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监测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佘守章,岳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17070013
- 页数:926 页
上篇 监测基本技术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二章 监测的基本原理 6
二、临床监测指标的不确定性 7
一、临床监测参数信号弱 7
第一节 临床监测参数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7
三、临床监测的分类 8
一、信号获取 9
第二节 临床监测基本过程及原理 9
二、信号加工处理 19
三、记录、显示与警报系统 25
第三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 26
一、无创血压监测 28
第一节 动脉压监测 28
二、创伤性动脉压监测 30
三、临床应用 34
四、并发症防治 39
第二节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和测压 40
二、穿刺插管方法 41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41
三、操作方法 45
四、中心静脉压监测 47
五、并发症防治 50
第三节 肺动脉压监测 51
一、生理基础 52
三、导管种类和结构 53
二、肺动脉压监测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3
四、插管技术 55
五、压力测定的错误判断 57
六、肺动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58
七、肺动脉压或肺毛细血管楔压监测的价值 60
八、并发症防治 61
二、临床应用 63
一、监测方法 63
第四节 左房压监测 63
第五节 心排血量监测 65
三、并发症防治 65
一、无创伤性心排血量测定法 66
二、创伤性心排血量测定 68
三、心排血量监测的临床意义 72
一、右心功能的评估方法 73
第六节 右心功能监测 73
二、围手术期影响右心室功能的因素 75
三、右心功能评定的临床意义 76
一、心肌收缩间期 77
第七节 心肌收缩性 77
一、监测方法 78
第八节 心肌氧平衡 78
二、射血分数 78
二、临床意义 79
第一节 简介 81
第四章 心血管超声监测 81
一、术中TEE的基本设备 82
第二节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 82
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82
二、术中TEE检查方法 83
三、术中TEE的临床应用 99
四、TEE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应用 106
一、术中经食管三维超声 107
第三节 超声新技术在术中心血管超声监测中的应用及前景 107
二、术中心腔内超声 108
第五章 心电监测 113
一、监测方法 114
第一节 一般心电监测 114
二、正常心电图 118
三、房室扩大及肥厚 120
四、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122
五、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对心电图的影响 125
六、心律失常 128
一、动态心电图 139
第二节 其他心电监测 139
二、运动心电图 143
三、长时间的心电图监护 144
第六章 呼吸功能监测 145
一、肺容量 146
第一节 通气功能监测 146
二、动态肺容量 147
三、小气道功能 148
四、弥散功能 149
五、气道反应性 151
六、呼吸功能监测 154
一、氧气测定 156
第二节 通气效应监测 156
二、二氧化碳的测定 161
二、监测仪原理 164
一、定义及临床意义 164
第三节 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164
三、临床应用 166
五、传统SpO2常见误差的原因 167
四、传统SpO2精确度和生理学局限性 167
六、新一代脉搏血氧饱和度仪 168
二、监测仪原理 170
一、定义及临床意义 170
第四节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 170
三、CO2波形 171
四、影响因素 176
六、局限性 177
五、临床应用 177
一、PtcO2监测 178
第五节 经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178
二、PtcCO2的监测 179
一、测定方法 180
第七节 运动负荷测定 180
第六节 经结膜氧分压监测 180
一、原理与方法 180
二、正常值及临床应用的优点 180
三、局限性 180
三、临床应用评估 181
二、常用指标(非创伤性) 181
二、跨膈压 182
一、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 182
第八节 呼吸肌功能测定 182
第一节 呼吸机制 185
第七章 呼吸力学监测 185
二、肺顺应性 186
一、呼吸压力 186
三、机械通气时的顺应性及阻力 189
四、呼吸功 191
一、浅快呼吸法 194
第二节 气道力学的监测 194
二、旁气流连续气道监测 197
一、麻醉期间的呼吸监测 204
第三节 围手术期的呼吸监测 204
二、术后呼吸监测 206
三、ICU呼吸衰竭监测 207
第八章 脑功能监测 212
第一节 脑电图与数量化脑电图监测 213
一、脑电生理 214
二、数量化脑电图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220
