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
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

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孟家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20002581X
  • 页数:660 页
图书介绍:
《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目录

第一篇 脑血管病治疗研究 3

第一章 脑血管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3

第一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 3

一、危险因素 4

二、脑血管病的病机与治疗 4

三、抗凝治疗 7

四、颈动脉外科治疗 8

第二节 出血性脑血管病 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

二、临床表现与治疗 9

第二章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11

第一节 概述 11

第二节 CVD危险因素研究的现状 12

一、CVD的主要危险因素 12

二、CVD危险因素的独立作用和联合作用 13

三、CVD危险因素与CVD分型 13

四、CVD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13

五、CVD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探讨 14

六、CVD危险因素的进一步研究 14

第三节 对CVD危险因素的干预 14

一、可干预因素 14

二、难以直接干预的危险因素 17

三、CVD的人群预防和个体化预防 17

第三章 脑血管疾病诊断技术的进展 20

第一节 CT扫描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上的应用 20

一、脑出血的CT表现 21

二、脑梗塞的CT表现 23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 24

四、131氙增强CT脑局部血流量测定 25

第二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血管病诊断上的应用 27

一、TCD检查方法和正常TCD血流频谱 27

二、常见脑血管病的TCD改变 29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上的应用 30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MRI改变 31

二、脑出血的MRI改变 32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MRI改变 33

四、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34

第四节 核医学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36

一、应用γ相机的脑系列γ照相 36

二、SPECT在脑血管病诊断上的应用 38

三、PET在脑血管病上的应用研究 40

第五节 脑脊液检查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42

一、急性脑血管病的脑脊液改变 42

二、脑血管病脑脊液的细胞学改变 43

第四章 血管内皮与脑血管病 47

第一节 血管内皮的结构 47

第二节 血管内皮内的生物活性分子 48

一、前列环素(PGI2) 48

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 48

三、血栓调节蛋白(TM) 48

四、von Willcbrand因子(vwF) 49

五、蛋白多糖(Proteoglycan) 49

六、内皮素(ET) 49

第三节 破坏血管内皮的因素 49

一、机械因素 49

二、感染因素 50

三、化学因素 50

四、免疫因素 50

五、代谢因素 50

第四节 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 50

第五节 脑血管病血中vWF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51

第五章 血液流变学和脑血管病 52

第六章 血小板与脑血管病 54

第一节 血小板的生理、生化及功能 54

第二节 血小板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55

第三节 研究方法 56

一、血小板粘附性的检测 56

二、血小板聚集性的检测 56

三、血小板释放产物和代谢物的检测 58

四、干预方法 59

第七章 抗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62

第一节 aPLs的产生和特性 63

第二节 aPLs的发生率 64

第三节 aPL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64

第四节 aPLs致血栓形成的机制 66

第五节 抗磷脂抗体的检测 66

第六节 伴aPLs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68

一、针对免疫反应的治疗 68

二、针对凝血系统异常的治疗 69

第七节 总结和展望 70

第八章 血细胞行为表达与脑血管病 75

第一节 血细胞行为的概念 75

一、红细胞行为(RCB) 75

二、白细胞的变形、聚集与粘附 77

第二节 血细胞行为表达与血液流动性 77

第三节 红细胞行为研究方法 78

一、红细胞聚集测量方法 78

二、红细胞表面电荷 79

三、红细胞变形测量方法 79

第四节 脑血管病与血细胞行为特性关系 80

第九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内科治疗的个体化选择 81

第一节 个体化治疗的依据及实施原则 82

第二节 亚型的区分及治疗选择 84

一、超早期脑缺血 84

二、进展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86

三、稳定型缺血性脑血管病 86

四、好转型脑缺血 87

第三节 具体分型和治疗选择 87

第十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内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91

