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电工计算手册
电工计算手册

电工计算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大千编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33113594
  • 页数:1024 页
图书介绍:
《电工计算手册》目录

目 录 1

上 册 1

前言 1

第一章基础知识 1

第一节 电工数学基础 1

一、正弦量、复数及矢量 1

二、对称分量法及其应用 6

三、对称分量法计算举例 14

第二节 电工基础知识及基本公式 15

一、正弦交流电基本量及计算 15

二、电阻、电感和电容在电路中的计算 18

三、电工学常用公式 21

四、网络变换的基本方式和计算 25

五、电路的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计算 31

六、三相交流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31

七、非正弦交流电计算 35

附录16 1千伏VV 29、VLV 29、VV 30、VLV 30、VV 50

八、含电容电感电路的瞬变现象 56

九、媒质处于交变磁场中的损耗计算 60

十、电磁屏蔽透入深度计算 62

第三节 电感和电容的计算 63

一、电感计算 63

二、电容计算 68

第二章输配电 73

第一节 电路参数计算 73

一、导线、电缆的电阻、电抗和电容的计算 73

二、常用导线、电缆的电阻和电抗 81

第二节 线损和电压降计算 87

一、直流线路计算 87

二、配电线路损耗计算 89

三、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配电网络方案 104

四、配电方式和电源位置对线损的影响 106

五、并联线路中负荷经济分配的原则 106

六、开环运行线路负荷经济分配的原则 109

七、配电线路电压损失允许值及电压波动对设备的影响 112

八、线路电压损失计算 116

九、380/220V系统中零线电位升高的计算 132

十、相序对线路电流的影响计算 135

十一、电网谐波的影响及计算 139

十二、民用住宅电气负荷的计算 143

第三节 工厂用电量计算 145

一、用电设备、车间和全厂计算负荷的确定 145

二、工厂年电能需要量的计算 162

第四节 导线、电缆的选择及计算 166

一、经济电流密度及计算 166

二、导线截面的选择 170

三、电力电缆的选择 177

四、电缆在短时过载和短路状态下的允许电流 192

五、控制电缆的选择 194

六、直流电流表连接电缆截面的选择 200

第五节线路施工计算 201

一、线路安装要求和规定 201

二、导线力学及弛度计算 204

三、电杆坑、拉线坑、拉线、拉线盘及电杆埋深计算 209

四、人字抱杆强度计算 224

五、绞磨计算 227

六、地锚计算 229

七、锚桩计算 232

第六节 有关导线和电缆的一些计算 237

一、导线、避雷线振动频率和运行应力的计算 237

二、电杆、导线上的风压计算 237

三、导线安全系数计算 238

四、架空导线拉断力计算 239

五、导线连接的计算 241

六、输电线路瞬时电流容量的计算 242

七、架空线路绝缘子数的确定 243

八、超高压送电的电晕计算 245

九、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内部过电压的极限值 246

十、电力电缆绝缘电阻的换算 247

十三、单芯电缆金属护层感应电压的计算 248

十二、电缆电容量的简单测算 248

十一、电缆散热计算 248

十四、电缆故障点的测算 256

十五、常用电工线材重量的快速计算 260

第三章变压器 262

第一节 基本原理计算 262

一、变压器原理及基本参数 262

二、变压器电压变动率及效率计算 264

三、自耦变压器基本计算 265

四、V/V联结的变压器功率和利用率计算 272

五、变压器负载率计算 274

六、变压器损耗计算 275

七、变压器损耗及效率测算 276

八、变压器空载试验和短路试验计算 277

九、变压器无功经济当量的计算 283

第二节 变压器经济运行计算 285

一、变压器并联运行计算 285

二、变压器年电能损耗计算 291

三、判定负荷过轻的临界条件 292

四、变压器经济运行节电效益的计算 293

五、变压器是否需要更新的计算 294

六、变压器过负荷计算 297

七、干式变压器使用条件及温升限值 303

八、10kV变压器进风口有效面积查算表 304

九、几种用电场合的变压器容量计算 305

第三节 变压器计算 308

一、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基本计算 308

二、干式电力变压器的基本计算 318

三、整流变压器计算 324

四、高压试验变压器的计算及选型 333

五、调压器计算 341

六、小型变压器设计 348

七、电动机起动用自耦变压器的设计 382

八、铁磁谐振稳压器设计 385

九、脉冲变压器及音频变压器设计 395

第四节 电抗器计算 410

