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五十九 1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 1
壹 来意 1
贰 释名 2
参 宗趣 3
(壹)总 3
(贰)别 3
壹 通辨佛德 3
贰 别显义相 4
(壹)正显修生本有二德 4
(贰)四句融通 4
(参)拣权异实 4
壹 明权教 4
贰 显实教 4
参 显不思议 4
(壹)泛举法体 4
(贰)别语此经 4
壹 何者不思议(徵不思议法体) 4
贰 於何不思议(徵不思议人) 5
参 云何不思议(徵不思议体) 5
肆 何用不思议(徵不思议意) 5
(参)结归宗趣 5
肆 释文 10
(壹)请分 12
壹 先明请人 12
贰 正显所念 12
(壹)略示法体 13
(贰)对前相摄 13
(参)指前释相 14
(贰)加分 20
壹 明加因 20
贰 显加相 20
参 加所为 20
(参)证分 22
(肆)说分 23
壹 承力总告 23
贰 正显佛德 24
(壹)总标示 24
(贰)叙昔 24
(参)显正 24
壹 略示大意 24
贰 正科 25
参 释文 25
(壹)答国土问 26
一 明其常住法门 26
二 明其遍住法界 28
(贰)答本愿问 30
一 明乘愿现其八相 30
二 明愿不失时 32
(参)答种性问 33
一 双明报应种性 33
二 唯明法身为种性 34
(肆)答出现问 35
一 明遍现常现 35
二 明出现之相 36
(伍)答身问 38
一 总显无过 38
二 明过不生 40
三 明身之业用 42
四 明如来六根三业皆智慧深广相应亦别广智身 43
五 明身中意业恒常用无断故 44
(陆)答音声问 44
一 明以音声辩说兼答普光辩问 44
二 明种种说法 45
(柒)答智慧问 46
一 总明权实因果之智兼答普光最胜之问 46
二 明智慧离障 48
三 明智慧成益 50
(捌)答自在问 54
一 总明自在兼摄加持 54
(一)总 54
(二)别 54
一 法自在 54
二 心自在 54
三 胜解自在 54
四 财自在 55
五 命自在 55
六 如意自在 55
七 智自在 56
八 业自在 56
九 生自在 56
十 愿自在 57
二 不思议圆满佛法明圆满自在 60
三 善巧方便即於法自在 61
(一)总 61
(二)别 61
一 言说自在 61
二 知见自在 61
三 示现自在 62
四 三世自在 62
五 性相自在 62
六 调生自在 62
七 时分自在 63
八 辩才自在 63
九 胜义自在 64
十 寂用自在 64
(三)结 65
四 广大佛事明神通自在 70
(一)总标 70
(二)别 71
一 徵 71
二 释 71
(一)上生佛事 71
(二)降神处胎佛事 72
(三)现生处宫佛事 74
一 无生现生是诞生相 74
二 无染现染是处宫相 74
(四)出家佛事 76
(五)成道佛事 77
(六)转法轮佛事 78
(七)威仪佛事 79
(八)起行佛事 82
(九)起用佛事 83
(十)涅槃佛事 85
(三)结 87
五 无二行自在法明无畏自在 87
六 住一切法明三昧自在 88
七 知一切法尽无有余明十力自在 89
八 十勇健法即广大力等明神力自在 90
(一)标 90
(二)徵释 93
一 徵 93
二 释 93
(一)身命不可坏力 93
(二)毛孔容持力 94
(三)毛持大山力 95
(四)定用自在力 96
(五)常遍演法力 98
(六)德相降魔力 100
(七)圆音遍彻力 100
(八)心无障碍力 100
(九)法身微密力 103
(十)具足行智力 104
(三)总结 106
(玖)答无碍问 107
一 所作决定无能为碍 107
二 令他无碍 108
三 举佛无二碍劝物念持 109
(拾)答解脱问 110
一 智障解脱 110
二 定障解脱 112
三 业用解脱 113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六十 117
如来十身相法品第三十四 117
壹 来意 117
贰 释名 117
(壹)释名 117
(贰)辨类 118
(参)出体 123
(肆)辨因 123
参 宗趣 126
肆 释文 126
(壹)诫听许说 126
(贰)正陈相状九十七相分为十八 128
壹 顶上有三十二相 130
(壹)约处总标 130
(贰)别列名相 130
(参)总结为严 142
贰 眉间有一相 142
参 眼有一相 144
肆 鼻有一相 144
伍 舌有四相 145
(壹)舌广长相 145
