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总论 1
1-1 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它有什么实用价值? 1
1-2 阴阳五行学说是怎样产生的?阴阳与五行之间有何关系? 1
1-3 阴阳的含义是什么?其基本属性是什么? 2
1-4 阴和阳之间有哪些关系? 3
1-5 人体的组织结构是怎样划分阴阳的?阴阳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如何体现? 4
1-6 阴阳失调为什么会发生疾病?其病理变化如何? 4
1-7 在诊断方面如何运用阴阳学说?为什么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5
1-8 阴阳在治疗方面如何运用? 5
1-9 五行是怎样归类自然界事物属性的? 6
1-10 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是什么? 6
1-11 怎样运用五行学说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7
1-12 五行学说怎样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8
1-13 五行学说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上如何体现? 9
1-14 何谓藏象?何谓藏象学说?藏象学说包括哪些内容? 9
1-15 藏象学说是怎样形成的? 10
1-1 6脏、腑、奇恒之府有何不同?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0
1-17 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怎样理解心主神志? 11
1-18 怎样理解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和开窍于舌? 12
1-19 小肠的生理功能是什么?心与小肠相表里是怎样体现的? 12
1-20 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怎样理解肺主气、司呼吸? 13
1-21 怎样理解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13
1-22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有何临床意义?肺与大肠的关系如何体现? 14
1-23 脾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脾是怎样运化的? 15
1-24 脾主肌肉、四肢的道理何在?怎样理解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15
1-25 为什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16
1-26 何谓肝主疏泄?包括哪些内容? 16
1-27 怎样理解脾统血和肝藏血? 17
1-28 怎样理解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17
1-29 胆属六腑,为什么又是奇恒之府? 18
1-30 肾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怎样理解肾藏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天癸各指什么? 18
1-31 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19
1-32 怎样理解肾主水? 19
1-33 脑、髓、骨与肾有什么关系? 20
1-34 肾主纳气对人体的呼吸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膀胱的气化取决于肾? 20
1-35 怎样理解“左肾右命门”的论点?命门火的功能是什么? 20
1-36 心包络有什么功能?热入心包和痰闭心包有何异同? 21
1-37 何谓三焦?上、中、下三焦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21
1-38 女子胞有什么生理功能?它的功能受哪些内脏和经脉的影响? 22
1-39 脏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心与它脏的生理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22
1-40 心与它脏的关系在病理方面有哪些表现? 23
1-41 肝与脾、肺、肾、心之间在生理、病理上有什么关系? 24
1-42 脾与它脏在生理、病理上有何关系? 24
1-43 肺和肾在生理上有何关系?在病理上又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25
1-44 六腑之间在生理上有何联系?在病理上又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26
1-45 人体水液代谢与哪些脏腑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26
1-46 气的含义是什么?其作用有哪些? 27
1-47 气分哪几类?是怎样生成的?各类气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27
1-48 何谓“气机升降”?人体气机升降有何规律和意义? 28
1-49 血液有何作用?它的生化和循行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28
1-50 何谓津液?其作用是什么?是怎样生成和输布的?其代谢障碍时有何病理表现? 29
1-51 气、血、津液之间有什么关系? 30
1-52 什么叫经络?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实用价值如何? 30
1-53 十二经脉是根据什么命名的? 31
1-54 组成经络系统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1
1-55 十二经脉的特点是什么? 32
1-56 什么是十二经脉的主病候?它是怎样产生的? 33
1-57 十二经脉各自的主病候是什么? 34
1-58 什么是奇经八脉?它的分布、作用是什么?有何特点? 35
1-59 奇经八脉各脉名称的含义是什么?其主要证候表现有哪些? 35
1-60 十二经别的概念、意义、分布特点和六合关系是什么? 36
1-61 络脉的组成、分布和作用是什么?在发病上有什么意义和特点? 37
1-62 十五络脉的主证是什么? 38
1-63 什么是十二经筋?有何特点?主证是哪些? 38
1-64 什么叫十二皮部?它是怎样分布的?有何诊断价值? 39
1-65 经络的交叉和交会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39
1-66 经络在生理、病理上的作用是什么?它和气血的关系怎样? 40
1-67 经络学说在内科、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何指导意义? 41
1-68 经络学说在外科和伤科学中有何指导意义? 41
1-69 经络学说在妇科和儿科有何指导意义? 42
1-70 经络对眼科病的证治有何指导意义? 43
1-71 经络学说在针灸学中有何指导意义? 44
1-72 经络学说与气功、推拿有什么关系? 44
1-73 “病因”、“病机”的含义是什么?其内容包括有哪些?中医病因学说有什么特点? 44
1-74 疾病是怎样发生的?怎样理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45
1-75 何谓六淫?六淫和六气有何不同?六淫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46
1-76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什么? 47
1-77 怎样区别内风证和外风证? 47
1-78 何谓寒邪?外感寒邪和内寒如何区别? 48
1-79 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什么? 48
1-80 什么是暑邪?暑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是什么? 49
1-81 何谓伤暑、中暑、暑湿、阴暑、阳暑? 49
1-82 何谓湿邪?临床上如何辨别内湿和外湿? 50
1-83 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什么? 50
