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
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

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春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2612777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高等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理论作了全面、系统的探讨与阐述,主要包括:总论、教材的编审、出版印刷、供应、电教教材的建设与管理等内容。
《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1

一 教材的概念 1

二 教材的定义 2

三 教材的分类 3

四 教材的属性 4

五 教材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7

六 教材的社会和历史作用 9

第二节 教材工作概述 11

一 教材工作的特点 12

二 教材工作的内容 13

三 教材工作的任务 20

一 方向性原则 23

第三节 教材工作的基本原则 23

二 整体性原则 24

三 协调性原则 27

四 动力人本的原则 29

五 优化性原则 33

六 计划性原则 36

第二章 教材的编审 41

第一节 教材的编写 41

一 编审原则 41

二 编审依据 45

三 编写大纲 47

四 主编人的确定 48

五 编写教材的组织形式与组合方式 53

第二节 教材结构与书稿的规范 55

一 教材的结构与要求 55

二 文稿的编排格式与要求 59

三 对插图的要求 65

四 对表格的要求 68

五 教材的署名 71

第三节 书稿的审查 72

一 审稿的重要性 72

二 审稿的内容 73

三 审稿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75

四 审稿方式 78

五 审稿方式的选择 79

六 主审人的确定 82

第三章 教材的出版印刷 84

第一节 概述 84

一 教材出版印刷的基本知识 84

二 教材出版印刷工作流程 88

三 教材出版印刷工作的基本要求 90

四 教材出版印刷工作的管理 91

一 编辑加工的意义和作用 96

第二节 教材的编辑加工 96

二 编辑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方式方法 97

三 编辑加工的范围 99

四 发稿工作 102

五 编后工作 102

第三节 电子出版系统简介 104

一 概述 104

二 电子出版系统简介 104

三 电子出版系统的发展 106

第四节 教材的校对 109

一 校对工作的任务和意义 109

二 校对工作的职责 110

三 校对工作的程序 111

四 校对工作的要求 111

五 校对的基本方法 115

六 校对符号 116

七 校对工作的管理 118

第五节 教材的印刷 120

一 概述 120

二 胶印的基本原理 120

三 胶印的工艺流程 121

四 胶印的特点 122

第六节 出版用纸 123

一 概述 123

二 常用纸张的品种和性能 125

三 纸张的选用 128

四 用纸量的计算 129

第七节 教材的成本 130

一 教材的成本组成 130

二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132

三 稿费的组成与计算 133

四 降低教材成本的途径 134

第八节 教材的发行 138

一 发行体系 138

二 发行机构 140

三 主要工具书 141

四 教材的销售形式 144

五 教材的发运方式 145

第九节 电子出版简介 147

第四章 教材的供应 150

第一节 教材供应的原则和内容 150

一 教材供应的原则 150

二 教材供应的内容 152

第二节 教材供应计划的制定与落实 154

一 教材供应计划的制定 154

二 教材供应计划的落实 157

第三节 教材的库存管理 158

二 登记和建帐 159

一 验收 159

三 排架 160

四 编号 161

五 保管 161

第四节 教材的发放 162

第五章 电教教材的建设与管理 164

第一节 电化教育与电教教材 164

一 电化教育的含义 164

二 电化教育的特点 164

三 电化教育媒体分类、功能和应用 166

四 电教教材的类型 166

五 电教教材的功能与特点 168

第二节 电教教材建设的原则、途径及措施 169

一 电教教材建设的原则 169

二 电教教材建设的途径 170

三 电教教材建设的措施 171

第三节 电教教材媒体的选择 172

一 各类媒体特点与教学功能的比较和分析 172

二 选择媒体应考虑的因素 174

三 媒体的最优选择 174

第四节 电教教材的编制 176

一 电教教材的编制原则 176

二 电教教材的技术质量标准 177

三 电教教材的制作 178

第五节 计算机辅助教学 189

一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189

二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构成 189

三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 190

四 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91

五 多媒体课件的分类及其开发 193

一 文字稿本的审查 204

第六节 电教教材的审查 204

二 电教教材的审查 205

第七节 电教教材的发行、收集和管理 206

一 电教教材的发行 206

二 电教教材的收集 206

三 电教教材的著录 208

四 电教资料的管理 210

第六章 教材的计划管理 211

第一节 制定教材计划的依据 211

一 国家及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教学需要 211

