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1
壹 来意 1
壹 约理法界 2
(贰)释界 2
贰 释名 2
(壹)分名 2
(贰)会名 2
(参)品名 2
壹 总明 2
贰 得名 2
(壹)释法 2
贰 双约事理法界 3
参 释名 4
(贰)无碍门谓一心法界具含真如生灭二门 6
(壹)随相门谓十八界中法界 6
参 宗趣 6
(壹)约义 6
壹 明所入 6
(壹)总唯一直无碍法界 6
(贰)别 6
壹 有为法界 6
(壹)约因义本识能持诸法种子名为法界 6
(贰)约分齐义三世之法差别边际名为法界 6
贰 无为法界 6
(壹)性净门在凡恒净 6
(贰)离垢门对治方显 6
参 亦有为亦无为法界 6
(贰)圆融门一多无碍 8
(壹)普摄门一摄一切 8
肆 非有为非无为法界 8
(壹)形夺门 8
(贰)无寄门 8
伍 无障碍法界 8
(贰)对前料拣 9
(壹)别列五门 9
贰 明能入 9
(伍)无障碍法界合前四句 14
(肆)人法俱泯法界 14
(贰)约类(法界类别) 14
壹 所入 14
(壹)法法界 14
(贰)人法界 14
(参)人法俱融法界 14
伍 一异存亡无碍具足 15
肆 能所圆融形夺俱泯 15
贰 能入亦有身智俱泯亡五重 15
参 能所浑融无二际限不分 15
壹 所入法界 17
(参)约位 17
(壹)智正觉世间圆满 18
壹 序分 18
(壹)果法界 18
(贰)因法界 18
贰 能入 18
(壹)顿入对前果位明诸菩萨顿入 18
(贰)渐入对前因位寄显善财渐入 18
参 双结能所因果无碍渐顿圆融 18
肆 正释文 18
(壹)本会 18
参 重阁 20
贰 林园 20
(贰)器世间圆满 20
壹 国城 20
二 九威力表行 24
一 十幢表回向 24
(参)众生世间圆满 24
壹 菩萨 24
(壹)举数 24
(贰)列名 24
一 标二上首 24
二 别列众名 24
(一)通表住等四位 24
四 十二眼表解 25
三 十藏表地 25
四 十又名幢表四地 26
三 十光表三地 26
(二)别表行布十地十度 26
一 十冠表初地 26
二 十髻表二地 26
七 十胜表七地 27
六 十上表六地 27
五 十音表五地 27
十 九同名觉表十地 28
九 十又名音表九地 28
八 十自在表八地 28
(参)叹德 29
三 总结数 29
一 就迹约小释 31
(贰)叹德 31
贰 辨声闻众 31
(壹)标数类 31
二 约本门就菩萨叹 32
(壹)标众念请 38
贰 请分 38
参 诸世主众 38
(壹)标数类 38
(贰)叹德 38
(壹)十句所念果法 40
壹 三十句念德难思 40
(贰)显所请法(所念) 40
(贰)十句玄妙难思 42
(参)十句缘会可了 44
(壹)十一句请随机宜 45
贰 三十句请随机演 45
(一)十句请说往因 46
一 列所请 46
(贰)二十句请所说法 46
二 结请 47
(二)十句请今果用 47
(壹)入定缘 50
贰 释文 50
参 三昧现相分 50
(壹)能现三昧明三昧为能现 50
壹 叙意 50
(贰)入定因 51
一 总标 52
(参)正明入定 52
(二)辨顺违 53
(一)叙昔解 53
二 释名 53
(一)略 54
三 释义 54
(一)引涅槃 55
一 总明所据 55
(二)广 55
(二)引当经 56
一 以十义合师子 58
(二)别释 58
二 开章正释 58
(一)标二章 58
二 依涅槃为十一事而频申 59
壹 结前标後 65
(贰)所现净土 65
一 严重阁 66
(壹)正显严(器世间严) 66
贰 严此园林 66
二 严园林 69
(贰)出严所因(显智正觉世间严) 70
三 严虚空 70
(贰)正显严相 72
(壹)结前标後 72
参 结通法界 72
壹 东方 73
(壹)别集十方 73
肆 远集新众分 73
贰 南方 75
参 西方 76
肆 北方 77
伍 东北方 78
陆 东南方 79
柒 西南方 80
捌 西北方 81
玖 下方 82
拾 上方 86
(壹)上近诸佛德 90
贰 别 90
(贰)通赞德行 90
壹 总 90
(贰)下摄众生德 92
(参)大用自在德 93
(参)总结集因 94
(壹)明不见之人 95
伍 举失显得分(亦名举劣显胜分) 95
贰 不见因 108