第一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概论 91

第二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 96

第三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液稀释治疗 99

一、HD治疗急性ICVD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99

二、HD治疗的方法 102

三、HD治疗ICVD的效果 105

四、HD治疗急性ICVD的适应症 107

第四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107

一、ICVD中血小板的作用 107

二、花生四烯酸代谢与抗血小板药的作用机理 108

三、各种抗血小板药物 110

四、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概况 114

第五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蛇毒治疗 116

一、蛇毒治疗ICVD的机理 116

二、蛇毒的药代动力学 116

三、蛇毒治疗ICVD的临床研究 116

四、蛇毒治疗的副作用 118

五、蛇毒治疗的禁忌症 118

第六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凝治疗 118

一、ICVD抗凝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18

二、常用的抗凝剂 119

三、ICVD抗凝治疗适应症之探讨 121

四、ICVD抗凝治疗的禁忌症 123

五、ICVD抗凝治疗的注意事项 123

附:ICVD的藻酸双酯钠治疗 124

第七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 125

一、ICVD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 125

二、ICVD治疗中的溶栓剂 126

三、ICVD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28

四、溶栓治疗的现状 128

五、溶栓治疗的注意事项 128

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蚓激酶治疗 129

第八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扩张剂应用 129

第九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时脑水肿的治疗 130

第十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钙拮抗剂治疗 130

一、ICVD钙拮抗剂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30

二、ICVD钙拮抗剂动物实验研究 131

三、ICVD 钙拮抗剂的临床应用研究 132

第十一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紫外线辐射和自身血液充氧回输疗法 133

一、UBI治疗ICVD作用机理的探讨 133

二、UBI治疗ICVD的方法 133

三、UBI治疗ICVD 的临床应用研究 133

四、UBI的副作用 134

五、UBI的禁忌症 134

六、应用UBI的注意事项 134

第十二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体外反搏治疗 135

第十三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压氧治疗 135

第十四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症的防治 135

一、ICVD呼吸系合并症 135

二、ICVD循环系合并症 136

三、ICVD消化系合并症 136

四、ICVD并发尿路感染 137

五、ICVD并发褥疮 137

六、ICVD后的关节挛缩、僵硬与脱位 137

七、ICVD并发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137

八、ICVD与发热 137

九、ICVD并发癫痫发作 138

十、ICVD后的抑郁症 138

第十一章 急性脑出血的治疗研究 147

第一节 急性脑出血的病因分类 147

一、高血压性脑出血 147

二、非高血压性脑出血 147

第二节 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手段的选择 149

一、出血部位 149

二、意识状态 151

三、出血量 151

四、其他因素 151

第三节 内科治疗的几个问题 151

一、脑出血病人的搬动 151

二、脱水药的应用 152

三、激素的应用 154

四、止血剂的应用 154

五、控制血压 154

六、并发症的治疗 155

七、卧床时间的掌握 155

第四节 手术治疗 156

一、清除闭阻血肿 156

二、脑内血肿穿刺注入尿激酶 156

三、立体定向手术 156

第十二章 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 159

第一节 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特点 159

一、中枢神经系统本身破坏所致的残疾 159

二、处理不当所致的残疾 160

三、情感方面的障碍 160

第二节 急性脑血管病康复的一般概念 161

第三节 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时程 161

第四节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161

第五节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 162

一、康复小组的组成及其职能 162

二、康复病房 163

三、康复前的准备工作 163

四、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康复的模式 163

五、急性期康复 165

六、恢复期康复 166

七、失语的康复 168

八、心理康复 169

九、家庭与社会的参与 169

第六节 目前康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69

一、观念上的错误 169

二、忽视急性期的康复 170

三、不适当的康复方法 170

四、忽视心理康复 170

五、功能评估标准不统一 170

第十三章 年轻人脑梗塞的临床治疗研究 186

第一节 概述 186

第二节 病因学 186

一、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动脉硬化 187

二、心脏疾病 187

三、脑动脉炎 188

四、酒精中毒 189

五、血液异常 189

六、服用避孕药 189

七、其他病因 189

附:年轻人脑梗塞病因一览表 190

第三节 年轻人脑梗塞的治疗和预后 192

第四节 年轻人脑梗塞的检查诊断方案 192

一、常规检查 193

二、特殊检查 193

第十四章 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梗塞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研究 196

