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现代心脏病治疗指南
现代心脏病治疗指南

现代心脏病治疗指南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030039335
  • 页数:5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30章
《现代心脏病治疗指南》目录

第一章 心脏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1

第一节 药物作用机制 1

一、心血管受体的影响 1

前言 1

二、酶抑制的作用 2

三、干扰特殊离子的跨膜运动(transmembrane movement) 2

第二节 剂量效应关系 3

第三节 药代动力学 3

一、给药途径 3

二、药物的吸收 4

三、药物的代谢 6

四、药物的分布 8

五、药物的排泄 9

六、常规治疗期间的药物浓度 10

一、胃肠功能的改变 11

第四节 年龄与心血管药物反应 11

二、机体成分的改变 12

三、肝功能的的改变 12

四、肾功能的改变 12

五、药物反应性的改变 13

第五节 肾脏损害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13

第六节 心脏病和药物反应 14

第七节 药物的不良反应 14

第八节 药物的相互作用 15

第二章 心室功能和心脏衰竭 18

第一节 心脏和循环的正常功能 18

一、静态和运动时的循环功能 18

二、血容量和血流量的分布 19

三、循环系统内的压力 19

四、血液动力学 21

第二节 急性心脏衰竭和循环衰竭 22

一、过量输液 23

二、肺水肿 24

三、急性心肌梗塞 25

四、急性肺栓塞 27

第三节 慢性心脏衰竭 28

一、心脏衰竭的定义 28

二、原因与分类 29

三、诱因 34

四、病理生理 35

五、流行病学与预后 39

六、临床表现 40

七、心脏衰竭的临床诊断 46

一、急性左心衰竭 51

第一节 急性心脏衰竭的治疗 51

第三章 心脏衰竭的防治 51

二、急性右心衰竭 55

第二节 慢性心脏衰竭的治疗 55

一、治疗原则 55

二、心脏衰竭的药物治疗 58

第四章 心律失常、传导障碍和猝死的病理 72

第一节 窦房结病变和房性心动过速 72

一、窦房结病变 72

二、心房纤颤和房性心动过速的病理 73

第二节 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 73

一、房室交界区的结构 73

二、附加束传导与折返性心动过速 74

三、房室 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75

四、与结-室附加束或束-室附加束有关的心动过速 75

第三节 房室传导障碍 76

一、特发性束枝纤维化 76

六、L-G-1综合症 76

五、希氏束的异位心动过速 76

二、缺血性心脏病 77

三、组织钙化性房室传导阻滞 77

四、心肌病 77

五、先天性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78

六、心肌炎 78

七、结缔组织病 78

第四节 束枝传导阻滞 78

一、左束枝阻滞 79

二、右束枝阻滞 79

第五节 室性心动过速 79

一、缺血性心脏病 79

一、出生后房室结区域的形态学异常 80

第六节 猝死 80

二、非缺血性心脏病 80

二、小血管病变 81

三、Q-T间期延长 81

四、传导系统的结构异常 81

第五章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和治疗 83

第一节 期前收缩 83

一、室上性期前收缩 83

二、室性期前收缩 84

第二节 心房扑动 84

一、诊断 84

二、治疗 85

第三节 心房纤颤 87

一、诊断 87

二、治疗 88

第四节 房性心动过速 89

二、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90

一、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90

三、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或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91