壹 不见果 108
(贰)明所不见境 108
参 总结不见 110
壹 徵 111
(参)释不见所由 111
一 不赞果故 112
(二)别 112
贰 释 112
(壹)法说 112
一 阙宿因故 112
(一)总标大小善差 112
(二)举劣异胜 112
一 释不见佛果之因 112
(一)总 112
二 释不见菩萨之因 113
(二)阙胜进行(亦是显劣心) 113
二 不修因故 113
(一)阙自分行(亦是明狭心) 113
(三)举胜拣劣 115
二 显不能见 116
一 无胜德行 116
(四)结不见闻 116
二 阙现缘故 116
(一)无胜德行故不见 116
(三)结成不见 117
(二)结成所无 117
(二)住自乘解脱故不见 117
一 徵 117
二 释 117
(一)住自乘作证 117
二 别(谓一一喻别喻诸德) 121
一 通(谓一一喻总喻不见因果等境) 121
(贰)喻显 121
一 总料拣 121
(一)叙昔总许 121
(二)申今正义 121
(一)鬼对恒河喻 123
二 随文别释(十喻各有喻合) 123
(二)觉梦相对喻 127
(三)愚对雪山喻 130
(四)伏藏难知喻 131
(五)盲不见宝喻 132
(七)遍处定境喻 134
(六)净眼无障喻 134
(一)释名 135
一 喻 135
(二)引论会释 138
(三)会通经意 140
二 合 141
(九)二天随人喻 142
(八)妙药医形喻 142
(十)灭定不行喻 143
三 逆配阙因 146
一 正释文 149
(参)徵以结成 149
(二)正申难意 150
(一)结前文以为难本 150
二 会通妨难 150
二 显化仪不同 154
一 显不共般若 154
(三)会释本文 154
三 明通局有殊 157
四 约开显有异 158
五 结成缘起 159
(壹)东方毗卢遮那愿光明菩萨十偈总赞一会 160
陆 偈颂赞德分 160
(贰)南方不可壤精进王菩萨十偈唯叹菩萨 161
(参)西方普胜无上威德王菩萨十偈唯叹佛德 163
(肆)北方无碍胜藏王菩萨十偈九喻叹三德深广 164
(伍)东北方化现法界愿月王菩萨十偈叹普益众生德 166
(陆)东南方法慧光焰王菩萨十偈叹大用难思德 168
(柒)西南方破一切魔军智幢王菩萨十偈叹智身难思德 169
(捌)西北方愿智光明幢王菩萨十偈叹佛成就菩萨德 170
(玖)下方破一切障勇猛智王菩萨十偈叹佛难见闻德 172
(拾)上方法界差别愿智神通王菩萨十偈叹佛恩深重德 173
贰 能开方便 174
壹 明开发意 174
柒 普贤开发分 174
(壹)长行 174
参 正明开显 175
贰 正说偈辞十偈颂十法句 179
壹 说偈仪意 179
(贰)偈颂 179
肆 明光分齐 181
参 光摄眷属 181
捌 毫光示益分 181
(壹)毫光普示 181
壹 标光意 181
贰 主光体用 181
(三)别彰所现 182
(二)遍处不同 182
(贰)依光见法 182
壹 此众普见 182
(壹)能见人 182
(贰)所见法 182
一 见此会遍法界之尘刹 182
二 多类摄化遍周法界 182
(一)广大会遍 182
一 能见分齐 183
(贰)以彼类此 183
贰 类显十方 183
(壹)举此显彼 183
(参)见证因缘 184
二 所见自在 184
三 结其所入 185
二 显前能入 185
(肆)明其得益 185
壹 因见得法 185
(壹)略明 185
一 明所入 185
(二)别列一百一门三味 187
(一)徵起 187
(贰)广明得法 187
一 广能入 187
(三)总结能所 191
二 调生无染德 192
一 智位高深德 192
二 广所入 192
(一)别列 192
三 成满诸度德 193
七 色身自在德 194
六 法身圆满德 194
四 智力无畏德 194
五 成就昔行德 194
九 三昧神变德 195
八 辩才自在德 195
(二)总结 196
十 成等正觉德 196
(贰)别 198
(壹)总 198
贰 荷恩兴供 198
(参)结(结其所因) 199
壹 二偈总叹 200
(贰)正颂 200
玖 文殊述德分 200
(壹)述意 200
参 二偈赞依正互在 201
贰 一偈赞众生世间 201
陆 二偈总显普收 202
伍 三偈述於正觉依正无尽 202
肆 三偈述上林空 202