1-84 何谓燥邪?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常见的燥证有哪些? 51
1-85 火与热的区别在哪里?实火和虚火有何不同? 51
1-86 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 52
1-87 什么是疫疠?疫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 53
1-88 七情致病的原理何在?分别对哪些内脏影响最大? 53
1-89 饮食失宜对人体有何影响? 54
1-90 什么是痰饮?痰饮是怎样形成的? 55
1-91 痰饮致病有什么特点?临床上有哪些证候表现? 55
1-92 何谓瘀血?形成瘀血的病因是什么?临床特点有哪些? 56
1-93 为什么劳逸过度都能致病?有哪些表现? 56
1-94 什么是正气和邪气?邪正斗争会出现哪些趋向?为什么会有虚实变化? 57
1-95 何谓阴阳失调?阴阳盛衰的病理表现有哪些? 57
1-96 升降失常指的是什么? 58
1-97 中医是怎样诊断疾病的? 58
1-98 望诊包括哪些内容?有何诊断意义? 59
1-99 望神有什么意义? 59
1-100 望色泽和形态为什么能判断病情的吉凶? 60
1-101 何谓“真脏色现”?五色现于面部各主何证? 60
1-102 如何从神志、形态的表现上区别癫、狂、痫? 61
1-103 察耳、目、鼻的形色有何诊断价值? 62
1-104 望头的形态与头发的色泽变化有何诊断意义? 62
1-105 望唇、齿、咽喉的形色荣枯在诊断上有什么价值? 63
1-106 望皮肤的肤色及外形变化为什么能帮助诊断? 63
1-107 望斑疹及白?的形色有何诊断意义? 64
1-108 从舌诊上能判断人之生死吉凶吗? 64
1-109 什么是舌诊的脏腑分部?有哪些经脉通于舌本? 65
1-110 望舌在诊断上有何意义? 65
1-111 舌质的颜色共分几种?各主何证? 66
1-112 舌苔是怎样产生的?苔色有几种?各主何证? 66
1-113 察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67
1-114 舌苔的厚薄、燥润、腐腻有何诊断意义? 68
1-115 怎样辨别舌苔的有根无根?有何临床意义? 68
1-116 剥苔是怎么回事?什么是苔的变化顺逆? 69
1-117 舌体在形态上有哪些异常变化?各主何因何证? 69
1-118 望痰和大小便在诊断上有何价值? 70
1-119 望爪甲和小儿指纹对诊断有何意义? 70
1-120 闻诊包括哪些内容?辨别病人的语声有何诊断意义? 71
1-121 如何从患者的呼吸辨别寒热虚实? 72
1-122 闻诊对咳嗽的寒热虚实怎样辨别? 72
1-123 呕、吐、哕在闻诊上如何鉴别?呃逆与嗳气有何不同? 73
1-124 嗅气味包括哪些内容?对诊断有何作用? 73
1-125 何谓问诊?问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问诊时应注意什么? 74
1-126 怎样问寒热?临床常见的寒热表现有哪几种?其病理机制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75
1-127 恶寒与畏寒、发热与潮热有何不同?潮热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76
1-128 问汗应注意什么?自汗、盗汗、战汗、头面汗、半身汗的特点和病机有何不同? 76
1-129 疼痛的机理是什么?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77
1-130 疼痛的部位与脏腑经络的病变有什么关系? 78
1-131 询问睡眠有何意义?失眠与嗜睡的原因有几种?各有何临床特点? 79
1-132 怎样询问饮食和口味?饮食、口味的异常改变有什么临床意义? 79
1-133 问口渴在临床上有何意义?大渴、烦渴与燥渴有什么区别? 80
1-134 询问二便应注意什么?二便异常有哪些表现?各有何临床意义? 81
1-135 对女病人为什么要问经、带、胎、产?怎样询问?有何临床意义? 82
1-136 询问耳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及临床意义? 83
1-137 如何正确应用脉诊? 84
1-138 病脉有多少种?如何归类?各种病脉的脉象和主病是什么? 84
1-139 什么叫三部九候?脏腑在脉诊上的部位是如何分布的? 86
1-140 纲领性的脉象有几种?其特点、主证如何? 87
1-141 怎样鉴别相似而容易混淆的几种常见脉象? 88
1-142 何谓相兼脉?常见的兼脉各主何证? 89
1-143 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特异脉象有几种? 89
1-144 脉的胃、神、根如何理解? 90
1-145 何谓平脉、病脉、真脏脉和怪脉?各主何证? 91
1-146 对色、脉与脉、证的顺逆如何理解?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 91
1-147 诊脉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92
1-148 单凭切脉能诊断疾病吗? 93
1-149 如何进行按诊?其内容包括哪些? 93
1-150 寸关尺三部定位是怎样发展来的? 94
1-151 怎样书写中医病历? 95
1-152 何谓辨证?辨证的方法有哪些?辨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97
1-153 何谓八纲辨证?为什么八纲是辨证的总纲?八纲之间有何关系? 98
1-154 什么是表证?其发病原理是什么?表寒、表热、表虚与表实如何辨别? 99
1-155 何谓里证?形成里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里证的寒热虚实有何不同? 99
1-156 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表证入里、里证出表以及表里同病的意义是什么? 100
1-157 寒与热怎样辨别?其病理是什么?如何鉴别寒证与热证的虚实? 100
1-158 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含义是什么?二者从四诊上如何鉴别? 101
1-159 虚证与实证的含义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102
1-160 什么叫证候错杂?包括哪些内容? 103
1-161 证候转化的含义是什么? 103
1-162 亡阴与亡阳是怎样发生的?病机、治法有何不同? 104
1-163 什么叫脏腑辨证?怎样进行脏腑辨证?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如何? 104
1-164 心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心病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104
1-165 心气虚与心阳虚,心血虚与心阴虚如何鉴别? 105
1-166 形成心血瘀阻和水气凌心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表现? 105
1-167 痰迷心窍、痰火扰心和心火亢盛是怎样形成的?临床表现有什么不同? 106
1-168 肺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肺病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106
1-169 肺气虚与肺阴虚在证因脉治上有何区别? 107
1-170 肺的实证有哪些类型?其脉证有何不同? 107
1-171 脾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脾病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108
1-172 脾气虚常见哪些类型?其脉证有什么不同? 109
1-173 脾胃阳虚及寒湿困脾的病因病理及主证各是什么? 109
1-174 肝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肝病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109
1-175 肝气郁结的发展变化如何?表现有何不同? 110
1-176 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在临床上如何区别?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111
