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析仪器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思德普尔(Shandpur,R.S.)著;马延林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5033·6358
- 页数:533 页
1.9屏蔽和接地 4 1
第1章 分析仪器的基本组成部件 1
目录 1
14.14.4气敏电极 36 1
1.1基本定义 2
1.1.1电位差 2
1.1.2电压 2
1.1.3电流 2
1.1.4电量 2
1.1.5电阻 3
1.1.6基尔霍夫定律 4
1.1.7功率 5
1.1.8电容器 5
1.1.9电感器 5
1.1.10交流电路 6
11.5.2仪器最佳参数的选择 27 7
1.2电子和电子管 7
1.2.1二极管 8
1.2.2三极管 9
1.2.3四极管 9
1.2.4五极管 10
1.2.5静电计 11
1.3半导体器件 11
1.3.1P-N结 12
1.3.2半导体二极管 13
1.3.3三极管 14
1.3.4场效应晶体管 15
1.3.5MOS场效应晶体管 16
1.5运算放大器 18
1.4集成电路 18
1.5.1基本倒相电路 20
1.5.2加法电路 20
1.5.3积分电路 22
1.5.4微分电路 22
1.5.5电压跟随器 22
1.5.6倒相器 22
1.6数字技术 23
1.6.1数字显示 24
1.6.2显示器件 25
1.6.3数字盘表头 26
1.7.1直接耦合放大器 27
1.7实验室记录仪 27
1.7.2斩波放大器 29
1.7.3直接记录的记录仪 30
1.7.4记录方法 31
1.7.5走纸机构 32
1.7.6电位差计记录仪 32
1.8示波器 34
1.8.1阴极射线管 35
1.8.2垂直偏转系统 37
1.8.3水平偏转系统 37
1.8.4同步与触发 38
1.8.5电源 39
2.1电磁辐射 43
第2章 比色计和分光光度计 43
2.2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5
2.3比尔·郎伯特定律 46
2.4定量分析 48
2.4.1波长的选择 49
2.4.2分光光度同时检测法 49
2.5吸收式仪器 50
2.5.1光源 51
2.5.2光源灯调节 器 52
2.5.3滤光片 53
2.5.4吸收式滤光片 54
2.5.5干涉滤光片 55
2.6单色器 57
2.6.1棱镜单色器 57
2.6.2衍射光栅 58
2.7光学零件 60
2.8.1光伏电池或阻挡层电池 61
2.8光敏检测器 61
2.8.2光电发射管 63
2.9样品容器 67
2.10比色计 68
2.10.1单光束滤光片式光度计 69
2.10.2双光束滤光片式光度计 70
2.10.3多通道光度计 72
2.11分光光度计 73
2.11.1单光束零点式分光光度计 75
2.11.2直读式分光比色计/分光光度计 77
2.11.3直读式分光光度计的信号处理 80
2.11.4双光束比率记录分光光度计 81
2.11.5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89
2.11.6导数技术 92
2.11.7数字光谱学 94
2.11.8校准 94
第3章 红外分光光度计 96
3.1基本组成部件 98
3.1.1光源 98
3.1.2单色器 99
3.1.3入口狭缝和出口狭缝 105
3.1.4反射镜 105
3.2检测器 106
3.2.1光导管 106
3.2.2热量检测器 106
3.2.3有关检测器的一般考虑 108
3.2.4用于光导检测器的前置放大器 109
3.3.1光学零点法 110
3.3记录红外光谱的方法 110
3.4样品装置 112
3.3.2比率记录法 112
3.4.1气体池 112
3.4.2液体池 113
3.4.3可变光程的池子 113
3.5固体取样 115
3.5.1固体溶解在溶剂里 115
3.5.2压片法 115
3.5.3粉碎法 115
3.6微量取样 115
3.7特殊池子 117
3.8衰减全反射 117
3.9仪器的标定 119
第4章 火焰光度计 121
4.1发射系统 122
4.1.2流量计 124
4.1.3燃料气 124
4.1.4氧气和空气 124
4.1.1调压器 124
4.1.5雾化器 125
4.1.6喷嘴 126
4.1.7火焰 127
4.2光学系统 128
4.2.1滤光片 128
4.2.2单色器 129
4.2.3其他光学部件 129
4.3记录系统 130
4.4电气线路 131
4.4.1单光束仪器 131
4.4.2双光束仪器 131
4.4.3使用光电倍增管的线路 132
4.4.4光电管的放大线路 132
4.4.5光电倍增管的放大线路 133
4.4.6记录式火焰光度计 134
4.5火焰光度计 135
4.6临床用火焰光度计 136
4.7火焰光度计的附件 141
4.8浓度的表示法 142
4.9干扰 142
