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治疗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丽春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8923731
- 页数:336 页
上篇 基础理论 1
第一章 耳穴治疗概论 1
第一节 耳穴诊治源于中国 2
一、耳与经络关系的记载 3
二、耳与脏腑关系的记载 4
三、运用耳廓诊断疾病的记载 4
四、刺激耳廓防治疾病的记载 6
五、耳穴的记载 7
第二节 现代耳穴诊治法的发展 8
一、耳穴应用和耳穴分布规律的形成 8
二、耳医学的发展 10
第二章 耳廓解剖 12
第一节 耳廓表面解剖名称 12
一、耳廓前面表面解剖名称 12
二、耳廓背面表面解剖名称 12
第二节 耳廓的结构 13
一、耳廓的组织结构 13
二、耳廓的软骨与肌肉 13
三、耳廓的血管分布 14
四、耳廓的淋巴 14
五、耳廓的神经 14
第三章 耳穴 18
第一节 耳穴的定义 18
第二节 耳穴的分布规律 19
第三节 耳穴定位 20
一、耳垂 20
1.牙 20
2.下腭 20
3.上腭 20
4.舌 20
5.下颌 20
6.上颌 20
7.神经衰弱点 20
8.眼 21
9.内耳 21
10.扁桃体 21
11.面颊区 21
12.冠心沟 21
13.耳鸣沟 21
14.缺齿沟 21
15.肿瘤特异区1 21
16.低血压沟 21
17.身心穴 21
18.智齿 21
19.颞颌关节 21
二、对耳屏 21
1.腮腺 21
2.平喘 21
3.颞 21
4.额 21
5.枕 21
6.脑垂体 21
7.顶 22
8.晕区 22
9.神经衰弱区 22
10.脑 22
11.睾丸 22
12.丘脑 23
13.兴奋点 23
14.皮质下 23
15.癫痫点 23
三、轮屏切迹 23
1.脑干 23
2.喉牙穴 23
四、耳屏 23
1.屏尖 23
2.肾上腺 23
3.外鼻 23
4.饥点 23
5.渴点 23
6.降率穴 23
7.声门 23
8.咽 23
9.喉 23
10.内鼻 24
11.鼻咽 24
12.耳颞神经点 24
五、屏上切迹 24
外耳 24
六、对耳轮 25
1.颈椎 25
2.胸椎 25
3.腰椎 25
4.骶椎 25
5.尾椎 25
6.颈 25
7.胸 25
8.腹 25
9.肩背 25
10.肋胁 25
11.腰肌 25
12.骶髂关节 25
13.热穴 25
14.乳腺 25
15.肋缘下 25
16.腹外 26
17.甲状腺 26
七、对耳轮下脚 26
1.臀 26
2.坐骨神经 26
3.交感 26
八、对耳轮上脚 26
1.趾 26
2.跟 26
3.踝关节 26
4.髋关节 26
5.膝关节 26
6.外膝 26
7.腘窝 26
8.腓肠肌点 26
9.足心 26
10.股四头肌 26
11.足背 26
九、耳舟 27
1.指 27
2.锁骨 27
3.腕 27
4.肘 27
5.肩 27
6.肩关节 27
7.过敏区 27
8.风湿线 27
9.肾炎点 27
10.腋下 27
11.耳大神经点 27
十、三角窝 27
1.降压点 28
2.盆腔 28
3.神门 28
4.耳肝点 28
5.子宫(男性:内生殖器) 28
6.附件 28
7.宫颈 28
8.腹股沟 28
9.便秘点 28
10.输卵管 28
十一、耳轮脚 28
1.耳中 28
2.膈 28
十二、耳轮脚周围 29
1.口 29
2.食道 29
3.贲门 29
4.胃 29
5.十二指肠 29
6.小肠 29
7.大肠 29
8.阑尾 29
9.乙状结肠 29
十三、耳甲艇 30
1.肾 30
2.前列腺、内尿道(女) 30
3.输尿管 30
4.膀胱 30
5.肝 30
6.胆囊 30
7.胰 30
8.脐周 30
9.胆道 30
10.糖尿病点 30
11.腹水点 30
12.肝肿大区 30
13.腹胀区 30
14.醉点 30
15.下焦 30
十四、耳甲腔 31
1.心 31
2.肺 31
3.气管 31
4.支气管 31
5.脾 32
6.三焦 32
7.结核点 32
8.脾肿大区 32
9.血液点 32