1-177 肝风有哪些类型?其脉证有何区别? 111
1-178 肝的虚证为何多见肝血虚、肝阴虚?有肝气虚、肝阳虚吗? 111
1-179 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大肠湿热与膀胱湿热各有何异同?怎样进行辨证? 112
1-180 肾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肾病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113
1-181 肾阴虚与肾阳虚在脉证上有何异同? 113
1-182 肾阳虚可见哪些类型?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114
1-183 胃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其病因与脉证的区别是什么? 114
1-184 大肠实热燥结与阴虚燥结、肠热下利与肠虚滑脱从脉证上如何鉴别? 114
1-185 肾与他脏同病的常见证候有哪几种?其表现有何不同?膀胱气闭和气虚为什么关键在肾? 115
1-186 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肝火犯肺三证从病因、脉证上如何鉴别? 115
1-187 心、肺、脾在发病上有何关系?常见哪些证候?表现有何不同? 116
1-188 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是怎样形成的?各有什么特点? 116
1-189 心阴虚、肺阴虚、肾阴虚以及心血虚、肝血虚有何异同? 117
1-190 气的病变有哪些?其临床表现及治法是什么? 117
1-191 血虚、血瘀的病因和脉证有何不同?哪些原因能引起出血?各种出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18
1-192 津液缺乏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 119
1-193 什么是治则和治法? 119
1-194 何谓“标”、“本”?如何理解“治病必求于本”? 119
1-195 什么是“正治法”?临床如何运用? 120
1-196 什么叫“反治法”?临床如何运用? 120
1-197 何谓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临床上如何运用? 121
1-198 如何理解“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122
1-199 什么叫做“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和“隔一隔二”? 122
1-200 何谓调整阴阳? 123
1-201 治病为什么还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23
1-202 何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124
1-203 何谓汗法?适用于什么病证?临床上如何运用? 125
1-204 什么是吐法?用于哪些病证?使用吐法应注意些什么? 126
1-205 何谓下法?适用于什么病证?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26
1-206 何谓和法?其适应证是什么?临床上怎样运用? 127
1-207 什么叫温法?适用于什么病证?应用时须注意哪些事项? 128
1-208 何谓清法?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是什么?临床运用时须注意哪些事项? 128
1-209 保津和生津有哪些方法?适用于哪些病情? 129
1-210 何谓补法?适用于什么病证?临床上怎样运用? 130
1-211 什么是消法?消法有哪几种?主治有何不同?运用消法应注意些什么? 131
1-212 理气法有哪些?在临床上如何运用? 132
1-213 什么是理血法?理血法包括哪些内容?各主治何病证? 132
1-214 何谓活血化瘀法?适用于哪些病证?临床运用时应注意什么? 133
1-215 什么是祛湿法?祛湿法有几种类型?临床上如何运用? 134
1-216 祛痰法有哪几种?各适应何证? 135
1-217 安神法主要有几种?如何运用? 136
1-218 外风与内风在治法上有何不同?外风治法有几种?如何运用? 136
1-219 治疗内风的方法有几种?如何运用? 137
1-220 固涩法包括哪些内容?在临床上如何运用? 137
1-221 开窍法主要有哪些?各主何证? 138
1-222 什么是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苦甘合化法? 139
1-223 什么是中医护病学说?有哪些特点和要求? 139
1-224 养生是怎么回事?其基本方法有哪些? 140
第二部分 内经 142
2-1 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灵枢·天年》篇说明人体生长衰老的主要因素和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内脏及体征有哪些变化? 142
2-2 何谓“煎厥”、“薄厥”、“大厥”?“薄厥”与“大厥”的成因和病机有什么异同? 143
2-3 阳气在人体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144
2-4 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说明阳气运行的规律及其生理、病理意义。 144
2-5 以五行的生克关系说明五味太过的发病机理。 145
2-6 以“阳化气,阴成形”的变化阐述味、精、形、气之间的相互关系? 145
2-7 以阴阳清浊、升降出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 146
2-8 怎样理解阳气和阴精的相互关系?阴阳失调为什么会发生疾病? 146
2-9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如何理解和运用? 147
2-10 以《素问·灵兰秘典论》十二官原文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147
2-11 以《素问·灵兰秘典论》十二官原文说明六腑及膻中的生理功能。 148
2-12 为什么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149
2-13 五脏的功能与体表组织有何联系? 150
2-14 以《素问·六节藏象论》的原文阐述五脏与神、魂、魄、精、营的相互联系? 151
2-15 《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谓“合、荣、主”的含义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152
2-16 《内经》、《难经》怎样论述切脉独取寸口的原理?为什么自《难经》至今以独取寸口为主? 153
2-17 五脏精气衰败会出现哪些病态?为什么? 153
2-18 什么是四时五脏的正常脉象?四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脉象? 154
2-19 《素问·玉机真藏论》四时五脏病脉有哪些表现?各主何病证? 154
2-20 形气色脉的逆从、难易有何临床意义? 155
2-21 《素问·经脉别论》对饮食物在体内的输布过程是怎样阐述的?有何临床意义? 156
2-22 何谓“五气所病”、“五精所并”、“五病所发”、“五邪所乱”? 157
2-23 什么是五液?五液病变与五脏有何关系? 157
2-24 何谓五味所入?偏嗜五味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158
2-25 《素问·血气形志篇》对六经气血多少有何论述?其临床有何意义? 159
2-26 《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和《伤寒论》的六经分证有什么不同? 160
2-27 何谓阴阳交?其主证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160
2-28 何谓风厥?何谓劳风?表现有何不同?其发病原理是什么? 161
2-29 为什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五脏咳的病理和证候特点是什么? 161
2-30 《素问·举痛论》九气为病的病理机制是什么?如何理解“百病皆生于气”? 162
2-31 《素问·痺论》中痺证成因是什么?怎样分类? 163