三、数量化脑电图的监测技术 226
四、数量化脑电图监测的特点与应用 228
一、前言 232
第二节 事件相关电位 232
二、事件相关电位 234
第三节 脑血流监测 237
一、脑血流生理基础 238
二、脑血流的测定方法 239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 240
四、经颅多普勒监测脑血流的应用 244
二、脑近红外光谱仪的基本原理 247
一、前言 247
第四节 脑氧饱和度——脑近红外光谱仪监测 247
三、脑近红外光谱仪监测的方法 249
四、脑近红外光谱仪的应用 252
五、脑近红外光谱仪监测的评价 255
第五节 颅内压监测 257
一、颅内压的生理学意义 257
二、颅内压监测方法 259
三、颅内压监测分析 262
一、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67
第六节 脑微透析监测 267
二、脑损伤时脑组织间液中的化学物质的变化 268
六、微透析的不良反应 270
五、微透析技术与其他监测方法比较 270
三、脑组织间液化学物质改变与临床过程和预后的关系 270
四、敏感的监测指标及其可行性 270
七、微透析监测的临床应用和前景 271
第九章 诱发电位监测 274
三、诱发电位监测的适应症 275
二、诱发电位的分类 275
第一节 概述 275
一、诱发电位的特点 275
二、有关的技术参数 276
一、概述 276
第二节 诱发电位术中监测 276
三、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 278
五、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术中监测 281
四、脊髓诱发电位术中监测 281
六、视觉诱发电位术中监测 285
七、运动诱发电位术中监测 286
八、其他诱发电位 287
第三节 诱发电位与麻醉深度监测 289
第十章 肝功能监测 292
第一节 肝脏的生理功能 293
一、参与物质代谢 294
四、肝脏的再生 296
三、参与血液凝固凝血功能的调节 296
二、药物转化和解毒作用 296
二、症状和体征 297
一、病史 297
五、其他功能 297
第二节 病史和临床检查 297
一、肝合成功能试验 299
第三节 肝功能试验 299
二、反应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 304
三、肝脏药物代谢功能的试验 308
四、反映肝细胞损害的试验 313
五、反映肝免疫调节功能的试验 317
六、胆汁淤积的标记试验 318
七、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验 321
八、反映肝癌标志的指标 323
九、肝炎病毒免疫学检查 325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 327
第四节 肝血流监测 327
二、肝血流量监测 328
三、超声检查 330
二、放射性核素显像 330
第五节 肝脏的影像学检查 330
一、X线及磁共振成像检查 330
一、麻醉期间肝功能的影响因素 331
第六节 围术期肝功能监测指标的选择 331
二、肝功能检测的选择 332
三、肝功能指标异常患者的术前处理原则 336
第十一章 肾功能监测 339
一、肾脏解剖学基础 340
第一节 肾脏基础知识 340
二、肾脏生理学基础 341
一、麻醉药对肾功能的影响 344
第二节 围术期肾功能的变化 344
二、麻醉方法和手术操作的影响 346
二、病因和分类 347
一、病理生理改变 347
第三节 急性肾衰竭 347
三、鉴别诊断 348
四、肾功能衰竭与多脏器衰竭的关系 349
一、影像学检查 350
第四节 肾功能测定方法 350
五、急性肾衰竭的预防和治疗 350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查 351
三、肾血流量的测定方法 354
四、肾小管功能检查法 355
五、手术过程中的肾功能监测 360
第十二章 内分泌功能监测 362
一、激素及其代谢物的测定 363
第一节 概述 363
一、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364
第二节 下丘脑-垂体功能监测 364
二、测定激素合成、释放的状态 364
三、从代谢紊乱情况反映内分泌功能状况 364
四、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浓度测定 365
三、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测定 365
二、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365
六、血浆泌乳素浓度测定 366
五、血浆生长激素浓度 366
一、甲状腺摄131I功能试验 367
第三节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监测 367
七、禁水开压素试验 367
八、高渗盐水试验 367
三、血清总T4(T T4)的测定 368
二、血浆蛋白结合131I转换率测定 368
一、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试验 369
第四节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检查 369
四、血清总T3(T T3)测定 369
五、基础代谢率测定 369
三、皮质素水试验 370
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370
五、尿17-酮类固醇测定 371
四、甲吡酮抑制试验 371
一、冷压试验 372
第五节 肾上腺髓质功能试验 372
六、17-羟类固醇测定 372
七、血皮质醇测定 372
三、高血糖素激发试验 373
二、组胺激发试验 373
五、儿茶酚胺的测定 374
四、苄胺唑啉试验 374
一、葡萄糖耐量试验 375
