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鲁生编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5235042
  • 页数:3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详细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超大型输水工程中的若干岩土工作工程问题实际需要出发,紧紧抓住变形控制的这一主要矛盾,重点开展了应力路径分析法的应用研究,不仅给工作中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提供了解决的理论依据,而且确保了工程建成完工后能满足供水的安全,得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应力路径研究的发展概况 1

目录 1

§1.2 近年来应力路径研究土的变形特性概述 3

1.2.1 粘性土应力路径试验研究 3

1.2.2 砂性土应力路径试验研究 9

1.2.3 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其他研究成果 13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 15

第二章 研究课题的工程背景及其研究内容 19

§2.1 东深供水工程概况 19

§2.2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概况 20

2.3.3 渡槽地质条件 23

2.3.4 供水泵站地质条件 23

§2.3 工程各类主要建筑物地质条件概况 23

2.3.2 输水隧洞地质条件 23

2.3.1 明槽段地质条件 23

2.3.5 过河倒虹吸地质条件 24

§2.4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特点 24

2.4.1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政治意义 24

2.4.2 工程特点 24

§2.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 25

3.2.1 常规固结压缩试验 27

§3.2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27

§3.1 引言 27

第三章 试验研究 27

3.2.2 常规三轴剪切试验 28

3.2.3 应力路径试验 29

3.2.4 试验内容 30

§3.3 试验成果 31

3.3.1 常规压缩试验成果 31

3.3.2 常规三轴试验成果 33

3.3.3 应力路径试验成果 34

§3.4 本章小结 34

4.1.1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 35

§4.1 地基最终沉降计算方法的发展概况 35

第四章 原状土地基最终沉降计算研究 35

4.1.2 单向压缩等值层法 36

4.1.3 三向压缩分层总和法 36

4.1.4 瞬时弹性沉降加单向压缩法 37

4.1.5 应力路径分析法 39

4.1.6 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的简单讨论 40

4.1.7 本章研究的内容 42

§4.2 隔水~塘厦(B—Ⅲ3)明槽段地质概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土工试验指标 44