(贰)舌掌之相 146
(参)舌端二相 146
壹 卷 146
贰 展 146
陆 上腭有一相 150
柒 牙有四相 150
(壹)右辅 150
壹 下牙 150
贰 上牙 150
(贰)左辅 150
壹 下牙 150
贰 上牙 151
捌 齿有一相 152
玖 唇有一相 153
拾 颈有一相 154
拾壹 肩有五相 154
(壹)右肩二相 154
(贰)左肩三相 154
拾贰 胸有十一相 155
(壹)当中一相形如卍字名吉祥海云 155
(贰)吉祥相右边五相 155
(参)吉祥相左边五相 156
拾参 手有十三相 158
(壹)初九直语手相 158
壹 右手五相 158
贰 左手四相 159
(贰)次二左右指 161
(参)後二左右掌 162
拾肆 阴藏有一相 162
拾伍 坐处有二相 163
拾陆 髀有二相 164
拾柒 腨有三相 164
拾捌 足有十三相 166
(壹)足下一相 166
(贰)足上二相 166
(参)足指间二相 166
(肆)足跟二相 167
(伍)足趺二相 168
(陆)足四周二相 168
(柒)足指端二相 169
(参)结略显广 172
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172
壹 来意 172
贰 释名 173
参 宗趣 174
肆 释文 174
(壹)略 174
壹 标果好 174
贰 举因对显 176
(壹)光照分齐 176
(贰)光所成益 179
壹 先令离苦净宿善益 179
贰 转报生天得闻法益 179
(壹)示宿因 179
(贰)显其现缘 180
(参)结因属果 180
(贰)广辨 182
壹 广净宿善益 182
贰 广闻法益 183
(壹)略标劝诲 183
(贰)闻已生疑 183
(参)总示所因 184
(肆)正明劝教 184
壹 以己喻佛无我无来 184
贰 以他喻己显来即无来 184
参 以己况佛难思之境 186
肆 正劝往诣诫不应留 188
(壹)总诫劝 188
(贰)广释 188
一 释前诫 188
二 释劝 188
(一)顺释 188
(二)反释 188
(三)示其恩相 188
(四)劝往增善 188
(五)示法令修 188
(六)劝修成益 188
(伍)依劝诣佛 190
壹 献供不遇 190
贰 闻其所在 190
参 观见下生 190
肆 发心欲往 191
伍 教见佛仪 191
(壹)教识受生令舍曲见 191
(贰)教发心悔过令其必见 194
一 标科意 194
(一)标章 194
(二)广释其相 194
一 明所治之病(识十种顺生死心) 194
二 显能治之药(起十种逆生死心) 196
二 依科释 201
(一)标教诲 201
一 发菩提心为忏所依 201
二 令净三业为能忏体 201
三 令忏四障即所灭之非 201
四 运心普遍令无不尽 201
(二)徵问其方 205
(三)如法正教 206
一 明发声之因 206
二 正说教诲 206
(一)别观业空 206
(二)总观四障(即天鼓说法无说喻以喻俗有真无) 208
(三)别破见惑 210
一 鼓无生灭随闻喻喻业虽无生随修感报 210
二 声无去来喻喻归中道 210
三 鼓声随心喻喻佛由心见 210
(四)对业观报 214
一 镜像体虚喻喻虽有而无 214
二 幻师惑眼喻喻业招报虽无而有 214
(五)总结忏益 215
(陆)见闻益深 216
壹 明余眾益 216
贰 正辨当机益 216
(壹)一重益 216
一 得法益 216
二 见佛益 216
(一)明见因 216
(二)正明见佛 216
(三)敬心兴供 216
(贰)展转益 219
一 闻香益 219
(一)法 219
(二)喻 219
(三)合 219
一 显所灭八万四千烦恼 219
二 明能灭 219
二 见盖益 222
(一)正明得益 222
一 通释清净金网 222
(一)引晋经梵本成宝网义 222
(二)牒举今经 223
(三)引璎珞经成立二经 223
二 别释恒沙善根 228
(二)摄化转益 229
一 得位益 229
(一)? 229
(二)喻 229
(三)合 230
二 成德益 232
(一)喻 232
(二)合 232
一 正明得益 232
二 显境分齐 232
(一)假设譬喻以显境多 232
1 一重广大 232
2 问答显广 232
3 复积前数重显广大 233
(二)正明能见 233
(三)结德有归 233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六十一 237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237
