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脊椎动物学
脊椎动物学

脊椎动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安峰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301007582
  • 页数:496 页
图书介绍:
《脊椎动物学》目录

第一章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1

第一节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和联系 1

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成立及本门动物的特征 2

第三节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述 3

第四节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5

第二章 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8

第一节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8

一、海鞘的幼体及变态过程 8

二、海鞘成体的结构 9

三、昆索动物亚门的分类 11

一、代表动物——文昌鱼 13

第二节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 13

二、文昌鱼的胚胎发育 21

三、头索动物亚门的分类 24

第三章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概述 26

第一节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26

第二节 脊椎动物躯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8

第三节 脊椎动物各胚层的分化 30

第四章  圆口纲(Cyclostomata) 33

第一节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33

第二节  圆口纲动物的形态结构 33

第三节 圆口纲的分类 41

第四节 圆口纲的起源和进化 42

第一节  鱼类的主要特征 44

第五章  鱼类(Pisces) 44

第二节 软骨鱼纲的特征及代表动物 45

一、软骨鱼纲的主要特征 45

二、软骨鱼纲的代表动物——白斑星鲨 45

第三节 硬骨鱼纲的特征及代表动物 63

一、硬骨鱼纲的主要特征 63

二、硬骨鱼纲的代表动物——鲤鱼 64

第四节 鱼类的分类 76

一、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76

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80

第五节  鱼类的起源和进化 95

一、棘鱼类 95

三、软骨鱼类 96

二、盾皮鱼类 96

四、硬骨鱼类 97

第六节  鱼类的经济意义 98

一、鱼类的资源利用 98

二、海洋渔业 98

三、淡水渔业 102

四、鱼类资源的保护 105

第六章  两栖纲(Amphibia) 107

第一节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107

第二节  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 107

第三节 两栖纲的代表动物——黑斑蛙(青蛙) 109

一、无足目(Apoda) 133

第四节 两栖纲的分类 133

二、有尾目(Urodela or Caudata) 134

三、无尾目(Anura or Salientia) 137

第五节  两栖纲的起源和进化 141

第六节  两栖纲的经济意义 145

第七章  爬行纲(Reptilia) 147

第一节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147

第二节  爬行纲动物的形态结构 147

第三节  羊膜卵的特点及其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164

第四节  爬行纲的分类 165

一、喙头目(Rhynchocephalia) 165

二、龟鳖目(Chelonia) 166

三、有鳞目(Squamata) 169

四、鳄目(Crocodilia) 176

第五节  爬行纲的起源及适应辐射 177

一、爬行类的起源 177

二、爬行类的适应辐射 179

三、爬行类的衰退 184

第六节  爬行纲动物的经济意义 184

一、爬行类的益处与害处 184

二、毒蛇及蛇伤防治 186

第八章  鸟纲(Aves) 188

第一节 鸟纲的主要特征 188

第二节  鸟纲的代表动物——家鸡 189

第三节  鸟纲的分类 217

一、齿颌总目(Odontognathac) 220

二、平胸总目(Ratitae) 220

三、企鹅总目(Impennes) 221

四、突胸总目(Carinatae) 222

第四节 鸟纲的起源及适应辐射 239

一、鸟类的起源 239

二、鸟类的适应辐射 242

第五节 鸟类的繁殖及迁徙 244

一、鸟类的繁殖 244

二、鸟类的迁徙 246

二、益鸟与害鸟 248

一、鸟类的直接利用 248

第六节 鸟类的经济意义 248

三、作好益鸟保护工作 249

四、鸟类的驯化和家禽 249

第九章  哺乳纲(Mammalia) 251

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251

第二节 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以家兔为代表的综述 251

第三节  哺乳纲的分类 308

一、原兽亚纲(Prototheria) 308

二、后兽亚纲(Metatheria) 309

三、真兽亚纲(Eutheria) 311

一、哺乳类的起源 340

第四节 哺乳纲的起源和适应辐射 340

二、哺乳类的适应辐射 341

第五节 哺乳类的经济意义 341

一、狩猎驯化与自然保护 342

二、变野生为家养——驯养事业与畜牧业 343

三、害兽及其防治 344

第十章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347

第一节  皮肤及其衍生物 347

一、皮肤的机能和结构 347

二、各类脊椎动物皮肤及其衍生物的比较 348

三、皮肤及其衍生物变化的趋势 352

第二节  骨骼系统 353

一、脊柱 354

二、肋骨 360

三、胸骨和胸廓 362

四、头骨 363

五、附肢骨 370

第三节  肌肉系统 376

一、概述 376

二、骨骼肌的分类 380

三、体节 肌 380

四、鳃节 肌 385

五、皮肤肌 386

六、发电器官 387

第四节  体腔和系膜 388

第五节 消化系统 390

一、消化道 391

二、原肠衍生物 394

第六节  呼吸系统 396

一、鳃 396

二、鳔与肺的起源 398

三、陆栖脊椎动物呼吸系统演变的趋势 400

第七节  排泄系统 401

一、肾脏的几种类型 401

二、输尿管与膀胱 404

三、各类脊椎动物排泄系统的比较 406

四、脊椎动物的肾外排盐结构 409

第八节  生殖系统 410

一、生殖腺 410

二、雄性生殖管 413

三、交配器 414

四、雌性生殖管 416

五、泄殖腔 419

第九节  循环系统 421

一、心脏 421

二、动脉系统 424

三、静脉系统 425

四、淋巴系统 429

一、神经系统的机能和结构 430

第十节  神经系统 430

二、神经系统的发生 432

三、中枢神经系统 432

四、周围神经系统 438

第十一节 感觉器官 445

一、皮肤感受器 445

二、侧线 445

三、听觉器官 446

四、视觉器官 448

五、化学感受器 449

一、古生物学的证据 452

第一节  动物进化的证据 452

第十一章  动物的进化 452

二、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454

三、胚胎学的证据 456

四、动物地理学的证据 456

五、生物化学的证据 457

六、遗传学的证据 459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理论 459

一、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 459

二、达尔文的进化论 460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462

二、人类进化的历程 463

一、人类起源于古猿 463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 466

第十二章  动物的地理分布 467

第一节 动物的分布和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 467

第二节 动物地理划区的原则及目的 467

第三节  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分区 468

一、世界动物地理分区 468

二、我国动物地理分区 472

第十三章  动物的生态 479

第一节  个体生态学 479

一、气候因子 479

一、种群的概念 482

二、化学因子 482

第二节  种群生态学 482

二、种群的数量变动 483

第三节  群落生态学 485

一、群落的概念 485

二、群落的结构 485

三、群落的演替 487

第四节  生态系统生态学 489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489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489

三、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流通 490

参考书目录 4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