2-32 《素问·痿论》中五痿病因、病机及症候是什么? 163
2-33 为什么说“治痿者,独取阳明”? 164
2-34 何谓“奇病”?《素问·奇病论》载有哪些奇病?其病因病理及症状有何不同? 164
2-35 《素问·调经论》中“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165
2-36 为什么“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 165
2-37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是什么意思? 166
2-38 怎样理解“热无犯热,寒无犯寒”、“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和“无犯胃气”? 167
2-39 木郁达之、火郁发之、金郁泄之、土郁夺之、水郁折之,都是什么意思? 167
2-40 “病机十九条”是怎样分类的?它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68
2-41 怎样理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169
2-42 为什么说“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170
2-43 怎样理解“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和“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170
2-44 如何理解“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171
2-45 如何理解“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171
2-46 如何理解“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171
2-47 如何理解“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171
2-48 如何理解“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172
2-49 怎样理解“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172
2-50 怎样理解“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72
2-51 怎样理解“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173
2-52 怎样理解“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173
2-53 怎样理解“诸脓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二者有何异同? 174
2-54 怎样理解“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174
2-55 为什么“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而“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有何临床意义? 174
2-56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是什么意思?临床中如何实施这一原则? 175
2-57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在临床上如何运用? 176
2-58 如何理解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结者散之、坚者软之、强者泻之、高者抑之、客者除之、留者攻之等治疗原则? 176
2-59 怎样理解散者收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下者举之、劳者温之等治疗原则? 177
2-60 什么是运气学说?五运六气与人体有什么关系? 178
2-61 什么叫干支?干支是怎样命名的? 179
2-62 干支怎样配阴阳五行? 180
2-63 什么是“三阴三阳”和“六气”?地支是怎样配三阴三阳及六气的? 181
2-64 什么叫“花甲”?干支怎样纪年? 182
2-65 什么叫五运?五运的基本内容及推算方法是什么? 183
2-66 什么叫主气?主气应怎样推算? 185
2-67 什么叫客气?客气如何推算?有什么规律性? 186
2-68 客气有什么异常变化? 187
2-69 什么是“客主加临”?如何推算?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 187
2-70 五运和六气为什么要结合运用?其内容有哪些? 188
2-71 怎样分析运、气的盛衰?有何意义? 189
2-72 什么叫“平气”?“平气”怎样推算? 190
2-73 什么叫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太乙天符?怎样推算? 190
2-74 怎样运用五运的变化规律说明发病情况? 192
2-75 怎样运用六气的基本原理说明发病情况? 193
2-76 脏腑是怎样相合的?其意义如何? 194
2-77 根据《灵枢·营卫生会》篇中营卫运行规律阐述睡眠、呵欠的生理、病理。 194
2-78 何谓“十二奇邪”?其病理机制是什么? 195
2-79 《灵枢·决气》篇中的精、气、津、液、血、脉各指什么?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196
2-80 在望诊中面色浮沉、散搏、泽夭、上下的变化有什么临床意义? 197
2-81 五脏六腑之胀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有何不同? 198
第三部分 伤寒 199
3-1 什么是六经辨证? 199
3-2 六经病之间有什么关系?掌握六经传变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99
3-3 《伤寒论》的六经与《内经》的六经有什么关系? 200
3-4 伤寒的涵义是什么? 201
3-5 《伤寒论》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202
3-6 为什么要辨阴阳两纲?如何辨别? 203
3-7 为什么说阴阳自和必自愈?这一理论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203
3-8 何谓太阳病?太阳病的性质和主要脉证是什么? 204
3-9 何谓太阳中风?太阳中风的主要脉证、病理和治法是什么? 204
3-10 太阳中风用桂枝汤要注意哪些问题?药后出现“反烦不解”应怎样处理? 205
3-11 营卫不和可见哪些证候?如何治疗? 206
3-12 太阳伤寒表实与太阳误下邪气内陷为什么不能用桂枝汤?酒客患太阳中风为什么也不能用桂枝汤? 207
3-13 太阳中风汗后有的损伤营阴,有的损伤卫阳,各见哪些症状?如何治疗? 207
3-14 太阳伤寒的主要脉证和病理是什么?如何治疗? 208
3-15 咽喉干燥者、淋家、汗家患伤寒表实证为什么不可发汗?应如何处理? 209
3-16 亡血家、疮家、衄家得了太阳伤寒为什么不能用汗法?应如何治疗? 209
3-17 伤寒表实证出现尺脉迟、尺脉微和胃中虚冷还能用发汗法吗? 210
3-18 伤寒衄后病解的机理是什么?如果衄后表不解应如何处理? 211
3-19 太阳表郁不解,可见哪几种类型?如何辨证施治? 211
3-20 太阳中风和伤寒都兼见“项背强几几”,治法有无区别? 212
3-21 伤寒兼里热证的形成原因和主要脉证是什么?如何治疗? 213
3-22 伤寒兼里有水饮证可见哪些临床症状?如何治疗? 213
3-23 太阳蓄水证的主要脉证及其治法是什么? 214
3-24 太阳蓄血证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辨证论治? 214
3-25 太阳病误用汗吐下可见哪些病情?如何治疗? 215
3-26 太阳病中有哪几种喘症?如何辨证施治? 216
3-27 太阳病可见哪几种下利证?治法有何不同? 217
3-28 汗出过多为什么会引起心下悸和耳聋?如何施治? 218
3-29 大结胸证如何治疗?应注意哪些问题? 218
3-30 小结胸和寒实结胸二者在证治上有何区别?怎样认识脏结? 219
3-31 何谓火法?“脉浮热甚”与“微数”之脉为什么不能用火法治疗? 220
3-32 太阳表证为什么多用汤剂取汗?误用火法造成的烦躁证或惊狂证如何治疗? 221
3-33 阴阳两虚兼太阳表证误用桂枝汤能造成什么后果?如何随证施治? 221
