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甄志亚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4119·1687
- 页数:147 页
1.医药的起源 1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1
1·1 卫生保健的起源 2
1·2 外治法的起源 4
1·3 药物的起源 4
1·4 针灸的起源 5
1·5 医药起源问题上的其他几种观点 6
1·5·1 “医源于圣人” 6
1·5·2 “医源于巫 7
1·5·3 “医源于动物本能” 7
2.早期的医药卫生实践 9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春秋) 9
2·1 对疾病的认识 10
2·1·1 甲骨文关于疾病的记载 10
2·1·2 病名的出现 11
2·1·3 对自然环境与人体发病关系的认识 11
2·1·4 医和的“六气致病说” 11
2·2 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 11
2·2·1 药物知识的积累 11
2·2·2 酒和汤液的发明与应用 12
2·3 早期的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 14
2·3·1 卫生保健 14
2·3·2 医事制度 15
2·4 医与巫的斗争 15
3.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8
公元前475~公元265年(战国~三国) 18
3·1 早期的医学理论著作 20
3·1·1 《黄帝内经》 20
3·1·1·1 《内经》的产生 20
3·1·1·2 《内经》的基本精神和成就 21
3·1·1·3 《内经》的影响 25
3·1·2 《难经》 26
3·2 药物学的发展 26
3·2·1 战国以来药物学的发展概况 26
3·2·2 《神农本草经》 27
3·2·2·1 《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及其流传 27
3·2·2·2 《神农本草》的内容和成就 27
3·3 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28
3·3·1 战国以来临证医学的发展概况 28
3·3·2 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29
3·3·2·1 张仲景的生平 29
3·3·2·2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 30
3·3·2·3 《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贡献 31
3·3·2·4 《伤寒杂病论》的影响 31
3·4 主要医家及其成就 32
3·4·1 扁鹊 32
3·4·2 淳于意及其“诊籍” 33
3·4·3 涪翁与再传弟子郭玉 34
3·4·4 华佗 34
4.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36
公元265~960年(晋~五代) 36
4·1 医学文献的整理和医学理论的提高 38
4·1·1 古医籍的整理和注释 38
4·1·1·1 《内经》 38
4·1·1·2 《伤寒杂病论》 39
4·1·2 医学理论的提高 39
4·1·2·1 脉学 39
4·1·2·2 病因证候学 40
4·2 药物学的进步 41
4·2·1 本草著作的整理和充实 41
4·2·1·1 《本草经集注》 41
4·2·1·2 《新修本草》 42
4·2·2 服石、炼丹与制药化学 43
4·2·3 药物炮炙法的成就 44
4·3 综合性医著及其价值 45
4·3·1 《肘后救卒方》 45
4·3·2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46
4·3·3 《外台秘要》 47
4·3·4 《四部医典》 47
4·4 临证各科的成就 48
4·4·1 针灸 48
4·4·2 内科 49
4·4·3 妇产科 49
4·4·4 小儿科 50
4·4·5 外科 50
4·4·6 按摩和伤科 50
4·4·7 五官科 51
4·5 医学教育 51
4·6 中外医药交流 52
4·6·1 中朝医药交流 52
4·6·2 中日医药交流 52
4·6·3 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医药交流 53
4·6·4 中国与阿拉伯诸国的医药交流 53
5.医学各科的突出成就与金元医家的创新 55
公元960~1368(宋~元) 55
5·1 医政设施的进步 57
5·1·1 改进医事管理 57
5·1·2 开设国家药局 58
5·1·3 发展医学教育 58
5·2 古医籍的整理与研究 60
5·2·1 医籍的整理与刊行 60
5·2·2 方书的编著和发展 61
5·3 药物学的发展 62
5·4 医学各科的突出成就 64
5·4·1 病因病机学 64
5·4·2 诊断学 65
5·4·3 解剖学 65
5·4·4 针灸科 66
5·4·5 内科 67
5·4·6 外伤科 68
5·4·7 妇产科 69
5·4·8 儿科 69
5·4·9 法医学 70
5·5 金元医家的创新 71
5·5·1 刘完素—火热论 71
5·5·2 张元素—脏腑辨证论 72
5·5·3 张从正——攻邪论 73
5·5·4 李杲—脾胃论 74
5·5·5 王好古—阴证论 75
5·5·6 朱震亨—相火论 76
5·6 中外医药交流 77
5·6·1 中朝医药交流 77
5·6·2 中日医药交流 78
5·6·3 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医药交流 78
5·6·4 中国与阿拉伯诸国的医药交流 80
