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斯国新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宇航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00345874
  • 页数:496 页
图书介绍:
《卫星通信系统》目录

1.1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1

1.1.1 卫星通信的定义 1

第一章 绪论 1

1.1.2 微波接力通信的基本原理 2

1.1.3 卫星中继站 4

1.2 卫星通信的特点 5

1.2.1 卫星通信与字宙通信的关系 5

1.2.2 卫星通信的优点 5

1.2.3 卫星通信的缺点 6

1.3.1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7

1.3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7

1.3.2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8

1.4 卫星通信的应用和发展 9

1.4.1 卫星通信的发展简史 9

1.4.2 卫星通信的实际应用 10

1.4.3 卫星通信的军事价值 12

附录1-1 世界主要宇宙通信实验记录 13

附录1-2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 14

2.1 卫星的轨道 16

2.1.1 卫星运动的基本规律 16

第二章 通信卫星 16

2.1.2 轨道运动的参数 19

2.1.3 轨道的分类 20

2.1.4 轨道的有效利用 21

2.2 卫星的发射 22

2.2.1 卫星的发射过程 22

2.2.2 卫星波束覆盖的范围 24

2.2.3 传输时延和回波抑制器 25

2.2.4 方位角、仰角和距离的计算 27

2.3.1 卫星的宇宙环境 30

2.3 影响卫星在轨的因素 30

2.3.2 卫星的摄动 31

2.3.3 星蚀和日凌中断 32

2.3.4 轨道平面的倾斜效应 33

2.4 通信卫星的组成和功能 35

2.4.1 天线分系统 36

2.4.2 通信分系统 41

2.4.3 控制分系统 43

2.4.4 遥测指令分系统 46

2.4.5 电源分系统 47

2.5 通信卫星的分类和发展 47

2.5.2 国际通信卫星的发展 48

2.5.3 国内通信卫星的发展 50

附录2-1 卫星轨道的分类 50

附录2-2 4/6GHz静止卫星的轨道位置分布 51

附录2-3 IS系列通信卫星简介 52

3.1.1 跟踪遥测指令分系统的组成 55

3.1 跟踪遥测指令分系统 55

3.1.2 跟踪遥测指令站(TT&C) 55

第三章 卫星通信系统的监护和管理 55

3.1.3 卫星控制中心 58

3.1.4 工程业务传输线路 58

3.2 监控分系统 59

3.2.1 监控分系统的组成 59

3.2.2 监控分系统的工作过程 60

3.2.3 监控分系统的例行监控 61

3.3 卫星通信系统的管理 62

3.3.1 管理组织的构成 62

3.2.4 监控站 62

3.3.2 卫星通信管理中心 63

3.3.3 卫星通信系统的业务联络 64

3.4.1 频率的分配 65

3.4.2 频率范围选择的依据 65

3.4 卫星通信频率的分配和使用 65

3.4.3 当前卫星通信使用的频段 68

附录3-1 卫星通信业务频率分配表 69

附录3-2 世界无线电行政会议的频率分配表 71

附录3-3 对发射功率等指标的主要限制 74

2.5.1 通信卫星的分类 74

附录3-4 静止卫星系统固定卫星业务中干扰噪声的主要限制 75

附录3-5 微波频段的划分 76

第四章 卫星通信的信号传输 77

4.1 信号传输的一些基本概念 77

4.1.1 天线增益 77

4.1.2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78

4.1.3 载波噪声功率比 79

4.1.4 门限载噪比 79

4.1.5 通信距离方程 80

4.2 信号传输损耗 81

4.2.1 自由空间传损耗L1 81

4.2.2 大气吸收损耗La 82

4.2.3 天线极化误差损耗Lp 83

4.2.4 天线指向误差损耗L1 84

4.2.5 降雨损耗及门限余量 85

4.3 热噪声 86

4.3.1 系统噪声分类 86

4.3.2 等效噪声温度 87

4.3.3 馈线和天线的噪声 89

4.3.4 级联网络的噪声 90

4.4 交扰调制噪声 93

4.4.1 引起交调噪声的因素 93

4.4.2 振幅特性非线性引起的互调 93

4.4.3 幅/相转换效应的定性讨论 95

4.4.4 幅/相转换效应的定量分析 96

4.4.5 交调噪声的进一步讨论 97

4.5 卫星通信线路中的载噪比 100

4.5.1 载噪比的计算公式 100

4.5.2 上行线路的载噪比 102

4.5.3 下行线路的载噪比 104

4.5.4 卫星通信线路的总载噪比 105

4.5.5 载噪比计算举例 107

附录4-1 上行、下行线路参数举例 109

5.1 概述 110

5.1.1 通信体制的概念 110

第五章 卫星通信的体制 110

5.1.2 卫星通信体制的内容 111

5.1.3 卫星通信体制的类型 112

5.2 多路复用方式 112

5.2.1 频分多路复用(FDM)方式 113

5.2.2 FDM电话信号频谱的安排 115

5.2.3 时分多路复用(TDM)方式 116

5.3 调制方式 117

5.3.1 调制的概念和种类 117

5.3.3 数字调制方式的主要指标 119

5.3.2 调制方式选择的依据 119

5.3.4 几种常用的调制方式 120

5.4 多址联接方式 121