壹 来意 237
(壹)通谓二品明出现因果亦名平等因果 237
(贰)别谓此品辨因 238
壹 直就平等因果明 238
贰 对前问说 238
贰 释名 240
(壹)通显二品义名 240
壹 约平等释 240
贰 约出现释 240
(贰)别释此品名 241
壹 总释品名 241
贰 别释普行 242
参 宗趣 245
肆 释文 245
(壹)长行直明 245
壹 正说 245
(壹)明说因 245
壹 标前少说 245
贰 徵释所由 245
(贰)正陈普贤行 252
壹 明所治广多 252
(壹)总标 252
(贰)徵释 254
一 徵 254
二 释 254
(一)总显 254
(二)徵列 254
(参)结成 258
贰 辨能治深妙 259
(壹)正显 259
一 十种勤修 259
二 十种清净 261
三 十种广大智 262
四 十种普入 264
五 十种胜妙心 265
六 十种佛法善巧智 266
(贰)结劝 267
贰 证成 268
(壹)现瑞证 268
壹 此界 268
贰 结通 268
(贰)菩萨证 269
壹 此土 269
贰 结通 269
(贰)以偈重显 270
壹 叙述 270
(壹)证仪 270
(贰)说意 270
贰 正颂 270
(壹)二十四偈显说分齐 270
壹 一偈诫听许说 270
贰 二十三偈正示分齐 271
(壹)九偈许说过去菩萨行 271
(贰)十四偈许说三世佛菩萨行 272
一 三偈举说时处 272
(一)二偈时 272
(二)一偈时 272
二 十一偈明所说行 272
(一)四偈颂诸佛出世行 272
(二)七偈颂菩萨三轮愿智行 273
(贰)九十七偈正显普贤行相 274
壹 六十七偈颂即悲大智行 274
贰 三十偈颂即智大悲行 283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六十二 289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 289
壹 来意 289
贰 释名 290
(壹)正释 290
壹 总释 290
贰 结前生後 290
参 别释 290
肆 融通会释 290
(壹)会三身十身 290
壹 法报相对 290
贰 直应相对 290
参 结融三十 290
(贰)会品名 291
壹 会晋经 291
(壹)总标 291
(贰)释性起义顺应现义 291
一 立理即不相违门 291
二 引梁论证成即相成门 291
三 以净夺染明相夺门 291
四 离缘叵说即相即门 291
五 引当经证即以人表法门 292
六 妄不顺性即以妄隐直门 292
贰 会通今经 292
(贰)结弹古义 292
(参)会六释 292
参 宗趣 298
肆 正释文 298
(壹)加分 298
壹 毫光加请主 298
(壹)光 298
壹 出处 298
贰 名体 298
参 因业 298
肆 舒业 298
伍 敬业 298
陆 觉业 298
柒 止业 298
捌 降伏业 298
玖 示现业 298
拾 卷业 299
(贰)正明加相 300
(参)加益 301
壹 大眾同欣 301
贰 妙德领旨 301
(壹)长行身心致敬 301
(贰)偈颂赞请 302
一 五颂赞 302
(一)总赞申敬 302
(二)别赞放光 302
二 五颂请 302
(一)自叙得益 302
(二)领眾意请 302
(三)叹眾堪闻 302
(四)叙佛令请 302
(五)正求说主 302
贰 口光加说主 303
(壹)光 303
(贰)加 304
(参)益 304
(贰)本分 304
壹 徵事而问 304
贰 引例以答 305
参 表瑞证成 305
(参)请分 305
壹 长行 305
(壹)总举法请 305
(贰)叹眾堪闻 305
(参)叹说主具德 306
(肆)标章别请 306
贰 偈请 308
(壹)一偈赞德标请 308
(贰)四偈举法别请 308
(参)五偈叹德劝请 309
壹 一偈总赞请 309
贰 二偈劝说之方 309
参 一偈半叹眾堪闻 309
肆 半偈结请所说 309
(肆)说分 310
壹 别答十问 310
(壹)答出现之法 310
壹 长行 310
(壹)标告叹深 310
(贰)随义别显 310
一 法说深广酬前因缘 310
(一)标 310
(二)释 310
一 徵以总释 310
二 徵数别明 311
(三)结 311
二 喻明深广双酬因喻 314
(一)大千兴造喻 314
一 喻 314
(一)总辨多缘 314
(二)别显缘相 314
(三)显彼因起 315
(四)性相结成 320
