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云南民族通史  上
云南民族通史  上

云南民族通史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映占,曾亮,陈燕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48226093
  • 页数:397 页
图书介绍:
《云南民族通史 上》目录
标签:通史 民族

绪论 1

第一章 先秦时期云南的民族 13

第一节 云南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 13

一、云南的古猿 13

二、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 15

(一)元谋人 15

(二)昭通人 16

(三)西畴人 16

(四)丽江人 16

(五)蒙自人 17

(六)昆明人 17

(七)姚关人 17

三、旧石器时代云南的古人类遗址 18

(一)江川县甘棠箐文化遗址 18

(二)塘子沟文化遗址 18

(三)富源大河遗址 18

第二节 云南的新石器文化 19

一、滇池地区——石寨山类型的新石器文化 19

二、滇东北地区——闸心场类型的新石器文化 20

三、滇东南地区——小河洞类型的新石器文化 21

四、滇南、西双版纳地区——曼蚌囡类型的新石器文化 21

五、金沙江中游地区——元谋大墩子类型的新石器文化 22

六、洱海地区——马龙类型的新石器文化 23

七、澜沧江中游地区——忙怀类型的新石器文化 24

八、滇西北地区——戈登类型的新石器文化 25

九、云南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6

第三节 云南的青铜文化 28

一、洱海地区以剑川海门口遗址为代表的青铜文化 29

二、滇池地区的青铜文化 30

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游的青铜文化 31

四、澜沧江、怒江中下游青铜文化 32

五、云南青铜文化的特点与族属 32

六、北方青铜文化对滇国青铜文化的影响 34

(一)武器 35

(二)装饰品 40

(三)礼乐器 43

(四)陶长颈壶 44

(五)服饰 44

(六)丧葬习俗 47

七、青铜时代云南古代民族创造的铜鼓 51

(一)铜鼓的起源问题 51

(二)铜鼓的创造者 53

(三)铜鼓文化的流布及影响 54

第四节 外来族群与云南本地族群相融合而产生的云南早期民族 55

一、与西北氐羌系统有源流关系的云南早期民族 56

(一)何为氐羌民族 56

(二)氏羌民族向西南的迁徙 57

二、与东南百越民族有源流关系的云南民族 58

(一)何为百越民族 58

(二)滇人与越裳 60

第五节 关于云南是否存在“百濮”的讨论 63

一、云南民族史研究中的三大族群说 63

二、对云南古代没有百濮的论说 66

第六节 先秦时期云南民族关系中的主要事件 71

一、杜宇与云南 71

二、庄蹻入滇 71

(一)关于庄蹻入滇的记载 71

(二)关于庄蹻入滇的学术争论 72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云南民族 74

第一节 秦汉王朝对西南夷地区的治理与政区设置 74

一、秦汉王朝对西南夷地区的治理 74

二、汉王朝在西南夷地区的政区设置 77

第二节 秦汉时期处于分化与融合过程中的云南民族 78

一、《史记·西南夷列传》及其对秦汉时期西南民族的识别 78

二、与氐羌民族有源流关系的云南民族 81

(一)僰人 81

(二)昆明人 86

(三)叟人 93

(四)摩沙 96

三、与百越民族有源流关系的云南民族 98

(一)滇越与掸 98

(二)滇人 99

(三)与夜郎有源流关系的民族群体 103

(四)哀牢人 104

四、苞满、闽濮 113

五、汉族的由来与汉代云南的汉族 114

(一)从华夏族到汉族 114

(二)汉代云南汉族的构成与分布 116

(三)汉代汉族“大姓”在云南的形成 118

(四)汉文化在云南的传播与渗透 118

第三节 秦汉时期云南各民族的民族关系 121

一、民族反抗 121

二、民族迁徙 124

(一)滇国灭亡与滇人南迁 124

(二)僰人南迁与汉族进入滇东北和滇池地区 125

(三)昆明人的迁徙 126

三、民族结构的变化与滇文化的消亡 126

第四节 秦汉时期云南的民族文化 127

一、农业及相关的民族文化 127

二、秦汉时期云南的青铜手工业、矿冶业 129

(一)青铜手工业 129

(二)矿冶业 13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云南民族 133

第一节 蜀汉、两晋南北朝对云南的治理及政区设置 133

一、蜀汉、两晋对云南的治理与本时期的民族关系 133

(一)蜀汉对南中的治理与民族关系 133

(二)两晋对南中的治理与民族关系 138

(三)南北朝时期各朝对云南的治理 140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朝在云南的政区设置 141