4.9.1火焰的本底发射 142
4.9.2谱线的干扰 142
4.9.3自吸收 143
4.9.4阴离子的影响 143
4.9.5离解的影响 143
4.9.6溶液的性质 143
4.10测定的方法 144
4.10.1校准曲线法 144
4.10.3内标法 145
4.10.2标准加入法 145
第5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47
5.1结构要点 148
5.2空心阴极灯 150
5.3燃烧器和火焰 152
5.4等离子吹管 155
5.5光学系统 156
5.6电子系统 158
5.7信号积分法 162
5.8取样系统 164
5.9性能指标 165
5.10干扰 165
5.10.1阳离子干扰 165
5.10.2粘度干扰 166
5.11表头刻度 166
5.10.3离解干扰 166
5.12线性化的曲线校正 168
第6章 荧光计和磷光计 170
6.1荧光的原理 170
6.2浓度与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 172
6.3影响产生荧光的因素 173
6.4荧光的测量 174
6.4.1单光束滤光片荧光计 175
6.4.2双光束滤光片荧光计 177
6.4.3比率荧光计 179
6.4.4荧光分光光度计 182
6.5磷光的测量 184
6.5.2磷光分光光度计 185
6.5.1磷光发射 185
第7章 气相色谱仪 187
7.1组成部件 189
7.2载气源或流动相 190
7.2.1载气的种类 190
7.2.2载气的纯度 190
7.2.3载气流速 191
7.3进样系统和样品量 191
7.3.1液体进样 192
7.3.2气体进样 193
7.4.1填充柱 194
7.3.4热解法 194
7.4色谱柱 194
7.3.3固体进样 194
7.4.2毛细管柱 195
7.4.3担体材料 196
7.4.4固定相 196
7.4.5气-液色谱法 196
7.4.6气-固色谱法 197
7.5恒温箱 198
7.5.1恒温操作 198
7.5.2程序控温 198
7.5.3双柱的应用 199
7.6检测系统 201
7.6.1热导检测器或卡他计 201
7.6.2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203
7.6.3电子俘获检测器 206
7.6.4氩离子化检测器 208
7.6.5横截面检测器 208
7.6.6一些新型检测器 209
7.7.1定性分析 210
7.7.2定量分析 210
7.7记录仪 210
7.6.7检测器的标定 210
7.7.3保留值的测定 211
7.7.4相对保留值的测定 211
7.7.5峰面积的测定方法 211
第8章 液相色谱仪 213
8.1液相色谱法的分类 213
8.1.5薄层色谱法 214
8.1.4凝胶渗透色谱法 214
8.1.3离子交换色谱法 214
8.1.2分配色谱法(液-液) 214
8.1.1吸附色谱法(液-固) 214
8.1.6纸色谱法 215
8.2液相色谱仪的部件 215
8.3高压泵 216
8.4梯度洗脱或溶剂程序 218
8.5进样系统 220
8.6色谱柱 221
87检测器 221
8.7.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22
8.7.2荧光检测器 222
8.7.3折光检测器 225
8.7.4吸附检测器 226
8.7.5电导检测器 226
8.7.6程序器与读出 226
8.8氨基酸分析器 227
8.8.1树脂柱色谱法 228
8.8.2自动氨基酸分析器 228
第9章 电泳仪和光密度计 231
9.1纸电泳 231
9.1.1区带定位方法 232
9.1.2定量 232
9.1.3测定 234
9.2电泳仪 234
9.2.1电泳盒 235
9.2.2电源 235
9.2.3稳压电源 235
9.2.4稳流电源 236
9.2.5恒压、恒流电源 237
9.2.7光密度计 238
9.2.6高压电泳 238
9.3分光光密度计 240
9.4微电泳 242
9.5注意事项 244
第10章 质谱仪 245
10.1质谱仪的类型 247
10.1.1磁偏转质谱仪 247
10.1.2飞越时间质谱仪 250
10.1.3射频质谱仪 252
10.1.4四极滤质器 254
10.2质谱仪的组成部分 254
10.2.1进样系统 255
10.2.2离子源 255
10.2.3静电加速系统 256
10.2.4离子收集系统和质谱的记录 256
10.2.6分辨率 258
10.2.5真空系统 258
10.3质谱法的应用 259
10.4气相色谱仪-质谱仪 260
10.4.1问题 261
10.4.2分子分离器 261
10.4.3GC-MS联用的描述 262
10.4.4液相色谱仪-质谱仪联用 263
第11章 核磁共振波谱仪 264
11.1NMR的原理 264
11.1.1核能级 265
11.1.2共振条件 265
11.1.3NMR吸收谱 267
11.1.4化学位移 268
