

6.6.1 计算机机房物理环境的保护 257

6.6.2 系统级安全 259

6.6.3 建立病毒检测和防范系统 261

6.6.4 应用级的安全 263

6.6.5 多级安全审计 265

6.6.6 系统安全备份与灾难恢复 266

6.6.7 采用防主页篡改系统保护外网的门户网站 268

6.7 对系统主要安全产品的功能要求 268

6.7.1 对千兆防火墙的要求 268

6.7.2 对百兆防火墙的要求 270

6.7.3 对千兆入侵检测系统的要求 271

6.7.4 对百兆入侵检测系统的要求 272

6.7.5 对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的要求 273

6.7.6 对漏洞扫描系统的要求 273

6.7.8 对安全强审计系统的要求 274

6.7.7 对防主页篡改系统的要求 274

6.7.9 对安全集中管理系统的要求 275

6.7.10 对防病毒系统的要求 276

6.7.11 对数据备份系统的要求 276

第7章 接口与标准 278

7.1 基于XML信息交换标准 278

7.1.1 概述 278

7.1.2 信封格式规范 280

7.1.3 业务数据规范 282

7.4 应用接口标准 284

7.3.2 业务数据结构标准 284

7.4.1 接处警系统与各子系统的接口 284

7.3 业务数据标准 284

7.3.1 数据元标准 284

7.2 业务访问标准 284

7.4.2 GIS与各应用子系统接口 291

第8章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典型方案与集成商简介 295

8.1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典型方案 295

8.1.1 西门子公司的C CC指挥控制中心 295

8.1.2 摩托罗拉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298

8.1.3 亚奥数码的城市应急联动指挥调度系统 300

8.2.1 摩托罗拉公司 307

8.2 集成商简介 307

8.1.4 上海迪爱斯的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系统 307

8.2.2 深圳市亚奥数码有限公司 308

8.2.3 上海迪爱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310

8.2.4 北京鼎天软件有限公司 311

第9章 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与运行管理 312

9.1 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 312

9.1.1 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要点 312

9.1.2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工程实施的步骤 314

9.1.3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 315

9.1.4 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323

9.1.5 工程建设管理中的进度控制 325

9.2.1 机构、人事与制度管理 332

9.2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运行管理 332

9.2.2 技术管理 335

9.2.3 场地设施管理 342

9.2.4 网络平台的监管与维护 343

第2篇 案例篇 349

第10章 全国第一家城市应急联动机构——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 349

10.1 建设概况 349

10.1.1 南宁市概况 349

10.1.2 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概况 350

10.2.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51

10.2 系统建设的背景与动因 351

10.2.2 南宁市紧急救助服务的原有状况 352

10.2.3 南宁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动因与历程 353

10.3 系统运行的成效 354

10.3.1 紧急救助的准确性的提高、及时方便了群众 354

10.3.2 大幅度提高了事件处理能力 354

10.3.3 综合应急能力全面提高 354

10.3.4 有助于提高紧急事件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355

10.3.5 公共服务成本的降低 355

10.4 系统结构 355

10.4.2 系统主要功能 356

10.4.1 应急联动系统的子系统 356

10.4.3 系统工作流程 358

10.5 建立完整的应急联动和社会综合服务系统 358

10.5.1 社会综合(非紧急救助)服务平台 359

10.5.2 重大灾害(难)联动平台 360

10.6 改革与创新 361

10.6.1 机构创新 361

10.6.2 法规创新 362

第11章 规模名列亚洲前矛的上海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364

11.1 概述 364

11.1.1 上海灾害事故现状与趋势 364

11.1.2 原有应急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365

11.1.3 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建设简况 366

11.1.4 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运行效果 368

11.2 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指挥体系 368

11.2.1 减灾组织机构 368

11.2.2 先期应急处置 369

11.2.3 灾害事故紧急处置组织指挥 370

11.2.4 指挥场所和基本配置 370

11.2.5 灾情信息采集和分析 371

11.2.6 紧急救援行动 372

11.2.7 紧急指挥决策咨询 372

11.2.10 灾情解除 373

11.2.9 灾害事故信息发布 373

11.2.8 紧急救援现场指挥部 373

11.3 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系统结构 374

11.3.1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374

11.3.2 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接处警应用系统 375

11.4 减灾基础建设 376

11.5 灾害事故紧急处置保障体系 377

11.5.1 信息保障 377

11.5.2 通信保障 378

11.5.3 指挥技术保障 378

11.5.4 工程保障 378

11.5.6 交通保障 379

11.5.5 队伍保障 379

11.5.7 医救保障 380

11.5.8 治安保障 380

11.5.9 物资保障 381

11.5.10 资金保障 381

11.5.11 科研保障 381

11.5.12 立法保障 382

11.6 灾害事故紧急处置防范体系 382

11.6.1 减灾科研 382

11.6.2 减灾教育 383

11.6.3 公众防灾信息 383

11.7 预案管理 384

11.6.4 群众性志愿者队伍 384

第12章 位高责重的北京市四级预警应对突发事件体系 386

12.1 概述 386

12.1.1 北京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 386

12.1.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387

12.1.3 事件等级 388

12.1.4 北京应急模式的主要特点 388

12.2 严密的组织机构与明确的职责 389

12.2.1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89

12.2.2 应急联动机制 390

12.3.1 抓了三项基础工作 391

12.3 北京市应急体系建设情况 391

12.3.2 建成“五大”技术系统 393

12.4 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置 396

12.4.1 蓝、黄、橙、红警示四级威胁 396

12.4.2 突发事件分四级处置 396

12.4.3 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 397

12.5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灾的保障 397

12.5.1 指挥系统技术保障 397

12.5.2 通信保障 398

12.5.3 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398

12.5.4 应急队伍保障 398

12.5.6 医疗卫生保障 399

12.5.5 交通运输保障 399

12.5.7 治安保障 400

12.5.8 物资保障 400

12.5.9 资金保障 401

12.5.10 应急避难场所保障 401

12.5.11 技术开发与储备 401

12.5.12 法制保障 401

12.6 制定完备的各类应急预案 402

第13章 协同联动模式——柳州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 405

13.1 项目概况 405

13.1.1 项目提出 . 405

13.1.2 建设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406

13.1.3 建设任务 407

13.1.4 系统的特点 407

13.1.5 联动指挥机制 408

13.2 系统的结构、安全与职责 408

13.2.1 系统总体结构 408

13.2.2 系统的安全 409

13.3 系统业务模型 410

13.3.1 柳州应急联动一期工程业务机构模型 410

13.3.2 应急基本业务流程 411

13.3.3 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流程 412

13.4 系统的组成 413

13.3.4 接入方式与指挥手段 413

13.4.1 接处警系统 414

13.4.2 网络平台 415

13.4.3 综合通信指挥平台 415

13.4.4 无线调度系统 416

13.4.5 电子地理信息系统 418

13.4.6 GPS车辆监控系统 419

13.4.7 大屏幕图像显示系统 421

14.1.1 “三台合一”的优点 423

14.1.2 公安部的要求 423

14.1 “三台合一”概述 423

第14章 威海市公安局“三台合一”应急联动指挥系统 423

14.1.3 威海市公安系统“三台合一”的概况 424

14.2 系统特点 424

14.2.1 灵活的架构 424

14.2.2 全面优化的分层体系结构 425

14.3 系统工作模式及流程 426

14.3.1 指挥中心系统工作模式 426

14.3.2 “三台合一”系统工作流程 426

14.4 系统组成 431

14.5 系统交换机设备的配置 434

参考文献 4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