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与规避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力等编著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60508448
  • 页数:349 页
图书介绍:
《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与规避》目录

第一章 商业银行 1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1

(二)商业银行的发展 3

(三)商业银行的特点 4

二、商业银行的经营 4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4

(二)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5

(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7

(四)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17

(五)金融创新的影响 22

三、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23

(一)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24

(二)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 25

(三)派生存款的产生条件 26

(四)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29

第二章 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及类型 34

一、风险及商业银行风险 34

(一)风险的属性 34

(二)商业银行风险 35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 38

(一)负债经营 38

(二)市场变幻莫测 43

(三)市场竞争激烈 47

(四)“三性”之间的矛盾 50

(五)管理水平的限制 54

三、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型与认定 56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型 56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认定 56

第三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方法和指标 66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 66

(一)保障银行自身安全 66

(二)保障存款者利益 67

(三)保障支付系统正常运行 67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 69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69

(二)流动性管理 83

(三)信用评估分析 90

(四)资本金管理 96

三、银行风险管理的指标 104

(一)资本充足率 104

(二)备付金率 104

(三)存款准备金率 104

(四)流动性比率 104

(五)呆帐准备金比率 104

第四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105

一、资产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105

(一)理论 105

1.商业性贷款理论 105

2.可转换资产经营理论 107

3.资产预期收入经营理论 108

4.超货币供给理论 109

5.资产结构理论 110

(二)方法 112

1.资金总库法 112

2.资产分配法 114

3.线性规划法 116

二、负债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120

(一)理论 120

1.银行券理论 120

2.存款理论 122

3.购买理论 123

4.销售理论 124

(二)方法 125

1.资金市场净额负债管理 126

2.贷款净额管理 126

三、资产负债风险综合管理理论与方法 127

(一)资产负债风险综合管理理论的内容、核心和要求 128

1.综合管理的内容 128

2.综合管理的核心:风险管理 130

3.综合管理的要求:处理好“三性”的关系 131

(二)资产负债风险综合管理的方法 132

1.比例管理法 132

2.资产负债差额法 133

3.资产负债期限管理法 134

4.资产负债利差管理法 136

第五章 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138

一、流动性不足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138

(一)资产流动性不足风险科防范与规避 138

(二)负债流动性不足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140

二、资本不足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145

(一)通过商业银行内部积累增加资本金 146

(二)通过商业银行外部筹集增加资本金 148

(三)筹资途径的选择 148

三、信用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152

(一)严格遵循贷款发放的操作程序、降低贷款风险 153

(二)利用贷款抵押转嫁信用风险 153

(三)利用贷款担保、防范信用风险 156

(四)利用银团贷款、分散信用风险 158

(五)实行贷款分散、防范贷款风险 158

(六)加强贷后管理、提高抗风险的力度 159

四、利率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160

(一)利用敏感性缺口防范 160

(二)利用利率调换交易防范 161

(三)利用远期利率合约防范 162

(四)利用金融期货防范 162

(五)利用期权交易防范 163

五、汇率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163

(一)即期外汇买卖和远期外汇买卖 163

(二)套汇 166

(三)外汇投机 168

(四)期货和期权交易 169

六、证券价格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169

(一)对证券质量作出正确的判定 170

(二)采取投资分散化 171

(三)实行期限分离 171

(四)采取灵活调整方式 173

七、通货膨胀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173

八、自然与社会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174

(一)保险转嫁 174

(二)加强国际合作 174

第六章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规避的主要策略 176

一、准备策略 176

(一)第一准备金——现金资产 176

(二)第二准备金——短期资产 180

二、规避策略 182

(一)调整资产结构 183

(二)在外汇业务中、灵活选择币种、避免汇率风险 184

(三)在投资中避重就轻避免投资风险 186

三、分散策略 187

(一)资产种类分散 188

(二)行业分散 188

(三)地区分散 188

(四)客户分散 188

(五)资产质量分散 189

四、转嫁策略 191

(一)转让 192

(二)贷款保险 194

(三)期货交易 196

五、消缩策略 197

(一)建立贷款“三查制度” 197

(二)实行贷款“审、贷、收”三分离 199

(三)建立对借款者进行信用分析的制度 200

(四)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机制 201

六、补偿性策略 202

(一)对有问题贷款的处理 202

(二)建立风险基金制度 204

(三)提足法定盈余公积金 207

(四)建立任意盈余公积金 207

第七章 《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08

一、《巴塞尔协议》的形成背景 208

(一)跨国银行的扩张和国际银行业风险 209

(二)金融创新对金融管制的冲击 213

二、《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216

(一)原《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216

(二)修订后的《巴塞尔协议》的内容 217

(三)《巴塞尔协议》的实质性进步——《巴塞尔报告》 218

三、《巴塞尔协议》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224

(一)消极影响 225

(二)积极影响 226

四、贯彻《巴塞尔协议》的具体措施 228

(一)制定切实可行伪措施 228

(二)选择适当的资本适宜度(充足率) 231

(三)增加资本金 234

(四)加强对风险资产的管理 236

第八章 商业银行风险的自律性管理—比例管理 242

一、资本对风险资产的约束 242

(一)《巴塞尔协议》的有关规定 242

(二)资本与风险比率 243

(三)我国资本管理的现状 244

(四)强化资本管理 245

二、资本充足率 246

(一)资本比率指标 246

(二)资本充足程度检验 247

(三)美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新标准 248

(四)《巴塞尔协议》的要求 249

(五)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状况 250

(六)实施《巴塞尔协议》中的问题 251

三、流动性比例 252

(一)流动性的内容和意义 252

(二)流动性比例管理 254

(三)流动性与盈利性、安全性的关系 255

四、备付金比例 257

(一)备付金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57

(二)备付金率指标的基本原理 258

(三)备付金率指标的管理方法 258

(四)备付金比例管理 259

五、有问题贷款占资产总量的比例 260

六、单个客户贷款占资产总量比例 265

七、中长期资产占中长期负债的比重 268

八、流动性资产占流动性负债的比例 272

(一)完善银行外部经营环境 274

(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 275

(三)完善指标体系 276

第九章 商业银行风险的外部监管 277

一、商业银行风险外部监管的主体 277

(一)中央银行监管的目的和原则 278

(二)中央银行监管的权力 278

(三)中央银行监管的主要方法 279

(四)中央银行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 281

(五)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 181

二、外部监管的主要内容 285

(一)政策监管 285

(二)业务规范监管 290

(三)流动性监管 297

(四)安全性监管 299

(五)稳健性监管 300

三、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预防性监管措施 301

(一)对银行开业的监管 301

(二)对银行资本适宜度监管 303

(三)对银行资产流动性的监管 303

(四)对银行业务活动范围的监管 304

(五)对单一贷款的限制 305

(六)对商业银行有关人员贷款的限制 305

(七)对外汇交易的限制 306

四、外部监管的方法 307

(一)设立机构监管 307

(二)常规稽核与非常规稽核 308

(三)社会公众监管 309

(四)我国中央银行的稽核 309

五、惩罚措施 311

(一)警告 311

(二)罚款 312

(三)停止对其融资 312

(四)停业整顿 312

(五)派人接管 313

(六)合并 313

(七)撤销 313

(八)破产 313

第十章 我国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316

一、改革目标 316

(一)实现“四自” 317

(二)落实“三性” 318

二、改革难点 324

(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难 325

(二)业务分离难 327

(三)历史呆帐处理难 329

(四)资金补充难 331

(五)社会性与盈利性兼顾难 332

三、改革步骤 333

(一)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分离 333

(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风险管理,强化自我约束 337

(三)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34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