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哲学视域中的信息技术
哲学视域中的信息技术

哲学视域中的信息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030517692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谈美下一篇:历代伦理学文献辑刊 5
《哲学视域中的信息技术》目录

导言:走向信息技术哲学 1

第一章 信息技术进入哲学视界 4

第一节 哲学关注信息技术的必然性 4

第二节 哲学反思信息技术的学术进程 7

第三节 探讨信息技术哲学的意义 10

第二章 本体论视域中的信息技术 21

第一节 信息技术本质论 21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信息技术之间 21

二、身体信息技术与器具信息技术之间 23

三、“信息”与“信息技术”之间 27

四、哲学及更多的视野之间 33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存在论问题 35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存在” 35

二、从存在论的视野区分信息技术 38

三、通信技术与信息作为属人的存在 42

第三节 实在性和实在论视野中的信息技术 46

一、信息载体的实在性问题 46

二、软件的实在性问题 48

三、信息显现和虚拟实在的实在性问题 51

第四节 当代信息技术与本体论信息主义 56

一、万物源于比特 57

二、计算主义及其他 58

三、拒绝本体论信息主义 61

第三章 认识论视域中的信息技术 63

第一节 认识论的信息技术转向 63

一、从认识论的技术转向到信息技术转向 63

二、认识论研究的新范式 67

三、认识论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关联 69

第二节 电子信息时代的认识新特征 75

一、从信息范式到普遍链接 75

二、技术大于自然 78

三、从e-Learning到e-Science 83

第三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认识论问题 88

一、认识对象:从技术显现、虚拟客体到第二种技术实在 88

二、认识主体:从人-机系统到身体的媒介化 92

三、认识的本质和机制问题 97

四、知识哲学的新问题 101

第四节 新技术与认识论新悖论 106

一、数据悖论 106

二、知识悖论 108

三、认识能力悖论 111

四、从更多的视野看认识论悖论 115

第四章 社会哲学视域中的信息技术 118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历史进程 118

一、历史就是信息技术史 118

二、历史观上的信息技术决定论 122

第二节 现代信息技术造就当代信息社会 126

一、信息技术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导技术 126

二、信息技术革命与新的社会有机体 128

三、信息社会与信息主义 132

四、信息资本主义与信息社会主义 136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 139

一、信息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同一性 139

二、信息化: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 143

三、信息技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作用 147

四、生态文明是信息时代的范型 149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社会哲学新问题 151

一、信息技术决定论与信息技术的社会建构论 152

二、信息技术的“生产力”属性及其“划时代”意义 154

三、信息时代技术社会形态的跨越发展 158

四、信息生产力的最大发挥 160

五、信息悖论的解决路径 164

六、数字鸿沟与信息社会的公平正义 168

第五章 人学视域中的信息技术 174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人是什么?” 174

一、语言与人之形成的“技术标准” 174

二、信息技术的介入与人的自然性 177

三、从人的信息化在场到去肉体化效应 181

第二节 人的进化:从媒介延伸到数字化发展 187

一、人的媒介延伸的历程 188

二、当代信息技术与人的新发展 191

三、人的数字化发展与人学新问题 194

第三节 信息技术的人文价值 200

一、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的价值评价 201

二、从深蓝到AlphaGo的疑惑 205

三、自由还是异化? 209

四、追求新的协同性 214

第六章 信息技术若干前沿的哲学问题 216

第一节 物联网及网络哲学的新探询 216

一、物联网对互联网含义的新扩展 217

二、从哲学上理解物联网的价值 219

三、有待探索的哲学新问题 222

第二节 读心术与心联网中的心灵哲学新拓展 226

一、读心术:从人文手段到技术进路 226

二、互联网+读心术:基于脑联网的心联网 232

三、读心术与心联网的哲学意义 235

四、读心术与心联网的哲学问题 239

第三节 人工情感:信息技术人性化的新向度 242

一、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情感 243

二、信息技术人性化的新成就 245

三、新的人文问题与新的人性追求 248

第四节 从芯片植入到神经操作:经验的新来源 253

一、经历作为经验的通常来源 254

二、经验的技术性生成 255

三、经验的新来源与认识论新视野 260

第五节 从人机界面到知-行接口:认识和实践的新融合 264

一、作为普遍现象的界面或接口 264

二、从脑-机接口到知-行互联 266

三、新观念、新特征、新问题 272

结语 277

后记 2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