二 合 320
三 结 322
(二)洪霔大千喻 322
(三)云雨无从喻 323
(四)大雨难知喻 324
(五)大雨成败喻 325
(六)一雨随别喻 327
(七)胜处先成喻 328
(八)事别由因喻 328
一 喻 328
(一)莲华表佛 328
(二)风轮起处 329
(三)结因有属 329
二 合 332
(一)合莲华表佛喻 332
(二)合风轮起处喻 332
(三)合结因有属 335
一 结因即能成之智 335
二 结果即所成之大智 335
三 结缘 335
(一)牒前正理 335
(二)举外疑情 335
(三)如来为释 335
三 结 338
(九)四轮相依喻 339
一 喻 339
(一)能持之风 339
(二)四轮相依 339
二 合 339
(一)合能持四风 339
(二)合四轮相依 339
三 结 339
(十)大千饶益喻 342
三 总结成益结上十喻 343
贰 偈颂 345
(壹)十四偈叹深许说 345
一 十一偈叹深难量 345
二 三偈诫听许说 348
(贰)二十二偈颂前十喻 349
(参)一偈结说无尽 352
(贰)答出现身业 352
壹 长行 352
(壹)标举 352
(贰)释相 352
一 就法总明 352
二 约喻别显(分十各有喻合结) 354
(一)虚空周遍喻况周遍十方身 354
(二)空无分别喻况无著无碍身 356
(三)日光饶益喻喻普入成益身 358
(四)日光等照喻喻平等随应身 360
(五)日益生盲喻喻佛无生潜益身 364
一 喻 364
二 合 365
(一)略 365
(二)广显 365
一 能益光 365
(一)列十光 365
(二)结分齐 366
二 所益眾 366
(一)益菩萨 366
(二)益二乘 366
(三)益生盲 366
(四)益恶趣 366
1 拔苦与乐 366
2 因起邪见 366
3 慈音正示 367
4 回邪报恩 367
5 佛与授记 367
6 结光利益 367
三 结 367
(六)月光奇特喻喻佛圆回等住身 370
(七)梵王普现喻喻佛无心普应身 373
(八)医王延寿喻喻佛穷尽後际身 374
一 喻 374
(一)彰现德 374
(二)咒力持身 374
二 合 374
(一)合现德 374
(二)合咒持身 374
三 结 375
(九)摩尼利物喻喻佛严剎益生身 376
(十)宝王满愿喻喻佛相严满愿身 376
三 就法总结 378
贰 偈颂(二十偈次第颂十喻喻各二偈) 378
(参)答出现语业 381
壹 长行 381
(壹)标 381
(贰)释 381
一 就法略说 381
(一)总明圆音 382
(二)正释经文 382
(三)结弹古说 385
二 约喻广说 390
(一)结前生後 390
一 释经文 390
二 以义融摄 390
(一)以用从体 390
(二)以体从用 391
(三)用即体 391
(四)体即用 391
三 结叹 391
(二)徵 392
(三)举喻广释(分十各有喻合结) 392
一 劫尽唱声喻喻无主 392
二 响声随缘喻喻无生 396
三 天鼓开觉喻喻无断绝声 396
(一)喻 396
(二)合 397
(三)结 398
四 天女妙声喻喻随信解声 399
五 梵音及眾喻喻化不失时 400
六 眾水一味喻喻无邪曲声 401
七 降雨滋荣喻喻欢喜声 402
八 渐降成熟喻喻无变声 402
九 降霔难思喻喻甚深声 403
十 遍降种种喻喻普遍声 404
(一)喻 404
一 总 404
二 别 404
(一)云 404
(二)电 405
(三)雷 406
(四)风 406
(五)雨 406
三 结 407
(二)合 407
一 总 407
二 别 408
(一)以身合云 408
(二)以通明无畏合电光 409
(三)以三昧合电声 410
(四)以大智合风 410
(五)以说法合雨 411
1 结前标後 411
2 别明有十法雨 412
三 合上结 421
(三)结遍降种种喻 422
三 通结十喻显无分量 422
(参)结长行出现结业 422
贰 偈颂(二十偈颂上十喻喻各二偈) 422
(肆)答出现意业 425
壹 长行 425
(壹)徵起 425
(贰)正释 425
一 约法总辨 425
(一)总释文意 425
(二)别叙异释 426
一 标 426
二 别说 426
(一)叙二师即法相宗 426
一 第一师(初师) 426
二 第二师 429
(二)结前生後 431
(三)叙第三师是无相宗及法性宗 432
(三)会释归宗 432
一 明不可遍取 432
(一)标 432
(二)解释 432
一 离破 432
(一)明法相妨 432
(二)明法性妨 433