十五、屏间切迹 32
1.内分泌 32
2.目1 32
3.目2 32
4.升压点 32
5.卵巢 32
6.促性腺激素点 32
十六、耳轮 32
1.耳尖 32
2.肛门 32
3.外生殖器 32
4.尿道 32
5.直肠 33
6.肝阳 33
7.轮1~轮6 33
8.枕小神经点 33
9.肿瘤特异区1 33
10.肿瘤特异区2 33
11.外交感 33
12动情穴 33
十七、耳背穴 33
1.下肢后沟 33
2.坐骨神经后沟 33
3.脊柱沟 33
4.胃肠沟 33
5.脑后沟 33
6.耳背尾椎 33
7.耳背骶椎 33
8.耳背腰椎 33
9.耳背胸椎 34
10.耳背颈椎 34
11.颈椎3、4 34
12.颈椎6.7 34
13.耳背耳大神经点 34
14.颈后三角区 34
15.耳背腘窝 34
16.耳背坐骨神经 34
17.坐骨神经三角区 34
18.胆囊区 34
19.十二指肠球结节区 34
20.多梦区 34
21.聪明点 34
22.睡眠深沉穴 34
23.快活点 34
24.网球肘 34
25.肩三点1 34
26.肩三点2 34
27.肩三点3 34
28.上耳根 34
29.中耳根 34
30.下耳根 34
31.耳背肿瘤特异区1 34
第四章 耳穴类型分类 35
一、相应部位穴位 35
二、五脏六腑穴位 36
三、神经系统穴位 37
四、内分泌系统穴位 38
五、特定穴位 39
六、耳背穴位及其他 41
第五章 耳穴功能 43
一、神经系统穴位 43
1.神门 43
2.枕 43
3.额 44
4.颞 44
5.皮质下 44
6.交感 45
7.脑干 45
8.坐骨神经 45
9.丘脑 45
10.耳颞神经点 46
11.脑 46
12.顶 46
13.耳大神经点 46
14.迷走神经点(耳中) 46
15.迷走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混合神经刺激点 47
16.枕小神经点 47
二、内分泌系统穴位 47
1.脑垂体 47
2.内分泌 47
3.肾上腺 48
4.胰腺 48
5.甲状腺 48
6.卵巢 48
7.睾丸 48
8.促性腺激素点 49
三、特定穴 49
(一)特定点 49
1.升压点 49
2.降压点 49
3.糖尿病点 50
4.降率点 51
5.平喘 51
6.肾炎点 51
7.结核点 51
8.耳肝点 51
9.腹水点 51
10.便秘点 51
11.饥点 52
12.渴点 52
13.热穴 52
14.癫痫点 52
15.身心穴 52
16快活点 52
17.神经衰弱点 52
18.睡眠深沉穴 53
19.聪明穴 53
20.动情穴 53
21.醉点 53
22.血液点 53
23.速听点 53
24兴奋点 53
25.网球肘点 54
(二)特定区 54
1.过敏区 54
2.神经衰弱区 54
3.多梦区 54
4.晕区 55
5.腹胀区 55
6.肝肿大区 55
7.脾肿大区 55
8.面颊区 55
9.肿瘤特异区1 56
10.肿瘤特异区2 56
11.十二指肠球结节区 56
12.胆囊区 56
(三)特定三角 57
1.颈后三角区 57
2.坐骨神经三角 57
3.肩三角 58
4.胸三角 58
5.胃三角 58
6.皮质下三角 58
7.颌三角 59
8.妇科三角 59
9.鼻咽三角 59
(四)特定沟 60
1.心律不齐沟 60
2.低血压沟 60
3.上缺齿沟 60
4.下缺齿沟 61
5.耳鸣沟 61
6.脊柱沟 61
7.胃肠沟 61
8.脑后沟 61
9.下肢后沟 61
10.坐骨神经后沟 62
(五)特定线 62
1.脊柱线 62
2.风湿线 62
3.生殖线 62
4.兴奋线 62
(六)特定经 62
(七)特定轴 63
1.神经轴 63
2.情绪轴 64
3.运动轴 64
四、五脏六腑穴位 65
1.心 65
2.肝 65
3.脾 65
4.肺 66
5.肾 66
6.膀胱 66
7.胆 66
8.胃 67
9.大肠 67
10.小肠 67
11.三焦 67
五、相应部位穴位 67
1.口 67
2.食道 68
3.贲门 68
4.十二指肠 68
5.阑尾 68
6.气管 68
7.支气管 68
8.咽 69
9.喉 69
10.声门 69
11.内鼻 69