3-34 怎样认识外感病过程中脉结代、心动悸?如何治疗? 222
3-35 心脾两虚兼外感,如何处理? 222
3-36 太阳病下后复汗导致阴阳两虚可见哪些脉证?如何治疗? 223
3-37 太阳病误治所致的烦躁有哪两种证候?治法有无区别? 223
3-38 痞证是怎样形成的?热痞及其兼证治法有什么不同? 224
3-39 寒热错杂的痞证有哪几种类型?如何辨证施治? 225
3-40 黄连汤证的病理特点是什么?它与半夏泻心汤证有何区别? 226
3-41 心中懊?是怎样产生的?用梔子豉汤治疗应注意些什么? 226
3-42 痰饮宿食壅塞胸膈上脘可见哪些症状?为什么要用吐法治疗? 227
3-43 怎样辨别烦躁证的寒热虚实? 227
3-44 口渴都是由于伤津引起的吗?《伤寒论》是怎样辨证施治的? 228
3-45 阳结、阳微结、阴结、纯阴结有何异同? 230
3-46 《伤寒论》中治利之法有哪些? 230
3-47 《伤寒论》中有哪些治痛的方法? 231
3-48 浮脉仅仅见于太阳表证吗? 233
3-49 解表退热法在《伤寒论》中的具体运用有哪些? 234
3-50 何谓阳明病?“胃家实”是阳明病经、府证的共同病理吗? 235
3-51 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的含义是什么?应如何认识? 235
3-52 阳明病的主要外证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 236
3-53 阳明经证有哪些病理特点?它分为几种主要类型?又如何区别施治? 237
3-54 阳明府实重证的病理和主要脉证有哪些?为什么要用大承气汤治疗? 237
3-55 阳明病燥屎已成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238
3-56 阳明病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急下?怎样认识阳明病中的谵语和郑声? 239
3-57 脾约证的病理是胃强脾弱吗? 240
3-58 阳明病在什么情况下当用导法? 241
3-59 阳明病有哪些禁下证?为什么禁下? 241
3-60 阳明病发黄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辨证论治? 242
3-61 阳明蓄血和太阳蓄血有什么不同? 243
3-62 阳明病为什么发生出血?如何治疗? 243
3-63 何谓少阳病?少阳病的性质是什么?少阳与其它经脉的关系如何? 244
3-64 少阳病的成因和主要脉症有哪些?怎样治疗? 245
3-65 怎样认识小柴胡汤证? 245
3-66 少阳和阳明证候同时出现,怎样判断病情偏重少阳? 246
3-67 少阳兼阳明里实证如何论治? 247
3-68 太阴病是怎样形成的?有哪几种转归? 247
3-69 太阴病的症状特点和阳明病有何不同?治法和方药是什么? 248
3-70 太阴发黄与阳明发黄有哪些不同? 249
3-71 太阴与太阳同病可见哪些类型?如何辨治? 249
3-72 何谓少阴病?少阴病有哪两种类型?主要证候及治法是什么? 250
3-73 少阴病提纲反映了什么病机?有何临床意义? 250
3-74 少阴阳虚水泛证和少阴阳虚身痛证的症状和治法是什么? 251
3-75 格阳证和戴阳证有何区别?如何治疗? 252
3-76 太阳与少阴同病,在治疗上应注意什么?少阴病为何不可发汗? 253
3-77 少阴阴虚火旺证和少阴水热互结证的治法是什么? 253
3-78 如何辨治少阴咽痛和少阴尿血? 254
3-79 少阴病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用灸法?判断少阴病预后的关键是什么? 255
3-80 如何认识少阴急下三证? 256
3-81 厥阴病为什么会出现寒热错杂证? 256
3-82 厥的表现及其病理是什么? 257
3-83 《伤寒论》所讲的厥证及其治法有哪些?为什么有“应下”与“不可下”之分? 258
3-84 蛔厥与藏厥有什么不同?如何治疗? 259
3-85 厥阴热利和少阴下利便脓血,两者在性质上与治疗方法上有何区别? 259
3-86 厥阴病的当归四逆汤证和少阴病的四逆汤证、四逆散证在治疗方法上有何区别? 260
3-87 怎样诊断除中证? 261
3-88 如何运用吴茱萸汤? 261
3-89 厥阴病上热下寒唾脓血、泄利证应如何治疗? 262
3-90 如何认识厥热胜复? 262
3-91 病后“劳复”和病后虚寒“喜唾”应如何治疗? 263
3-92 何谓霍乱?霍乱的亡阳脱液应如何救治? 263
第四部分 金匮 265
4-1 《金匮要略》一书在其结构与写作方法上有哪些特点? 265
4-2 《金匮要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266
4-3 “治未病”的意义是什么?张仲景是怎样论述虚实异治的? 267
4-4 发病的原因有哪些?“养慎”的意义是什么? 269
4-5 季节与气候不相适应而引起疾病和用药有什么关系? 269
4-6 病邪侵犯人体,所伤害的部位有哪些规律? 270
4-7 怎样通过闻语声、察呼吸来判断病位? 271
4-8 怎样掌握先后缓急和审因论治的原则? 272
4-9 怎样根据五脏的喜爱和厌恶来进行治疗和护理? 273
4-10 外感痉病有何特点?如何分型治疗? 274
4-11 哪些病证误治容易成痉?里热成痉应如何处理? 275
4-12 风湿在表为什么只能微发其汗?风湿表实证的治法应注意什么? 276
4-13 风湿表虚证分几种类型?治疗方法有哪些? 277
4-14 中暍可见哪些证候?典型证的治法如何? 278
4-15 百合病的发病关键在哪里?用什么方法治疗? 279
4-16 什么是百合病的正治法?误治之证如何处理? 279
4-17 什么是狐惑病?治疗本病为什么要着重解毒? 280
4-18 狐惑病酿脓,如何治疗? 281
4-19 阴毒和阳毒为什么不是寒证和热证?二者在治法上有无区别? 281
4-20 疟病为什么多见弦脉?形成疟母应如何治疗? 282
4-21 疟病分哪几种类型?治法有什么区别? 282
4-22 中风病分哪些类型?中风三方在主治上有何区别? 283
4-23 历节病的发生有哪些因素?治疗历节病为什么要寒热兼顾? 284
4-24 血痹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分证治疗? 285
4-25 “虚劳诸不足”为什么易患外感?强调扶正的意义何在? 286
4-26 “虚劳里急”怎样区分其轻重?治法为何侧重甘温扶阳? 286
4-27 肾虚的虚劳病有哪些主要脉证?在治法上为什么强调温养下元? 287
4-28 虚劳病心烦失眠为何着重补肝?虚劳挟瘀为何强调破血祛瘀? 288
4-29 虚劳病患者经常遗精的原因何在?应如何治疗? 288
4-30 肺痿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辨证施治? 289
4-31 肺痈的病变过程怎样?如何掌握开肺、清肺、排浓之法? 290
4-32 咳嗽上气病常见哪些证候?怎样辨证施治? 291
4-33 寒性咳喘和热性咳喘二者在证治上各有何特点? 292
4-34 “咳而脉浮”和“咳而脉沉”意味着什么?治法有何不同? 293
4-35 奔豚气的发病仅仅是冲气上逆吗?治奔豚气为什么有清温之不同? 294
4-36 胸痹的发病关键何在?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病证? 295
4-37 胸痹的典型症状是哪些?用宣痹通阳法应注意些什么? 295
4-38 胸痹的实证、虚证和急证各有何特点?怎样治疗? 296
4-39 怎样区别心痛和胸痹?心痛轻证和重证治法有什么不同? 297
4-40 腹满而舌黄意味着什么?实热性腹满为什么要着重行气? 298
4-41 “按之心下满痛”和“腹满不减”发病有何不同?如何治疗? 298
4-42 虚寒性腹满的症状特点是什么?治疗重点是什么? 299
4-43 寒疝的主证、主方是什么?兼证如何处理? 300
4-44 寒疝的轻证、虚证和实证怎样辨别?治法有什么不同? 300
4-45 宿食病可见哪些特殊脉证?为什么有的用下法?有的用吐法? 301
4-46 五脏风寒证、三焦病、积聚病三者包括哪些内容? 302
4-47 肝着和肾着各有何特征?二者的治法为何不同? 303
4-48 痰饮病的成因是什么?分哪些类型?为什么治痰饮“当以温药和之”? 304
4-49 痰饮的虚证常见哪些证型?为什么说外饮治脾,内饮治肾? 305
4-50 饮留心下与饮留肠间在临床表现和治法上有哪些不同? 306
4-51 中焦停饮上逆和下焦停饮上逆在症状和治法上有无区别? 306
4-52 悬饮、溢饮与支饮三者在脉证和治法上有何区别? 307
4-53 支饮证用小青龙汤为何会引起变证?出现变证应怎样处理? 308
4-54 怎样辨别支饮的急证、顽证和重证?三者在治法上有什么不同? 309
4-55 消渴病的发病关键在哪里?怎样掌握清热生津、补肾之法? 310
4-56 伤寒小便不利和杂病小便不利,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有何不同? 311