一、滤波电抗器计算 410

二、交流电抗器计算 413

三、均流电抗器计算 415

四、空芯电抗器计算 417

五、平衡电抗器计算 419

第五节 变压器干燥计算 420

一、涡流法干燥变压器 420

二、利用发电机零起升压干燥变压器 423

三、电炉加热干燥变压器计算 424

第四章 电容器及无功补偿 425

第一节 电容器和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 425

一、电容器运行规定和技术性能 425

二、电容测算和保护元件计算 430

三、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 438

四、采用电容补偿调压的计算 452

五、电网电压对移相电容器影响的计算 453

第二节 设备的无功补偿计算 457

一、企业内无功经济当量的计算 457

二、几种设备的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 460

三、无功补偿方式的选择 468

四、采用同步电动机补偿的计算 470

第三节 提高功率因数与降损及改善电压的计算 472

一、提高功率因数与降损关系的计算 472

二、提高功率因数与改善电压关系的计算 478

三、提高功率因数与增加设备容量的计算 480

第五章 电动机 483

第一节 基本原理计算 483

一、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公式及等值电路图 483

二、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489

三、绕线型异步电动机转子电阻的计算 490

四、直流电机的基本公式 492

五、直流电机电枢回路电感、电阻的计算 498

六、无铭牌直流发电机额定电流的估算 499

七、滑差电动机的基本计算 500

第二节 电动机损耗计算及节电计算 502

一、异步电动机空载电流计算 502

二、异步电动机功率因数的计算 504

三、异步电动机转差率和工作特性的测算 504

四、异步电动机损耗及功率平衡计算 512

五、高速异步电动机损耗的计算 519

六、电动机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和效率的测算 520

七、异步电动机无功功率的计算 524

八、异步电动机最佳负载率的计算 525

九、异步电动机等效功率和等效损耗的计算 525

十、同步电动机损耗、输出功率和效率的测算 530

十一、电动机通风风扇功耗及通风噪声的计算 531

十二、直流电动机损耗及效率的计算 533

十三、电风扇风叶的功率消耗计算 535

十四、电动机节电计算 536

十五、“大马拉小车”节电计算 544

十六、星-三角变换的节电计算 545

第三节传动电动机的选择 548

一、传动电动机的选择程序 548

二、电动机过载能力及平均起动转矩计算 548

三、飞轮力矩计算 554

四、根据打滑条件允许的最大加速度计算 555

五、电动机功率的校验 556

第四节 电动机功率的选定 565

一、采用寿命期费用分析法选定电动机 565

二、在不同环境温度时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566

三、各种设备的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568

第五节 有关电动机运行方面的计算 576

一、异步电动机一般工作条件的规定和要求 576

二、电机用电刷的电流密度与电刷牌号的选择 577

三、绕组温升和绝缘电阻的计算 578

四、电压变动对电动机性能的影响 585

五、电动机寿命的预测 591

六、电动机断相运行时各绕组电流的计算 593

七、三相异步电动机改为单相使用时电容器的计算 594

八、改变电动机绕组接法的简易计算 595

九、单相电容电动机的电容量的简易估算 596

第六节 电动机起动、制动和调速的计算 597

一、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功率的确定 597

二、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方式的选择 598

三、磁力起动器的选择 602

四、星-三角起动器的选择 603

五、自耦减压起动器的选择与计算 606

六、延边三角起动法的计算 611

七、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起动电阻的计算 613

八、绕线型异步电动机起动电阻的计算 613

九、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计算 618

十、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计算 621

十一、异步电动机电容—电磁制动的电容计算 625

十二、直流他励电动机反接制动计算 626

十三、直流他励电动机能耗制动计算 628

十四、绕线型异步电动机转子附加电阻调速的计算 629

十五、绕线型异步电动机机械回馈式串级调速的计算 630

十六、直流电动机不同调速方法比较 632