二 合破 434
二 会成正义 436
(一)徵前起後 436
(二)双标二章 436
(三)别解二门 436
一 会前二宗 436
(一)别会二宗 436
(二)通会二宗 437
二 消经意(释经文) 437
(一)略明(双标遮表) 437
(二)引证(双证遮表) 437
(三)广释(双释遮表) 438
1 释寄遮显深 438
(1)明遍语不能尽理 438
(2)结性相二门难思 438
(3)明总具性相不可别彰 438
(4)明不即不离故难显说 438
2 释寄表显深 438
(四)谦退总结 438
二 寄喻别显喻如来十种大智 444
(一)虚空无依为依喻喻佛无依成事智 444
一 喻 444
二 合 444
(一)正释文 444
(二)设难 444
(三)释通 444
一 释依心 444
二 释依理义 444
三 结 444
(二)法界湛然喻喻佛体无增减智 449
(三)大海潜益喻喻佛体均益生智 450
(四)大宝出生喻喻佛用兴体密智 451
一 喻 451
(一)总明出处体用 451
(二)徵列宝名 451
(三)结其深胜 451
二 合 452
(一)合出处体用 452
(二)合徵列宝名 452
(三)合结其深胜 452
一 明用胜体深 452
二 明体胜用深 452
三 结 460
(五)珠消海水喻喻佛灭惑成德智 460
一 喻 460
(一)总明体用 460
(二)别显用相 460
二 合 462
(一)合总明体用 462
(二)合别显用相 463
一 叙昔 464
二 辨顺违 464
三 申正义 464
三 结 468
(六)虚空含受喻喻佛依持无碍智 468
(七)药王生长喻喻佛穷劫利乐智 470
一 喻 470
(一)总显体用 470
(二)别显用相 470
(三)得名所由 470
(四)拣其非处 470
一 拣 470
二 收 470
二 合 471
(一)合总显体用 471
(二)越次合得名所由 473
(三)却合别显用相 473
(四)合拣其非器 474
一 拣 474
二 收 475
三 结 482
(八)劫火烧尽喻喻佛知无不尽智 482
(九)劫风持坏喻喻佛巧令留惑智 484
(十)尘含经卷喻喻佛性通平等智 485
一 法 485
(一)略消经文 486
(二)对前辨异 486
(三)别释文旨 486
一 正释 486
(一)明生等有因 486
1 正立 486
2 反成上义 486
(二)明因有果智拣胜初义但有佛性 486
1 正立 486
2 正拣前义 486
(1)拣因果不同 486
(2)拣理智雨别 486
3 结会劝信 486
(三)自他交彻 486
1 明诸凡夫因中果智即他诸佛已成果智 486
2 以理成立自他平等 486
3 结叹归宗 486
二 释疑 487
(一)顺答前义 487
(二)反以理成 488
二 喻 499
(一)明大经潜尘 499
(二)明出经益物 499
三 合 500
(一)合大经潜尘 500
(二)合出经益物 500
一 正释文 500
二 引例释成(引如来藏经九种喻) 501
四 结(结第十尘含经卷喻) 510
三 总结劝知(总结上来十喻) 510
贰 偈颂 512
(壹)半偈约法总显 512
(贰)二十一偈半颂上喻文 512
一 一偈半颂初喻 512
二 十六偈颂次八喻 512
三 四偈颂第十喻 514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六十三 517
(伍)答出现境界 517
壹 长行 517
(壹)标 517
(贰)释 518
一 法 518
(一)广取所缘显分齐境 518
一 列所缘无边 518
二 显分齐无量 518
(二)近取诸心以况佛境 518
一 正明 518
二 徵释 518
二 喻 521
(一)前二喻喻无缚无脱 521
一 明降雨无从喻正喻无缚脱 521
二 明海水从心喻喻无缚脱所因 521
(二)後海水宏深喻喻无量无边 522
一 标章诫听 522
二 喻显 522
(一)别显水多 522
一 四洲水 522
二 龙王雨水 522
三 宫殿出水 523
四 娑竭龙王兼雨兼出 523
(二)通显水相 524
(三)通显无量 524
三 法合 524
(一)合水无量 524
(二)合通显无量 524
(参)总结 526
贰 偈颂 526
(壹)一偈法说 526
(贰)四偈颂前喻 526
一 二偈合颂前二喻同喻无缚脱 526
二 二偈颂大海宏深喻 526
(陆)答出现之行 527
壹 长行 527
(壹)标举 527
(贰)释相 528
一 双标二行 528
二 双释二行 528
(一)释真如行 528