12.鼻咽 69
13.外鼻 69
14.外耳 69
15.内耳 70
16.眼 70
17.扁桃体 70
18上颌 70
19.下颌 70
20.颞颌关节 71
21.上腭 71
22.下腭 71
23.舌 71
24.牙 71
25.喉牙穴 71
26.腮腺 72
27.膈 72
28.盆腔 72
29.附件 72
30.宫颈 72
31.子宫(内生殖器) 73
32.输卵管 73
33.腹股沟 73
34.前列腺 73
35.内尿道 73
36.尿道 73
37.输尿管 74
38.外生殖器 74
39.腰椎 74
40.骶椎 74
41.尾椎 74
42.颈 75
43.胸 75
44.下焦(少腹) 75
45.直肠 75
46.肛门 75
47.颈椎 75
48.胸椎 75
49.腹 75
50.肋缘下 76
51.肋胁 76
52.腰肌 76
53.肩背 76
54.乳腺 76
55.髋关节 76
56.膝关节 77
57.膝 77
58.踝关节 77
59.跟 77
60.趾 77
61.足心 77
62.股四头肌 78
63.股外侧 78
64.股内侧 78
65.骶髂关节 78
66.臀 78
67.腘窝 78
68.腓肠肌点 78
69.锁骨 78
70.肩关节 79
71.肩 79
72.肘 79
73.腕 79
74.指 79
75.腋下 79
76.腹外 79
77.胆道 79
78.足背 79
79.脐 80
80.智齿 80
六、耳背及其他穴位 80
1.耳背耳大神经点 80
2.耳背颈椎 81
3.颈3、颈4 81
4.颈6、颈7 81
5.耳背胸椎 81
6.耳背腰椎 81
7.耳背尾椎 81
8.耳背坐骨神经 81
9.耳背腘窝 81
10.肩三点1 81
11.肩三点2 81
12.肩三点3 82
13.上耳根 82
14.中耳根 82
15.下耳根 82
16.耳背心 82
17.耳背肝 82
18.耳背脾 82
19.耳背肾 82
20.耳背肺 82
七、其他穴位 82
1.耳尖 82
2.屏尖 83
3.目1 83
4.目2 83
5.肝阳 83
6.轮1~轮6 83
第六章 耳穴功能归类 84
一、十止 84
1.止痛 84
2.止晕 84
3.止惊 85
4.止咳 85
5.止喘 85
6.止痒 85
7.止鸣 85
8.止带 85
9.止吐 86
10.止酸 86
二、六对 86
1.镇静、兴奋 86
2.降压、升压 86
3.降率、强心 86
4.止血、活血 86
5.利尿、止遗 87
6.通便、止泻 87
三、利五官 87
1.利咽 87
2.明目 87
3.助听 88
4.鼻通 88
5.美容 88
四、三抗 88
1.抗过敏 88
2.抗感染 89
3.抗风湿 89
五、退烧 89
1.主穴 89
2.配穴 89
六、三调整 90
1.调整自主神经功能 90
2.调整内分泌功能 90
3.调整月经周期、经量 90
七、两补 90
1.补肾 90
2.补血 91
八、三健 91
1.健脑 91
2.健肝血 91
3.健脾助运 92
九、其他功能 92
1.催乳 92
2.理气消胀 92
3.降糖 92
4.解痉 93
5.利胆 93
6.安眠 94
7.收敛汗液(止汗) 94
中篇 治疗总论 95
第七章 耳穴治疗总论 95
第一节 耳穴治疗特点 95
一、应用范围广 95
二、能防能治 95
三、副作用少 96
四、可补中药体针之不足 96
五、简便易行 96
第二节 耳穴治疗适应证及禁忌证 96
一、耳穴治疗适应证 96
二、耳穴治疗禁忌证 97
第三节 耳穴治疗方法 98
一、耳毫针法 98
二、耳穴贴压法 102
三、放血法 105
四、耳穴埋针法 109
五、耳穴电针法 110
六、耳穴药物注射法 111
七、割耳敷药法 112
八、耳穴贴膏法 113
九、耳灸法 113
十、耳穴综合疗法 115
十一、放射性同位素疗法 115
十二、磁疗法 116
十三、光针法 117
十四、耳夹法 117
十五、耳穴梅花针 118
十六、耳穴按摩法 118
第四节 耳穴治疗取穴原则 120
一、相应部位取穴 120
二、根据脏腑辨证和经络学说取穴 121
三、按现代医学理论,发病原因,病理形态学变化取穴 122
四、依穴位功能取穴 122
五、经验取穴 125
