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物价史
中国物价史

中国物价史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文熙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216015045
  • 页数:443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物价史》目录
标签:物价

第一章 中国商品交换和价格的起源 1

第一节 物物交换 1

第二节 原始价格 2

一、度量衡的出现 2

二、等价物的出现 3

三、利用价差积利的出现 4

第三节 货币的起源和价格的完善 5

一、货币的起源 5

二、价格的完善 7

结语 8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价格 9

第一节 价格思想 10

一、商品轻重贵贱说 10

二、资贵出贱、市平通器思想 11

三、等级价格概念 12

四、价格定民风观点 13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货币与价格 13

一、西周时期的货币 13

二、西周时期的价格 15

第三节 市场物价管理 17

一、贾人制度 18

二、市场物价管理 19

结语 22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物价 23

第一节 价格思想 23

一、管仲的“衡无数”论和市场概念 24

二、子产主张“市不豫价” 27

三、孔子的“求善价而沽”观点 28

四、子贡的“稀少价值说” 29

五、范蠡的“待乏原则”和“无敢居贵” 30

六、墨子的价值概念 32

七、李悝的“两利”价格概念 35

八、商鞅的高价主张 36

九、白圭的“乐观时变”原则 37

十、许行的同类商品“不二价”思想 38

十一、孟子的价值观念 40

十二、荀子主张等价交换 41

第二节 有关物价的政策 42

一、用货币政策调节物价 42

二、通轻重之权控制物价 44

三、实行平粜(籴) 46

四、提高粟价 48

五、盐、铁专卖政策 49

六、境外贸易价格 53

七、推行市场法 57

结语 58

第四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价 61

第一节 价格思想 61

一、贾谊主张用货币的“放”与“收”调节物价 61

二、晁错的贵粟论 62

三、司马迁的钱多物贵说 63

四、桑弘羊视价格为平衡轻重的工具 63

五、耿寿昌的常平仓思想 64

六、贡禹提倡物物交换 65

七、王莽的“五均”思想 66

八、张林的钱贱物贵说 66

九、刘陶反对铸大钱 67

十、南北朝时对物价问题的不同认识 68

第二节 物价变化 69

一、米谷价格 69

二、布帛、器用、田宅、牲畜的价格 74

三、物价变动的原因 77

第三节 物价管理和有关政策 83

一、平准 83

二、置常平仓 87

三、统一货币度量衡 88

四、定价与监督 91

五、实行专卖,稳定物价 92

六、推行均输,调节物价 96

结语 98

第五章 隋、唐、五代十国的物价 100

第一节 价格思想 101

一、刘秩的“物贱伤农、钱贱伤贾”论 101

二、刘晏的“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主张 101

三、陆贽的“物之贵贱系于钱之多少”观点 103

四、韩愈的钱重物轻状 104

五、白居易的货币调节物价说 104

六、李珏认为增税必涨价 106

第二节 物价变化 107

一、贞观初至安史之乱前夕的物价 107

二、安史之乱开始以后的物价 110

三、物价变动的原因 115

第三节 物价管理和有关政策 121

一、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121

二、立常平制 122

三、发展商业 124

四、建立平准署 131

五、立物价法令 132

六、改货币制度 133

结语 135

第六章 宋朝及金、辽的物价 136

第一节 价格思想 136

一、李觏关于谷物价格的特殊见解 136

二、王安石平抑物价的思路 138

三、司马光坚持常平思想 140

四、苏轼强调农末皆利 140

五、沈括的粮价计算设计 141

六、叶适“物多则贱,贱则钱贵”论 143

七、周行己的“钱本无轻重”见解 143

八、董煟主张禁遏籴、不抑价 145

九、辛弃疾认为纸币“朝廷用之则轻”说 147

十、赵?的“少则重、多则轻”观点 147

十一、袁燮批评“称提” 147

十二、吴潜指出物价高涨的危害性 148

第二节 物价变化 149

一、谷米价格 149

二、绢、布价格 152

三、盐、酒、茶专卖官价 154

四、地价 161

