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心理学  下
社会心理学  下

社会心理学 下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秉贤,张克荣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06032745
  • 页数:842 页
图书介绍:
《社会心理学 下》目录

1.概论 1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

1.1.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4

1.1.2 社会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27

1.1.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8

1.2 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史 55

1.2.1 远古时代的社会心理现象 56

1.2.2 描述性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62

1.2.3 科学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69

2.社会心理学在中国 79

2.1 中国古代社会心理学思想 80

2.1.1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社会心理学思想 80

2.1.2 中国古代社会心理学思想的地位 110

2.2 解放前社会心理学在中国 113

2.2.1 解放前社会心理学思想与社会心理学 113

2.2.2 解放前出版的社会心理学著作 113

2.3.1 20世纪80年代前社会心理学在中国 152

2.3 解放后社会心理学在中国 152

2.3.2 20世纪90年代前社会心理学在中国 169

2.4 1922年~1990年社会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230

3.理论和派别 233

3.1 构造学派 236

3.1.1 构造学派的基本思想 236

3.1.2 构造学派在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 240

3.2 机能学派 243

3.2.1 机能学派的基本思想 244

3.2.2 机能学派在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 251

3.3 行为主义 252

3.3.1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基本思想 253

3.3.2 行为主义在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 263

3.4 格式塔学派 267

3.4.1 格式塔学派的基本思想 267

3.4.2 勒温及其场论 277

3.4.3 格式塔学派在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 284

3.5 精神分析 285

3.5.1 精神分析理论的实质 285

3.5.2 精神分析理论的构成 298

3.5.3 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派别 309

3.5.4 精神分析学派在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 334

4.社会动机 337

4.1 社会动机 340

4.1.1 动机研究的历史 341

4.1.2 社会动机的一般概念 342

4.1.3 动机的性质与力量 347

4.1.4 社会性动机的类型 350

4.2 人类的需要 357

4.2.1 欲求不满 358

4.2.2 需要种类的不同划分法 362

4.2.3 需要的产生 367

4.2.4 需要学说 371

4.2.5 需要的测量 391

5.社会认知 395

5.1 认知过程 397

5.1.1 认知学说的特点 398

5.1.2 认知原理 421

5.2 认知理论 431

5.2.1 认知一致性理论 431

5.2.2 认知不协调理论 443

5.3 角色认知 448

5.3.1 角色理论 448

5.3.2 自我概念图式 457

6.社会交往 467

6.1 相互交往 470

6.1.1 社会交往的形式 471

6.1.2 社会交往的手段 474

6.1.3 社会交往理论 478

6.2 人际关系 486

6.2.1 人际关系的形成 486

6.2.2 人际关系的类型 503

6.2.3 人际关系对行为的影响 511

6.2.4 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513

6.2.5 人际关系的测量 517

6.3.1 归因理论 521

6.3 归因与谋略决策 521

6.3.2 谋略与决策 533

7.社会控制 539

7.1 社会化过程 541

7.1.1 社会化的社会心理因素 541

7.1.2 社会化的心理结构 548

7.1.3 社会化具体发展过程的研究 554

7.2 相符行为 560

7.2.1 社会顺从与社会服从 560

7.2.2 利他主义 564

7.2.3 冲突与适应 579

7.3 公众舆论与宣传 590

7.3.1 公众舆论 590

7.3.2 舆论的形成与转变 594

7.3.3 舆论对行为的影响 596

7.3.4 宣传的性质与特点 598

7.3.5 宣传的心理策略 606

7.4 谣言与控制 616

7.4.1 谣言和流言蜚语 617

7.4.2 谣言的种类 618

7.4.3 谣言的传播 623

7.4.4 谣言的影响 626

7.4.5 谣言的控制 628

7.5 离轨行为 628

7.5.1 离轨问题研究的历史 629

7.5.2 离轨基本理论 632

7.5.3 离轨的类型 634

7.5.4 离轨对社会的影响 637

8.社会态度 641

8.1 社会态度的性质与功效 643

8.1.1 社会态度的概念 643

8.1.2 社会态度的功效 655

8.2 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658

8.2.1 社会态度的形成 658

8.2.2 社会态度的改变 661

8.2.3 社会态度改变的理论 675

8.3.1 社会态度的测量 680

8.3 社会态度的测量 680

8.3.2 测量态度尺度的基准 689

8.4 意见与成见 691

8.4.1 意见与成见的基本概念 691

8.4.2 意见对行为的影响 695

9.社会助长 697

9.1 社会助长 698

9.1.1 社会行为的特殊性 699

9.1.2 社会促进作用对行为的影响 705

9.1.3 社会助长中的时狂现象 710

9.1.4 时尚现象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716

9.1.5 社会助长中的个别差异 719

9.2 集群行为 724

9.2.1 集体行为的性质与特点 725

9.2.2 群的基本理论 736

9.2.3 群的类型和特征 745

10.社会群体 749

10.1.1 群体概念 750

10.1 群体与功效 750

10.1.2 群体的种类 753

10.1.3 群体的功效 759

10.2 群体与个人 765

10.2.1 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766

10.2.2 社会群体中人际关系的层次 779

10.2.3 群体压力 780

10.3 群体领袖 783

10.3.1 群体领袖的含义 784

10.3.2 领袖权力的社会心理依据 789

10.4 群体结构研究方法 796

10.4.1 群体实验研究法 796

10.4.2 社会测量法 800

11.附录 811

11.1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812

11.2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829

11.3 本书主要参考及引证书目 8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