4.2.1 地层岩性及岩土分层 44

4.2.2 工程地质评价 45

4.3.1 土的变形模量E0计算地基最终沉降 46

4.2.3 隔水~塘厦明槽段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土工试验指标 46

§4.3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 46

4.3.2 单向压缩试验指标E?计算地基最终沉降 49

§4.4 应力路径分析法最终沉降计算 53

4.4.1 各计算方案应力路径 53

4.4.2 应力路径试验及其沉降计算成果 55

§4.5 邓肯模型有限元计算 57

4.5.1 地基沉降非线性有限元 57

4.5.2 邓肯模型参数 59

4.5.3 单元的划分及其计算成果 59

4.6.1 观测成果 60

§4.6 计算与观测成果综合分析 60

4.6.2 计算与观测成果分析 61

§4.7 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地基最终沉降有限元计算法 62

4.7.1 建筑物建筑期间应力路径特征 62

4.7.2 不同应力路径非线性弹性模型参数Et、μt的基本计算公式 64

4.7.3 建筑物建筑期间切线弹性模量Et和切线泊松比μt的计算 65

§4.8 本章小结 66

第五章 复合地基最终沉降的计算研究 68

§5.1 引言 68

§5.2 沉降计算方法及本章研究内容 68

5.2.1 控制沉降的复合地基设计思想概述 68

5.2.2 沉降计算方法的讨论 69

5.2.3 本章研究的内容 72

§5.3 隔水~塘厦明槽复合地基地段地质概况 73

5.3.1 地层岩性及岩土分层 73

5.3.2 工程地质评价[76] 73

5.3.3 隔水~塘厦明槽段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土工试验指标[76] 74

§5.4 复合模量法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74

5.4.1 碎石桩复合模量计算 75

5.4.2 复合模量法沉降计算 78

5.4.3 计算成果及其对比分析 78

5.5.1 应力路径特征以及模型的选择 79

§5.5 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复合地基最终沉降计算法 79

5.5.2 非线性弹性模型参数Et、μt计算公式 80

5.5.3 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有限元 81

§5.6 本章小结 81

第六章 隧洞围岩变形三维非线性数值仿真分析 85

§6.1 引言 85

6.1.1 研究现状 85

6.1.2 研究趋势 86

6.1.3 问题的提出 87

§6.2 岩石力学特性测试 88

6.2.1 MTS试验简介 88

6.2.2 实验测定参数 89

§6.3 凤岗隧洞四号观测断面(Ⅳ类围岩)二维弹塑性岩体力学参数反分析 90

6.3.1 反演目标函数选取 91

6.3.2 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 92

6.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94

§6.4 隧洞围岩(二维)在开挖过程中的应力路径 97

§6.5 六号观测断面(Ⅴ类围岩)变形三维非线性数值仿真分析 99

6.5.1 计算范围及计算程序 99

6.5.2 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 100

6.5.3 数值仿真模拟成果 103

6.5.4 数值仿真模拟成果分析 105

§6.6 本章小结 109

7.1.1 桩基础的发展 111

7.1.2 桩基础的应用 111

第七章 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嵌岩端承桩承载力计算研究 111

§7.1 引言 111

7.1.3 钻孔灌注桩的优势以及前景 112

7.1.4 大直径砼灌注桩在本工程的应用及其急需解决的问题 113

§7.2 嵌岩端承桩的工作机理及其应力路径 114

7.2.1 嵌岩端承桩的特点 114

7.2.2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114

7.2.3 嵌岩桩嵌岩段的应力路径及其工作机理 119

§7.3 嵌岩端承桩嵌岩段极限承载力的研究 120

7.3.1 弹性阶段的研究 120

7.3.2 塑性开展阶段的研究 121

7.3.3 嵌岩端承桩嵌岩段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124

§7.4 工程基桩实例计算与试验成果分析 125

7.4.1 计算地段地质概况 125

7.4.2 实例计算 127

7.4.3 桩基承载力试验成果 130

7.4.4 计算与试验成果对比分析 139

§7.5 本章小结 140

第八章 桩基多手段综合检测分析、研究 143

§8.1 引言 143

8.2.1 反射波法的原理及其存在问题 144

§8.2 反射波法及其超声波透射法的检测原理及其存在问题 144

8.2.2 超声波透射法检测原理及其存在问题 145

§8.3 综合检测方案的选定 146

§8.4 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多手段综合检测实例分析 147

8.4.1 检测设备及其评判标准 148

8.4.2 金湖渡槽基桩综合检测成果 150

8.4.3 综合检测实例分析 151

§8.5 本章小结 164

第九章 有限厚度残积土高边坡稳定分析 167

§9.1 边坡稳定分析理论概述 167

9.1.1 定性分析方法 167

9.1.2 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法 169

9.1.3 边坡稳定数值分析法 170

9.1.4 非确定性分析方法 179

9.1.5 智能分析方法 181

9.1.6 边坡的变形监测和反演分析方法 185

9.1.7 基于3S工程的边坡实时分析系统 188

§9.2 本章研究内容 190

§9.3 深圳水库取水口高边坡工程地质 191

9.3.1 深圳水库取水口高边坡滑坡概况 191

9.3.2 深圳水库取水口高边坡地质概况 195

9.3.3 边坡残积土试验研究 199

§9.4 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取值的统计分析 215

9.4.1 考虑风化及应变软化作用的参数取值 215

9.4.2 土体强度参数C、?值的数理统计分析 216

9.4.3 C、?值的反分析 219

9.4.4 本节小结 221

§9.5 边坡的稳定分析计算 222

9.5.1 局部稳定分析计算 222

9.5.2 边坡整体稳定分析计算 229

9.5.3 有限元计算分析 232

9.5.4 本节小结 239

§9.6 一种基于圆弧滑动分析的潜在最危险滑动面搜索新方法 240

9.6.1 滑动面形状的分析 241

9.6.2 工程实例计算与分析 242

9.7.1 前言 246

9.6.3 本节小结 246

§9.7 人工神经网络在边坡分析计算中的应用 246

9.7.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选定 250

9.7.3 人工神经网络分析计算 254

9.7.4 本节小结 276

§9.8 滑坡治理的发展概况以及加固方案的选择 277

9.8.1 前言 277

9.8.2 滑坡治理的发展概况 277

9.8.3 治理方案的选择 280

9.8.4 本节小结 284

§9.9 本章小结 285

§10.1 计算理论 288

第十章 输水结构适应性变形计算 288

§10.2 计算参数及计算成果 292

10.2.1 明槽结构标准段计算成果 292

10.2.2 明槽与渡槽接合段计算成果 294

10.2.3 双孔箱涵结构计算成果 297

§10.3 本章小结 300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302

§11.1 结论 302

§11.2 展望 307

主要参考文献 3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