(一)三国时期蜀汉在南中地区设置南中七郡 141

(二)两晋时期的宁州各郡县设置 142

(三)南北朝时期宁州郡县的进一步变化 144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进一步分化与融合中的云南民族 145

一、与氐羌民族有源流关系各民族的分化与融合 145

(一)昆明人 145

(二)叟人 146

(三)摩沙夷 146

(四)僰人 147

(五)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夷人”的相关解读 148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茶夷” 149

二、与百越民族有源流关系各民族的分化与融合 150

(一)僚人 150

(二)鸠僚 157

三、闽濮 159

四、夷化的汉族 160

五、汉族大姓 163

(一)霍氏家族 163

(二)孟氏家族 165

(三)雍氏家族 166

(四)吕氏家族 166

(五)爨氏家族 167

(六)其他汉族大姓 172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云南民族文化 172

一、云南各民族的文化 172

二、汉文化在云南的传播与涵化 176

(一)汉文化的传播 176

(二)汉文化的涵化 178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云南民族 179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云南 179

一、隋朝对云南的治理 179

二、唐朝初年对云南的治理 181

第二节 南诏国的建立与相关问题 183

一、南诏国的建立 183

二、南诏疆域的形成 185

三、南诏的政治制度 186

四、南诏国的“内地”与“边疆”的观念及其行政区设置 187

五、南诏国的军事制度、礼仪制度与父子连名制度 189

六、南诏国境内的地理环境与物产 190

七、南诏国都城内的汉文化特色 190

八、《新唐书·南诏传》关于南诏国记载的问题 191

第三节 唐代云南处于分化与重新组合中的氐羌系统各民族 192

一、乌蛮 192

(一)关于乌蛮的民族源流问题 193

(二)关于鸟蛮发展演变的考辨 194

(三)南诏国境内的乌蛮 196

(四)南诏国境外的乌蛮群体 205

(五)南诏国时期仍然称为昆明人的民族群体 210

(六)乌蛮的文化特征 212

二、白蛮及相关民族 213

(一)白蛮 213

(二)与白蛮有源流关系的白水蛮、西洱河蛮、松外蛮、弄栋蛮等 215

三、施蛮、顺蛮 218

(一)施蛮、顺蛮的来源和分布 219

(二)施蛮、顺蛮的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 220

(三)施蛮、顺蛮的民族关系 222

(四)施蛮、顺蛮的发展变化 224

四、和蛮 227

(一)和蛮的族源 227

(二)和蛮的分布 229

(三)和蛮的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 230

(四)和蛮的民族关系 232

五、磨些蛮 233

(一)磨些蛮的来源与分布 233

(二)磨些蛮的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 235

(三)磨些蛮的民族关系 237

六、寻传蛮、裸形蛮、穿鼻蛮、徒莫祗蛮、独锦蛮、长裈蛮、锅锉蛮等 242

(一)寻传蛮 242

(二)裸形蛮 243

(三)穿鼻蛮等 243

(四)徒莫祗蛮 243

(五)独锦蛮、长裈蛮、锅锉蛮 244

(六)关于两爨蛮的辨析 244

七、吐蕃 245

(一)吐蕃的由来与发展 245

(二)吐蕃进入云南 251

第四节 唐代云南以百越为主体分化发展而来的各民族 252

一、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等 252

二、僚人 254

(一)葛僚 254

(二)西原蛮 255

第五节 与闽濮有源流关系的扑子蛮和望蛮、三濮 257

一、望蛮的内部结构与分布 257

二、望蛮的文化 258

三、扑子蛮的分布问题 260

四、扑子蛮的民族性格问题 261