第一节 发病率 197

第二节 病因学 197

一、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病 197

二、心脏病 197

第三节 解剖生理 198

第四节 临床表现 201

一、视觉障碍 202

二、颞叶损害 203

三、上红核综合征与丘脑膝状体动脉梗塞综合征 204

四、脑部“偷漏”综合征 205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06

第六节 辅助诊断 207

一、头颅CT 207

二、放射性同位素脑扫描 207

三、多普勒超声 207

四、核磁共振(MRI) 207

五、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 207

六、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208

第七节 预后及治疗 208

第十五章 小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211

第一节 发病率 211

第二节 病因与病理 211

第三节 临床表现 212

一、发病年龄与性别 212

二、起病形式 212

三、症状及体征 213

第四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214

一、诊断 214

二、鉴别诊断 215

第五节 治疗及预后 216

第十六章 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研究 218

第一节 命名及定义 218

第二节 基底动脉尖部血管解剖特点 218

第三节 临床证侯、影像学特点及诊断 219

一、脑干——间脑缺血症状 219

二、大脑后动脉支配半球区的缺血症状 221

三、影像学和脑电图特点 222

四、诊断 223

第四节 临床分型及预后 223

第五节 病因机制、危险因素及治疗 225

一、病因机制 225

二、危险因素 225

三、临床治疗 225

第十七章 原发性脑干出血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227

第一节 发病率 227

第二节 病因及病理 228

第三节 血肿部位与血肿量 228

第四节 临床表现 229

一、起病形式与首发症状 229

二、主要症状与体征 229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32

第六节 预后 232

第七节 治疗 233

第十八章 原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治疗研究 235

第一节 发病率 235

第二节 病因 236

第三节 临床表现 237

一、首发症状 237

二、起病时意识状态 237

三、起病时血压的变化 238

四、体征 238

第四节 预后 240

一、与年龄因素的关系 240

二、与血肿部位的关系 240

三、与血肿大小的关系 240

四、与危险征象的关系 240

第五节 治疗 241

第二篇 颅内感染治疗研究 245

第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囊虫病的临床治疗研究 245

第一节 流行病学 245

一、发病情况 245

二、感染方式 246

第二节 病理学改变 247

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类型 249

一、脑囊虫病 249

二、脊髓囊虫 254

三、其他部位的囊虫 255

四、脑囊虫病合并其他疾病 256

第四节 各种辅助检查 256

一、免疫学检查 256

二、影像学检查 259

三、脑脊液检查 260

四、其他检查 261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62

一、诊断 262

二、鉴别诊断 262

第六节 治疗 265

一、杀虫治疗及其适应症 265

二、各种药物治疗方法 266

三、手术治疗 268

四、对目前脑囊虫病治疗的认识 269

五、疗效评价标准 269

第七节 预后及预防 269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阿米巴感染的临床研究 273

第一节 阿米巴侵入途径及机制 274

第二节 病理改变 274

第三节 临床表现 275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276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276