5.4.1 多址联接方式的概念 121

5.4.2 多址联接方式实现的依据 121

5.4.3 几种常用的多址联接方式 125

5.5 通道分配方式 128

5.5.1 通道分配方式的概念和种类 128

5.5.2 几种常见的通道分配方式 129

5.5.3 转发器通道数和地球站载波数的计算 134

5.5.4 提高通道利用率的措施 138

5.5.5 通道分配中的控制方式 139

附录5-1 四种多址联接方式的比较 142

第六章 调频卫星通信 143

6.1 频率调制的几个基本问题 143

6.1.1 调频波的传输带宽 143

6.1.2 普通FM解调器的输出信噪比 145

6.1.3 门限扩展解调器 147

6.2 FDM/FM电话信号 152

6.2.1 多路电话系统的测量单位 152

6.2.2 多路电话信号的主要特性 154

6.2.3 多路电话信号调频波的频偏 158

6.2.4 调频电话信号的传输带宽 160

6.3 调频电话信号传输中的若干问题 161

6.3.1 加权和话音压扩技术 161

6.3.2 预加重技术 163

6.3.3 FM话路的信噪比及最佳频偏的选取 167

6.4 调频电视信号的传输 170

6.4.1 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 170

6.4.2 电视信号传输的基本特性 173

6.4.3 电视信号的调频传输带宽 178

6.4.4 电视线路的测试波形 179

6.4.5 电视线路的加权和加重 182

6.4.6 电视线路信噪比的计算 187

6.5 调频卫星通信线路的设计 191

6.5.1 调频卫星通信线路的噪声分配 191

6.5.2 调频多路电话的设计 193

6.5.3 调频电话线路设计举例 196

6.5.4 调频电视线路的设计 199

附录6-1 电视线路测量加权噪声时用的滤波器 200

附录6-2 电视线路加权与加重改善系数 202

附录6-3 伴音加权网络的频响及容差 203

7.1.1 FDMA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04

第七章 频分多址(FDMA)方式 204

7.1 频分多址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204

7.1.2 FDMA的基本方式 205

7.1.3 多路复用的FDMA方式 207

7.2 频分多址系统中的互调 210

7.2.1 行波管放大器非线性的影响 210

7.2.2 互调的基本分析 212

7.2.3 能量扩散去调 217

7.2.4 幅/相预失真校正去调 221

7.3.1 卫星电视广播的发展 224

7.3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 224

7.3.2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构成 225

7.3.3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特点 226

7.3.4 系统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27

7.3.5 卫星电视广播线路参数的计算 230

7.4 SPADE系统 232

7.4.1 SPADE系统的基本原理 232

7.4.2 SPADE系统的特点 236

7.4.3 SPADE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36

7.4.4 SPADE系统通信的建立 240

7.4.5 话音激活技术 242

7.5 SCPC系统 246

7.5.1 SCPC系统的特点 246

7.5.2 预分配的PSK/SCPC系统 247

7.5.3 频漂的消除 250

7.5.4 预分配的FM/SCPC系统 253

7.5.5 SCPC系统线路的计算 253

附录7-1 由于振幅非线性而产生的可能落入通带内的各频率分量和幅度 258

8.1 概述 259

8.1.1 数字卫星通信的模型 259

第八章 数字卫星通信 259

8.1.2 数字卫星通信的特点 260

8.1.3 数字卫星通信的方式 260

8.1.4 主要通信方式的比较 261

8.2 数字基带信号的处理 262

8.2.1 数字话音的处理 262

8.2.2 数字伴音的处理 270

8.2.3 数据的处理 274

8.3.1 PSK调制方式 279

8.3 数字调制技术 279

8.3.2 MSK调制方式 284

8.3.3 柜位模糊问题的解决 287

8.3.4 提高频带利用率的调制方式 290

8.3.5 几种数字调制方式的比较 293

8.3.6 调制与解调方式的选取 295

8.4 数字话音内插技术 297

8.4.1 概述 297

8.4.2 数字式TASI方式 298

8.4.3 SPEC方式 301

8.4.4 DSI的帧结构举例 303

8.5.1 概述 304

8.5 差错控制技术 304

8.5.2 差错控制编码 305

8.5.3 差错控制与调制的关系 306

8.5.4 检错重发(ARQ)技术 308

8.5.5 前向纠错(FEC)技术 310

8.6 数字信号的能量扩散技术 315

8.6.1 移相键控信号的频谱 315

8.6.2 扰码技术的应用 315

8.6.3 TDMA方式的能量扩散 317

8.6.4 线路中〔C/no〕t与〔Eb/no〕th的关系 318

附录8-1 CCITT规定的数据结构标准 320

附录8-2 几种调制方式的特点比较 322

附录8-3 BCH码的参数n、k和t 323

第九章 时分多址(TDMA)方式 324

9.1 TDMA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24

9.1.1 TDMA的特点 324

9.1.2 帧与帧结构 325