第五节 耳穴治疗手法 126
一、根据钥匙和锁孔学说,施以手法 126
二、根据耳廓与人体控制关系 127
三、耳廓神经分布与人体脏腑、四肢的关系 128
四、根据毛发分布规律学说 128
五、根据病理形态学与疾病相关的解剖部位形态 129
第六节 耳穴治疗中常见的反应 129
一、耳廓反应 130
二、患部反应 130
三、经络反应 130
四、全身反应 131
五、闪电反应 131
六、连锁反应(又称额外收获) 131
七、延缓反应 132
八、适应反应 132
九、迟钝反应 132
十、反效应 132
下篇 治疗各论 133
第八章 耳穴治疗各论 133
第一节 内科疾病 133
一、消化系统疾病 133
(一)胃炎 133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 134
(三)十二指肠球炎 135
(四)急性胃肠炎 136
(五)胰腺炎 136
(六)便秘 137
(七)腹泻 138
(八)反酸、恶心 138
(九)膈肌痉挛(呃逆) 139
(十)食管炎 139
(十一)胃肠功能紊乱 140
(十二)消化不良 140
(十三)慢性肝炎 141
(十四)肝炎后综合征 142
二、呼吸系统疾病 142
(一)支气管炎 142
(二)支气管哮喘 143
(三)胸痛 144
(四)感冒 144
三、循环系统疾病 145
(一)高血压 145
(二)低血压 146
(三)心律不齐沟 147
(四)心律失常 148
(五)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149
(六)脑血管意外 150
(七)无脉症 151
(八)心肌炎 152
(九)风湿性心脏病 152
四、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153
(一)神经衰弱 153
(二)多梦 155
(三)头痛 156
(四)头晕 157
(五)脑震荡后遗症 157
(六)三叉神经痛 158
(七)面肌痉挛 159
(八)面神经麻痹 160
(九)幻肢痛 161
(十)癫痫 162
(十一)癔症 163
(十二)精神分裂症 164
(十三)忧郁、焦虑、神经紧张 164
(十四)疲劳综合征 165
(十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65
五、内分泌系统疾病 166
(一)糖尿病 166
(二)尿崩症 167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 168
(四)甲状腺功能减退 169
(五)肾上腺功能低下 170
(六)库欣综合征 171
六、泌尿系统疾病 171
(一)肾小球肾炎 171
(二)肾盂肾炎 173
第二节 外科疾病 174
一、软组织损伤 174
二、落枕 176
三、肩关节周围炎 177
四、关节炎 178
(一)风湿性关节炎 178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179
(三)骨性关节炎 180
五、痛风 180
六、腰椎骨质增生 181
七、肾虚腰痛 181
八、腰棘间韧带、椎旁韧带劳损 182
九、骶髂关节炎 182
十、坐骨神经痛 182
十一、臀部肌纤维炎 184
十二、腓肠肌痉挛 184
十三、跟痛、跟骨骨质增生 185
十四、足底痛 186
十五、颈椎病 186
十六、多发性肌纤维炎 188
十七、肩背肌纤维炎 189
十八、肱骨外上踝炎、肱骨内上踝炎(网球肘) 189
十九、腕管综合征 190
二十、狭窄性腱鞘炎 191
二十一、腱鞘囊肿 192
二十二、雷诺病 192
二十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93
二十四、血栓性静脉炎 195
二十五、胆结石、胆道系统感染 196
二十六、红斑肢痛症 197
二十七、泌尿系统结石 198
二十八、膀胱炎 199
二十九、前列腺炎 200
三十、睾丸、附睾丸炎 200
三十一、尿道炎 201
三十二、遗尿症 201
三十三、尿频 202
三十四、遗精 203
三十五、阳痿 203
三十六、尿潴留 204
