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伤寒论
伤寒论

伤寒论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培生,成肇仁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17072326
  • 页数:788 页
图书介绍:伤寒论是学习中医的必修课,本书由长期从事教学的专家教授共同编写,突出了对原文的解释与理解,同时补充完善应用和医案部分。帮助读者开拓思路,掌握精髓。
《伤寒论》目录

概论 1

一、《伤寒论》的作者 1

二、《伤寒论》的版本沿革和学术发展概要 1

三、《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3

四、伤寒的涵义 4

五、六经的概念 5

六、《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5

(一)六经辨证 5

(二)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7

(三)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8

(四)六经病的传变规律 9

七、六经病证的治则与治法 10

八、学习《伤寒论》的方法 11

上 篇 13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3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13

一、太阳病脉证提纲 13

二、太阳病分类 14

三、辨传变与否 19

四、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24

五、辨太阳病欲解时 26

附:其他五经欲解时 27

小结 30

第二节 太阳表证 31

一、太阳中风(表虚)证 31

(一)桂枝汤证 31

(二)桂枝汤禁例 45

1.桂枝加葛根汤证 47

(三)兼证 47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49

3.桂枝加附子汤证 52

4.桂枝去芍药汤证 54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55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57

7.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59

二、太阳伤寒(表实)证 61

(一)麻黄汤证 61

(二)麻黄汤禁例 68

(三)兼证 74

1.葛根汤证 74

2.葛根加半夏汤证 78

3.大青龙汤证 79

4.小青龙汤证 83

三、太阳表郁轻证 87

(一)表郁不解证 87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87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90

(二)表郁内热证 92

小结 95

第三节 太阳里证 97

一、蓄水证 97

二、蓄血证 102

小结 109

第四节 太阳病变证 110

一、变证治则 110

二、辨虚证实证 111

三、辨寒热真假 112

四、热证 115

(一)栀子豉汤类证 115

1.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生姜豉汤证 115

2.栀子厚朴汤证 119

3.栀子干姜汤证 121

4.栀子豉汤禁例 122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123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125

(四)葛根芩连汤证 127

小结 129

五、虚寒证 130

(一)心阳虚证 130

1.桂枝甘草汤证 130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132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 135

(二)心阳虚奔豚证、欲作奔豚证 137

1.桂枝加桂汤证 137

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140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142

(三)脾胃阳虚证 142

2.茯苓甘草汤证 146

3.小建中汤证 148

4.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151

(四)肾阳虚证 153

1.干姜附子汤证 153

2.茯苓四逆汤证 155

3.真武汤证 157

小结 159

1.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160

六、阴阳两虚证及阴阳转化证 160

(一)阴阳两虚证 160

2.炙甘草汤证 162

(二)阴阳转化证 166

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166

小结 170

七、结胸证 170

(一)结胸证辨 170

1.大陷胸汤证 171

(二)热实结胸 171

2.大陷胸丸证 177

3.小陷胸汤证 180

(三)寒实结胸证 182

小结 184

八、脏结证 184

小结 187

九、痞证 187

(一)痞证的形成 187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88

(三)附子泻心汤证 191

(四)半夏泻心汤证 193

(五)生姜泻心汤证 195

(六)甘草泻心汤证 197

(七)旋覆代赭汤证 200

(八)痞证辨证 203

小结 206

十、上热下寒证 207

十一、火逆证 209

小结 209

小结 216

十二、欲愈候 216

小结 218

第五节 太阳病类似证 218

一、风湿证 218

二、十枣汤证 223

三、瓜蒂散证 226

第六节 辨表里治法及其先后缓急 229

小结 229

小结 236

附:备考原文 237

太阳病篇小结 250

第二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253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253