(壹)总明 203
壹 别明毛孔世主化 203
拾 无涯大用分 203
(壹)总显用因 203
(贰)依体起用 203
一 六度化 204
(二)明十度门化 204
(贰)别显 204
一 能化法 204
(一)杂明欣厌等门化 204
四 智度化 205
三 力度化 205
二 方便度化 205
四 所化益 206
三 能化心 206
二 所化处 206
(一)结前生後 206
(二)别明所在 206
(壹)住处化异 207
贰 通显分身多类化 207
五 总结末不离本 208
四 化法异 208
(贰)现身化异 208
一 能化身异 208
二 化处异 208
三 化类异 208
壹 总显会意 213
(贰)末会(亦即一部流通) 213
贰 会数开合 216
伍 二位统收 220
肆 定会名义 220
参 会主多少 220
贰 解行相对 221
壹 能所相对 221
(壹)相对明表 221
(贰)总融二圣(总结上三) 222
(壹)二圣三事各对圆融 222
参 理智相对 222
(贰)互融显圆 222
壹 以二门各自圆融(二圣三事各自圆融) 222
(壹)融文殊信解智 222
(贰)融普贤所信及行并所证三 222
贰 以二圣法门互融 222
(贰)双会 224
(壹)双标 224
陆 五相分别 224
(肆)智昭无二相 225
(参)摄德成因相 225
(参)正释 225
壹 依五相 225
(壹)寄位修行相 225
(贰)会缘入实相 225
(参)别义料拣 226
(贰)从别义且为五相却归前释 226
(伍)显因广大相 226
贰 立别理 226
(壹)拣後四相总为寄位修行 226
肆 约相辨异不出菩萨五生 228
参 约义显法缘起法界人法 228
柒 圆摄始终 228
捌 会主类别(法界人类) 228
(壹)明类别 228
(贰)显义相 228
壹 约果摄化如来海印所现 228
贰 约因成行菩萨随力现形 228
一 标主出阁 232
(壹)能化发起 232
玖 法界事义 232
拾 随文解释 232
(壹)寄位修行相 232
壹 文殊菩萨寄十信位 232
二 别明伴从 233
三 总显出仪 235
(一)总辨摄仪 236
二 摄众同游 236
(贰)成彼化事 236
一 比丘会 236
(一)助化摄大 236
一 睹缘兴念 236
三 叹德 237
二 列名 237
(二)别明所化 237
一 指数辨位 237
(一)示胜境 238
一 以身仪摄益 238
(二)正明化益 238
(三)诣胜人 242
(二)得胜益 242
二 设敬兴愿 243
一 示摄相 243
(四)蒙胜摄 243
一 授法 244
(一)授自分法 244
一 语业摄益 244
(1)天眼用 246
2 别明定用 246
二 得益 246
(一)别明一定 246
1 明所得定体 246
(二)通显多门 247
(4)宿住用 247
(2)天耳用 247
(3)他心用 247
二 展转获益 248
一 教劝 248
(二)授胜进法 248
(二)明至化处 249
(一)结前所作 249
二 诸乘人会 249
二 摄三乘机 250
一 明诸龙 250
(三)显所说法 250
(四)明所益众 250
三 摄善财会 252
(二)修入众殊 253
(一)趣求有异 253
(三)示方不同 254
(五)遣不遣别 260
(六)叹不叹别 260
(四)见处差别 260
(七)推不推别 261
二 优婆夷 262
一 优婆塞 262
(八)结不结别 262
(九)去不去别 262
(十)释文 262
一 四部云奔 262
(一)总明 262
(二)别显 262
四 童女 263
三 童男 263
一 总调大众 264
(一)身意调机 264
二 三业调化 264
1 观外缘 265
(二)别显 265
二 别观善财 265
(一)总标 265
2 观内因 266
(二)当机受法 267
(一)总叙说因 269
三 上根随逐 269
(二)二偈明依因趣果亦即失於灭道 274
(一)二偈明依果起因亦即迷於苦集 274
(二)正陈偈颂 274
一 四颂伤己沈溺自勉不能 274
1 六偈对前苦集希垂拔济 277
(一)十三偈赞人求法 277
二 三十偈仰德依人请垂拔济 277
2 七偈对失灭道冀成行果 278
1 四偈求悲智定摄利他乘 279