第六节 胰腺功能检查 375
六、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测定 375
四、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 377
三、胰岛素耐量试验 377
二、皮质素-葡萄糖耐量试验 377
六、血浆胰岛素测定 378
五、血糖测定 378
第十三章 凝血功能监测 383
二、凝血过程的相关因素及各种凝血物质 384
一、凝血过程 384
第一节 凝血机制 384
第二节 围术期凝血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 388
一、传统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390
第三节 凝血功能监测指标 390
二、凝血弹性图仪监测 391
二、体外循环手术TEG监测 395
一、原位肝移植术TEG监测 395
第四节 TEG监测的临床应用 395
一、绪论 396
第五节 Sonoclot凝血功能监测 396
三、其他临床方面TEG监测 396
二、临床应用 398
一、生理基础 403
第一节 生理基础及临床意义 403
第十四章 体温监测 403
二、临床意义 406
三、测温部位 407
一、热敏电阻和热敏电偶 408
第二节 体温监测技术 408
二、液晶温度计 409
一、正常值及其监测意义 410
第三节 正常和异常体温 410
三、红外传感器 410
二、低体温 411
三、体温过高 412
二、局限性及注意事项 414
一、临床应用 414
第四节 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414
第十五章 免疫功能监测 416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417
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418
一、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418
三、特异性免疫功能 419
二、疼痛反应和镇痛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21
一、麻醉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21
第二节 麻醉与免疫的关系 421
一、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422
第三节 围手术期监测项目 422
三、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22
四、围手术期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422
二、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429
三、体液免疫功能的测定 438
一、淋巴细胞毒试验 445
第四节 有关移植免疫的细胞免疫功能监测 445
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446
四、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447
三、自发性淋巴母细胞生成试验 447
二、免疫监测的发展 448
一、分子免疫学发展 448
第五节 免疫功能监测的现状 448
第一节 水、电解质平衡监测 450
第十六章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血气监测 450
一、水和电解质分布、组成和调节 451
二、体液和电解质紊乱及临床监测 454
一、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 463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监测 463
二、酸碱平衡的监测 466
一、血气监测的基本原理 475
第三节 血液气体分析 475
二、血样采集和测量方法 477
三、血气分析的常用参数正常值及意义 478
四、血气分析和分析仪的发展展望及其新技术 482
第十七章 治疗药物和药动学监测 490
一、个体化给药的重要性 491
第一节 概论 491
二、药物浓度与药理效应 492
三、药物治疗窗 495
四、影响药物浓度的因素 497
五、哪些药物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监测 500
一、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502
第二节 药物浓度的测定 502
二、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选择 506
一、分光光度法 507
第三节 常用血药浓度测定技术和临床应用 507
二、色谱法 511
三、免疫分析法 517
四、常用麻醉药物的监测技术 521
一、药动学的模型概论 524
第四节 药动学的新进展 524
二、微透析法在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526
一、吸入麻醉药的药动学新趋势 530
第五节 麻醉中药动学的临床应用 530
二、静脉麻醉药的药动学新进展 531
三、药动学与药物相互作用及监测 532
第十八章 镇静和麻醉深度监测 535
一、全身麻醉的镇静成分和镇静的定义 536
第一节 镇静深度的监测 536
二、临床上常用的镇静水平的指标和监测方法 537
三、脑电图对镇静深度的监测 539
四、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对镇静深度的监测 549
五、药物浓度与镇静效应关系的特征 551
六、镇静深度监测指标的评价 553
一、麻醉和麻醉深度的定义 555
第二节 麻醉深度的判断 555