一、阳明病提纲 253

二、阳明病外证 254

三、阳明病主脉 255

小结 256

第二节 阳明病病因病机 257

小结 263

第三节 阳明热证 264

一、栀子豉汤证 264

二、白虎汤证 267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270

四、猪苓汤证 274

一、承气汤证 278

(一)调胃承气汤证 278

第四节 阳明实证 278

小结 278

(二)小承气汤证 283

(三)大承气汤证 287

二、润导法 303

三、下法辨证 308

四、下法禁例 314

小结 318

(一)茵陈蒿汤证 320

第五节 阳明病变证 320

一、发黄证 320

(二)栀子柏皮汤证 325

(三)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327

(四)寒湿发黄证 330

(五)欲作谷疸证 332

(六)被火发黄证 333

二、血热证 334

小结 341

第六节 阳明病辨证 342

一、辨中风中寒 342

二、辨虚证实证 351

小结 357

附:备考原文 358

阳明病篇小结 369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373

第一节 少阳病提纲 373

一、小柴胡汤证 374

第二节 少阳病证 374

二、少阳病禁例 385

小结 388

第三节 少阳病辨证 388

小结 391

第四节 少阳病兼变证 391

一、变证治则 391

二、柴胡桂枝汤证 392

三、太阳少阳并病刺法 394

四、大柴胡汤证 395

五、柴胡加芒硝汤证 398

六、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400

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402

八、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405

九、传变及预后 407

小结 409

附:热入血室 409

小结 413

附:备考原文 414

少阳病篇小结 415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417

第一节 太阴病提纲 417

第二节 太阴病虚寒证 418

第三节 太阴病辨证 420

一、辨太阴病兼表证 420

二、辨太阴病腹痛证 422

三、辨太阴病转归 427

四、辨太阴病欲愈候 430

太阴病篇小结 431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432

第一节 少阴病提纲 432

第二节 少阴寒化证 434

一、少阴病(寒化证)主要脉证 434

二、四逆汤证 436

三、通脉四逆汤证 441

四、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445

五、真武汤证 450

六、附子汤证 455

七、吴茱萸汤证 460

八、桃花汤证 461

九、刺灸法 464

十、少阴病治禁 467

十一、预后 468

(一)阳回者顺 468

(二)阳亡者逆 471

小结 475

一、黄连阿胶汤证 476

第三节 少阴热化证 476

二、猪苓汤证 479

小结 481

第四节 少阴病兼变证 481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481

二、少阴三急下证 487

三、热移膀胱证 490

四、伤津动血证 491

小结 493

一、猪肤汤证 494

第五节 咽痛证 494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497

三、苦酒汤证 500

四、半夏散及汤证 502

小结 505

附:备考原文 505

少阴病篇小结 506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507

第一节 厥阴病提纲 507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 509

一、乌梅丸证 509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515

三、麻黄升麻汤证 519

小结 523

第三节 辨厥热胜复 524

第四节 辨厥 534

一、厥证的病机与证候特点 534

小结 534

二、热厥 536

三、寒厥 540

(一)阴虚寒盛致厥 540

(二)血虚寒凝致厥 542

(三)下焦冷结致厥 549

(四)厥证灸法 550

四、其他厥证 552

(一)痰厥 552

(二)水厥 553

(三)气厥 555

五、厥证治禁 556

小结 558

第五节 辨下利 558

小结 568

第六节 辨呕哕 568

一、辨呕 568

二、辨哕 572

第七节 预后 574

一、厥阴寒证愈候辨 574

小结 574

二、厥阴虚寒证死候辨 577

三、厥阴虚寒下利转归辨 581

小结 583

附:备考原文 583

厥阴病篇小结 585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587

霍乱病篇小结 597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598

附:备考原文 606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小结 607

下 篇 609

辨脉法第一 609

平脉法第二 634

伤寒例第三 658

辨痉湿暍脉证第四 679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690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699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705

辨不可吐第十八 708

辨可吐第十九 709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712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725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733

附篇 《伤寒论》现代研究资料选录 739

谈谈《伤寒论》之法外有法 739

伤寒方可治杂病论 743

论扩大《伤寒论》方临床运用途径 748

辨病分证是仲景学说的灵魂 755

论伤寒论学科发展方向与研究方法 757

仲景伤寒辨证挈要 760

试论当代日本汉方医学治《伤寒论》的理论及学术特点 762

试论《伤寒论》证的内涵 765

《周易》时空数理与《伤寒论》 767

附录1 古今剂量折算表 772

附录2 模拟试题及答案 773

附录3 上篇条文索引 782

附录4 方剂索引 7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