十七、电阻器和频敏变阻器的计算 634

第七节 电动机干燥计算 646

一、定子铁芯涡流干燥法的计算 646

二、电机外壳涡流干燥法的计算 649

三、热风干燥法的计算 651

第八节 电动机绕组计算 652

一、绕组的基本概念及展开图 652

四、干燥温度和其它参数的检测 652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计算 657

三、单层交叉式绕组线模的计算 671

四、单层链式绕组线模的计算 678

五、单层同心式绕组线模尺寸计算 679

六、单层交叉式、单层链式和单层同心式绕组线模的简易计算 682

七、双层迭绕式绕组线模的简易计算 684

八、单相异步电动机绕组重绕计算 686

九、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重绕的简易计算 694

十、罩极式电动机绕组重绕估算 699

十一、电容运转电动机绕组重绕计算 702

十二、分相电动机和电容运转电动机的电容器计算 703

十三、电钻绕组重绕计算 705

十四、电扇绕组重绕计算 709

十五、钻石牌电钟绕线计算 713

十六、导线代用、改压、改频、变更极数的计算 714

十七、电机转子扎线修理的计算 736

第九节 磁放大器性能参数计算公式 737

一、磁放大器线路的类型 737

二、各种磁放大器的性能及计算公式 738

第十节 电动按摩器的设计 742

第六章短路电流计算 747

第一节 标么值及其计算 747

一、标么值的基本概念 747

二、电抗在不同基准值下的换算 748

三、电抗标么值和有名值的变换 748

四、各类元件的电抗平均值 748

第二节 短路电流计算 753

一、短路电流的暂态过程 753

二、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755

四、无限容量系统中高压网络短路电流的计算 757

短路容量的计算 757

三、三相短路冲击电流、全电流最大有效值和三相 757

五、有限容量系统中高压网络短路电流的计算 761

七、异步电动机反馈电流计算 767

六、变压器低压侧短路时折算到高压侧穿越电流的计算 767

八、1kV及以下低压配电网络短路电流的计算 773

九、高压电网不对称短路电流的计算 781

十、1kV以下低压电网不对称短路电流的计算 788

十一、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接地电流的计算 801

第七章高、低压电器 803

第一节 电气设备的选用 803

一、高海拔地区电气设备的选用 803

二、有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用 805

三、电气设备发热计算 813

四、电气设备动稳定和热稳定校验 827

五、电器接触头压力及接触电阻的计算 828

六、电气设备电流密度的选择 830

七、电气设备的绝缘、绝缘材料及有关计算 834

八、母线选择及计算 845

九、电流互感器的选用 861

十、电压互感器的选用 869

第二节 高压电器的选用 882

一、高压电器规范的选择条件 882

二、高压绝缘子及穿墙套管的选用 882

三、高压断路器的选用 894

四、高压隔离开关的选用 897

五、高压负荷开关的选择 898

六、高压熔断器的选用 899

第三节 低压电器的选用 903

一、低压电器规范的选择条件 903

二、自动开关的选用及计算 905

三、刀开关和转换开关的选用 921

四、熔断器的选用 922

五、熔断器的级间配合 930

六、热继电器的选用及计算 935

七、接触器的选用及计算 942

八、交、直流接触器线圈重绕计算 951

九、交、直流接触器改压计算 957

十、交流接触器短路环计算 958

十一、交流接触器和电磁铁直流无声运行元件的选择 959

十二、电磁铁的基本公式及计算 964

十三、电磁铁的选用及计算 976

十四、交、直流电磁铁线圈的简单计算 983

十五、直流线圈的简捷设计 992

十六、交流线圈的简捷设计 995

十七、操作机构合闸电磁铁的计算 998

十八、保护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的选用 1000

十九、继电器加速与延缓电路 1002

二十、继电器熄火花电路 1011

二十一、交流接触器用于远距离控制的导线长度计算 1019

二十二、60Hz的低压电器用于50Hz电源上的影响分析 1021

第八章继电保护 1025

一、电流互感器与电流继电器的接线方式及计算 1025

第一节 基础知识 1025

下 册 1025

目 录 1025

第二节 线路继电保护计算 1043

一、电力线路继电保护计算 1043

二、继电保护灵敏度要求 1043

二、小接地电流系统的接地保护计算 1049

三、直流绝缘监视装置中的电流继电器起动值的计算 1050

第三节 变压器及母线断路器继电保护计算 1052

一、工厂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计算 1052

二、小型电力变压器保护计算 1056

三、母线分段断路器及联络断路器的继电保护计算 1059

