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为权力祈祷 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 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
为权力祈祷 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 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

为权力祈祷 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 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张华译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14039923
  • 页数:379 页
图书介绍:在16和17世纪的中国,佛教信徒和儒学士人广泛地活跃于地方寺院及其捐助活动中。随着士绅数量的增长超过了帝国官僚机构需求的增长,许多人被阻挡在传统的儒家仁宦之途之外;但是显而易见的慈善事业可以在国家掌控的领域之外昭示精英的公共地位。由于积极卷入佛寺住持的资金筹集工程,士绅的赞助行为深刻地影响了佛教的公共机构。 本书首先讨论了佛教与明代理学的关系,佛教胜地旅游业的增长,以及慈善捐助的机制和动机,继之又分别考察了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迥异的三个县。作者依据中的充分史料,透辟地分析了当时佛教捐助的类型和社会后果。
《为权力祈祷 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 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目录

序言  1

导论 寺院捐赠和士绅:问题  1

目录中文版序言  1

士绅研究史学  4

佛教与士绅  14

士绅社会和公共领域  21

佛教寺院的变动着的社会环境  26

第一篇 佛教的文化第一章 张岱的激情生涯 41

图1.1 20世纪30年代的普陀岛前寺  49

图1.2 20世纪30年代的普陀岛后寺  49

第二章 函盖相合,冰炭不容:融通佛教  56

佛教与理学的关系  58

理学家的吸纳  64

理学家的回应  72

融通  80

第三章 一杯新茗听经时:士绅文化中的佛教  92

评估佛教在士绅社会中的出现  94

佛教的修持和礼仪  97

居士会社的组织  103

旅游观光与文化追求  107

士绅利用寺院空间  112

士绅变成僧侣  117

图2—7 朝圣之路:通向天童寺  132

第二篇 寺院的捐赠第四章 鼎湖山的捐赠者  137

第五章 士绅怎样捐赠寺院  157

钱财的捐赠  158

土地的捐让  162

士绅对寺院事务的监督  168

文学的赞辅  172

捐赠的历时性趋势  176

第六章 士绅为何捐赠寺院  184

从性别看捐赠  186

从宗亲关系看捐赠  189

宗教性的吸引力  194

图8 阿育王寺舍利塔  197

图9 20世纪30年代的阿育王寺  198

社会性的吸引力  199

文化性的吸引力  204

社会的网络  209

宣扬士绅的身份  211

与商人的慈善捐赠的对比  213

第三篇 捐赠的地方个案研究第七章 小县里士绅的捐赠:山东诸城县  227

诸城的环境和社会结构  228

地图1 诸城县  230

诸城士绅  235

诸城的宗教机构  237

诸城的寺院捐赠  240

附图表表1 光明寺的地方士绅施主  241

鄞县的环境和社会结构  249

第八章 大县里士绅的捐赠:浙江鄞县(宁波)  249

地图2 鄞县  250

鄞县的宗教机构  252

鄞县的大寺院  254

鄞县士绅  261

佛教和鄞县士绅  263

鄞县的寺院捐赠  267

表2 鄞县精英士族的捐赠活动(1500—1644)  269

第九章 捐赠与知县:湖北当阳县  279

图10 玉泉寺  280

佛教捐赠与国家  281

当阳的环境和社会结构  284

地图3 当阳县  285

当阳的宗教机构  288

佛教和当阳士绅  290

玉泉寺的捐赠  293

表3 17世纪玉泉寺的士绅捐赠  294

士绅捐赠与知县  298

结论 国家和社会的分离  312

晚明隐世的理想  313

佛教和晚明士绅  317

晚明与晚宋  321

晚明与晚清  324

参考文献  331

索引  356

译后记  3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