第五节 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92

一、预激综合症及隐匿旁道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92

二、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98

第六节 室性心律失常 100

一、室性期前收缩 100

二、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 102

三、各项检查的评价 103

四、临床特点 105

五、治疗 108

六、加速性室性自搏性心动过速 113

七、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长Q-T间期综合症 114

第七节 电复律 116

一、适应症 116

二、电复律技术 117

三、并发症及其处理 118

第八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 119

一、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119

二、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126

三、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128

四、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131

五、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132

第九节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 134

一、导管消融术 134

二、化学消融 135

三、手术治疗 135

四、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AICDs) 135

第六章 心动过缓的治疗 138

第一节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的适应症 138

第二节 人工心脏起搏系统的类型 139

一、起搏器的类型编码 139

二、起搏器的类型 141

一、生理性心脏起搏的作用 143

第二节 生理性心脏起搏 143

二、频率应答式起搏系统 144

第四节 永久性起搏器的埋置方法 145

一、人工心脏起搏系统 145

二、起搏系统埋置术的准备 146

三、导管电极的置入 147

四、电极的放置与定位 148

五、起搏与感知阈值的测定 149

六、脉冲发生器(起搏器)的埋置 150

第五节 起搏器埋置术的并发症、故障及处理 150

一、外科手术并发症 150

二、来自起搏器的故障 152

三、由于导线及电极的故障 153

第六节 人工起搏系统的程控 155

三、能量输出的程控 156

二、频率的程控 156

一、起搏类型的程控 156

四、感知灵敏度的程控 157

五、不应期的程控 157

第七节 起搏器应用的注意事项 158

第八节 临时性心脏起搏 158

第九节 心动过缓的药物治疗 159

第七章 心肺复苏 160

第一节 基本生命的支持 160

一、当场目睹心脏停搏时速行心前区捶击 160

二、基本的生命支持法 161

三、基本的生命支持术的终止 164

第二节 进一步的生命支持 165

一、早期电除颤、复律和心脏起搏 165

二、支持和改善循环的药物 170

三、复苏后的处理 175

一、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和病理 179

第八章 主动脉瓣疾患及其治疗 179

第一节 主动脉瓣狭窄 179

二、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 180

三、主动脉瓣狭窄的左心室功能 180

四、晕厥和猝死的机制 181

五、主动脉瓣狭窄的自然病程和临床特点 182

六、主动脉瓣狭窄的药物治疗 183

七、主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 184

第二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88

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和病理 188

二、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生理 189

三、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生理 190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左心室功能 191

五、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运动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192

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特点、自然病程和诊断 193

七、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药物治疗 195

八、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 196

九、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 201

第三节 主动脉瓣气囊扩张 202

第九章 二尖瓣疾患及其治疗 207

第一节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病理 207

第二节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208

第三节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运动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209