四、自动重合闸继电保护计算 1062

第四节 电动机继电保护计算 1063

一、异步电动机继电保护计算 1063

二、同步电动机继电保护计算 1067

第五节 发电机继电保护计算 1071

一、小型发电机继电保护计算 1071

二、多台发电机并列运行继电保护计算 1072

第六节 移相电容器继电保护计算 1074

一、移相电容器保护和接线方式 1074

二、6~10kV移相电容器继电保护计算 1078

第七节 工厂配电用低压自动开关保护计算 1081

一、非选择型配电用自动开关的保护计算 1081

二、选择型配电用自动开关的保护计算 1083

第一节 基础知识及计算 1085

一、弧焊机的基本计算 1085

第九章电焊机 1085

二、电焊机熔敷金属量、有效能及效率计算 1089

三、电焊机耗电量计算 1093

第二节 电焊机选择 1095

一、弧焊机的性能、特点 1095

二、电焊机电源容量计算 1101

三、阻焊变压器的设计程序及参数确定 1101

第三节 电焊机运行 1103

一、电焊机电源干线计算工作电流及熔断器与电缆的选择 1103

二、交流弧焊机加装节电器后的节电效果计算 1106

第十章风机、空压机 1109

第一节 风机基础知识及计算 1109

一、风机基本参数及特性曲线 1109

二、风量和风压的测算 1111

三、风机轴功率、电动机功率及风机效率计算 1113

四、风机耗电量计算 1114

五、风机参数的换算 1116

六、变速风机的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1118

七、空调设备用风机轴功率和送风量计算 1119

八、锅炉送、引风机风量、全压和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1120

第二节 空压机计算 1122

一、空压机效率计算 1122

二、空压机管网漏气损失电能的测算 1124

第十一章水泵 1126

第一节 基础知识及计算 1126

一、水泵基本参数及特性曲线 1126

二、流量和扬程及损失扬程的计算 1128

三、水泵轴功率、电动机功率及水泵效率的计算 1137

四、水泵参数的换算 1138

五、空调设备用水泵轴功率和送水量的计算 1138

一、水泵选择的步骤和方法 1140

二、深井泵选择的步骤和方法 1140

第二节 水泵的选择 1140

三、如何根据电动机的功率选配水泵 1144

四、如何判断无铭牌离心泵的性能 1144

第十二章起重机运输设备 1146

第一节 起重机、提升机的简易计算 1146

一、电动机功率初选 1146

二、电动机功率的校正 1148

第二节 输送机的计算 1150

一、皮带输送机的计算 1150

二、其它输送设备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1153

第三节 桥式起重机电缆、干线、滑线及保护设备的选择 1155

一、桥式起重机工作电流的计算 1155

二、干线和滑线的选择 1156

三、保护设备及电源线的选择 1170

四、电力拖动系统负载转矩和飞轮质量的折算 1170

第四节 吊装用具计算 1175

一、麻绳、钢丝绳计算 1175

二、轮鼓、滑轮计算 1180

三、抱杆式起重杆的选择 1187

第一节 电热计算 1189

一、电热元件的计算 1189

第十三章 电加热 1189

二、电热干燥室功率计算 1210

三、按炉膛容积估算炉子功率 1212

第二节 盐浴炉计算 1213

一、炉膛尺寸和功率的计算 1213

二、埋入式盐浴炉电源变压器的要求 1214

三、电阻炉、盐浴炉电能利用率的计算 1214

第三节 感应加热炉计算 1224

一、电流透入深度计算 1224

二、电源频率和感应器尺寸的计算 1224

三、输电线路计算 1231

四、中频感应炉补偿电容的计算 1236

五、工频感应加热器的计算 1237

六、无芯工频电炉的计算 1245

一、红外区的划分及远红外加热机理 1247

第四节 远红外加热计算 1247

二、黑体辐射基本定律 1248

三、远红外辐射元件 1250

四、远红外辐射涂料及辐射光谱 1254

五、辐射元件表面温度和受热物最佳加热干燥温度的选择 1259

六、远红外加热炉的设计 1262

第十四章可控硅及电子电路 1269

第一节 可控硅电路及其计算 1269

一、可控硅基本参数 1269

二、可控硅整流电路参数及基本电量关系 1271

三、可控硅起动器的型式及其特点 1293

四、硅及可控硅整流元件的选择 1293

五、可控硅元件串、并联计算 1295

六、可控硅保护计算 1296

第二节整流电路及其计算 1306

一、各种整流电路参数及比较 1306

二、多级倍压整流电路的计算 1309

三、整流元件串、并联计算 1311

一、常用小功率滤波电路的比较 1313

第三节 滤波电路及其计算 1313

四、整流元件的保护计算 1313

二、滤波电路计算 1315

三、电动机和变压器电感量的估算 1320

第四节 晶体管基础知识 1321

一、常用晶体管的基本参数 1321

二、晶体管计算 1326

三、晶体管散热计算 1331

第五节 晶体管电路及其计算 1334

一、稳压电路的计算 1334

二、交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和直流负载线的确定 1339

