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耀增主编;马晓彤等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10345737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实验动物学》是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讲义的基础上,经编写人员积s年多的教学实践,不断修改和充实新的内容编写而成。作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教材之一,新编写的《实验动物学》各章节都增加了新的内容。如实验动物环境及监测和实验动物寄生虫学两章。
上一篇:医学生物化学下一篇:趣味动物园
《实验动物学》目录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绪论 1

第一节 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史 1

一、国外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史 1

二、我国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史 3

第二节 实验动物学的范围,它的使命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5

一、实验动物学的范围 5

二、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方向和任务 5

三、实验动物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6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法规 6

一、国际实验动物法规 7

二、我国实验动物法规和管理条例 7

第四节 实验动物学的学术团体和组织 7

第二章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 9

第一节 小鼠和大鼠的生物学特性 9

一、小鼠 9

二、大鼠 10

第二节 兔的生物学特性 11

一、生物学特性 11

二、兔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2

第三节 豚鼠的生物学特性 12

第四节 地鼠的生物学特性 12

一、地鼠的生物学特性 12

二、解剖学特点 12

第五节 食肉类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 14

一、狗 14

二、猫 15

第六节 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 16

第七节 偶蹄类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 16

一、猪 16

二、羊 17

第八节 两栖爬行类及其它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 17

一、两栖类 17

二、爬行类 18

三、鸟类 18

四、其它 18

第三章 实验动物病毒学 21

一、实验动物病毒学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范围 21

二、实验动物病毒学的发展和未来 22

第一节 实验动物常见的病毒 22

一、痘病毒科 23

二、细小病毒科 24

三、疱疹病毒科 25

四、腺病毒科 27

五、冠状病毒科 28

六、呼肠病毒科 29

七、副粘病毒科 30

八、反录病毒科 31

九、其它 33

第二节 实验动物病毒学的监测 34

一、血清学诊断方法 36

二、病原学检查方法 37

三、其它检查病毒存在的方法 38

第四章 实验动物细菌学 40

一、实验动物细菌学概念 40

二、实验动物细菌学的研究内容 40

三、细菌与动物机体的关系 40

第一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分类 41

一、细菌的培养 41

二、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41

第二节 实验动物细菌性疾病的特点 41

第三节 实验动物细菌学监测 42

一、监测目的 42

二、监测项目 42

三、监测方法 42

四、送检要求 42

第四节 常见实验动物致病菌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危害 43

一、沙门氏菌 43

二、巴氏杆菌 45

三、支原体 45

四、鼠棒状杆菌 45

五、泰泽氏病原体 46

六、绿脓杆菌 46

七、志贺氏菌 46

八、分枝杆菌 47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病原真菌学 48

第一节 真菌学概论 48

一、形态学特点 48

二、生理学特点 48

三、致病性特点 49

四、真菌毒素的影响 49

第二节 主要的实验动物病原真菌及其致病性 49

一、浅部真菌感染 49

二、深部真菌感染 49

三、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50

第三节 实验动物真菌学检查方法 50

第六章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 52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寄生虫及寄生虫病 52