第六节 治疗 277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研究 279

第一节 概述 279

第二节 病毒性脑膜炎 282

一、疾因与流行病学 282

二、发病机理 282

三、临床表现 28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83

五、治疗与预后 285

第三节 病毒性脑炎 285

一、概述 285

二、疱疹病毒脑炎 287

三、肠道病毒脑炎、脑膜脑炎 295

四、麻诊病毒脑炎 296

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297

五、风疹病毒脑炎 298

六、狂犬病(狂犬病毒脑炎) 300

附: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 303

第四节 逆转录病毒感染 304

一、概述 304

二、HIV感染和艾滋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306

三、嗜人T淋巴细胞I型病毒感染与神经系统疾病 309

第五节 慢病毒感染——亚急性海绵样脑病 312

一、概述 312

二、瘙痒病 319

三、震颤病 319

四、Creutzfeldt-Jakob病(CJD) 320

第六节 病毒增殖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 327

一、概述 327

二、病毒的增殖 328

三、抗病毒药物 332

第四章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338

第一节 病因与病理 338

第二节 分型 339

一、脑膜炎型 339

二、脑膜脑炎型 339

三、脊髓型 339

第三节 发病年龄 340

第四节 临床表现 340

第五节 实验室检查 341

一、脑脊液压力、常规及生化检查 341

二、脑脊液细菌学检查 341

三、血沉 341

第六节 近年来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进展 341

一、脑脊液腺苷脱氨酶的测定 342

二、脑脊液中抗结核抗体的测定 342

三、聚合酶链式反应 342

四、脑脊液溶菌酶测定 342

五、同位素活化溴分布试验 343

六、其他 343

第七节 结核性脑膜炎的CT扫描 343

第八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344

一、早期诊断的困难 344

二、如何做到早期诊断 344

三、鉴别诊断 345

第九节 治疗 346

一、早期用药 346

二、足量、联合用药 346

三、系统用药 347

四、关于鞘内给药问题 347

五、蛛网膜粘连的预防和治疗 347

六、脑结核瘤的治疗 347

七、对症、支持治疗 347

附:病案分析 348

第三篇 脱髓鞘病治疗研究 353

第一章 多发性硬化的进展 353

第一节 发病率及流行病学 353

第二节 病因学及发病机理 354

一、病毒感染 354

二、自身免疫 355

三、遗传与免疫 357

第三节 多发性硬化的病理 358

第四节 多发性硬化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359

一、临床分类 359

二、诊断标准 361

三、临床辅助检查方法的进展及应用 363

第五节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 369

一、起病形式 369

二、发病诱因 369

三、首发症状 369

四、神经症状和体征 370

五、颅神经损害 371

六、锥体束损害 372

七、痛性强直性痉挛性发作 372

八、感觉障碍 372

九、共济失调 372

十、癫痫 373

第六节 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 373

一、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373

二、球后视神经炎 373

三、横贯性脊髓病 373

四、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 374

五、脑干脑炎 374

六、脑白质营养不良 374

七、神经梅毒 374

八、肿瘤 374

九、遗传性共济失调 374

十、其它 374

第七节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 375

一、糖皮质类固醇和促皮质素疗法 375

二、细胞毒性制剂疗法 376

三、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疗法 376

四、血浆交换及净化疗法 377

五、转移因子疗法 377

六、其他新的免疫抑制剂 378

第八节 多发性硬化的病程及预后 378

第二章 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的进展 384

第一节 流行病学 384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理 385

第三节 病理 386

第四节 临床表现 387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389

第六节 临床治疗 390

附:慢性格林一巴利综合征 391

第四篇 帕金森病治疗研究 397

第一章 帕金森病基础研究进展 397

第一节 流行病学 397

第二节 病因学 398

第三节 PD的病理 401

第四节 PD与神经递质 403

第二章 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治进展 407

第一节 临床表现 407

第二节 临床诊断 411

第三节 临床治疗 413

一、药物治疗 413

二、手术治疗 417

第三章 肾上腺髓质/中脑黑质组织移植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现状和发展 420

第一节 原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和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421