第三节 有关物价的政策 168

一、置常平仓 168

二、实行和籴 170

三、推行青苗法 173

四、兴“贡输” 175

五、均输法 176

六、市易法 177

结语 179

第七章 元朝的物价 181

第一节 价格思想 182

一、许衡反对以“虚券”易“实货” 182

二、叶李的《钞币条画》 182

三、卢世荣的稳定物价思路 183

四、王恽的理价思路 184

第二节 物价变化 187

一、米价 187

二、盐价 189

三、田宅价 189

四、营建造价 190

五、金银价 191

六、工资及饮食、饲料等费 191

七、物价变动的原因 193

第三节 有关物价的政策 198

一、立常平仓 198

二、设平准库 199

三、控制纸币发行量 200

四、以钞纳税 200

五、立常平盐局法 201

六、推行食盐法 202

结语 203

第八章 明朝的物价 204

第一节 价格思想 204

一、叶子奇以敛散货币调节物价的观点 204

二、刘定之主张“修平籴之法” 205

三、丘浚稳定物价的思想 206

四、丘浚的商业概念 208

五、丘浚力主等价交换 209

六、顾炎武认为金价涨谷价必跌 210

七、明末的货币思想对物价的影响 210

第二节 价格变化 212

一、粮布折价 212

二、盐引纳米 213

三、百物与米比价 216

四、茶、米、绢、布与马比价 217

五、其他价格 220

六、币值对物价的影响 222

七、百物以银定价 224

八、明代物价的国际影响 226

第三节 有关物价的政策 229

一、恢复与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229

二、兴盐法 230

三、坚持茶马贸易 233

四、推行常平制 236

五、实行和买 237

六、郑和下西洋的外贸价格政策 238

七、加强物价管理,制定市易法 239

八、起义军平买平卖,稳定物价 240

结语 242

第九章 清朝的物价 243

第一节 价格思想 243

一、王夫之宁“伤末”而不“伤农”的粮价主张 243

二、杨锡绂的独占价格概念 245

三、洪亮吉忧民论价 246

四、鄂弥达论“货集价落” 248

五、龚自珍欣赏物物交换 248

六、魏源的成本与价格思想 249

七、魏源的外贸差额概念 250

第二节 价格变化 252

一、粮食价格 252

二、食盐、猪肉、白糖价格 265

三、丝、茶、棉、纱、布价格 269

四、土特产品价格 275

五、土地价格 277

六、银价、钱价及其比例 281

第三节 有关物价的政策 287

一、大力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 287

二、调节供求关系 289

三、置常平仓 292

四、政府干预粮价 294

五、坚持盐法 296

结语 299

第十章 民国时期的物价 301

第一节 物价水平 302

一、民国前期的物价水平 302

二、民国中期的物价水平 304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物价水平 307

四、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物价水平 317

五、革命、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物价水平和政策 323

第二节 农土特产品价格 338

一、粮食价格 338

二、棉花价格 342

三、生丝价格 344

四、苎麻价格 346

五、茶叶价格 348

六、烟叶价格 349

七、桐油价格 350

八、生漆价格 352

九、猪鬃价格 354

十、牛皮价格 354

第三节 生活消费品价格 356

一、食物类价格 356

二、衣着类价格 368

三、燃料类价格 376

四、杂项类价格 379

第四节 土地、生资、建材价格 384

一、土地价格 384

二、生产资料价格 387

三、建筑材料价格 391

第五节 服务业收费 393

一、交通运价 393

二、邮电资费 401

三、学杂费 405

四、其他服务收费 406

第六节 商品差价和比价 408

一、商品差价 408

二、商品比价 415

第七节 物价暴涨狂涨的原因及影响 422

一、供求矛盾突出 422

二、恶性通货膨胀 425

三、官商投机猖獗 428

四、物价暴涨狂涨的影响 429

结语 430

附录 433

一、成都市1937年12月至1948年6月零售物价指数 433

二、唐山1941年至1948年零售物价指数 435

三、郫县1911年至1949年米价表 437

四、历年来美国银价及其购买力与中国趸售物价及购买力比较表 438

五、奉贤县1911年至1949年5月主要消费品市场价格 440

后记 4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