三、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负载电阻及放大倍数的计算 1341

四、阻容耦合放大器的计算 1344

五、射极输出器的计算 1347

六、负反馈电路的计算 1349

七、单管交流放大器的设计要点 1352

八、工作点稳定的典型电路设计要点 1354

九、各类交流放大器的特点及比较 1355

十、晶体管直流放大器的计算 1355

十一、差动放大器的计算 1360

十三、运算放大器的计算 1361

十二、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计算 1361

十四、晶体管电子继电器元件参数的选择 1372

十五、功率放大器保护元件的计算 1374

十六、发光二极管回路限流电阻的计算 1377

第六节 触发电路、振荡器和变流器等计算 1378

一、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计算 1378

二、射极耦合单稳态触发器的设计 1381

三、双稳态触发器的设计 1383

四、多谐振荡器的计算 1385

五、LC振荡器的比较 1388

六、晶体管直流变换器的设计 1388

第七节 晶体管延时电路及计算 1396

一、三种基本的晶体管延时电路延时时间的计算 1396

二、几种晶体管延时电路和记忆电路的延时时间的计算 1398

三、可控硅延时电路 1404

一、电测量仪表的基本计算 1413

第一节 基础知识及计算 1413

第十五章仪器仪表 1413

二、热电阻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1421

三、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 1422

第二节 仪表正确接法的分析 1425

一、两表法测量三相有功功率的分析 1425

二、三表法测量三相有功功率的分析 1428

三、一表法测量三相无功功率的分析 1428

四、两表法测量三相无功功率的分析 1428

五、三表法测量三相无功功率的分析 1429

六、具有人工中点的两表法测量三相无功功率的分析 1430

七、具有90°相角差的无功电度表的接线和分析 1431

八、具有60°相角差的无功电度表的接线和分析 1434

九、功率因数的测算 1435

十、两相380V交流电焊机电度计量接线和分析 1440

十 、用单相电度表测量两相380V负荷的方法 1445

十二、校验及更换表刻度 1447

第三节 仪表错误接线的分析 1454

一、电度表错误接线的分析与更正 1454

二、三相电度表电压线圈断路时计量分析与更正 1461

三、电流互感器二次公用线断开时计量分析与更正 1472

四、三相四线有功电度表错接线时计量分析与更正 1473

第四节 有关仪表的其它计算 1474

一、电度表与互感器的合成倍率计算 1474

二、电度表所测电量的计算 1475

三、直流电流表分流电阻的计算 1476

四、直流电压表附加电阻的计算 1477

五、电气测量仪表的功率损耗估计 1477

第十六章 照明 1480

第一节 基础知识 1480

一、照明术语、单位及计算 1480

二、关于照明质量的一些要求 1484

三、常用电光源特性比较及对电源的要求 1487

四、灯具的选择 1489

五、灯具的分类、配光曲线和效率 1490

六、常用材料的反射、透射和吸收率 1494

第二节 照度标准及灯具布置计算 1496

一、照度标准 1496

二、灯具布置计算 1503

一、各类光源的照度计算 1508

第三节 照度计算 1508

二、逐点法计算照度 1520

三、利用系数法计算照度 1531

四、单位容量法计算照度 1553

第四节 生产厂房及室外照明的设计 1561

一、生产厂房照明的设计 1561

二、道路照明的设计 1561

三、投光灯照明计算 1570

第五节 照明线路、设备及其它 1571

一、照明导线截面的选择 1571

二、电感式镇流器的计算 1575

三、荧光灯和附件的技术参数及计算 1583

四、感容式镇流器和自耦漏抗变压镇流器的设计 1586

第十七章小型发电 1591

第一节 小水电站计算 1591

一、水力发电的一般公式 1591

二、小型水电站流量水头和发电量的计算 1595

一、工厂余热能量的估算 1605

第二节 余热发电计算 1605

二、余热发电装机容量的计算 1614

三、汽轮机基本参数及其计算 1617

四、余热发电燃料节约量的计算 1620

五、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的技术参数 1624

六、同步发电机的特性及基本参数计算 1632

第三节 电动机改成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的计算 1639

一、异步电动机改作发电机的计算 1640

二、绕线式电动机改作发电机的计算 1645

三、柴油发电机计算 1650

第四节 励磁机及直流系统计算 1656

一、自动调整励磁装置参数的选择 1656

二、发电机和励磁机灭磁电阻的计算 1657

三、备用励磁机的选择 1658