二 主观条件 212

三 客观条件 212

第二节 教材的计划体制 213

第三节 教材计划的内容 214

一 确定选题 214

三 确定时间 215

二 确定主编和主审 215

第四节 制定教材计划的原则 216

一 适应性原则 216

二 配套性原则 216

三 可行性原则 217

四 效益性原则 217

五 突出重点的原则 218

六 质量第一的原则 218

七 相对稳定的原则 219

八 兼顾当前与长远的原则 219

第五节 计划的编制 220

一 计划的准备阶段 220

二 计划的草拟阶段 221

三 计划的确定阶段 221

二 反馈控制 222

一 咨询指导 222

第六节 计划的执行 222

三 调节平衡 223

第七节 计划的检查 223

一 检查成果 223

二 实施奖惩 223

三 总结经验 224

第七章 教材的全面质量管理 225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由来和基本概念 225

一 全面质量管理的由来 225

二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26

第二节 教材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227

一 宏观管理 228

二 微观管理 228

第三节 教材质量评价的基本知识 230

一 教材质量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231

二 设计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232

三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33

四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34

五 评价工作程序 236

六 获取评价信息的基本方式 238

第四节 文字教材的质量评价 239

一 指标体系的内涵 239

二 常用的评价方法 241

三 评价标准的掌握 241

第五节 电教教材的质量评价 243

一 评价指标体系及内涵 243

二 电教教材的评价方法 246

第八章 教材研究 248

第一节 教材研究的必要性 248

一 教材研究是教材建设的基础 248

三 教材研究是课程建设的需要 249

二 教材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249

五 教材研究是提高教材质量、培养人才的需要 250

六 教材研究是建立和完善教材建设与管理理论的需要 250

四 教材研究是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250

第二节 教材研究的内容 251

一 教材本身的研究 251

二 教材管理工作的研究 253

第三节 教材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254

一 以“三论”指导教材研究 254

二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材研究的基本方法 255

三 从实践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上升到理论是教材研究的主要途径 259

第四节 充分发挥教材学术机构在教材研究中的作用 261

一 在制定教材研究计划时把好选题关 261

三 在研究成果推广时起指导作用 262

第五节 教材建设规律的研究 262

二 在开展教材研究时发挥骨干作用 262

一 教材建设规律研究的内容 263

二 教材建设规律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264

第九章 教材管理的组织建设与队伍建设 267

第一节 教材管理的组织建设 267

一 教材管理机构 267

二 教材学术机构 272

第二节 教材管理的队伍建设 276

一 教材管理的职能 277

二 教材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278

三 岗位规范的制定与人员选配 282

四 教材管理人员的培养 285

第十章 教材工作的评估 288

第一节 教材工作评估概述 288

一 评估的概念、对象及职能 288

二 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估制度 289

三 自我评估与社会评估 290

一 评估的准备阶段 291

第二节 教材工作评估的程序 291

二 评估的实施阶段 292

三 评估结果处理阶段 292

第三节 教材工作评估指标 293

一 评估指标与目标的关系 293

二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294

三 设计指标系统的方法 295

第四节 权及其构造方法 298

一 特尔斐法 298

二 矩阵运算法 299

第五节 评估资料的获取 300

一 评估资料的收集方法 300

二 评定指标的综合合成 302

一 不同层次的指标体系 304

第六节 评估举例 304

二 自我测评报告的写法 309

第十一章 教材建设中的著作权问题 311

第一节 著作权的概念与作用 311

一 著作权的概念 311

二 著作权法对教材建设的作用 313

第二节 著作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313

一 著作权的主体 313

二 著作权的客体 315

三 著作权的内容 316

第三节 教材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 321

一 教材编写过程中的著作权管理 321

二 教材在出版过程中的著作权管理 324

附录 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试行) 327

参考文献 33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