五、扑子蛮的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问题 261

六、特定自然环境之下的生存模式与社会形态 262

七、与扑子蛮、望蛮有同源异流关系的三濮 262

第六节 南诏国境内的汉族 263

第七节 南诏国的民族关系 264

一、南诏国的民族迁徙 264

二、南诏国与唐朝的经济文化关系 267

(一)南诏国与唐朝的经济关系 267

(二)南诏国与唐朝的文化交流关系 271

三、南诏国与唐朝的政治军事关系 275

(一)唐朝早中期南诏国与唐朝的关系 275

(二)唐朝中后期南诏国与唐朝的关系 280

(三)晚唐时期南诏国与唐朝的关系 286

四、南诏国与吐蕃的民族关系 293

第八节 南诏国的文化 296

一、农业 296

二、手工业 297

三、音乐艺术等 298

第九节 与南诏国、唐王朝关系密切的骠国 300

一、骠国的历史与文化 300

二、骠国与南诏国、唐朝的音乐文化交流 301

第五章 宋代的云南民族 305

第一节 大理国的建立及其与宋朝的关系 305

一、大理国的建立 305

(一)大理国的建立及大理国政治制度 305

(二)大理国的社会经济 306

(三)大理国对境内民族的治理 307

二、大理国与宋的关系 308

第二节 大理国的民族 312

一、乌蛮 312

(一)大理国辖境内的乌蛮 312

(二)大理国与宋朝相连接地区的乌蛮 319

二、白蛮等民族 327

(一)白蛮 327

(二)磨些蛮 327

(三)和蛮 327

(四)卢蛮 327

(五)峨昌蛮 327

(六)其他民族 327

三、僚人 328

(一)戎州、泸州的僚人 328

(二)广源州的西原蛮僚 328

(三)葛僚 331

四、白衣 331

第三节 大理国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文化 332

一、大理国内部的民族关系 332

二、大理国与西南地区相关民族政权的关系 333

(一)罗氏鬼国 333

(二)罗殿国 334

(三)自杞国 334

三、大理国与宋朝的经济交流 335

(一)交通路线的形成与经济交流 335

(二)以马匹交换为中心商业贸易 337

四、大理国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流 343

(一)大理国与宋朝的儒学交流 343

(二)大理国与周边民族的宗教交流 345

(三)中原文学、印度文学对大理国文学的影响 346

(四)大理国与周边民族的艺术交流 347

第六章 元代的云南民族 349

第一节 元朝对云南民族的治理 349

一、蒙古帝国灭大理国与赛典赤父子在云南行省的政绩 349

(一)蒙古帝国军队进入云南灭大理国 349

(二)赛典赤主政云南 350

(三)纳速剌丁、忽辛对云南行省的进一步治理 352

二、元朝在云南行省的政区设置 354

(一)政区设置概说 354

(二)乌蛮核心分布区的行政区划设置变迁 359

三、元朝对云南的治理 363

(一)建立站赤,开拓交通 363

(二)开展军民屯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365

(三)传播儒学,改变社会风俗 368

四、云南行省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 368

五、大理段氏与元朝的关系 371

第二节 元代的云南民族 372

一、元代云南民族发展概述 372

二、与氐羌有源流关系的乌蛮、白蛮等民族 374

(一)元代的乌蛮及其文化 374

(二)末些 379

(三)白人 380

(四)“野蛮” 382

(五)斡泥蛮 382

三、与百越民族有源流关系的金齿百夷、仲家等民族 383

(一)金齿百夷 383

(二)仲家 385

四、蒲蛮等民族 385

五、云南行省境内的其他民族 386

第三节 元代云南的民族关系 386

一、舍利畏起义 387

二、宋隆济、乌蛮女蛇节等的反抗 387

三、罗氏鬼国归附 389

四、讨伐亦奚不薛 390

五、元朝对云南行省周边地区的攻伐 390

(一)征缅国 390

(二)伐交趾国 393

(三)攻八百媳妇国 3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