一、体内寄生虫 52

二、体外寄生虫 61

第二节 实验动物寄生虫的检查方法 62

一、寄生虫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62

二、检查方法 62

第七章 实验动物细胞遗传学 64

第一节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64

一、染色体 64

二、细胞周期 65

三、有丝分裂 65

四、减数分裂 66

第二节 骨髓及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技术 68

一、染色体标本直接制备方法 68

二、细胞和组织培养 70

三、染色体技术 71

第三节 染色体识别及核型分析 72

一、中期染色体 72

二、Lyon假说 74

第四节 实验动物细胞遗传学分析在医学实验中的应用 75

一、遗传背景 75

二、基因突变的分析 75

三、定向培育新的实验动物品系 76

附录:DNA指纹分析 77

第八章 实验动物的遗传育种及遗传质量控制 83

第一节 实验动物育种和遗传质量控制 83

一、实验动物育种的概念和近况 83

二、育种过程中的几个要点 84

三、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 87

四、实验动物品系的维持和亚系分化 88

五、实验动物的遗传监测 88

六、实验动物品系的命名 89

第二节 群体的遗传组成 90

一、表型频率、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 90

二、Hardy-Weinberg 定律 91

三、影响平衡的因素 92

第三节 远交类型品系 95

一、基本概念 95

二、远交类型动物的培育 95

三、交配系统 97

四、突变原种中突变基因的培育和维持 100

五、远交类型品系的命名 101

六、远交类型品系的应用 102

第四节 近交系 102

一、基本概念 102

二、近交系的培育 102

三、亚系和亚群 107

四、近交系的命名 108

五、维持和生产 108

六、应用 110

第五节 杂种一代和重组近交系 111

一、杂种一代的培育和应用 111

二、重组近交系的培育 111

三、重组近交系的应用 113

第六节 突变同源近交系、同源近交系和分离近交系 114

一、基本概念 114

二、同源近交系的培育 115

三、分离近交系的培育 115

四、命名 118

五、应用 119

第七节 选择培育 119

一、基本概念 119

二、选择培育和近交 120

三、某些较困难性状的选择培育 120

第八节 新技术在实验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121

第九节 实验动物的遗传监测 122

一、基本概念 122

二、可用于遗传监测的遗传特征 123

三、遗传监测常用方法和技术的比较 124

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监测中的应用 127

五、遗传监测工作的实施 128

第九章 实验动物的品系特征和应用 133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 133

一、文献资料 133

二、预实验 134

三、动物的种类和品系 134

四、动物年龄、性别和体重等参数 134

五、实验动物的微生物状态、营养、环境和实验操作 135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一般遗传特征及应用 136