4-57 什么是水气病?可分哪些类型? 312
4-58 水气病的治疗大法是什么? 313
4-59 风水可见哪些证型?怎样治疗? 314
4-60 皮水和正水在治法上有何不同? 314
4-61 黄汗的脉证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治黄汗着重于宣达卫阳? 315
4-62 怎样理解水气病的气分、血分与水分?气分证应如何治疗? 316
4-63 为什么说黄疸病是“从湿得之”?黄疸的治法有哪几种? 317
4-64 什么是“五疸”?治女劳疸和黑疸为什么要采用逐渐消磨之法? 318
4-65 谷疸和酒疸的治法有什么区别? 319
4-66 黄疸病湿偏重证和热偏重而里实证在治疗上要注意些什么? 320
4-67 惊和悸在脉证和治法上有无区别? 321
4-68 “酒客咳者”为什么必致吐血?吐血如何辨证施治? 322
4-69 远血和近血的性质和治法各有何特点? 322
4-70 瘀血内停在脉证上有哪些反映?如何治疗瘀血化热之证? 323
4-71 呕吐的基本证候类型有哪些?如何辨证施治? 324
4-72 呕吐除基本证候类型外,因其他病证引起的有哪几种?治法如何? 325
4-73 哕证分哪几种?温、清、通利等治法怎样掌握? 326
4-74 下利可出现哪些病情?如何治疗? 327
4-75 痢疾常见哪些证候?治疗上要注意些什么? 328
4-76 肠痈脓未成和脓已成在脉证治法上有何不同? 329
4-77 四肢运动障碍的病证有哪些?治法有何区别? 330
4-78 阴狐疝气和蚘虫病在脉症治法上各有何特点? 330
4-79 阴阳失调与胃虚停饮的妊娠呕吐其表现与治法有何区别? 331
4-80 妊娠腹痛有哪几种证型和治法? 332
4-81 癥病而致胎动下血的证候有何特点?怎样治疗? 332
4-82 “漏下”、“半产下血”、“胞阻”三者有何不同?为什么都可用胶艾汤治疗? 333
4-83 妊娠小便难和小便不利的病机与治疗有何不同? 333
4-84 “妊娠养胎”有哪两个方剂?各适用于何种证候? 334
4-85 何谓新产三病?其发病机理是什么? 335
4-86 妇人产后腹痛有哪几种?其主证及主方是什么? 335
4-87 产后大便难如何辨证施治? 336
4-88 产后发热,《金匮》应用哪些方剂治疗?为什么? 336
4-89 热入血室怎样治疗? 337
4-90 “脏躁”、“咽中如有炙脔”是怎样发生的?如何治疗? 338
4-91 半产后瘀血停留所致的下血不止,为什么用温经汤治疗? 338
4-92 瘀血停留可以引起哪些月经病?怎样治疗? 339
第五部分 温病 340
5-1 什么是温病?为什么说温病是多种外感急性热性病的总称? 340
5-2 温病具有哪些特点? 340
5-3 温病怎样辨证求因? 341
5-4 温病包括哪些疾病?这些疾病是怎样定名和分类的? 341
5-5 温病顺传、逆传这两种传变形式各有何特点? 342
5-6 卫分证具有哪些特点?常见哪些证候类型? 342
5-7 气分证是怎样形成的?具有什么特点?常见哪些证候类型? 343
5-8 营分证是怎样形成的?具有什么特点?常见哪些证候类型? 344
5-9 血分证是怎样形成的?具有什么特点? 344
5-10 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有何区别?伏邪温病在邪伏部位上有几种不同的观点? 345
5-11 何谓温疫?温病与温疫有何关系? 346
5-12 温病与伤寒有何关系?怎样鉴别? 346
5-13 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347
5-14 三焦辨证有何临床意义? 348
5-15 何谓温病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348
5-16 温病临床怎样运用三焦辨证? 349
5-17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有何异同? 350
5-18 湿热病邪、燥热病邪是怎样产生的?各具有哪些特点? 350
5-19 何谓“疠气”?“疠气”是一种什么样的致病因素? 351
5-20 何谓卫气同病、卫营合邪、气营两燔、气血两燔? 351
5-21 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是怎样产生的?各有哪些特点? 352
5-22 温病过程中出现四肢厥冷、脉伏都是亡阳吗? 352
5-23 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是什么意思? 353
5-24 温病汗出有几种异常表现? 353
5-25 何谓战汗?战汗后应注意什么问题? 354
5-26 温病辨口渴应注意哪些问题? 355
5-27 温病发热常见哪些热型? 355
5-28 温病如何辨别神志异常? 356
5-29 温病辨斑疹应注意哪些问题? 357
5-30 怎样区分温病痉厥的虚实性质? 358
5-31 白苔的不同表现在温病诊断上有何意义? 358
5-32 黄苔在温病诊断上如何观察和分析? 359
5-33 绛舌在温病临床上有何意义? 360
5-34 诊断温病为何需要验齿? 361
5-35 在温病临床上怎样运用解表法? 361
5-36 温病应用清气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362
5-37 在卫汗之,到气清气的意义何在? 363
5-38 透热转气有何临床意义? 363
5-39 温病中哪些证候需要用凉血法治疗? 364
5-40 和解法在温病临床上怎样具体运用? 364
5-41 温病如何使用通下法? 365
5-42 湿温里结胃肠与伤寒阳明府实证在使用下法上有何不同? 366
5-43 清营法适用于温病的哪些证候? 366
5-44 清心开窍与豁痰开窍在温病临床上怎样区别使用? 367
5-45 温病动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368
5-46 为何说滋阴法在温病治疗上具有重要地位?临床上怎样运用? 368
5-47 温病临床怎样运用化湿法? 369
5-48 固脱法有哪几种?适用于温病的哪些证候? 370
5-49 伤寒下不嫌迟,温病下不厌早的道理何在? 370
5-50 温病为何需要早期诊断?常用哪些诊断方法? 371
5-51 温病有哪些兼夹证? 372
5-52 温病愈后怎样调理?劳复和食复是怎么回事? 373
5-53 “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是怎么回事? 374
5-54 “斑出热不解者”,为何“主以甘寒”? 374
5-55 如何理解“阳旺之躯,胃湿恒多”,“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 375
5-56 “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的道理是什么? 376
5-57 如何理解“泻南补北”,“急以咸苦下之”,“上者上之也”? 377
5-58 何谓风温?风温的病理传变趋向如何? 378
5-59 风温初起邪袭肺卫怎样辨治? 378
5-60 风温初起,可见哪些变化?怎样处理? 379
5-61 风温热在胸膈可见哪些证型?如何治疗? 379
5-62 风温邪热在肺可见哪些类型?如何治疗? 380
5-63 风温肺热发疹如何治疗?本病与麻疹怎样鉴别? 381
5-64 风温胃热炽盛和肠道热结怎样辨治? 381
5-65 “逆传心包”是怎么回事?如何救治? 382
5-66 温热病中出现“厥脱”是怎么回事? 383
5-67 温热病出现“厥脱”怎样治疗? 383
5-68 辨别大渴、烦渴、燥渴有何临床意义? 384
5-69 温病肠道热结的治疗为何多用调胃承气汤?出现兼证怎样论治? 384
5-70 春温与风温是同一种疾病吗? 385
5-71 中医对伏气温病发病机理有哪些看法? 386
5-72 春温发痉怎样辨治? 387
5-73 春温发斑怎样治疗? 387
5-74 在温病临床上怎样随证运用加减复脉汤? 388
5-75 温热病后期为什么会出现“阴虚火炽”和“肾阴耗损”?如何治疗? 389
5-76 何谓暑温?其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是什么? 389
5-77 暑入阳明、暑伤津气、津气欲脱、暑伤心肾如何鉴别? 390
5-78 什么是暑热动风与暑入心营?治法有何区别? 391
5-79 暑温夹湿怎样辨治? 391
5-80 何谓暑瘵、冒暑、暑秽?各如何治疗? 392
5-81 为什么说湿温的发病是“内外合邪”? 393
5-82 在湿温病过程中如何应用“加减正气散”? 393
5-83 治疗湿温病为什么要“三禁”? 394
5-84 湿温病在什么情况下可汗、可下、可滋润? 395
5-85 湿热病邪在上、中、下三焦各有何症状特点?如何治疗? 395
5-86 湿温病外发“白?”如何处理?应注意些什么? 396
5-87 湿温病过程中出现神志症状为什么不叫“热闭心包”而叫“湿热蒙蔽心神”? 397