一 牒名以解 528
二 双非契中 529
三 举鸟飞虚空喻释非量义 529
(二)释无碍行 532
一 约法总明 532
二 以喻别显 532
(一)金翅辟海喻喻即智之悲 532
(二)日月无思喻喻悲不失智 532
三 双结二行 534
贰 偈颂 534
(壹)三偈颂真如 534
(贰)二偈颂无碍 534
(柒)答出现菩提(出现成正觉) 535
壹 长行 535
(壹)徵起 535
一 释名 535
二 明体性 536
三 辨种类 536
四 明业用 540
五 辨相(当释文) 540
(贰)释相 541
一 总明体相 541
二 印现万机(海印三昧分) 555
(一)法 555
(二)喻(举海印以喻菩提无心顿现) 555
(三)合 555
三 性相甚深 558
四 三轮平等 558
(一)别举身等 558
(二)类结显多 559
五 因果交彻 562
(一)标 562
一 略消经文 562
二 会净名 563
三 对前拣异 566
四 广徵释 566
(一)徵 566
(二)释 566
一 标示 566
二 别释 567
(一)人天乘 567
(二)二乘 567
(三)始教 567
(四)终教 567
(五)顿教 567
(六)圆教 567
1 正释 567
2 解妨 567
3 结例(类结余门) 568
4 重释 568
(二)释 575
一 总释同一无性 575
二 转徵所无无何等性 575
三 释所无 575
(一)消文 575
(二)成对 576
(三)结 581
六 体离亏盈释上无相 582
七 相无增减释上无行 582
(一)举喻问答 582
(二)赞善以合 582
(三)结此生後 583
八 用该动寂释上无止 584
(一)举所依三昧 584
(二)显一身之用 584
(三)类显余身 584
(四)总结多门 584
九 周於法界释上无量 585
(一)一毛含多 585
(二)类显多毛 587
(三)释疑 588
十 普遍诸心 589
(一)正明普遍释上无际 589
一 指一心 589
二 例一切心 589
(二)总结双非释上远离二边 590
(参)总结 591
贰 偈颂(六偈颂前十门) 591
(捌)答出现转法轮 592
壹 长行 592
(壹)标徵 592
(贰)释相 592
一 显体用 592
(一)法 592
一 前五显体性寂寥 592
二 後四明相用深广 604
(二)喻 605
一 文字无尽喻 605
二 遍入无住喻 605
(三)结劝 607
二 显法轮所因 608
(一)辨轮所起因 608
(二)明因所起轮 608
(三)结其得失 608
(参)总结 608
贰 偈颂 609
(壹)二偈颂法轮体用 609
(贰)三偈颂法轮所因 609
(玖)答出现涅槃 610
壹 来意 610
贰 总明大旨 610
参 开章别释 612
(壹)释名 612
(贰)出体性 617
(参)显种类 628
(肆)彰业用 634
(伍)释文 636
一 长行 636
(一)徵起 636
(二)正显 636
一 体性直常 636
(一)举法劝知 636
(二)指理同事 636
(三)释显同相 636
二 德用圆备 641
三 出没常湛 644
(一)明出没之迹 644
(二)明常湛之本 644
四 亏盈不迁 648
(一)喻 648
(二)合 648
一 正释 648
二 引证释 648
三 拣定亦展转通妨 650
(一)正拣定 650
(二)对前身拣 650
1 问 650
2 答 650
(三)对菩提拣 650
1 问 650
2 释 650
(1)明分相 650
(2)明摄相 650
1 约理智相摄 650
2 本有修生相摄 650
3 双结前二 650
4 结归涅槃 650
五 示灭妙存 656
六 随缘起尽 658
(一)喻 658
(二)合 658
(三)结 660
七 存亡互现 660
八 大用无涯 662
九 体离二边 664
十 结归无住 666
(一)释经文 667
(二)结归无住 667
二 偈颂 671
(一)一偈颂第四 671
(二)一偈颂第六 671
(三)一偈颂第七 671
(四)二偈颂第八 671
(五)一偈颂第十 672
(拾)答出现见闻亲近所生善根 672
壹 徵起 672
贰 正显 673
(壹)明见闻信向益 673
一 法 673
二 喻 675
(一)少服金刚喻喻智德 675
(二)少火烧多喻喻断德 676
(三)药王遍益喻喻恩德 676
一 喻 676
二 合 676
(一)明六根境界益 676
(二)明供养遗迹益 677
(贰)辨见闻不信益 678
参 结示 684
贰 总以结酬拣喻异法 684