(二)十五偈叹法求乘 279
2 三偈求十度自行乘 282
3 四偈求二利灭障乘 284
4 四偈求运载广大乘 285
(一)略赞略教 286
四 大圣重教 286
(三)二偈双结人法 286
(二)广问广答 289
一 问 290
1 二偈赞其发心 291
(一)偈颂别赞别教 291
二 答 291
2 一偈略教 292
4 五偈广教 294
3 一偈重赞发心德 294
(二)长行总赞总教 296
5 一偈结益 296
二 劝往教问 300
一 举友依正 300
(三)指示後友 300
(四)念恩辞退 302
一 依教趣求 307
(壹)德云比丘寄初发心住 307
贰 德云比丘下十人寄十住位 307
二 见敬咨问 312
(一)赞器希有 314
三 称赞授法(正入法界) 314
一 示体相 316
(二)正示法界(即念佛三昧分) 316
(三)明所见事别 320
(二)别显所见数多 320
二 明胜用(亦是展转释成分) 320
(一)约内用 320
(二)明其外用 320
一 不动而往 320
二 不念而持 320
三 不往而见 320
(一)标 320
(一)谦己知一(即结其自分) 324
四 谦己推胜 324
一 总 325
(二)推胜知多(即增其胜进分) 325
二 别 326
(一)总释文意 328
(四)别释由致 329
(三)辨顺违 329
(二)叙古释 329
(二)会释经文 330
(一)所念差别 330
(五)开章别释 330
一 标所念 330
二 寄三身释 330
(三)以能念收束 333
三 约十身释 335
(一)正示善友 337
五 指示後友 337
三 结 337
(二)叹友胜德 338
(一)依教正观 339
一 依教趣求 339
六 恋德礼辞 339
(贰)海云比丘寄第二治地住 339
(二)趣求後友 340
二 见敬咨问 343
二 答 344
一 本问 344
三 赞示法界 344
(一)赞法器 344
(二)显发心相胜 345
(一)赞因缘难具 345
三 正赞 345
(一)托事显诠 347
一 明修观 347
(二)正授法要 347
(二)欲亡诠求旨 348
一 见依 351
(一)见佛(即见法界无碍依正分) 351
二 观成利益 351
二 见正 353
(二)别显持多之相 355
(一)总显所持法多 355
(二)明得闻法 355
一 演说 355
二 受持 355
三 明其转授 356
五 指示後友 360
四 谦己推胜 360
(一)念前友教 363
一 依教趣求 363
六 恋德礼辞 363
(参)善住比丘寄第三修行住 363
(一)见 364
二 见敬咨问 364
(二)趣求後位 364
(三)别问行起胜用 366
(二)结前请後 366
(二)敬 366
(三)咨问 366
一 自陈发心 366
二 正陈请问 366
(一)总问於法起行 366
一 总标所得 368
(二)授法 368
三 称赞授法 368
(一)赞 368
一 通明智用无碍 370
(二)显法功用 370
二 别示其相 370
(一)修习得法 370
二 总相徵释 374
(一)於空现变 375
三 别明通用多显神足通十八变相 375
(三)现形益物 376
(二)十方遍供 376
(二)仰推胜进 379
(一)谦己知一 379
四 谦己推胜 379
五 指示後友 385
一 依教趣求 386
(肆)弥伽居士寄第四生贵住 386
六 恋德礼辞 386
二 见敬咨问 388
一 审定 389
(一)称赞法器 389
三 称赞授法 389
(一)敬 390
二 敬赞 390
一 赞发心 392
(二)赞 392
二 赞求友 395
一 现通益物令其目睹 396
(二)授己法门 396
二 升坐说授令其听闻 400
四 谦己推胜 402
五 指示後友 404
六 恋德礼辞 406
二 显修之益 407
一 思修前法 407
(伍)解脱长者寄第五具足方便住 407
一 依教趣求 407
(一)思念前教 407
(二)趣求後友 408
(一)见敬 409
二 见敬咨问 409
(三)欲齐菩萨行 410
(二)欲罄尽法源 410
(二)自陈发心 410
一 总 410
二 别陈发心之相 410
(一)欲上穷佛境 410
三 请说所疑 412
二 赞能诱诲 412