第二节 病情分级和国际统一评定疗效标准 423

第三节 帕金森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 427

第四节 自体/异体肾上腺髓质脑内移植的开发和临床疗效 430

第五节 胎脑黑质脑内移植的现状和发展 432

第五篇 其它神经内科疾病治疗研究 439

第一章 癫痫的诊断研究 439

第一节 概述 439

第二节 临床诊断思路 440

第三节 脑电图诊断 441

第四节 其它辅助诊断 457

第五节 鉴别诊断 458

第二章 癫痫的治疗研究 481

第一节 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481

第二节 各型癫痫的药物治疗 483

一、全身性大发作及部分性发作的药物治疗 483

二、小发作的药物治疗 485

三、精神运动性发作的药物治疗 486

四、婴儿痉挛症的药物治疗 487

五、肌阵挛发作的药物治疗 487

六、间脑癫痫的药物治疗 487

七、其他比较常用的抗癫痫药物 487

八、抗癫痫药物的相互作用 488

第三节 癫痫持续状态(SE)的治疗 490

一、SE的抗癫痫药物选择 490

二、SE的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 490

三、SE的最佳治疗方案 491

第四节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原则 491

第五节 癫痫的外科治疗 492

第三章 嵌压性神经病的临床研究 496

第一节 病因及病理 496

第二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497

第三节 治疗原则 498

第四节 神经嵌压综合征 498

一、正中神经嵌压综合征 498

二、尺神经嵌压综合征 500

三、桡神经嵌压综合征 501

四、股外侧皮神经嵌压综合征 501

五、腓总神经腓管综合征 502

六、胫神经踝管综合征 502

第四章 阿尔采默氏病的生化研究 504

第一节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超氧自由基与阿尔采默氏病 504

一、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超氧自由基 504

二、SOD对生物体的保护作用 505

三、SOD和O?在AD发病中的作用 506

四、AD血清和脑脊液中SOD活性变化 506

第二节 乙酰胆碱酯酶与阿尔采默氏病 508

一、乙酰胆碱酯酶和胆碱能系统 508

二、AD的脑与脑脊液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改变 509

第三节 儿茶酚胺类物质与阿尔采默氏病 510

第四节 5-羟色胺与阿尔采默氏病 511

第五节 神经肽与阿尔采默氏病 512

第六节 铝与阿尔采默氏病 512

第五章 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 515

第一节 流行病学 515

一、患病率 515

二、构成比 516

三、危险因素 516

第二节 痴呆的病因 517

一、可引起痴呆的疾病 517

二、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病因 518

第三节 痴呆的病理基础 520

一、神经解剖学基础 520

二、神经生化基础 521

三、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病理基础 523

第四节 痴呆的临床表现及分期 524

一、临床表现 524

二、临床分期 525

第五节 老年期痴呆的诊断 526

一、痴呆的诊断 526

二、痴呆的分类诊断 526

第六节 痴呆的辅助检查 528

一、神经心理检查 528

二、CT与MRI检查 529

三、PET检查 529

四、电生理检查 529

五、病理学检查 530

六、化验室检查 530

第七节 临床治疗 530

一、原发病的治疗 530

二、对症治疗 530

三、促智性药物的应用 531

第六章 枕大孔区畸形的临床研究与进展 534

第一节 颅底凹陷症 534

第二节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538

第七章 慢性酒精中毒的神经系统损害 545

第一节 酒精中毒的机理 546

第二节 酒精中毒的病理变化 546

第三节 酒精中毒的神经系统疾病和综合征 548

第八章 偏头痛的临床治疗研究 555

第一节 概述 555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 556

第三节 临床表现、分类及诊断标准 562

第四节 辅助检查 564

第五节 偏头痛的治疗 565

第九章 神经系统过氧化体病的研究 572

第一节 过氧化体 572

一、基于H2O2的细胞呼吸反应 573

二、脂肺酸及其它化合物的β氧化 573

三、醚磷脂的生物合成 573

第二节 过氧化体病的分类 574

第三节 常见的过氧化体病——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57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575

二、遗传学研究 576

三、病理学分析 576

四、临床表现 576

五、辅助检查 577

六、诊断 578

七、预后 578

八、治疗 578

第四节 认识神经系统过氧化体病的意义 579

第十章 颈椎病的发病学和临床诊断研究 582

第一节 流行病学 583

第二节 病因学 583

第三节 病理和发病机理 585

第四节 临床表现 587

第五节 诊断 590

第六节 鉴别诊断 594

第十一章 眩晕的临床研究与进展 597

第一节 眩晕的定义和分类 597

第二节 常见的眩晕性疾病 599

第三节 诊断 603

第四节 治疗 604

第十二章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606

第一节 概述 606

第二节 视觉诱发电位 614

第三节 听觉诱发电位 620

第四节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626

第五节 诱发电位的研究进展 631

第十三章 临床神经心理学介绍 650

第一节 一般概念 650

第二节 研究临床神经心理学的意义 652

第三节 心理测验 653

第四节 我国临床神经心理学的主要研究 656

附录 简短精神状态量表中国修改本(MMSE-MC) 65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