一、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和遗传分类 136

二、近交类型品系和远交类型原种遗传特征的差异及应用 136

第三节 常见小鼠和大鼠近交系和突变基因的特征 140

一、常用小鼠近交系 140

二、常用大鼠品系 144

三、常见小鼠和大鼠突变基因简介 145

第十章 实验动物环境及监测 149

第一节 环境学概论 149

一、环境的定义 149

二、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49

三、环境因素的分类 149

四、环境污染的来源 149

五、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150

六、环境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50

第二节 环境监测方法 153

一、噪声的监测 154

二、照明度的监测 154

三、空气中落下菌的测定 155

四、粉尘的监测 156

五、臭气的监测 157

六、温度/湿度监测 159

七、气流,风速和换气次数测定 159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环境标准 161

一、实验动物环境的设施标准 161

二、实验动物饮水的水质标准 163

第十一章 实验动物营养及营养监测 165

第一节 实验动物营养原理 165

一、蛋白质营养 165

二、脂肪营养 166

三、碳水化合物营养 168

四、能量代谢与动物营养 168

五、矿物质营养 170

六、维生素营养 172

七、水与动物营养 176

八、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76

第二节 各种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及其特点 178

一、大鼠的营养需要及其特点 178

二、小鼠的营养需要及其特点 178

三、豚鼠的营养需要及其特点 178

四、沙鼠的营养需要及其特点 179

五、地鼠的营养需要及其特点 179

六、实验鱼的营养需要及其特点 179

七、实验兔的营养需要及其特点 179

八、狗的营养需要及其特点 179

九、实验猫的营养需要及其特点 179

十、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营养需要及其特点 179

第三节 营养因素对动物试验结果的影响 181

一、非营养研究 181

二、营养研究 182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监测 183

一、原料监测 183

二、成品监测 183

三、人员要求 185

第十二章 悉生动物 186

第一节 已知菌动物的基本概念 186

第二节 无菌动物的人工培育 188

第三节 悉生动物的代乳与药物净化 190

一、悉生动物的代乳净化 190

二、悉生动物的药物净化 191

第四节 悉生动物的饲育管理 191

一、悉生动物的营养 191

二、悉生动物的饲育管理 192

第五节 无菌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195

一、无菌动物(GFA)的一般生物学特征 195

二、形态机能特征 195

第六节 无菌动物的应用 197

一、在实验动物学方面的应用 197

二、免疫学方面的应用 197

三、微生物学方面的应用 198

四、肿瘤学方面的应用 199

五、老年学方面的应用 199

六、在放射生物学方面的应用 200

七、在营养学方面的应用 200

八、在毒理药理学方面的应用 200

九、在口腔医学方面的应用 201

十、在其它学科方面的应用 201

第七节 悉生动物和SPF动物 202

一、悉生动物 202

二、SPF动物 202

三、悉生动物的运输 203

第十三章 实验动物传染病及预防 204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204

一、造成感染的条件 204

二、机体的抵抗力 204

三、抗原与抗体 205

四、抗原与抗体反应 206

第二节 实验动物疾病概念和特点 207

第三节 实验动物传染病 207

一、病毒性疾病 207

二、细菌性疾病 213

三、病原真菌感染 218

四、支原体感染 219

五、衣原体感染 219

六、立克次氏体感染 220

七、钩端螺旋体感染 220

八、寄生虫病 221

第五节 实验动物卫生与防疫 222

一、卫生 222

二、防疫 223

第十四章 实验动物非传染性疾病 228

第一节 肿瘤 228

一、小鼠肿瘤 228

二、大鼠肿瘤 231

三、豚鼠肿瘤 233

四、兔肿瘤 234

五、非人灵长类动物肿瘤 234

六、金黄地鼠肿瘤 235

七、禽类肿瘤 235

第二节 营养及代谢性疾病 235

一、维生素缺乏症 235

二、矿物质缺乏或代谢障碍 237

第三节 遗传性疾病 238

一、小鼠遗传病 238

二、大鼠遗传病 240

三、兔遗传病 240

第四节 普通病 242

第十五章 实验动物外科 243

第一节 手术用动物的选择和体验 243

一、手术用动物的选择 243

二、手术用动物的体检 243

第二节 实验动物麻醉 244

一、术前准备 244

二、麻醉前给药 244

三、麻醉药品 244

四、常用的急救药 245

第三节 实验动物外科基本技术 246

一、动物的固定 246

二、被毛的去除法 246

三、消毒法 246

四、组织分离法 247

五、缝合法 247

六、止血法 248

第四节 术后护理 248

第十六章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250

第一节 自发性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250

一、免疫缺陷动物疾病模型 251

二、遗传性高血压大鼠疾病模型 251

三、糖尿病动物疾病模型 252

四、癫痫疾病动物模型 252

五、自发肿瘤疾病动物模型 252

第二节 诱发性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252

一、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 253

二、泌尿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254

三、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254

四、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255

五、造血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255

六、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255

七、肿瘤疾病动物模型 255

第三节 疾病转基因动物模型 256

一、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复制 256

二、动物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发展 256

第四节 动物疾病模型的比较医学 257

一、动物疾病模型的识别、鉴定 257

二、比较医学及人兽共患疾病的应用 257

三、开拓实验动物疾病新模型 257

第五节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选择和运用 258

一、选择与人类疾病特点相近似的动物疾病模型 258

二、选用遗传背景明确动物或悉生动物 258

三、注意所选疾病动物模型的实用性 259

四、熟悉环境对模型动物的影响 259

五、如何评定实验结果 259

第十七章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261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抓取和固定方法 261

第二节 实验动物编号的标记方法 262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被毛去除方法 263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264

第五节 实验动物的取血方法 269

第六节 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271

第十八章 实验动物设施 273

第一节 空气的净化处理 273

一、大气中尘埃的状况及洁净度标准 273

二、过滤器 273

三、空气过滤在实验动物设施中的应用 274

第二节 空气调节 277

一、动物房的冷、湿负荷及通风量 277

二、空气调节的基本方法 278

三、空气调节在实验动物设施中的应用 279

第三节 动物房的布置与装修 280

一、动物房的布置 280

二、动物房的装修 281

第四节 动物房的装备 282

一、动物房的笼架具 282

二、特殊装备 282

三、通风机 282

第十九章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284

第一节 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 284

第二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285

一、小鼠选择与应用 285

二、大鼠的选择和应用 286

三、兔的选择与应用 287

四、豚鼠的选择与应用 287

五、地鼠的选择与应用 288

六、狗的选择与应用 288

七、猫的选择与应用 289

八、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289

九、猪的选择与应用 290

十、羊的选择与应用 290

十一、两栖类的选择与应用 290

十二、爬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290

十三、鸽的选择与应用 290

十四、鸡和选择与应用 290

十五、长爪沙鼠的选择与应用 290

十六、棉鼠的选择与应用 291

十七、树?的选择与应用 291

第二十章 影响实验动物和实验研究的因素 293

第一节 理化因素 293

第二节 生物学因素 295

一、微生物和寄生虫 295

二、遗传 296

三、其他 296

第三节 精神神经因素 297

第二十一章 实验动物胚胎的冷冻保存 298

第一节 胚胎冷冻保存机理 299

一、冷冻损伤机制 299

二、低温保护剂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300

三、冷冻速度及诱发结晶 303

四、解冻速度及保护剂的清除 304

五、胚胎贮存温度及保存时间 305

六、胚胎移植 305

第二节 胚胎冷冻保存方法 306

一、胚胎冷冻设备 306

二、胚卵的选择 307

三、慢速冷冻低温保存法 307

四、快速冷冻法 307

五、玻璃化低温保存方法 308

第三节 冷冻胚胎活力的判定 30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