二、记忆和知晓 558
三、麻醉深度测定的药理学原理 561
四、麻醉深度的临床判断 563
五、特殊麻醉药和临床状况的麻醉深度判断 566
六、麻醉深度测定的电生理方法 571
七、麻醉深度的其他判断方法 575
八、评价 577
第十九章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580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功能 581
第一节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与监测 581
二、肌松药作用机制 585
三、神经肌肉传递监测与基本原理 588
一、肌松监测仪基本结构与分类 589
第二节 肌松监测仪 589
二、神经刺激器与电刺激参数 590
三、传感器与前置放大器 592
四、其他附属结构与人-机连接 593
五、特殊改良式肌松监测仪 594
一、单刺激与强直刺激 595
第三节 神经肌肉传递监测方法 595
二、四次成串刺激 598
三、强直刺激后计数与强直后单暴发刺激 600
四、双重暴发刺激 601
五、临床估测法 603
第五节 影响神经肌肉传递监测的因素 604
二、闭环程序控制给药与肌松监测 604
第四节 程序控制给药与肌松监测 604
一、开环程序控制给药与肌松监测 604
二、中心体温与受检部位温度的影响 605
一、人-机连接界面与参照值校准时机的影响 605
四、神经肌肉阻滞后恢复过程中T1、TR值过高或不能恢复至参照值的常见因素 606
三、各种刺激反应方式间的相互影响 606
一、概述 608
第二十章 血液流变学的监测 608
三、血液黏度监测 609
二、临床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指标及其检测仪 609
四、红细胞变形性测定 612
五、红细胞电泳监测 613
七、体外血栓形成监测 614
六、血小板黏附性监测 614
八、血沉及血沉方法K值监测 615
九、白细胞流变学监测 616
十、血液流变学监测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619
一、微循环结构 621
第二十一章 微循环监测 621
三、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622
二、微循环各部分的功能 622
四、微循环的形态学监测 623
五、循环功能障碍的监测 624
第二十二章 围体外循环期监测 627
下篇 监测技术临床应用 627
一、物理观察 628
第一节 物理观察及温度监测 628
二、温度监测 629
一、动脉血压监测 631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 631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 633
三、肺动脉压监测 634
第三节 心脏监测 636
一、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637
二、冠状循环血流监测 639
一、氧监测 641
第四节 呼吸监测 641
三、呼吸道监测 645
二、二氧化碳监测 645
一、肝素浓度监测 646
第五节 出凝血监测 646
二、肝素化效果监测 647
三、血液黏滞动力学监测 649
一、脑电图监测 650
第六节 中枢神经监测 650
三、颈内静脉血监测 654
二、经颅多普勒 654
四、脑血氧饱和度监测 655
一、动脉灌注流量监测 656
第七节 体外循环系统监测 656
三、应用人工肾滤水器时监测 657
二、泵压力监测 657
四、氧合器性能监测 658
七、深低温停循环期间脑灌注时的监测 659
六、体外循环中气栓的监测 659
五、心停跳液方面监测 659
八、围体外循环期麻醉药物浓度监测 660
一、心肌缺血的代谢与生理机制 663
第二十三章 围术期心肌缺血的监测 663
二、危险因素 664
三、心肌缺血的监测与诊断 665
五、心肌缺血的治疗 666
四、心肌缺血的预防 666
第二十四章 器官移植麻醉监测 669
一、心脏移植 670
第一节 心肺移植病人的监测 670
二、肺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 675
第二节 肝脏移植围麻醉期监测 681
一、心血管功能监测 682
三、呼吸功能监测 688
二、心电监测 688
五、体温监测 689
四、出凝血功能监测 689
六、肝、肾功能监测 690
七、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监测和血气监测 691
八、其他监测 692
一、胰腺移植的发展 694
第三节 胰腺、小肠移植病人监测 694
三、移植受体的术前评估 695
二、胰腺移植的适应证和术式 695
五、术后监测 696
四、术中监测 696
三、移植受体的术前评估 697
二、小肠移植的适应证及术式 697
第四节 小肠移植病人监测 697
一、小肠移植的发展 697
五、术后监测 698
四、术中监测 698
第二十五章 神经外科麻醉监测 700
一、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法 701
第一节 脑血流监测 701
三、经颅多普勒 702
二、热弥散法 702
一、颅内压监测方法 703
第二节 颅内压监测 703
一、颈内静脉氧饱和度 705
第三节 脑代谢的监测 705
二、颅内压监测的作用和在临床中的应用 705
三、脑组织氧分压 706
二、近红外光谱仪 706
二、诱发电位 707
一、脑电图 707
第四节 脑电生理监测 707
第二十六章 胸科手术麻醉监测 710
二、常用的肺隔离技术 711
一、肺隔离技术适应证 711
第一节 肺隔离技术及监测 711
三、双腔支气管肺隔离的定位监测 714
二、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处理 717
一、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的原因 717