5-88 湿温病后期大便下血怎样防治? 397
5-89 湿温后期出现余邪逗留及湿胜阳微怎样调治? 398
5-90 “伏暑”是什么病?应该与哪些疾病作鉴别? 398
5-91 伏暑病初起有哪些见证?怎么治疗? 399
5-92 湿浊阻于膜原与邪留少阳怎样区别? 400
5-93 伏暑邪在营血可见哪些兼证?怎么治疗? 401
5-94 秋燥是什么病? 401
5-95 燥邪伤肺有哪些见证?怎样治疗? 402
5-96 “凉燥”为什么不属于温病范围? 402
5-97 对“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如何理解? 403
5-98 为什么说冬温和风温是一种疾病? 403
5-99 “大头瘟”是怎么回事? 404
5-100 什么是“烂喉痧”?与其他温病有何不同? 405
5-101 何谓暑燥疫?怎样辨证施治? 405
5-102 何谓湿热疫?怎样辨证施治? 406
5-103 妇人患温病在辨证施治上有何特殊性? 407
5-104 温病在什么情况下采用通下法?其通下原则有哪些? 407
5-105 热病神昏有哪些证型?如何处理?为什么要狠抓一个“早”字? 408
5-106 温病高热都可以冰敷吗? 408
5-107 怎样掌握高热伤阴及养阴的指征? 409
第六部分 中药 410
6-1 中药和草药有何区别?何谓中成药? 410
6-2 中药的性能是什么?有何实际意义? 410
6-3 什么叫四气?四气对认识和运用药物有何指导意义? 411
6-4 什么叫五味?五味能说明药物的哪些作用特点? 412
6-5 药物的气和味有何关系? 412
6-6 什么是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对认识和运用药物有何临床意义? 413
6-7 何谓归经?归经对药物性质的认识和指导临床用药有何意义? 414
6-8 什么是补泻?药物的补泻作用意义何在? 415
6-9 中药有毒与无毒的概念古今有何区别?对于临床应用有何意义? 415
6-10 中药材为什么要加工炮制?其目的是什么? 416
6-11 什么叫修制、水制?其制作方法与目的都有哪些? 417
6-12 炒制、烫制、煨制、煅淬的操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418
6-13 炙制的操作方法有哪几种? 419
6-14 水火共制法的操作方法有哪些?还有哪些其它制法? 420
6-15 什么是药物的配伍关系?药性“七情”有哪些内容? 421
6-16 如何使用引经药?常用的引经药有哪些? 422
6-17 什么是药用禁忌?禁忌的内容有哪些? 423
6-18 如何看待十八反、十九畏? 424
6-19 药物的剂量对临床疗效有何意义?古今用药剂量有何差异? 425
6-20 决定药物用量的因素有哪些? 426
6-21 贮藏中药材有何意义?保管药材的方法有哪些? 427
6-22 中药材在什么时候采集为宜?为什么? 428
6-23 解表药的效用特点有哪些?应用时须注意什么? 429
6-24 麻黄与桂枝的功效和临床应用有哪些异同? 430
6-25 在临床应用麻黄、桂枝和香薷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31
6-26 紫苏、苏子二者同出一物,为什么临床应用不同? 431
6-27 荆芥与防风在效用上的共同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者又有什么不同? 432
6-28 细辛的效用有哪些?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433
6-29 白芷、辛荑、苍耳子三药的功效及临床应用有何异同? 434
6-30 薄荷、牛蒡子、蝉蜕三者在性味功用上有什么不同? 434
6-31 桑树的哪些部分可作药用,其作用特点有何区别? 435
6-32 菊花的功用有哪些?黄菊花、白菊花、野菊花三者的效用各有什么特点? 436
6-33 柴胡、升麻、葛根三者的功效与应用有何异同? 437
6-34 淡豆豉、大豆黄卷、黑豆是否同源?功用有什么区别? 437
6-35 清热药的效用特点是什么?应用清热药时须注意哪些问题? 438
6-36 清热药分哪几类?各类药物的效用特点和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439
6-37 石膏和知母为何在临床上常同用?功效与应用又各有哪些特点? 440
6-38 梔子及其皮、仁、炮制品的功用有什么不同?梔子与豆豉在除烦作用上有何不同? 441
6-39 莲的哪些部分可以入药?其效用有什么不同? 441
6-40 淡竹叶、竹叶、竹叶卷心三者是否同出一物?其效用有何特点? 443
6-41 夏枯草、白毛夏枯草、夏至草与夏天无,是否同属一物?其功效与应用有无区别? 443
6-42 犀角的效用有哪些?水牛角能否代替犀角应用? 444
6-43 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三者的效用有何不同? 445
6-44 丹皮与玄参的功效及应用有何区别? 446
6-45 赤芍与白芍是否一药?其功用有什么不同? 446
6-46 常用的退虚热的药物有哪些?其功效与应用各有何特点? 447
6-47 黄芩、黄连、黄柏三者的功用有哪些异同? 448
6-48 龙胆草和秦皮的功效与应用有何特点? 449
6-49 白藓皮和苦参的功效与应用有哪些异同? 449
6-50 银花和连翘的功效与应用有哪些异同? 450
6-51 大青叶、板蓝根和青黛是否来源于一物?临床上如何区别应用? 451
6-52 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休三者的效用特点是什么? 451
6-53 贯众、四季青、白蔹、漏芦和土茯苓的临床应用各有什么特点? 452
6-54 在清热解毒药物中,善消内痈的药物有哪些?其效用有何特长? 453
6-55 常用的止泻止痢的药物有哪些?其效用各有什么特点? 454
6-56 常用的清热毒、利咽喉药有哪些?其主要功用有什么不同? 454
6-57 常用的清肝明目药有哪些?其功效及应用如何? 455
6-58 青蒿与常山的抗疟作用特点是什么?临床应用有何区别? 456
6-59 化痰止咳药可分哪几类?各类药物的效用特点及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457
6-60 半夏与南星的临床应用各有哪些特点?半夏是妊娠恶阻禁忌药吗? 457
6-61 半夏的加工制品有几种?其作用特点与生半夏有何不同? 459
6-62 制南星、胆南星、生南星三药功效与临床应用有何区别?应注意些什么? 459
6-63 禹白附与关白附、猫爪草与猫眼草有何不同?临床上如何区别应用? 460
6-64 白芥子与葶苈子、白前与前胡的效用有何区别? 461
6-65 桔梗的效用是什么?为什么称桔梗为“舟楫之剂”? 462
6-66 贝母有几个品种?它们的功用有何不同? 462
6-67 栝蒌的效用是什么?栝蒌皮、栝蒌仁、蒌仁霜、天花粉与栝蒌的效用有何不同? 463
6-68 竹茹、竹沥、天竺黄三药在临床上怎样区别应用? 464
6-69 海浮石与海蛤壳、海藻与海带、金礞石与青礞石的功用有何异同? 465
6-70 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三药是否同出一物?功效与临床应用有无区别? 465
6-71 百部、紫菀、款冬花三药的性味效用相同吗? 466
6-72 药用杏仁有哪两种?其性能与临床应用各有什么特点? 467
6-73 能止呕的中药有哪些?其作用各有什么特点? 467
6-74 芳香化湿药的作用特点是什么?适应病证及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468
6-75 藿香与佩兰的效用有何异同?为什么夏秋季宜用鲜品? 469
6-76 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三药在临床上如何区别应用? 469
6-77 砂仁与草果的效用都有哪些异同? 470
6-78 什么是消食药?消食药有哪些效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471
6-79 “焦四仙”都由哪些药物组成?这些药物在消食导滞上适用于什么病症? 471
6-80 临床常用的药曲有哪几种?各种药曲的效用怎样? 472
6-81 鸡内金与山楂的效用有何异同? 473
6-82 莱菔子、谷芽在临床上如何使用? 473
6-83 什么叫行气药,功用有何特点?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474
6-84 橘皮、橘红、橘白、橘络、橘叶、橘核同出于橘树,其功用相同吗? 475
6-85 枳实与枳壳二药在功能与主治上有无差别? 475
6-86 如何区别使用厚朴、厚朴花、香橼和佛手? 476
6-87 沉香、降香、檀香三药如何区别使用? 477
6-88 木香与乌药均可治疗气滞,但二者在使用上有何区别? 478
