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古易筮法研究
古易筮法研究

古易筮法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显超著
  • 出 版 社:合肥:黄山书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6307427
  • 页数:3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筮占入手,探讨华夏始祖的奇特智慧。主要内容包括:从巫史象数之占到孔王义理之学;三《易》筮法通考;三《易》的筮理发展和《易》占动变观的形成和发展等。
《古易筮法研究》目录
标签:研究

目录 1

自序 1

绪论 从巫史象数之占到孔王义理之学 1

第一节 先秦筮占《易》学有三大体系 2

一 《易》有《连山》《归藏》《周易》三大体系 2

二 “易”字的含义 3

第二节 巫史象数之占 10

一 巫史等人是先秦筮占之术的运用者 10

二 巫史象数占法 12

第三节 伦理道德解《易》 18

一 义理解占与筮占《易》学中概念内涵的变化 18

二 义理解占的随意性特征 21

第四节 孔门义理之学 25

一 孔子的《易》学立场 25

二 孔子说《易》的方法 30

三 儒家《易》学在汉代的发展和变异 36

第五节 王弼《易》学及其贡献 38

一 汉代《易》学的兴衰概况 38

二 王弼解《易》的思想方法 40

三 王弼《易》学的独特成就和贡献 43

四 王弼《易》学余论 45

第六节 宋儒的义理说《易》与自我批判 47

一 宋儒的义理说《易》 47

二 朱熹对儒家义理《易》学的反省和批评 50

第七节 先秦筮占《易》学理论的失传与探索思路 55

一 先秦筮占《易》学理论失传于东汉 55

二 先秦象数之占的基本形式与探索思路 58

一 大衍筮法确为《周易》筮法 61

第一节 《周易》筮法的义理 61

第一章 三《易》筮法通考 61

二 《周易》筮法的理论基础 64

三 《周易》筮法“三变成爻”确立的依据 72

四 三代闰法与筮法 79

五 闰法与筮理 93

第二节 《归藏》筮法考证 100

一 二《易》存亡概况 100

二 《归藏》筮数考证 102

三 《归藏》筮数中的“—”是阳爻符号 114

一 《连山》筮法考证 122

第三节 《连山》筮法考证 122

二 《连山》筮数的含义及启示 125

三 王家台《易》简中的《连山》筮卦 127

四 三《易》筮法的模拟性质和理性特征 130

第四节 三《易》筮法之外的古代筮法 132

一 一种不合三《易》筮法的数字卦 132

二 可能的来源分析 134

本章小结 137

第二章 三《易》的筮理发展和《易》占动变观的形成和发展 139

一 《连山》的天文学基础与占彖 141

第一节 循环不变的天文观与《连山》《归藏》占彖 141

二 《归藏》的天文学基础与占彖 142

第二节 唯变所适的天文观与《周易》占变 145

一 “五岁再闰”带来动变天文观 145

二 《周易》筮法对动变天文观的体现 146

第三节 《周易》的“阳—阴”序列和《归藏》《连山》的“阴—阳”序列 149

一 《周易》的“阳—阴”序列 149

二 《归藏》《连山》的“阴—阳”序列 151

三 邵雍的先天序列及二进制 154

本章小结 157

第一节 《归藏》时代阳爻(一)产生 158

一 筮数简化统一的原则 158

第三章 筮数阴阳爻化 158

二 商代阴阳四象理论的变化与筮数简化进程 160

第二节 《周易》时代筮数爻化完成 165

一 《周易》的阴阳四象理论与筮数爻化方式 165

二 一种颇有影响的误释 169

本章小结 171

第四章 三《易》体系创立的标志和《周易》产生的时间 173

一 筮占体系的象、数、理与筮占体系的标志性内容 174

第一节 三《易》体系创立的标志是三《易》筮法 174

的确立 174

二 《连山》的源头可能在伏羲 176

三 《归藏》体系创立的时间不晚于商代前期 178

四 《周易》体系确立的筮数标志是“九”的出现 181