第二节 呼吸监测 717
三、呼吸监测 718
二、心电监测 720
一、血压监测 720
第三节 循环监测 720
四、肺动脉导管技术在胸科手术的应用 721
三、中心静脉压监测 721
第一节 概述 724
第二十七章 手术室外麻醉病人的监测 724
第二节 手术室外麻醉中需要的监护仪器与监测项目 725
第三节 麻醉前准备与麻醉监测 726
第二十八章 特殊环境监测 731
第一节 放射科基本监测及相关问题 732
第二节 磁共振病人的监测及相关问题 733
第三节 碎石术患者的监测及相关问题 737
第二十九章 产科母婴监测 743
一、正常孕妇的产前监测 744
第一节 母体监测 744
二、分娩过程中的监测 745
三、先兆子痫产妇监测 747
四、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母婴监测 748
一、产前胎儿监测 749
第二节 胎儿和新生儿监测 749
二、分娩过程中胎儿监测 752
三、分娩室中新生儿监测 756
四、高危儿监护 757
五、重症儿的ICU监护 761
第三十章 吸入麻醉药物监测 765
三、吸入麻醉药的理想条件 766
二、吸入麻醉药的分类 766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概述 766
一、发展史 766
一、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767
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物及麻醉相关气体浓度监测仪器 767
二、质谱仪 768
三、气相色谱仪 769
四、拉曼散射气体分析仪 770
六、氧浓度测量仪 771
五、压电晶体振荡式气体分析器 771
一、吸入麻醉药浓度监测的意义 772
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浓度监测及麻醉相关气体监测的意义 772
五、氧化亚氮浓度监测 773
四、氮气浓度监测的意义 773
二、吸入麻醉药血液浓度监测 773
三、氧气浓度监测的意义 773
一、一氧化碳中毒 774
第四节 吸入麻醉药毒性及其监测 774
六、呼吸回路内可探测到的其他气体 774
二、吸入麻醉药的肝肾毒性 775
三、手术室吸入麻醉药废气污染 776
一、氧在机体中的运输 779
第三十一章 机体氧供氧耗的监测 779
三、机体氧供和氧耗监测 780
二、氧在机体中的利用 780
四、机体氧转运和氧消耗的临床意义 781
一、原理及临床意义 784
第三十二章 血管外肺水的监测 784
二、测定方法 785
一、前言 789
第三十三章 心室容量监测 789
二、容量性肺动脉导管的方法测量右心室容量 790
三、PiCCO plus容量监测仪测量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794
四、其他心室容量评价方法 795
第三十四章 静脉麻醉药靶控输注监测 798
二、与TCI有关的药动学基础 799
一、TCI的概念 799
第一节 靶控输注 799
三、TCI分类 801
五、TCI的理论基础 802
四、TCI的组成部分 802
一、临床麻醉 803
第二节 TCI的临床应用 803
六、TCI的优点 803
一、TCI系统性能监测 804
第三节 TCI麻醉的监测 804
二、自控镇痛与自控镇静 804
三、分娩镇痛 804
四、临床应用TCI的注意要点 804
三、TCI麻醉深度监测 805
二、血药浓度监测 805
四、TCI麻醉深度监测与TCI闭环控制麻醉 807
第三十五章 呼吸机/麻醉机人工通气监测 809
一、现代麻醉机的基本原理 810
第一节 麻醉机和呼吸机状态的检查 810
二、麻醉呼吸机的基本原理 812
三、麻醉机使用前安全检查 813
二、呼吸功能监测 815
一、常规经验监测 815
第二节 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对患者的监测 815
四、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 817
三、血气分析 817
十、胸部X线检查 819
九、尿液的监测 819
五、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819
六、经皮氧及二氧化碳分压测定 819
七、血流动力学监测 819
八、体温的监测 819
十四、气道温度监测 820
十三、颅内压监测 820
十一、心电图监测 820
十二、血液的生化检查 820
二、喉罩的临床应用 821
一、喉罩的概念 821
第三十六章 喉罩置管和通气监测 821
第一节 喉罩临床应用概况 821
四、临床应用的喉罩类型 822
三、喉罩置管的适应证和优缺点 822
一、各种喉罩的操作置管技术 825
第二节 喉罩置管和通气的监测 825
二、喉罩通气的监测 826
第一节 概述 833
第三十七章 容量替代治疗监测 833
四、容量治疗的常用液体 834
三、围手术期容量治疗的不良反应 834
一、液体在体内的分布 834
二、围手术期容量治疗的目的 834
五、血乳酸 835
四、胃肠黏膜pH 835
第二节 容量治疗目标的监测 835
一、心排血量 835
二、全身氧供 835
三、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835
二、核素法测定血容量 836
一、ICG法测定血容量 836
第三节 血容量的测定方法 836
二、容量扩张的动态动力学模型 837
一、容量扩张的静态动力学模型 837
第四节 血管外液体的测定 837
第五节 容量扩张的动态分析及容量动力学 837
第一节 血液稀释概述 841
第三十八章 血液稀释和血液保护监测 841
二、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监测 843
一、基础血容量监测 843
第二节 血液稀释监测 843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 844
