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生物大分子的内化
生物大分子的内化

生物大分子的内化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福安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030045823
  • 页数:281 页
图书介绍:
《生物大分子的内化》目录

第1章 内化概论 王福安 1

1.1 内化的概念 1

1.2 内化的类别 1

1.2.1 吞噬作用 1

1.2.2 胞饮作用 2

1.2.3 受体介导的内化 2

1.2.4 越胞作用 3

1.2.5 穿细胞吞吐 3

1.2.6 特殊类型的内化 3

1.2.7 不同内化类型的相互关联 4

1.3 内化的一般细胞生物学过程 6

1.3.1 配体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的结合 6

1.3.2 内化的入胞途径 7

1.3.3 胞内体的产生 8

1.3.4 内化过程小结 11

1.4 内化研究的历史 11

1.5 内化研究的任务和目的 14

第2章 内化的生物医学意义 王福安 张学庸 胡家露 17

2.1 内化与细胞生理学 17

2.1.1 运输蛋白内化的意义 17

2.1.2 激素与细胞因子内化的意义 18

2.2 内化与免疫学 20

2.2.1 内化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意义 21

2.2.2 内化在特异性免疫中的意义 21

2.2.3 内化在免疫病理学中的意义 23

2.3 内化与神经生物学 23

2.3.1 内化与神经元的生长发育 23

16.1.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25

2.3.2 内化与神经元的功能 25

2.3.3 内化在神经生物学中的应用 27

2.4 内化与致病因子的致病机制 28

2.4.1 内化与病毒感染 28

2.4.2 内化与细菌感染 31

2.4.3 内化与寄生虫感染 33

2.4.4 内化与理化致病因子 34

2.5 内化与异向治疗 34

2.6 内化与基因转移 35

2.7 结语 37

3.1.1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41

3.1 细胞膜 41

第3章 内化的细胞生物学基础 王福安 丁杰 周绍娟 41

3.1.2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43

3.1.3 细胞膜的理化特性 45

3.1.4 细胞膜的功能 46

3.1.5 细胞被 47

3.2 高尔基器 48

3.2.1 高尔基器的形态结构 48

3.2.2 高尔基器的化学组成 49

3.3.1 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50

3.2.3 高尔基器的功能 50

3.3 内质网 50

3.3.3 内质网的功能 51

3.3.4 内质网与细胞其它膜性结构之间的关系 51

3.3.2 内质网的类别 51

3.4 核膜 52

3.4.1 核膜的结构 52

3.4.2 核膜的功能 53

3.5 溶酶体 53

3.5.1 溶酶体的一般性特征 53

3.5.2 溶酶体的形成 54

3.5.4 溶酶体的功能 55

3.5.3 溶酶体的类型 55

第4章 受体 Alexander Levitzki 58

4.1 受体学概述 58

4.2 受体的构成 59

4.3 受体的研究 59

4.4.2 膜受体分析 60

4.4.1 结合测定 60

4.4 配体与受体结合的分析技术 60

4.5.1 结合数据的分析及作图 62

4.5 结合数据的分析 62

4.5.2 置换实验 65

4.5.3 配体的非Michaclian结合 66

4.5.4 解离常数的准确测定 69

4.6 受体与效应器的偶联 70

4.6.1 烟碱系统 71

4.6.2 激素依赖性腺苷酸环化酶 71

4.7 受体的失敏感作用及下行调节 76

4.7.1 烟碱受体系统 76

4.8 受体系统的纯化与重建 77

4.7.3 受体的内化 77

4.7.2 β肾上腺素能系统 77

4.8.1 受体与效应器的溶解 78

4.8.2 重建过程中去垢剂的有效去除 78

4.8.3 受体及其效应器重建的基本条件 79

4.8.4 重建技术 80

4.8.5 对特殊脂质的需要 80

第5章 包涵素衣被的结构和功能 刘端祺 王福安 83

5.1 包涵素衣被的分布 83

5.2 包涵素衣被的超微结构 83

5.3.1 被覆小泡的分离 84

5.3 包涵素衣被的化学组成 84

5.3.2 包涵素衣被的生化学分析 85

5.3.3 包涵素衣被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86