三十七、尿失禁 205
三十八、直肠脱垂 205
三十九、痔疮 206
四十、急性阑尾炎 207
四十一、慢性阑尾炎 207
四十二、肋软骨炎 208
四十三、肋间神经痛 209
四十四、乳腺小叶增生 209
四十五、乳腺炎 210
四十六、急性淋巴结炎 210
四十七、慢性淋巴结炎 211
四十八、丹毒 211
四十九、单纯性甲状腺肿 212
第三节 五官科疾病 213
一、内耳眩晕症 213
二、耳鸣 214
三、听力下降、耳聋 215
四、中耳炎 216
五、耳痛 217
六、鼻炎 219
七、过敏性鼻炎 220
八、副鼻窦炎 221
九、鼻咽炎 221
十、鼻衄 222
十一、嗅觉失灵 222
十二、扁桃体炎 223
十三、急性咽喉炎 223
十四、慢性咽喉炎 224
十五、喉炎 224
十六、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225
十七、咽喉异物感(梅核气) 225
十八、复发性口腔溃疡 226
十九、颞颌关节紊乱 226
二十、牙周炎 227
二十一、牙龈出血 228
二十二、牙痛 229
二十三、龈炎 230
二十四、舌痛 230
二十五、舌咽神经痛 230
二十六、舌质麻木 231
二十七、急性结膜炎 231
二十八、睑腺炎、麦粒肿、霰粒肿 232
二十九、球结核膜出血 232
三十、近视 232
三十一、青光眼 233
三十二、中心性视网膜炎 234
三十三、视神经萎缩 234
三十四、眼睑痉挛 235
第四节 妇科疾病 236
一、月经不调 236
二、痛经 237
三、闭经 238
四、功能性子宫出血 239
五、宫颈炎 239
六、子宫内膜炎 240
七、输卵管炎 241
八、卵巢炎 242
九、附件炎 242
十、带症 243
十一、盆腔炎 243
十二、绝经期症候群 244
十三、子宫脱垂 245
十四、少乳 245
十五、妊娠呕吐 246
十六、产后出血 246
第五节 皮肤病 247
一、皮肤瘙痒症 247
二、荨麻疹 248
三、接触性皮炎 249
四、带状疱疹 250
五、痤疮 250
六、扁平疣 251
七、神经性皮炎 252
八、脂溢性皮炎 253
九、黄褐斑 253
十、白癜风 254
十一、酒渣鼻 255
十二、盘状红斑狼疮 256
十三、湿疹 257
十四、多汗症 258
十五、脱发 259
十六、牛皮癣 260
十七、玫瑰糠疹 261
十八、皮肤划痕症 261
十九、瘢痕疙瘩 261
二十、结节性痒疹 262
二十一、结节性红斑 262
二十二、鱼鳞癣 262
第九章 耳穴防病、美容、保健 264
第一节 耳穴防病 264
一、预防感冒 264
二、预防晕车、晕船、晕机 265
三、预防输血(液)反应 266
四、戒烟 267
五、竞技综合征 268
六、流行性腮腺炎 269
第二节 耳穴美容 269
第三节 耳穴摄生保健抗衰老 273
一、衰老与早衰 273
二、衰老的征象 273
三、衰老的防治 274
四、耳穴防衰老的常用方法 276
附录 耳穴治疗取穴图示 278
参考文献 335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运动治疗技术》章稼,王于领主编 2019
- 《股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加拿大)奥卢费米·锐·艾尼,(瑞典)乔 2019
- 《物理治疗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第3版》姜贵云,陈和木 2018
- 《实用老年病治疗学》蒲娟娟主编 2018
- 《颅脑创伤和脑科危重症治疗学 第2版》(美)Jack Jallo,(美)Christoopher M. Loftus 2020
- 《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 儿童发育障碍作业治疗技术》刘晓丹,姜志梅 2019
- 《常见病舌象辨证与中医治疗》周幸来主编 2019
- 《实用危重症监护治疗学》潘渝主编 2018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