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社会主义税收理论若干问题
社会主义税收理论若干问题

社会主义税收理论若干问题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志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00516487
  • 页数:505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市场营销学下一篇:产权交易问答
《社会主义税收理论若干问题》目录

前言 1

税收基础理论 6

税收的本质及其特征 6

一、税收的本质 8

(一)社会再生产的一般需要和社会费用 8

(二)社会再生产三种费用的内在矛盾,决定社会费用的补偿形式 14

(三)税收作为分配范畴的一般规定性 19

(四)关于税收二般本质的不同观点 22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 25

(一)税收的强制性 26

(二)税收的无偿性 29

(三)税收的规范性 30

三、税收的社会特殊性 32

(一)税收分配关系的性质不同 33

(二)税收对社会和经济的作用不同 36

(三)纳税主体不同 37

社会主义社会税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39

一、问题的提出 40

二、决定税收存在的一般条件 47

(一)广泛的剩余产品生产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前提 48

(二)经常化的社会公共需要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前提 49

(三)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独立化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条件 52

(四)强制性的社会公共权力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上层条件 54

三、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税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57

税收与社会产品分配 66

一、社会总产品的分配与再分配 66

(一)社会总产品的二重性和分配的二重性 66

(二)社会产品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矛盾和分配的关系 69

(三)社会总产品分配过程和分配形式 71

(四)正确处理社会产品分配中的各种关系 75

(一)V的内涵 77

二、税收分配价值源泉的再认识 77

(二)工资或劳动收入和V价值不能划等号 79

(三)工资是可以含税的 80

(四)我国劳动者个人收入中的V和M 82

三、税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过程 85

(一)第一层次的分配 86

(二)第二层次的分配 86

(三)第三层次的分配 88

税收的职能与作用 91

一、税收职能作用的一般分析 91

(一)税收职能的含义 91

(二)税收职能的两个方面 93

(三)税收作用的含义 94

二、税收作用的主要表现 96

(一)组织收入作用 98

(二)调节经济作用 99

(三)政治作用 103

(四)调整社会分配关系的作用 104

(五)处理对外经济关系的作用 106

(六)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 106

(一)税收两大基本作用的关系 108

三、正确发挥税收作用的几个认识问题 108

(二)税收中性化选择问题 110

(三)税收作用的现实问题考察 112

(四)有效发挥税收作用的几个问题 113

税收原则 117

一、效益原则 118

(一)税收效益 118

(二)税收效益原则的内涵 11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税收效益原则的运用 120

二、公平原则 123

(一)税收公平原则 123

(二)税收公平原则的内涵 12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税收公平原则的运用 127

三、财政原则 129

(一)财政原则的确立 129

(二)税收财政原则的内涵 13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税收财政原则的运用 132

四、法治原则 133

(一)法治原则的重要性 134

(二)税收法治原则的内涵 13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税收法治原则的运用 138

(四)税收诸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140

(一)经济杠杆作用的一般特点 144

税收经济杠杆的理论与实践 144

一、税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 144

(二)税收经济杠杆的特点 148

(三)税收杠杆机制的具体应用 150

二、税收杠杆与其它经济杠杆的关系 153

(一)税收杠杆与价格杠杆 153

(二)税收杠杆与信贷杠杆 155

(三)税收杠杆与工资杠杆 156

(四)税收杠杆与利润杠杆 158

(一)我国税收杠杆运用的历史回顾 159

三、税收经济杠杆的运用 159

(二)市场经济国家运用税收杠杆的启示 161

(三)进一步发挥税收杠杆对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调节作用 165

税收负担 170

一、税收负担概念及其衡量的指标体系 170

(一)税收负担的概念及分类 170

(二)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体系 172

二、确定我国税收负担的原则 175

(一)合理负担原则 176

(二)税负公平原则 179

(三)确实的原则 181

三、我国现行税收负担基本状况的分析 182

(一)总量考察 182

(二)结构考察 184

四、影响税收负担的主要因素 186

(一)经济方面的因素对税收负担的影响 187

(二)国家经济政策方面的因素对税收负担的影响 188

(三)财政体制方面的因素对税收负担的影响 191

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税负运动 194

(一)税负运动的含义 194

(二)税负运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195

(三)税负运动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198

(四)我国的流转税是否存在税负转嫁问题 199

税制结构 210

税制结构模式 210

一、税制结构的概念 210

二、决定税制结构的条件 212

(一)经济发展水平 212

(二)经济形态与经济运行机制 213

(三)国民经济结构 214

三、税种的分类与选择 215

(一)以课税对象为标准的分类 216

(二)以管理权限为标准的分类 216

(三)以征收内容为标准的分类 216

(四)以计税依据为标准的分类 217

(五)以课征方法为标准的分类 217

(六)以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为标准的分类 217

(七)以税收的征收有无特定用途为标准的分类 218

(八)根据价格与税收的关系分类 218

(一)生产阶段课税对象的选择 218

(三)分配阶段课税对象的选择 219

(四)消费阶段课税对象的选择 219

(二)流通阶段课税对象的选择 219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税制结构目标模式 220