第三节 保障血液稀释过程安全性的监测内容 844
二、氧供-需平衡的监测 845
三、特殊脏器的氧供监测 847
五、凝血功能监测 848
四、内环境监测 848
六、由于血液稀释引起药动学变化所需要的额外监测 851
第四节 血液稀释过程中监测的选择 852
一、一氧化氮吸入疗法的应用基础 853
第三十九章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监测 853
二、一氧化氮吸入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其毒副作用 854
三、一氧化氮输送系统 855
四、一氧化氮吸入疗法的监测 857
第一节 静脉输液治疗发展简史 860
第四十章 输液治疗监测系统 860
四、输液治疗监测管理 861
三、输液治疗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 861
第二节 静脉输液监测系统 861
一、输液治疗监测的意义 861
二、输液治疗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 861
二、RIS快速输液系统 862
一、Level 1快速输液系统 862
第三节 快速输液系统 862
第一节 内皮功能简介 864
第四十一章 血管内皮功能监测 864
第三节 内皮功能的监测 865
第二节 内皮功能监测的意义 865
三、超声多普勒法 866
二、心肌灌注显像 866
一、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冠状动脉运动法 866
第四节 内皮保护策略 868
四、体积描记法 868
一、pH测量原理 870
第一节 胃、食管内pH动态监测 870
第四十二章 胃、食管内pH动态监测 870
二、测量设备 871
三、临床应用 872
四、未来展望 875
二、pHi和PiCO2的监测方法 876
一、胃肠黏膜内pH监测依据 876
第二节 胃肠黏膜内pH监测 876
三、临床意义 877
二、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 879
一、心率变异性的发生机制 879
第四十三章 心率变异性分析 879
三、临床应用 881
四、展望 883
第一节 疼痛的测量 885
第四十四章 疼痛和疼痛治疗监测 885
一、视觉模拟评分法 886
三、数字评分法 887
二、口述描绘评分法 887
五、McGill疼痛调查表 888
四、体表面积评分法 888
六、诱发疼痛测量 889
一、交感神经活性监测 891
第二节 疼痛相关功能的临床监测 891
一、周围神经阻滞 892
第三节 几种主要疼痛治疗中的监测问题 892
二、肌力和运动功能监测 892
三、神经毁损治疗 893
二、神经轴干阻滞 893
四、脊髓刺激 894
第一节 概论 896
第四十五章 监测与病人安全 896
一、安全监测的目的 897
第二节 安全监测的目的与监测标准 897
二、麻醉事故的发生现状 898
三、监测标准及其对安全监测的影响 899
五、监测的效应 900
四、可能增加的新标准 900
第三节 安全监测中应强调的几个问题 901
一、麻醉监护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立的概念 903
第一节 监测信息整合与网络管理 903
第四十六章 监测信息整合与网络化管理 903
二、建立麻醉监护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意义和必要性 904
三、典型的系统功能模型 905
四、系统组成 907
第二节 监测与麻醉科信息管理 908
七、社会效益 908
五、可扩展性 908
六、经济效益的简单分析 908
三、系统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 909
二、麻醉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909
一、麻醉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目标 909
五、目前麻醉信息管理较为常见的问题 910
四、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结构与功能 910
六、麻醉信息管理前瞻 911
索引 913
- 《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韩忠朝著 2015
- 《一带一路非洲东北部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俞乐 2019
- 《土壤环境监测前沿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著 2018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环境噪声监测实用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 2018
- 《国内外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对比研究》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 2019
- 《新编临床药物使用规范》孙国栋,解华主编 2017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
- 《牙髓病学 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意)多米尼科·里库奇,(巴西)小约瑟·斯奎拉编;陈刚,殷欣,苏阳责编;刘贺,汪林译 2020
- 《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李敏主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