6.医药学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新发展 81
公元1368~1840年(明~清·鸦片战争前) 81
6·1 药物学与方剂学的发展 82
6·1·1 《本草纲目》以前的药物学著述 82
6·1·2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重大成就 83
6·1·3 《本草纲目》以后的药物学著述 85
6·1·4 方剂学的成就 87
6·2 温病学说与人痘接种术 88
6·2·1 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88
6·2·1·1 明以前有关温病论述之梗概 88
6·2·1·2 吴有性“戾气”学说对温病病因的伟大创见 89
6·2·1·3 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90
6·2·2 人痘接种术的发明及历史意义 92
6·3 临证医学的新成就 93
6·3·1 内科 93
6·3·2 外科与伤科 95
6·3·3 妇产科 97
6·3·4 儿科 97
6·3·5 眼科 98
6·3·6 喉科 98
6·3·7 针灸与推拿 99
6·3·8 气功与养生 99
6·4 医学理论研究与医学著作的发展 100
6·4·1 古典医籍的考证与注释 100
6·4·2 医德的论述与实践 101
6·4·3 人体解剖学 102
6·4·4 诊断学 102
6·4·5 病案格式的建立 103
6·4·6 医学全书、类书、丛书的编著 103
6·4·7 医案专辑与医学入门书的出版 104
6·4·8 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 104
6·4·9 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 105
6·4·10 医学史著述与资料 105
6·5 医事制度与卫生预防 106
6·5·1 医学分科与医学教育 106
6·5·2 职业病知识的增加与卫生预防 106
6·6 中外医药交流 107
6·6·1 中朝医药交流 107
6·6·2 中日医药交流 108
6·6·3 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医药交流 109
7.近百年的中国医学 111
公元1840~1949年(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111
7·1 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其影响 112
7·1·1 西方医学的传入 112
7·1·1·1 建立诊所和医院 113
7·1·1·2 开办医学校和吸引留学生 114
7·1·1·3 翻译医书和出版医学刊物 115
7·1·2 西方医学在我国的发展 116
7·2 中西医汇通派 117
7·2·1 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 117
7·2·2 中西医汇通的主要医家 118
7·2·2·1 唐宗海 118
7·2·2·2 朱沛文 119
7·2·2·3 恽铁樵 119
7·2·2·4 张锡纯 121
7·3 中医学的继续发展 121
7·3·1 医学文献的研究和整理 122
7·3·2 临证医学的发展 124
7·3·2·1 内科 124
7·3·2·2 外科和伤科 124
7·3·2·3 妇产科 125
7·3·2·4 儿科 125
7·3·2·5 针灸科 125
7·3·2·6 眼科 125
7·3·2·7 喉科 126
7·3·3 药物学和方剂学的成就 126
7·3·3·1 药物学 126
7·3·3·2 方剂学 128
7·3·4 创建中医学校、学会及出版中医药杂志 129
7·4 近百年的医药卫生状况 130
7·4·1 太平天国的医药卫生设施 130
7·4·1·1 医药卫生组织 130
7·4·1·2 医药卫生措施 130
7·4·2 旧中国对祖国医药学的摧残与中医界的反抗斗争 131
7·4·3 国民党统治区的医药卫生工作 132
7·4·3·1 卫生机构 133
7·4·3·2 医学教育 133
7·4··3 卫生防疫 134
7·4·3·4 医药工业 135
7·4·4 革命根据地的卫生工作 135
7·4·4·1 卫生工作方针与卫生机构的设立 135
7·4·4·2 预防疾病与群众性的卫生运动 136
7·4·4·3 发挥中医中药的作用 136
7·4·4·4 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人员 137
7·4·4·5 战伤救护与医疗卫生工作 137
7·4·4·6 建立药厂与出版医药卫生刊物 138
[附一]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140
[附二] 中国医学大事年表 141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
- 《急诊医学法语缩写速查手册》夏婧 2018
- 《DK医学史》李虎译;(英国)史蒂夫·帕克 2019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
- 《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 2019
- 《中医学原理探究》祝世讷 2019
- 《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实验教学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实验 第3版》王书华 201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