第四节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心功能变化 209

第五节 肺循环高压 210

第六节 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理生理 211

第七节 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心功能 212

第八节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自然病程和临床特点 212

第九节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并发症 215

第十节 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216

一、病因和病理 216

二、病生理 217

第十一节 二尖瓣脱垂 218

第十二节 二尖瓣病变的药物治疗 219

一、房颤 220

二、体循环栓塞 222

三、慢性充血性心衰 222

四、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 224

五、二尖瓣脱垂的治疗 225

第十二节 二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226

一、二尖瓣狭窄的手术指症 226

二、二尖瓣狭窄的手术方式及其指症 226

第十章 其他瓣膜疾病和联合瓣膜病的治疗 229

第一节 三尖瓣狭窄 229

一、血流动力学 229

二、治疗 229

一、血流动力学 230

第二节 三尖瓣关闭不全 230

二、治疗 231

第三节 肺动脉瓣疾患 231

一、血流动力学 231

二、治疗 232

第四节 联合瓣膜病变 232

二、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狭窄 233

三、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二尖瓣返流 233

一、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33

四、主动脉瓣返流合并二尖瓣返流 234

五、二尖瓣狭窄合并三尖瓣狭窄 234

六、手术治疗 234

第十一章 人工心脏瓣膜的临床应用 236

第一节 人工瓣膜的种类 236

一、人工瓣膜的理想标准 236

二、人工瓣膜的分类简介 236

一、人工瓣膜替换术的指症 238

第二节 人工瓣膜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238

二、人工瓣膜的选择 240

三、人工瓣膜的使用原则 240

第三节 人工瓣膜替换术后的处理原则 242

一、一般处理 242

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242

三、人工瓣膜替换术的预后 244

第十二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治疗 245

第一节 病因 245

一、致病菌 245

二、感染途径和菌血症 247

第二节 发病机制及病理 249

一、发病机制 249

二、病理 249

第三节 临床特点、诊断和自然病程 250

一、临床表现 250

二、并发症 253

三、辅助检查 25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55

五、自然病程 256

第四节 治疗和预防 256

一、治疗 256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259

第十三章 心肌炎 262

第一节 心肌炎的分类 263

一、病毒性心肌炎 263

二、感染性心肌炎 263

三、中毒性心肌炎 264

四、特发性心肌炎 264

第二节 心肌炎的预后和治疗 264

第三节 心内膜心肌活检 265

一、病理及病理生理特点 267

第二节 扩张型心肌病 267

第十四章 扩张型心肌病 267

第一节 心肌病的概念和分类 267

二、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 268

三、治疗 270

四、酒精性心肌病 274

五、围产期心肌病 275

第十五章 肥厚型心肌病 276

第一节 病理生理 276

第二节 临床特点及诊断 276

第三节 治疗 277

一、方法 277

二、症状治疗 278

第十六章 心包疾病 280

第一节 心包的解剖与功能 280

第二节 心脏压塞 280

三、心包穿刺术 281

一、心包积液与包腔内压 281

二、心脏压塞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表现 281

第三节 急性心包炎及其诊断 282

第四节 缩窄性心包炎及其诊断、治疗 283

第五节 病毒性心包炎及其治疗 284

第六节 结核性心包炎及其治疗 285

第七节 细菌性心包炎及其治疗 286

第八节 心肌梗塞后心包炎及其治疗 287

一、梗后早期心包炎 287

二、心肌梗塞后综合症 288

第九节 心脏切开术后心包疾病 288

一、急性出血性心脏压塞 288

二、术后早期心包积液及心包缩窄 288

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289

一、急性心包炎 289

三、心脏切开术后综合症 289

第十节 放射性心包炎 289

第十七章 缺血性心脏病的预防 291

第一节 一级预防——危险因素的控制 291

一、饮食、血浆胆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酯 291

二、吸烟 292

三、高血压 293

四、肥胖 293

五、糖尿病和糖耐量低下 293

六、静态生活和体力活动 293

七、遗传因素 293

八、口服避孕药、绝经 294

九、精神和性格因素 294

十、酒精 294

第二节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294

二、其他治疗 295

一、控制危险因素 295

第十八章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 297

第一节 冠状动脉的解剖和生理 297

一、冠状动脉的解剖 297

二、心肌血流的生理 298

第二节 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过程 298

第三节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过程 300

一、血栓 300

二、冠状动脉痉挛 301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机制与病理 301

一、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过程 302

二、急性心肌梗塞和再灌注损伤 303

三、影响心肌梗塞预后的因素 303

四、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 303

五、并发症 304

二、缺血性心肌病 307

一、缺血性心脏猝死 307

第五节 缺血性心脏猝死与心肌病 307

第十九章 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缺血 308

第一节 心肌耗氧量的影响因素 308

第二节 冠状动脉血流及调节因素 309

一、冠状动脉血流 309

二、冠状动脉血管阻力的调节 309

三、冠状动脉血流的部位变异 310

第三节 缺血和再灌注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311

一、缺血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311

二、再灌注现象 312

第四节 非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 312

第二十章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及其治疗 314

第一节 病理生理 314

二、临床特点 315

一、预后 315

第二节 预后及临床特点、诊断 315

三、诊断检查 318

第三节 治疗 322

一、药物治疗 322

二、运动性治疗方案 329