(伍)显名受持分 686
壹 长行 686
(壹)显名 686
(贰)明受持 687
壹 辨定法器 687
(壹)法 687
一 标器非器 687
二 明受非受 687
(贰)喻 687
(参)合 688
贰 举益劝修 691
(壹)略标释 691
(贰)广释所由 692
一 反显 692
二 顺释 693
(一)明闻信生家益 693
(二)明信闻成行益 696
参 总结成益 698
贰 偈颂 698
(壹)一偈法说 698
(贰)三偈如次偈前三喻 698
(陆)现瑞证成分 699
壹 现瑞 699
贰 证成 700
(壹)果人证 700
壹 现身 700
贰 赞说 701
参 引说证成 701
肆 举益证成 701
(壹)得因位圆满益 701
(贰)得发心益 701
(参)护持久远益 701
(肆)结益广遍 701
(贰)因人证 703
壹 明集因 703
贰 明现身 703
参 辨其德用 704
肆 发言诚证 704
(柒)偈颂总摄分 705
壹 叙意 705
(壹)明说仪 705
(贰)辨说意 705
贰 正颂 707
(壹)一偈颂说分中结酬 707
(贰)三偈颂显名受持 707
壹 一偈叹深难闻 707
贰 一偈明闻由多善 707
参 一偈举胜劝持 707
- 《施工技术资料整编》郑宇,杨莅滦主编;王业兴,周淑慧,叶曙光副主编;牟培超主审 2013
- 《小型农田水利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内业资料整编指南》李明,张光辉主编 2011
- 《水文资料整编方法 泥沙部分》水利电力部水文局编 1958
- 《水文资料整编成果表式和填制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编 1951
- 《水文资料整编》涂善超主编 1988
- 《美国法律整编侵权行为法》刘兴善译 1986
- 《中等专业学校教材 水文资料整编 第2版》辽宁省水利学校;徐怡曾主编 1988
- 《水文资料整编》罗国平主编;周永德,王永东副主编 2017
- 《水文资料整编方法·流量部分》水利电力部水文局编 196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整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典 最新升级版 含最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编 2012
- 《少年儿童图画教学参考资料 图册》申小迦整编 1959
- 《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整编 1993
- 《七色桥》华严著 1992
- 《组合钢模板》糜嘉平,陈宗严编 1986
- 《燕双飞》华严著 1992
- 《养生心法》陈伟著;沈乃信整编 1994
- 《道炁》陈伟著;沈乃信整编 1994
- 《花开花落》华严著 1992
- 《导引功》陈伟著;沈乃信整编 1994
- 《历代治学论文书信选》羊夫秋,何严编 1983
- 《新编世界佛学名著译丛 第113册 密宗要旨 台密纲要 华严宗要义 远离四种执着修心法集解》南开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编
- 《台北回味》韩良露著 2017
- 《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研究》支玉成著 2019
- 《台北文献期刊总索引》陈威远著 2004
- 《民法总论 第2版》崔建远,韩世远,申卫星等著 2013
- 《企业和公司法》史际春著 2013
- 《秦始皇 日中文对照版》童强,李燕喜著 2012
- 《中国佛教学术论典 93 华严“法界缘起观”的思想探源 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星云大师监修;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总编辑;永明,永进,永本,满果,满耕编辑 2004
- 《大足石刻 中英日文本 摄影集》王庆瑜主编 2002
- 《国际私法学》蒋新苗主编;许光耀,郭树理,刘益灯副主编;蒋新苗,杨翔,许光耀等编著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