四、蓄电池组的选择 1660

五、硅整流充电及浮充电设备的选择 1662

六、控制信号馈线电缆和断路器合闸电流的选择 1663

一、接地与接零的种类 1667

第一节 基础知识及计算 1667

第十八章接地接零 1667

二、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范围 1669

三、接触电压、跨步电压和对地电压等计算 1671

四、等化对地电压的计算 1680

五、屏蔽的种类和要求 1683

六、接地电阻允许值的规定 1683

七、土壤和水的电阻率 1689

第二节 接地体接地电阻的计算 1691

一、人工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计算 1691

二、人工接地坑和接地沟的流散电阻的计算 1699

三、岩石地区接地装置的处理方法 1701

四、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的计算 1706

五、防雷保护接地电阻的计算 1710

六、接地装置截面的要求 1718

七、保护接零计算 1720

第十九章防雷保护 1722

第一节 基础知识及防雷要求 1722

一、基础知识 1722

二、各种防雷设施的要求和规定 1725

三、关于避雷装置的一些要求 1730

第二节 避雷装置及其计算 1738

一、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 1738

二、避雷线保护范围计算 1741

三、部分特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要求 1743

第二十章逻辑电路 1746

第一节 基础知识及基本运算 1746

一、逻辑代数及其基本运算 1746

二、逻辑控制与电器控制、矩阵控制的对应关系 1758

三、逻辑元件与有触点电路的功能对应关系 1763

一、逻辑关系式的简化 1764

第二节 逻辑电路的简化和设计 1764

二、逻辑电路的设计 1775

第二十一章其它 1781

第一节 节电工程经济效益计算 1781

一、节电工程投资效果计算 1781

二、产品用电单耗及节电量的计算 1790

三、机电产品节能效益计算 1793

第二节 传动装置计算 1797

一、平皮带传动计算 1797

二、三角皮带传动计算 1804

三、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计算 1807

四、传动轴直径的计算 1812

五、摩擦力计算及传动效率 1812

第三节 蓄电池等计算 1822

一、蓄电池有关知识及计算 1822

二、电解中物质析出量的计算 1828

三、直流母线限流电阻和逆止阀的计算 1829

第四节 安全用电知识及计算 1831

一、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1831

二、静电安全知识及计算 1836

三、用万用表应急测量绝缘电阻的方法及计算 1841

第五节 广播与电视等 1843

一、有线广播喇叭的匹配 1843

二、分频器设计 1849

三、电视天线最远接收距离和天线架空高度的计算 1853

五、能输出多种电压的变压器 1854

四、用少数电阻得到多种电阻值的方法 1854

六、列表法接转换开关 1855

七、空调器容量的计算 1861

八、负荷曲线的绘制 1863

九、工业用户电费的计算 1866

附录1 380/220V三相架空线路每米阻抗值 1868

附录2 380/220V三相线路绝缘子布线每米阻抗值 1869

附录3 500V聚氯乙烯绝缘和橡皮绝缘四芯电力 1871

电缆每米阻抗值 1871

附录4 1000V油浸绝缘四芯电力电缆每米阻抗值 1872

附录5 1000V以下三芯电力电缆每米阻抗值 1873

附录6 三相三线穿钢管布线(钢管作为零线)的 1874

每米阻抗值 1874

附录7 三相母线每米阻抗值 1875

附录8 裸绞线安全载流量 1877

附录9 BVR型和BLVR型聚氯乙烯铜芯软线及 1878

铝芯线的参考载流量 1878

乙烯护套铜芯及铝芯导线参考载流量 1880

附录10 BVV型和BLVV型聚氯乙烯绝缘、聚氯 1880

附录11 RVZ型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 1881

连接软线的参考载流量 1881

附录12塑料绝缘铜、铝电线安全载流量 1882

附录13橡皮绝缘铜、铝电线安全载流量 1884

附录14直接敷设在地下的低压绝缘电缆(铜、铝) 1886

安全载流量 1886

附录15 1千伏VV、VLV型无铠装聚氯乙烯聚乙烯 1888

绝缘电缆安全载流量 1888

VLV 50、VV 59、VLV 59型铠装聚乙烯 1889

电缆安全载流量 1889

附录17金属圆梗(铜、铝)载流量 1890

附录18架空导线弛度表 1891

附录19两端加粗碳化硅棒电热元件尺寸 1900

附录20硅碳元件在不同元件温度和炉温下的 1903

表面负荷值 1903

附录21常用耐火材料的主要性能 1904

主要参考文献 19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