(三)方陈请问 412
一 结前生後 412
三 明定业用 414
二 举定名体 414
三 正示法界 414
(一)入定默示 414
一 入定因缘 414
二 示定名体 416
一 明起定 416
(二)出定言告 416
三 明定业用 418
(一)结前所见体无来往 420
四 彰定体相 420
一 随心念佛诸佛现前 421
(二)广显随心见佛体相 421
(二)释其所由 422
(一)总明相无来往 422
二 正显唯心念佛观体 422
(1)如梦对 423
1 别显 423
(2)如影对 432
(3)如幻对 435
(4)如响对 436
2 结成唯心 438
三 以唯心观遍该万法 442
四 结劝修学令证唯心 444
四 谦己推胜 445
六 恋德礼辞 446
五 指示後友 446
一 念教趣求 447
(陆)海幢比丘第六正心住 447
一 见入定相 448
(一)见敬 448
二 见敬咨问 448
一 足出长者 450
(一)别明身分作用处别 450
二 见定业用 450
二 膝出刹利 451
三 腰出仙人 452
五 胸出修罗 453
四 胁出诸龙 453
六 背出二乘 454
七 肩出夜叉 455
八 腹出紧那罗 456
九 面出轮王 457
十 目出日轮 458
十一 眉出帝释 459
十三 头出菩萨 460
十二 额出梵王 460
1 为菩萨 462
(二)别彰法雨不同 462
十四 顶出如来 462
(一)总显所出身语之相 462
2 为杂类 463
(三)总结周遍 464
(二)总显毛孔光明业用 466
三 瞻敬证入 469
五 睹从定起(明出定) 470
四 所经时分 470
一 赞 471
(二)正明咨问 471
二 答 472
一 问 472
二 正问 472
(一)问名 472
(二)智正觉世间无碍 474
(一)於器世间无碍 474
(二)问用(问境界) 474
一 问 474
二 答 474
(三)於众生世间无碍 475
四 指示後友 476
二 显不能测 476
三 谦己推胜 476
(一)谦己知一 476
(二)推胜 476
一 举彼所知 476
一 依教趣求 478
(柒)休舍优婆夷寄第七不退住 478
五 恋德礼辞 478
一 见依报殊胜 480
(一)见 480
二 见敬咨问 480
二 见正报端严 483
(三)咨问法要 484
(二)设敬 484
(一)益物不空用 485
二 别明胜用 485
三 正示法界 485
(一)举法门体用 485
一 总举体用 485
(三)引证不空 486
(二)诸佛被益用 486
(二)约心量答 487
(一)约因缘答 487
(二)穷因浅深 487
一 问 487
二 答 487
一 别明 491
(一)反释无齐限 491
(三)显果久近 491
一 问 491
二 答 491
一 别明 493
(二)顺释无齐限 493
二 总显 493
(三)总结无尽 494
二 总显 494
四 谦己推胜 496
二 答 496
(四)彰法名字 496
一 问 496
五 指示後友 497
六 恋德礼辞 498
一 依教趣求 499
(捌)毗目瞿沙仙人寄第八童真住 499
(二)设敬称赞 500
二 见正报 500
二 见敬咨问 500
(一)见 500
一 见依报 500
(三)咨问法要 502
(一)称赞法器 504
三 称赞授法 504
一 示法名体 505
(二)正授法要 505
三 授令证知 506
二 徵其境界 506
四 得解脱益 508
五 明舍加持 510
四 谦己推胜 511
六 明言承领 511
五 指示後友 512
六 恋德礼辞 514
(玖)胜热婆罗门寄第九王子住 514
一 依教趣入 514
(一)证前 514
一 显证所因 514
二 正明证益 514
(一)自分益 514
(二)胜进益 514
(二)趣後 514
二 见敬咨问 516
(一)见苦行 516
(二)敬 516
(三)问 516
(一)示法劝修 518
一 直消文意 518
二 通标三毒深玄之义 518
三 正示法界 518
三 开门别释 519
(一)当相即空 519
(二)幻用摄生 520
(四)留惑润生 522
(五)当相即道 522
(三)在惑用心 522
一 梵天劝 524
(三)胜缘劝引 524
(一)总劝莫疑 524
(二)彰其本意 524