11.2结构说明 268
11.2.1磁场 268
11.2.2射频发射机 271
11.2.3信号放大器和检测器 271
11.2.4显示系统 272
11.2.6样品管支座 273
11.2.5记录单元 273
11.3VARIANT-60A型NMR波谱仪 275
11.4核边带振荡器的工作 276
11.5NMR波谱分析灵敏度提高的方法 276
11.5.1量佳样品容积的选择 277
11.5.3应用信号平均法 278
11.6自旋去耦器 278
11.7傅里叶变换NMR波谱法 280
11.8计算机在NMR波谱仪上的应用 282
第12章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 283
12.1磁矩和电子的自旋 283
12.2ESR波谱仪的结构 285
12.3磁铁和磁场控制器 290
12.4微波桥 292
12.5100千赫调制单元 295
12.6系统功能选择器 297
12.7记录仪 298
12.7.1示波器 298
12.7.2样品腔 299
12.8样品池 299
第13章 电化学仪器 301
13.1电化学电池 301
13.2电极的种类 303
13.2.1工作电极 303
13.3电位计 304
13.2.3辅助电极 304
13.2.2参比电极 304
13.3.3恒电流电位法 306
13.3.1电位计的原理 306
13.3.2零电流电位法 306
13.3.4零点电位法 307
13.3.5循环计时电位法 307
13.4电导仪 309
13.5.1零电位法 312
13.5.2直读法 312
13.5.3电导池 313
13.5.4电导率测量中的温度补偿 315
13.5.5高频法测量电导率 316
13.5电导的测量 317
13.6极谱仪 317
13.6.1基本极谱仪器 318
13.6.2电流补偿 320
13.6.3滴汞电极 321
13.6.5典型的极谱图 322
13.6.4参比电极 322
13.6.6极谱定量法 323
13.6.7阴极射线极谱仪和交流极谱法 325
13.6.8脉冲极谱法 326
13.7库仑计 328
13.8安培测定仪 331
13.9水分测定仪 333
第14章 pH计 336
14.1pH测量原理 337
14.2pH测量电极 339
14.2.1氢电极 339
14.2.2玻璃电极 340
14.2.3甘汞电极或参比电极 343
14.3非对称电位 344
14.5pH计的设计 345
14.4缓冲溶液 345
14.6示零型pH计 347
14.7直读式pH计 349
14.8斩波放大器型pH计 349
14.9振动电容器放大器型pH计 351
14.10零点校正直流放大器型pH计 352
14.11电流设计 353
14.12数字式pH计 356
14.12.1输入电路 357
14.12.2A-D转换器 357
14.12.3控制和显示电路 358
14.13工业用pH计 358
14.14离子选择电极 360
14.14.2固体电极 361
14.14.3液体-液体膜电极 361
14.14.1玻璃电极 361
14.15化学敏感半导体器件 362
第15章 血液气体分析器 363
15.1血液pH 364
15.1.1温度控制 365
15.1.2电极的种类 366
15.1.3pH电极上的老化效应 368
15.1.4缓冲溶液 368
15.2血液pCO2 369
15.2.1使用亨德森-哈塞尔巴尔奇方程式时温度对计算pCO2的影响 371
15.2.2阿斯特鲁普技术 371
15.3pCO2的直接测量 372
15.3.1测量pCO2所要求的pH计性能条件 374
15.3.2电极的校准 375
15.3.3温度效应 375
15.3.4碳酸氢盐、总CO2和碱过剩量的计算 376
15.3.5PCO2电极的清洗程序 376
15.4血液PO2 377
15.4.1克拉克电极 377
15.4.2PO2电极产生信号的测量 379
15.4.3使用氧电极测量全血中的氧张力 381
15.4.4使用极谱电极测量组织中的氧张力 381
15.4.5导液管型氧电极 382
15.4.6老化效应 382
15.4.7PO2电极的清洗程序 382
15.5成套血液气体分析仪和特性 383
15.6带模拟显示的血液气体分析仪 385
15.7数字读出型血液气体分析仪 386
15.7.1电极和放大器系统 387
15.7.2计算HCO2、总CO2和碱过剩量用的计算器 387
15.7.3AD转换器和数字读出 389
15.7.4电极控制器 389
15.7.5加温控制 390
15.7.6薄膜检查电路 390
15.7.7吸入控制 391
15.7.8气体流程系统 391
15.8试样收集和保管 392
第16章 工业用气体分析器 393
16.1顺磁性氧分析器 393
16.2磁风仪 399
16.3.1电流法 402
16.3电化学法 402
16.3.2极谱电池 404
16.3.3电导法 406
16.4红外线气体分析器 407
16.5热导率分析器 411
16.6基于气体密度的分析器 415
16.7基于气体电离的方法 416
第17章 放射化学仪器 419