6-89 荔枝核、大腹皮、柿蒂均系理气药,各有何特点? 479
6-90 香附为何称“气病之总司”?它与青皮的效用有何区别? 479
6-91 什么叫泻下药?其主要功用有哪些?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480
6-92 泻下药分几类?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是什么?常用药物有哪些? 481
6-93 大黄与巴豆的效用有何异同? 481
6-94 番泻叶、芦荟、望江南同为攻下药,其效用一样吗? 481
6-95 皮硝在临床上常用的加工品有哪些?效用有何区别? 483
6-96 火麻仁、亚麻仁、胡麻仁的效用各有哪些?在用于便秘治疗上三者有何区别? 483
6-97 郁李仁、蜂蜜各有何效用?在治疗便秘上如何选用? 484
6-98 甘遂、大戟、芫花三者的功用各有哪些?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485
6-99 牵牛子、商陆、续随子、乌桕根皮四药的效用有何区别? 485
6-100 何谓驱虫药?驱虫药的效用有哪些?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486
6-101 苦楝皮与苦楝子同出一物,其效用有何区别? 487
6-102 鹤草芽、雷丸、槟榔、南瓜子驱杀绦虫,其作用机理是否一样?应用时要注意什么? 487
6-103 使君子、榧子、鹤虱的效用各有什么特点? 488
6-104 芳香开窍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范围有哪些?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488
6-105 牛黄、苏合香的临床应用有何区别? 489
6-106 麝香与冰片的功效与主治有哪些不同? 489
6-107 什么是温里药?其主要功用有哪些?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490
6-108 附子、乌头同出一物,其效用一样吗? 490
6-109 干姜、生姜、炮姜、姜皮、姜汁来源于一物,其功用是否相同? 491
6-110 桂树的哪些部分可以入药?其效用有何区别? 492
6-111 花椒与胡椒、小茴香与大茴香的效用如何?它们之间是否可以相互代用? 493
6-112 荜拨与荜澄茄、吴茱萸与高良姜在临床治疗上各有何特点? 493
6-113 平肝药分几类?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主治有哪些?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94
6-114 羚羊角的效用有哪些?在缺乏羚羊角时能用山羊角代替吗? 495
6-115 牛黄的效用是什么?能否用人工牛黄来代替? 495
6-116 天麻、钩藤二药的功效与应用有哪些异同? 496
6-117 全蝎、蜈蚣、地龙皆能熄风解痉,三者如何区别应用? 497
6-118 僵蚕、僵蛹、蚕砂、蚕茧同出一物,其效用都有什么特点? 498
6-119 龙骨与牡蛎、龙齿与贝齿的效用有何共同点?每味药的作用又有什么特点? 498
6-120 珍珠、珍珠母二药的临床效用有哪些异同? 499
6-121 石决明与草决明、代赭石与磁石在功用上有什么异同? 500
6-122 白蒺藜、潼蒺藜、农吉利是否一物?其效用各有什么不同? 501
6-123 安神药的分类和主治如何?应用时要注意什么? 501
6-124 朱砂、琥珀二药的功效主治有何异同? 502
6-125 多睡用生枣仁、不眠用炒枣仁的说法对吗? 502
6-126 远志的效用有哪些?应用时须注意什么? 503
6-127 灵芝草的功效与应用有哪些? 504
6-128 酸枣仁、柏子仁二药在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 504
6-129 利水渗湿药的作用特点及适应症是什么?应用时要注意什么? 505
6-130 白茯苓、赤茯苓、茯神、茯神木、茯苓皮的临床效用各有什么特点? 506
6-131 为什么说茵陈是治黄疸之要药?临床如何运用? 507
6-132 冬瓜药用可分几部分?各自的功效与运用有什么特点? 507
6-133 半枝莲与半边莲、蝼蛄与蟋蟀两组药的功效与运用有什么区别? 508
6-134 萹蓄、瞿麦、萆薢三药均治淋证,其效用有无区别? 509
6-135 车前子、车前草二药来源于一物,其功效与主治有哪些异同? 509
6-136 滑石、石苇、海金砂、金钱草均系常用的利水通淋药物,它们的临床运用各有何特点? 510
6-137 猪苓、泽泻、薏苡仁均为利水消肿药,其临床运用有何不同? 511
6-138 通草、木通、灯心草、冬葵子皆能利尿通淋,其效用有何区别? 511
6-139 祛风湿药的作用和适应症有哪些?怎样使用? 512
6-140 防己的功效与主治有哪些? 513
6-141 独活和羌活同属一物吗?二者在临床上如何区别应用? 513
6-142 秦艽、威灵仙均能祛风湿,其临床运用有何区别? 514
6-143 五加皮的功用有哪些?南北五加有何区别? 515
6-144 续断、桑寄生、狗脊、骨碎补在临床上怎样区别运用? 515
6-145 海风藤、络石藤、青风藤三药的效用有什么异同? 516
6-146 虎骨、虎睛、虎骨胶都有哪些功用?虎骨的代用品是什么? 517
6-147 乌梢蛇、白花蛇二药在临床上如何运用?蛇蜕的功用与二药有何区别? 517
6-148 臭梧桐、豨莶草二药在临床上如何区别运用? 518
6-149 木瓜有什么功用?木瓜与白芍在治疗筋病上有什么区别? 519
6-150 海桐皮、老鹳草、路路通、松节伸筋草、透骨草、穿山龙等六种药物的效用各有什么特点? 519
6-151 止血药的功用有哪些?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520
6-152 止血药可分几类?各类药物的效用特点是什么? 521
6-153 止血药炒煅成炭后能否增强止血效用? 521
6-154 临床运用化瘀止血药的意义是什么? 522
6-155 紫珠草、白芨、仙鹤草三药的止血作用各有哪些特点? 523
6-156 血余炭与棕榈炭、花生衣与土大黄的功用有何异同? 523
6-157 大蓟、小蓟及其炒炭后在临床应用上有哪些异同? 524
6-158 槐花、槐角、地榆均治下部出血,在应用上有何异同? 525
6-159 三七的功用有哪些?菊叶三七、景天三七、竹节三七的效用与三七有何异同? 525
6-160 生蒲黄与蒲黄炭的效用是否一样?在临床上如何使用? 526
6-161 茜草、花蕊石、降真香三药各有何功效? 526
6-162 艾叶、炮姜、灶心土都是温经止血药,其效用各有何特点? 527
6-163 活血祛瘀药的作用特点有哪些?临床使用时须注意什么? 528
6-164 丹参的功用有哪些?“一物丹参功同四物”的说法如何理解? 528
6-165 益母草的名称是怎样来的?其效用与泽兰有什么区别? 529
6-166 怎样理解“牛膝引血下行”?川牛膝、怀牛膝、土牛膝三者功用有何不同? 530
6-167 红花、凌霄花、月季花、玫瑰花的功用有何异同? 530
6-168 怎样理解“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川芎能治哪些病症? 531
6-169 姜黄、都金是否同源一物?效用有什么不同? 532
6-170 常用的通乳药有哪些?效用各有何特点? 533
6-171 延胡索能治哪些疼痛?怎样使其止痛作用加强?与五灵脂的功用有何区别? 533
6-172 血竭、自然铜、苏木在临床应用上如何区别? 534
6-173 为什么把水蛭、虻虫、?虫叫作破血药?临床如何选用? 535
6-174 桃仁的功用有哪些?桃叶、桃枝、桃根、桃树胶各有什么作用? 536
6-175 什么是补益药?共分几类?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什么? 536
6-176 什么叫补气药物?其适应症和应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537
6-177 人参的功效与应用有哪些?党参能代替人参使用吗? 537
6-178 人参的不同加工制品及其不同部分作用有何特点? 538
6-179 太子参和西洋参的临床应用有何异同? 539
6-180 苍术的效用都有哪些?它与白术的作用有无区别? 540
6-181 黄芪与白术的功效和应用有何异同? 541
6-182 山药与白扁豆作为药物使用,其功能和主治有何区别? 542
6-183 蜂蜜与饴糖的性能和临床应用有什么不同? 542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溶剂脱蜡装置技术问答》苗忠编著 2015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第2版》赵骏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