二 正疑魔壤 524
一 道缘难具 524
(二)疑惮不受 524
(三)自述蒙益 525
二 诸魔劝 525
三 自在天 526
四 化乐天 526
五 兜率天 527
六 三十三天 527
八 夜叉王 528
九 乾闼婆王 528
七 龙王 528
十 阿修罗王 529
十一 迦楼罗王 529
十二 紧那罗王 530
十三 欲界诸天 531
(四)疑尽悔愆 532
(五)诫劝见容 532
一 正修证 534
二 陈自所得 534
(六)依教修证 534
四 谦己推胜 535
五 指示後友 536
(一)修入前教 537
一 依教趣求 537
(二)趣求後友 537
(拾)慈行童女寄第十灌顶住 537
六 恋德礼辞 537
二 见敬咨问 539
三 正示法界 540
(一)令观亲证 540
一 显法名因 541
二 彰法胜用 541
(二)以言显发 541
四 谦己推胜 549
五 指示後友 550
六 恋德礼辞 551
- 《施工技术资料整编》郑宇,杨莅滦主编;王业兴,周淑慧,叶曙光副主编;牟培超主审 2013
- 《小型农田水利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内业资料整编指南》李明,张光辉主编 2011
- 《水文资料整编方法 泥沙部分》水利电力部水文局编 1958
- 《水文资料整编成果表式和填制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编 1951
- 《水文资料整编》涂善超主编 1988
- 《美国法律整编侵权行为法》刘兴善译 1986
- 《中等专业学校教材 水文资料整编 第2版》辽宁省水利学校;徐怡曾主编 1988
- 《水文资料整编》罗国平主编;周永德,王永东副主编 2017
- 《水文资料整编方法·流量部分》水利电力部水文局编 196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整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典 最新升级版 含最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编 2012
- 《少年儿童图画教学参考资料 图册》申小迦整编 1959
- 《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整编 1993
- 《七色桥》华严著 1992
- 《组合钢模板》糜嘉平,陈宗严编 1986
- 《燕双飞》华严著 1992
- 《养生心法》陈伟著;沈乃信整编 1994
- 《道炁》陈伟著;沈乃信整编 1994
- 《花开花落》华严著 1992
- 《导引功》陈伟著;沈乃信整编 1994
- 《历代治学论文书信选》羊夫秋,何严编 1983
- 《新编世界佛学名著译丛 第113册 密宗要旨 台密纲要 华严宗要义 远离四种执着修心法集解》南开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编
- 《台北回味》韩良露著 2017
- 《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研究》支玉成著 2019
- 《台北文献期刊总索引》陈威远著 2004
- 《民法总论 第2版》崔建远,韩世远,申卫星等著 2013
- 《企业和公司法》史际春著 2013
- 《秦始皇 日中文对照版》童强,李燕喜著 2012
- 《中国佛教学术论典 93 华严“法界缘起观”的思想探源 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星云大师监修;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总编辑;永明,永进,永本,满果,满耕编辑 2004
- 《大足石刻 中英日文本 摄影集》王庆瑜主编 2002
- 《国际私法学》蒋新苗主编;许光耀,郭树理,刘益灯副主编;蒋新苗,杨翔,许光耀等编著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