17.1放射性同位素的时间衰变 419
17.2放射性的单位 420
17.3放射性衰变中发射的粒子的类型和性质 420
17.4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21
17.5辐射检测器 422
17.5.1电离室 422
17.5.2盖格-弥勒(Geiger-Muller)计数器 423
17.5.3正比计数器 426
17.5.4闪烁计数器 428
17.5.5半导体检测器 434
17.5.6脉冲高度分析器 434
17.5.7医用放射性同位素扫描仪 436
17.6γ照相机 438
17.6.1计算机化多晶γ照相机 440
17.6.2工作原理 445
第18章 自动生化分析系统 448
18.1系统的原理 449
18.2几个典型的化学流动系统 450
18.3系统的组成 453
18.3.1取样装置 453
18.3.2比例泵 456
18.3.3歧管 458
18.3.4分段蛇形管 461
18.3.5渗析器 462
18.3.6加热槽 463
18.3.7检测器 464
18.3.8比色计 464
18.3.9火焰光度计 467
18.3.10荧光计 467
18.3.11记录仪 468
18.3.12功能监视器 470
第19章 环境污染监测仪器 472
19.1空气污染监测仪器 472
19.2气体浓度的表示法 473
19.3各种气体污染物的类型和浓度 473
19.4一氧化碳 475
19.5二氧化硫 476
19.4.2气相色谱法 476
19.4.1不分光红外线分析器 476
19.5.1电导法 477
19.5.2气相色谱法 479
19.5.3库仑法 479
19.5.4火焰光度检测器 480
19.6氮的氧化物 480
19.6.1化学发光 481
19.6.2CO激光器的应用 481
19.6.3激光光声光谱法 483
19.7碳氢化合物 484
19.7.1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484
19.7.2气相色谱法 484
19.8.1比色法 485
19.8.2化学发光 485
19.8臭氧 485
19.7.3激光器的应用 485
19.8.3吸收法 486
19.8.4电导法 486
19.9自动湿式化学空气分析系统 488
19.9.1取样系统 488
19.9.2氧化剂总量 490
19.9.3二氧化硫的测量 491
19.10水污染监测仪 492
19.11污染物种类和技术 493
19.11.1电导率 493
19.11.2溶解氧 494
19.11.3pH 494
19.11.4氧化还原电位 494
19.11.5温度 494
19.11.6浊度 495
19.11.7阴离子和阳离子 496
第20章 采用计算机作为直接分析器 498
20.1模拟计算机 498
20.2数字计算机 499
20.2.1输入设备 501
20.2.2输出设备 502
20.2.3内存储器 502
20.2.4运算器 504
20.2.5程序设计 504
20.3微处理器 504
20.4离线/在线计算机 506
20.5实验室专用计算机 507
20.6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507
20.7获得和处理医院实验室测量数据的计算机化数据处理系统 510
20.8色谱数据处理机 515
参考文献 518
- 《电子测量与仪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2009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分析化学》陈怀侠主编 2019
-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来阳编著 2019
- 《影响葡萄和葡萄酒中酚类特征的因素分析》朱磊 2019
- 《仪器分析技术 第2版》曹国庆 2018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Power BI数据清洗与可视化交互式分析》陈剑 2020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新工业时代 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秦朔 2019
- 《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丛书 ABB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教程》(中国)工控帮教研组 2019
- 《AutoCAD机械设计实例精解 2019中文版》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编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