三、血管重建术 330

第四节 无痛性心肌缺血 330

第二十一章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332

第一节 病理生理 332

第二节 预后及临床特点 333

一、预后 333

二、临床特点 333

第三节 治疗 334

一、急性期药物治疗 336

一、病理及病理生理 338

第四节 变异性心绞痛 338

二、病情稳定后的治疗方案 338

二、临床特点 339

三、治疗 339

第二十二章 心肌梗塞 341

第一节 病理生理 341

第二节 临床特征及监测 343

一、症状 343

二、体症 344

三、心电图检查 344

四、血清酶学检查 345

五、影像学检查 345

六、监测 346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及一般治疗 346

一、急救措施 346

二、一般治疗 348

一、溶栓疗法 349

第四节 限制梗塞面积治疗及抗凝治疗 349

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352

三、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 353

四、钙拮抗剂的应用 354

五、抗凝治疗 354

第五节 并发症及其治疗 355

一、心律失常 356

二、机械性损伤 358

三、血栓及栓塞 361

四、梗塞面积扩展 361

第六节 心肌梗塞的预后、危险因素及梗后治疗 362

一、影响预后的因素 362

二、危险度分级及出院前评价 363

三、梗后阶段的治疗 365

一、冠状动脉造影指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369

第一节 冠状动脉造影 369

第二十三章 冠状动脉造影术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369

二、冠状动脉造影所需设备和器材 370

三、冠状动脉造影术 374

四、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及处理 385

五、冠状动脉解剖及投影 386

第二节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409

一、PTCA的禁忌症、适应症及病人选择 410

二、PTCA所用器材 416

三、PTCA步骤和方法 423

四、PTCA疗效评价 447

五、PTCA后再狭窄及防治 449

第二十四章 缺血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454

第一节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其他疗法比较 454

一、与药物治疗的比较 454

二、与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比较 459

一、技术与血管桥选择 460

第二节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460

二、心肌保护 462

三、适应症 462

四、并发症 465

第三节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的长期治疗 466

一、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预后 466

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长期治疗 468

第二十五章 高血压病 470

第一节 概述 470

一、诊断标准 470

二、高血压研究历史 472

三、24小时血压波动及其意义 474

四、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75

五、预防 477

第二节 常用降压药物 479

一、钙拮抗剂 482

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 483

三、肾上腺素能阻滞剂 484

四、血管扩张剂 486

五、利尿降压药 487

六、抗高血压药评价标准 488

第三节 治疗 490

一、非药物治疗 490

二、药物治疗原则 493

三、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 495

四、合并其他疾病时高血压治疗 497

五、各种类型高血压治疗 498

第四节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 502

三、皮质醇增多症(柯兴病) 503

四、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 503

二、原发性醛固酮增高症 503

一、嗜铬细胞瘤 503

五、主动脉缩窄 504

六、大动脉炎 504

七、肾动脉狭窄 504

八、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娠中毒症) 504

九、肾小球肾炎 505

一、高血压与脑卒中 506

第五节 并发症的治疗 506

二、肾脏损害 508

三、视网膜病变 509

四、心脏损害 509

第二十六章 肺循环异常 514

第一节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514

一、病因 514

二、病理学改变 514

四、临床特征及诊断 515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 515

六、治疗 516

五、自然病程和预后 516

第二节 肺血栓栓塞症 517

一、病理学改变 518

二、病理生理学及临床特征 518

三、辅助检查 520

四、诊断 521

五、自然病程和预后 521

六、治疗 522

第二十七章 妊娠与心脏病 525

第一节 妊娠时循环的改变 525

第二节 正常妊娠的临床及检查 526

第三节 不同心脏情况的处理 527

第四节 肺动脉高压 527

二、主动脉瓣狭窄 528

三、马凡氏综合症 528

第五节 各种心脏病的妊娠 528

一、二尖瓣狭窄 528

四、主动脉缩窄 529

五、肥厚性心肌病 529

六、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529

七、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29

第六节 分娩时的处理 530

第七节 妊娠与抗凝药 530

第八节 心律失常的处理 531

第二十八章 昏厥 533

第一节 病因与病理生理 533

一、心性因素 533

二、神经因素 534

第二节 临床特征和检查步骤 535

第三节 鉴别诊断、预后与治疗 536

第四节 治疗 537

第二十九章 常见老年人心脏病的治疗特点 538

第一节 老年人心脏病的一般治疗 538

一、体力活动 538

二、营养治疗 539

三、药物与饮食 540

第二节 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 540

一、治疗目的 541

二、治疗的适应症和处理原则 541

三、非药物治疗 542

四、药物治疗 542

第三节 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 543

一、病因、病理特点 543

二、临床特点 543

三、治疗特点 545

第四节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546

一、老年衰竭心脏的病理改变 547

二、临床特点 548

三、治疗特点 548

第三十章 心脏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问题 551

第一节 麻醉前准备 551

一、手术前检查与病情估价 551

二、麻醉前准备与术前用药 554

第二节 麻醉方法的选择与监测 554

一、麻醉方法的选择 554

二、麻醉期间的监测 555

第三节 各种常见心脏病的麻醉处理 557

一、瓣膜心脏病的麻醉处理 557

二、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 558

三、缺血性心脏病人的麻醉处理 5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