5.4 包涵素衣被组装 88

5.4.1 组装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88

5.4.2 轻链在包涵素衣被组装中的作用 89

5.4.3 组装多肽在包涵素衣被组装中的作用 89

5.4.4 包涵素衣被与膜的结合 90

5.5 包涵素衣被的解聚 91

5.6 小结 91

6.1.1 pH的定义 93

第6章 内化器的酸化 胡家露 王福安 93

6.1 内化器的pH值测定 93

6.1.2 pH的测定方法 94

6.2 溶酶体的pH 97

6.2.2 溶酶体pH的人为干预 98

6.2.1 溶酶体酸性pH的意义 98

6.3 胞内体的pH 99

6.3.1 胞内体酸性pH的意义 100

6.4 内化器的酸化机制 100

6.4.1 溶酶体的酸化 100

6.4.2 胞内体的酸化 101

6.5 小结 101

第7章 转铁蛋白的内化 张学庸 刘瑞祺 王福安 103

7.1 转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103

7.2 转铁蛋白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104

7.3 转铁蛋白的内化过程 105

7.3.1 转铁蛋白内化的生物化学研究 105

7.3.2 转铁蛋白内化的形态学研究 106

7.3.3 转铁蛋白内化过程概要 106

7.4.1 铁的吸收与运输 108

7.4.2 细胞生长增殖 108

7.4 转铁蛋白内化的若干重要医学意义 108

7.4.3 与细胞恶变之间的关系 109

7.4.4 用转铁蛋白细胞毒交联物杀伤瘤细胞 109

第8章 胰岛素受体的内化机制及生理学意义 Donald A.McClain and Malini Rajagopalan 112

8.1 概述 112

8.2 胰岛素受体内化的机制 114

8.3 胰岛素受体内化的作用 119

8.4 小结 122

第9章 肠道大分子的吸收与转运 Ian R.Sanderson and W.Allan Walker 126

9.1 引言 126

9.2 生理性转运 126

9.2.1 受体介导的生长因子的吸收 127

9.2.2 抗体的吸收 128

9.2.3 非受体性转运 128

9.2.4 肠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 129

9.3.2 细胞内转运 130

9.3 病理性转运 130

9.3.1 抗原的粘膜屏障 130

9.3.3 细胞间转运 131

9.4 结论与展望 132

第10章 毒素的内化与细胞毒性损伤 王福安 乔泰东 陈宝军 135

10.1 毒素的分类 135

10.2 毒素的分子结构 136

10.2.1 植物毒素 136

10.2.2 微生物毒素 137

10.3 毒素的靶分子及损伤机制 138

10.3.1 延长因子2 138

10.3.2 核糖体 139

10.3.3 cAMP信号通路 140

10.4.1 细胞表面的毒素受体 141

10.4 毒素的内化 141

10.4.2 毒素进入细胞的途径 143

10.4.3 毒素内化后的膜泡转运 144

10.4.4 毒素内化后的反向跨膜易位 145

10.5 小结 147

第11章 抗肿瘤抗体及其免疫交联物的内化与导向治疗 王福安 149

11.1 概述 149

11.2 抗肿瘤抗体的内化 150

11.2.1 抗肿瘤抗体在靶细胞表面的结合 150

11.2.2 抗肿瘤抗体进入靶细胞的途径 152

11.2.3 不同进入途径的意义 155

11.2.4 抗肿瘤抗体的吸附内化与液相胞饮之间的关系 156

11.2.5 内化后的细胞内转运过程 160

11.2.6 内化后的归宿 164

11.2.7 细胞骨架与内化 165

11.2.8 细胞内抗原在内化中的作用 166

11.3 内化与抗原调变 168

11.4 抗肿瘤抗体免疫交联物的内化 169

11.4.1 免疫毒素的内化 169

11.4.2 免疫药物的内化 170

11.4.3 免疫核素的内化 171

11.4.4 内化在合株免疫交联物方案遴选中的意义 173

第12章 脂质体的内化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徐梁 张学庸 177

12.1 概述 177

12.1.1 脂质体的特性 177

12.1.2 脂质体的分类及其形成原理 178

12.1.3 免疫脂质体研究现状 179

12.2 脂质体的制备与效应分子的包裹 179

12.2.1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180

12.2.2 免疫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182

12.2.3 脂质体的有关特性检测 184

12.2.4 脂质体的质量控制 186

12.3 脂质体的内化及体内代谢 188

