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针灸医案与临症备急
针灸医案与临症备急

针灸医案与临症备急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济民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4051·60575
  • 页数:105 页
图书介绍:
《针灸医案与临症备急》目录

一、针灸要略 1

(一)什么叫做针灸 1

(二)针灸治病的原理及其进展 2

(三)针灸应用八纲辨证治则 4

(四)针刺补泻手法 5

(五)针灸注意事项 6

(六)针灸意外情况处理 6

1.弯针 6

2.滞针 6

3.折针 7

(七)晕针的产生和处理 7

1.晕针的产生 7

2.晕针的病理 7

3.晕针的症状 7

4.晕针的急救 7

5.晕针的预防 8

二、针灸医案 9

1.外感风寒 9

2.内伤外感——食厥 9

3.哮喘 11

4.热入心包 13

5.热盛神昏——急惊风 15

6.风热内炽——热厥 16

7.肝风内动——急惊 17

8.惊风 19

9.急性热病(阳明腑证) 20

10.三阴寒疟 22

11.麻疹内伏、热毒伤阴 23

12.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针治及验方(重湿温证) 24

13.饮食不节脾胃升降失和(急性肠胃炎) 26

14.湿热伤脾——热厥 27

15.脾胃虚寒 28

16.肝脾不和 29

17.肝气郁结 29

18.肠风下血 31

19.肠痈(阑尾炎) 33

20.疝气(腹股沟疝嵌顿) 34

21.针然谷穴,立即令人肚饥 36

22.胃脘痛 36

23.昏厥 37

24.虚脱(脾肾阳虚) 38

25.虚脱 39

26.亡阳 40

27.虚劳重证 41

28.指针急救 41

29.痹症 42

30.半身不遂 45

31.中风后遗症——瘫痪 46

32.血虚生风 49

33.癃闭 50

34.脏躁证(歇斯底里癔病) 51

35.痫证 53

36.阳痿 54

37.口眼?斜(颜面神经麻痹) 55

38.头风贯眼 58

39.针治点头症 59

40.偏头痛 61

41.蛾喉(咽扁炎) 62

42.牙痛 63

43.经痛 64

44.月经过多 65

45.崩漏 66

46.气血两虚严重湿脚气 67

47.阴疽初发 69

48.?证(聚证) 70

49.风邪热毒、脉络阻滞(多发性神经炎) 72

三、临症备急 74

(一)传染性疾病 74

1.疟疾 74

2.痢疾 74

3.霍乱 74

4.肠内寄生虫 74

5.鹭鹚咳(百日咳) 75

6.流行性感冒 75

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痉症 75

(二)呼吸系统疾病 75

1.感冒(风热、风寒) 75

2.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 75

3.咳血(非结核性的支气管出血) 75

4.咯血(支气管扩张或肺出血) 75

5.胸胁痛(肋膜炎或肋间神经痛) 75

6.哮喘 75

7.肺结核 76

(三)消化系统疾病 76

1.齿痛 76

2.呕吐 76

3.伤食呕吐 76

4.胃痛(急慢性胃炎、胃溃疡) 76

5.下腹痛(肠痉挛) 76

6.泄泻(肠炎) 76

7.便血(痔疮或直肠溃疡出血) 76

8.脱肛 76

9.便秘(习惯性便秘症) 77

10.胆道蛔虫 77

11.胆囊炎 77

(四)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 77

1.溺血(小便出血、膀胱炎、尿道出血等) 77

2.遗尿 77

3.淋证 77

4.膀胱炎 77

5.小便癃闭 77

6.疝气(小肠气及睾丸炎) 77

7.阳痿证(包括遗精早泄) 78

(五)神经系统疾病 78

1.癫狂(精神分裂症) 78

2.痫证 78

3.中风(脑溢血) 78

4.怔忡、心悸、神经性心脏病 78

5.健忘(神经衰弱症) 78

6.头痛(神经性头痛) 78

7.肩痛(肩膊神经痛) 79

8.臂痛(上臂及桡骨神经痛) 79

9.手痛(桡尺骨神经痛及指掌神经痛) 79

10.足痛(胫骨、腓骨神经痛、股痛) 79

11.全身麻木(周身神经麻痹症) 79

12.呃逆(横膈肌痉挛) 79

13.腿抽筋(腓肠肌痉挛) 79

14.腰痛(坐骨神经痛) 79

15.痿?(脊髓神经截瘫) 79

16.口眼?斜(颜面神经麻痹) 79

(六)肌肉和关节疾病 80

1.风湿痛病(痛风关节炎症) 80

2.肌肉风湿颈痛 80

3.肌肉炎症痛 80

(七)维生素缺乏疾病 81

1.脚气病(维生素乙缺乏病) 81

2.水湿(脚气性浮肿) 81

(八)心血管系统疾病 81

1.高血压病(手麻、预防中风) 81

2.眩晕(高血压眩晕) 81

3.胸痹(冠心病) 82

4.水肿(腹水症) 82

(九)内分泌腺疾病 82

1.甲状腺肿 82

2.糖尿病(消渴症) 82

3.阳虚自汗(多汗症) 82

4.阴虚盗汗 82

5.狐臭(又名腋臭) 82

(十)眼耳鼻喉疾病 82

1.一般眼病穴位 82

2.眼赤肿痛(结膜炎) 83

3.雀目(夜盲症) 83

4.瞳仁反背 83

5.脓耳(中耳炎流脓水) 83

6.酒渣鼻 83

7.鼻流清涕(鼻道炎或额窦炎、感冒初起) 83

8.鼻衄(出鼻血) 83

9.咽喉肿痛 83

10.喉痹 83

(十一)外科疾病 84

1.痈疸 84

2.疔疮(淋巴腺炎或毛囊炎) 84

3.乳痈(乳腺炎) 84

4.面疔 84

5.颈项瘰疬 84

6.瘾疹(荨麻疹) 84

(十二)物理性疾病 84

1.中寒(感受寒冷发生休克) 84

2.中暑(日射病) 85

3.阴寒(感受寒冷发生急性肠痉挛胀痛) 85

(十三)妇产科疾病 85

1.月经不调 85

2.经痛 85

3.闭经 85

4.崩漏 85

5.带下 85

6.胎位不正 85

7.滞产 85

8.横产 86

9.逆产(胎儿足先出) 86

10.产后腹痛 86

11.产后无乳 86

12.产后血晕 86

13.胞衣不下(胎盘滞留) 86

(十四)小儿科疾病 86

1.急惊风(高热抽搐) 86

2.慢惊风 86

3.疳积(肠寄生虫,消化不良等病) 86

4.丹毒 87

5.小儿吐泻 87

6.夜啼 87

四、附:前贤针灸重要参考歌诀 96

1.四总穴歌诀 96

2.行针指要诀 96

3.看部取穴 96

4.十二经井、荥、输、经、合、治症主要诀 97

5.八会歌诀 97

6.百症赋(高武著·针灸聚英) 97

7.席弘赋(徐风著·针灸大全) 99

8.玉龙歌(杨继洲著) 10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