第二节 《周易》产生的时间 182

一 考察《周易》体系创立时间的三个要素 182

二 《周易》体系创立的时间 183

第三节 文王演《易》之说与《归藏》体系的改造 188

一 文王演《易》是晚商天文观发生变化的反映 188

二 晚商已产生变卦思想 189

三 巫史是先秦筮占《易》学的创立者和发展者 192

本章小结 197

第五章 周代太卜掌三《易》之说 198

第一节 三《易》在实际占用中的情况 198

一 《周易》在春秋时代才通行于诸侯 198

二 《归藏》与《周易》的兴衰更替 199

三 《连山》在实际占用中几乎不见 203

一 三个关于“八”的筮例 205

第二节 “八”的含义 205

二 前人关于“八”的解说 210

三 “八”的象数含义 212

四 三个筮例中“八”的含义解释及“八” 217

的特殊理论意义 217

五 小结 221

第三节 “贞、悔”的含义 222

一 前人关于“贞、悔”之说的辨析 222

二 “贞、悔”的含义 225

一 王家台《易》简是筮占史料汇编 228

第四节 王家台《易》简是远古筮占史料汇编 228

二 秦时筮占《易》学传承未废 232

第五节 《三坟易》略论 234

一 关于《古三坟》 234

二 《三坟易》不可能是三皇的《易》 235

三 《三坟易》是接纳了黄老思想的儒家作品 239

四 《三坟易》的取象特征 243

五 余论 245

本章小结 246

附:《古三坟》的《爻卦大象》与《传》 247

第六章 大衍之数 255

第一节 两种“大衍之数”说 257

一 大衍之数五十 257

二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 266

三 求证大衍数的两个主要思路 271

第二节 与“河图”“洛书”联系起来的大衍数说 272

一 《河图》《洛书》与神道设教 272

二 “河图”数与《周易》数混而难同 279

三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并非是指“洛书” 288

四 小结 295

一 三《易》用策总数的依据 296

第三节 三《易》总策数确立的依据 296

二 八卦生成图中的象、数、理 298

三 八卦生成图中的象、数、理与三《易》用策总数 300

四 小结 304

第四节 其用四十有九 305

一 前人关于“其用四十有九”的解释 305

二 “一”是太极的虚拟数 316

三 关于用大衍数推求历法的解释 318

本章小结 320

一 象、数、理 322

第七章 先秦筮占《易》学的形式和义理总结 322

第一节 先秦筮占《易》学的象、数、理 322

二 《易》学体系的数学特征 326

三 “象生数”与“数生象” 329

四 象数思维方式的独特性 331

第二节 三《易》筮法的义理总结 334

一 《易》与天地准 334

二 先秦《易》占的信仰特征和理性精神 337

三 巫史《易》学的发展性特征 340

一 《太玄》筮法论 341

第三节 先秦三《易》筮法义理对后世《易》学发展的影响 341

二 《元包》筮法论 348

三 小结 349

本章小结 350

第八章 先秦象数《易》学研究概论 351

第一节 先秦象数《易》学失传于汉代 351

一 先秦象数《易》学失传于汉代 351

二 《连山》《归藏》伪造案 354

第二节 历代象数《易》学研究概述 357

一 从东汉到明代的象数《易》学研究概述 357

二 清代的考据《易》学与辑佚《易》学 366

三 清末以来的《易》学研究 370

四 考古学中《易》学文献的重大发现和研究 372

第三节 先秦象数《易》学研究的得失原因 374

一 前人关于先秦三《易》研究的成果极为有限 374

二 汉代象数《易》学思想及传统儒家《易》学观念的影响 375

三 考据、辑佚方法的得与失 377

四 揭示先秦象数《易》学思想体系的关键 379

本章小结 381

主要参考书目 382

后记 3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