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国学经典200句
国学经典200句

国学经典200句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明,邓中好著
  • 出 版 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35460790
  • 页数:2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通过解读经典国学名句来探讨古代哲学的通俗读物。作者从学习、修身、齐家、治国、人格、境界以及常识等七个方面阐述了国学经典名句中所蕴藏的人生哲学,给现代人以启迪。
《国学经典200句》目录
标签:国学 经典

国学的基础 2

学习——为何以及如何学习 2

001学而时习之 2

00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003食无求饱 4

004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 5

005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6

006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7

00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8

008格物致知 9

009博学之,审问之 10

010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11

01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2

0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3

013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14

014知不知,尚矣 15

015人皆可以为圣人 16

016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17

017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18

018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19

019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20

020今之学者读书,只是解字,更不求血脉 21

02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2

022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 23

023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24

024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25

025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26

026体用一致 27

027私生于欲之失,蔽生于知之失 28

028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29

02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30

030唯读书可变化气质 31

国学的功夫 34

修身——如何提高自身修养 34

0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4

03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5

0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6

034小不忍则乱大谋 37

0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8

03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9

037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40

038吾日三省吾身 41

03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2

04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43

041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44

042君子必慎其独也 45

043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46

044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7

045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48

046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49

04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0

048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 51

049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52

05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53

051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54

052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55

053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 56

054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 57

055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 58

056知其愚者,非大愚也 59

057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 60

058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61

059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62

06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3

06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64

062弗思弗虑,情则不生;情既不生,乃为正思 65

063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 66

064无欲则静虚动直 67

065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 68

066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69

067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 70

06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71

069养生之法约有五事 72

070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73

071天理存,则人欲亡 74

072心主于身,其所以为体者,性也 75

073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 76

07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77

075性也者,岂一受成型,不受损益也哉? 78

国学的小用 80

齐家——怎样对待家庭和朋友 80

07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80

07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1

07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2

07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83

08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84

081听其言而观其行 85

08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86

08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87

084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88

085一家仁,一国兴仁 89

086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90

08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91

088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92

089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93

090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94

091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95

092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96

093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 97

094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 98

095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 99

096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 100

097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01

国学的大用 104

治国——怎样服务社会和治理国家 104

098礼之用,和为贵 104

099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05

100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106

10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7

10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08

103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109

104忧民之忧着,民亦忧其忧 110

10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11

106人无礼,则不生 112

107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113

108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114

109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115

110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116

111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 117

112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118

113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119

114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120

115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121

116循名而责实 122

117明主之所道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 123

118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124

119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125

12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26

121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127

122治大国若烹小鲜 128

123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29

124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 130

125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 131

126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132

127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 133

128生民之本,足食为先 134

12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35

130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136

131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137

132势者事之所因,事者势之所就 138

133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139

134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国学的理想 141

国学的理想 142

人格——什么是完满的人 142

135三十而立 142

136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43

13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44

13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45

13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6

140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147

141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148

142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149

143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50

144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151

14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52

146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153

14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54

148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55

14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156

150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57

151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158

152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159

153道乃久,没身不殆 160

15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61

155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162

156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163

157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 164

158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165

159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 166

160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 167

16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68

162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 169

163夫仁义自是人之情性,但当任之耳 170

164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 171

165出淤泥而不染 172

16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3

16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174

168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 175

169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176

170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177

国学的终极 180

境界——人人都可实现的“天人合一” 180

171尽心知性知天 180

17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81

173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182

174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183

175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184

176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185

177一阴一阳之谓道 186

178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87

179天行有常 188

180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189

181致虚极,守静笃 190

18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91

183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192

184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 193

185天地有大美 194

186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 195

187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196

188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197

189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198

190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199

191天与人交相胜 200

192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201

193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202

194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203

195在天为命,在义为理 204

196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205

197心即理 206

198天人之蕴,一气而已 207

199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208

200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2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