9.1.3 系统定时 326

9.1.4 实现突发式发射与接收的方法 327

9.2 帧长的选择 329

9.2.1 系统的钟速率R 330

9.2.2 取样周期与帧周期的关系 331

9.2.3 分帧长度T 331

9.2.4 帧效率n1 332

9.2.5 帧长的选择 333

9.3 初始捕获、分帧同步及报头检测 334

9.3.1 初始捕获的方法 334

9.3.2 同步方法和同步精度 336

9.3.3 初始捕获与分帧同步举例 338

9.3.4 独特码及其检测 342

9.3.5 载波与比特定时恢复 346

9.4 TDMA的终端设备 351

9.4.1 TDMA终端设备的构成 351

9.4.2 公共TDMA终端设备(CTTE) 351

9.4.3 地面接口设备(TIE) 355

9.4.4 突发信号的调制解调设备(BM) 358

9.5 卫星交换/时分多址(SS/TDMA)方式 359

9.5.1 SS/TDMA的基本特点 359

9.5.2 SS/TDMA的帧同步 361

9.5.3 SS/TDMA的工作方式 362

9.5.4 SS/TDMA的交换矩阵 364

9.6.1 转发器工作点的选择 365

9.6 TDMA线路的设计和计算 365

9.6.2 线路计算的基本公式 367

9.6.3 TDMA系统容量的估算 368

9.6.4 线路参数的一般计算 370

9.6.5 TDMA线路设计举例 372

附录9-1 TDMA系统一览表 374

附录9-2 IS-Ⅴ晴朗天气时TDMA线路的计算 375

10.1 分组(Packet)通信方式 376

10.1.1 Packet方式的提出 376

第十章 分组通信和码分多址方式 376

10.1.2 P/ALOHA方式 377

10.1.3 S/ALOHA方式 380

10.1.4 R/ALOHA方式 382

10.2 码分多址(CDMA)方式 384

10.2.1 CDMA的基本原理 384

10.2.2 CDMA实现的条件 385

10.2.3 CDMA的主要特点 387

10.3 直接序列调相/码分多址方式 389

10.31 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389

10.3.2 DS/CDMA系统的性能分析 392

10.3.3 DS/CDMA的地址码设计 398

10.3.4 DS/CDMA方式的同步 403

10.4 跳频/码分多址方式 410

10.4.1 FH/CDMA方式的特点 410

10.4.2 跳频图案的设计 411

10.4.3 跳频扩频用的频率合成器 412

10.5 其他多址方式 414

附录10-1 m序列发生器反馈系数 415

附录10-2 n≤11本原多项式系数及首根指数 416

附录10-3 DS/CDMA与FH/CDMA的比较 417

11.1.2 地球站的组成 418

11.1.3 地球站的性能指标 418

11.1 概述 418

11.1.1 地球站的种类 418

第十一章 卫星通信地球站 418

11.2 天线馈电系统 420

11.2.1 天馈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20

11.2.2 天线的种类 421

11.2.3 天线的主体设备 422

11.2.4 馈电设备 423

11.2.5 天馈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 425

11.3.1 发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27

11.3 地球站的发射系统 427

11.3.2 发射系统的放大设备 428

11.3.3 发射系统的其他设备 435

11.3.4 发射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 439

11.4 地球站接收系统 440

11.4.1 接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40

11.4.2 接收系统的放大设备 441

11.4.3 接收系统的其他设备 447

1.4.4 接收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 449

11.5.1 终端设备的组成和功能 450

11.5 地球站终端设备和通信控制系统 450

11.5.2 电话载波终端设备 451

11.5.3 电视终端设备 452

11.5.4 通信控制系统 453

11.6 地球站电源系统 454

11.6.1 电源的种类和要求 454

11.6.2 不停电电源系统 456

11.6.3 地球站的接地装置 461

附录11-1 地球站各种天线的比较 465

12.1.2 收信机的总体设计 468

12.1.1 收、发信机设计的依据 468

12.1 地球站收、发信机的设计 468

第十二章 地球站的设计和建设 468

12.1.3 发射信机的总体设计 469

12.1.4 关于中频的选择 470

12.1.5 关于电磁兼容性的考虑 473

12.2 地球站站址的选择 475

12.2.1 选择站址的一般条件 475

12.2.2 电磁干扰因素 476

12.2.3 地理因素 478

12.2.4 气象条件 479

12.2.5 后勤保障与安全因素 480

12.3 地球站的布局 481

12.3.1 布局时应考虑的因素 481

12.3.2 地站布局举例 482

12.4 地球站的建设和维护 484

12.4.1 地球站的建设费用 484

12.4.2 地球站的维护费用 484

124.3 地球站的运转和维护 485

附录12-1 CCIR对发射功率、干扰、运用条件等的限制 486

主要参考文献 487

英文缩写名词 4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