12.3.1 脂质体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188

12.3.2 免疫脂质体的内化 189

12.3.3 免疫脂质体的体内分布与代谢 193

12.4 脂质体及免疫脂质体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96

12.4.1 脂质体作为化学治疗药物的载体 196

12.4.2 脂质体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的载体 197

12.4.3 脂质体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200

12.4.4 免疫脂质体用于免疫诊断 202

12.4.5 脂质体的其它应用 202

12.5 特殊功能脂质体 203

12.5.1 热敏免疫脂质体 203

12.5.2 酸敏免疫脂质体 203

12.5.3 光敏免疫脂质体 204

12.5.4 靶敏免疫脂质体 204

12.5.5 磁性脂质体 205

第13章 生物大分子的化学交联 黎松 张学庸 胡家露 207

13.1 免疫球蛋白与细胞毒物质交联的一般思路 207

13.2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与化学交联 208

13.3 免疫球蛋白与毒素分子间的交联 209

13.3.1 二硫链连接方法 210

13.3.2 硫醚键连接方法 212

13.4 免疫球蛋白与药物分子间的交联 212

13.4.1 重氮化法 213

13.4.2 高碘酸氧化法 213

13.4.3 混合酸酐法 214

13.4.4 碳二亚胺法 214

13.4.5 活性酯法 215

13.4.6 琥珀酸酐法 215

13.4.7 氯乙酸钠法 216

13.4.8 同型双功能试剂法 216

13.4.9 异型双功能试剂法 216

13.5.2 苯丁酸氮芥(CBL)与抗体相交联 217

13.5.1 MTX与抗体相交联 217

13.5 部分免疫交联物制备方法实例 217

13.5.3 丝裂霉毒C(MMC)与抗体相交联(活性酯法) 218

13.5.4 柔红霉素(DM)与抗体相交联 218

13.5.5 蓖麻毒素(ricin)与抗体相交联 219

13.5.6 蓖麻毒素A链(RTA)与抗体相交联 219

第14章 免疫交联物在医学中的应用Reinhard Bredehorst and Carl-Wilhelm Vogel 222

14.1 引言 222

14.2 免疫交联物的效应分子 222

14.2.1 抗体与蛋白质毒素的交联物(免疫毒素) 223

14.2.2 基因工程免疫交联物(重组毒素) 224

14.2.3 抗体与细胞毒药物的交联物(化学免疫交联物) 225

14.2.4 抗体与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交联物 226

14.2.5 抗体与放射性核素的交联物(放射免疫交联物) 226

14.2.6 抗体与酶交联物 228

14.2.7 抗体与其它效应分子的交联物 229

14.3 免疫交联物的靶目标 229

14.4 免疫交联物的导向分子 230

14.5.1 免疫交联物的化学合成 231

14.5 免疫交联物的合成 231

14.5.2 免疫交联物的基因工程 233

14.6 存在问题与展望 233

第15章 细胞凋零 王福安 樊代明 张学庸 237

15.1 细胞凋零的概念 237

15.2 细胞凋零的一般性特征 238

15.2.1 形态学特征 238

15.2.2 生物化学特征 240

15.3 细胞凋零特征性改变的分子基础 240

15.4 细胞凋零机制的激活方式 241

15.4.1 基因诱导 241

15.4.2 死亡程序释放 242

15.4.3 信号转导 242

15.5 细胞凋零的基因调控 243

15.7 细胞凋零的生理学意义 244

15.6 内化与细胞凋零 244

15.8 细胞凋零的病理学意义 245

15.8.1 细胞凋零与肿瘤发生学 245

15.8.2 细胞凋零与肿瘤治疗学 247

第16章 内化研究方法学 王福安 251

16.1 如何确定生物大分子是否内化 251

16.1.1 荧光素标记法 251

16.1.3 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法 254

16.2 如何确定生物大分子内化后的命运 255

16.3 如何确定生物大分子内化后的细胞内转运过程 256

16.3.1 影像增强显微镜术 256

16.3.2 电镜示踪术 257

16.4 如何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内化器 266

索引 269

英汉名词对照 2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