(一)选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税制结构目标模式的指导原则 220

(二)税制结构目标模式选择的几种观点 222

(三)以流转税与所得税并行的税制结构,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目标模式 229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税制建设 232

一、新中国工商税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依据 232

(一)1949—1958年 232

(二)1958—1978年 235

(三)1978年到现在 237

二、税制改革的几点启示 242

(一)正确认识税收,才能运用和发挥它的职能作用 242

(二)税负总量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税负应体现政策,其侧重点是发展经济 243

(三)新时期建立的复税制是我国税制建设的一个大发展 244

(四)税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246

(五)增强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调动地方理财的积极性,要实行分税制 247

三、现行税制及其展望 248

(一)现行税制基本上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 248

(二)积极稳妥地完善现行税制 251

一、流转税概述 254

(一)流转税的起源和发展 254

流转税 254

(二)流转税的类型 256

(三)流转税的特点 256

二、新中国建立以来流转税制的演变 258

(一)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的流转税制度阶段 259

(二)简化税制,实行商品流通税阶段 260

(三)1958年进一步简化税制到1973年实行工商税阶段 261

(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税制改革 262

三、我国现行流转税概要 263

(一)产品税 263

(二)增值税 264

(三)营业税 268

(四)发挥流转税优惠减免促产作用 268

四、现行流转税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269

(一)调整结构体系 270

(二)合理运用税种 270

(三)规范增值税的征收制度 270

(四)建立消费税的原则 271

(五)完成立法手续 272

所得税 273

一、所得税的起源 273

(一)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274

二、新中国所得税制的建立和发展 274

(二)开始全面建设时期 275

(三)经济建设新时期 277

三、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 280

(一)对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的客观必然性 280

(二)对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处理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一种新型方式 282

(三)对我国现行国营企业所得税几个问题的探讨 287

四、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完善我国所得税 293

(一)现行所得税制的内在矛盾和改革的客观条件 293

(二)所得税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探索 295

一、资源税 302

资源级差税 302

(一)资源级差转化为企业级差收入及其影响 303

(二)怎样运用经济杠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 306

(三)资源税的完善与发展——普遍征收调节级差 309

二、盐税 314

财产税及其他税 322

一、我国财产税的产生与发展 322

(一)财产税的概念 322

(二)财产税的产生与发展 323

(三)财产税的特点和作用 324

二、我国现行财产税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326

(一)房产税 326

(二)土地使用税 327

(三)车船使用税 328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财产税体系 329

(一)建立和完善财产税体系的指导思想 329

(二)建立和完善财产税体系的初步设想 330

四、其他税(行为目的税) 331

(一)行为目的税概述 331

(二)现行行为目的税的主要税种及存在的问题 333

(三)行为目的税总体评价及其展望 337

税收管理体制 342

一、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 342

税务管理 342

二、税收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和作用 344

(一)税收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344

(二)税收管理体制的作用 346

三、税收管理体制建立的依据 347

(一)国家政治体制 347

(二)国家经济体制 348

(三)财政管理体制 349

(四)税收的作用和国家赋予税收的任务 349

四、新中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历史回顾 349

(一)新中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建立 350

(一)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 354

(二)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需要 354

五、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客观必然性 354

六、我国建立分税管理体制的原则 355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355

(三)依法治税的需要 355

七、分税管理体制的设想 356

(一)建立中央和地方两大税收体系 356

(二)有利于形成中央和地方相对独立的税收体系 356

(二)权限划分与制衡机制 358

(三)征税机构的设置 359

附:一些国家的税收管理体制 359

一、国际税收的产生及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 363

(一)国际税收的产生和发展 363

国际税收 363

(二)国家税收与国际税收关系 366

二、税收管辖权 367

(一)税收管辖权的概念 367

(二)行使税收管辖权的原则 368

(三)税收管辖权的选择 370

三、国际税收协定 372

(一)国际税收协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73

(二)国际税收协定中应坚持的一些原则 375

(三)国际税收协定与国内法的关系 377

四、区域性经济联盟与国际税收 379

五、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385

(一)国际上主要的避税手法 385

(二)国际避税的原因及规律 390

(三)我国“三资”企业避税情况 392

一、税收征收管理的概念、内容及作用 402

(一)税收征收管理的概念及其属性 402

税收征收管理 402

(二)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内容 403

(三)税收征收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406

二、我国税收征管的历史 409

(一)实现税收职能,必须加强征收管理 409

(二)正确处理征管和促进生产的关系是做好征管工作的指导思想 410

(三)专业管理和群众办税、部门协作是做好征管工作的有效途径 411

(四)征管模式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情况 412

(五)税收征管工作要正确处理执行税法和完成税收计划的关系 412

(六)加强征收管理必须强化法治 413

三、税收征管改革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和原则 413

(一)征管改革的必要性 413

(二)征管改革的指导思想 414

(三)税收征管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415

四、建立税收征管体系 417

(一)征管法规 417

(二)征管组织机构 421

(三)征管实施方法 421

(四)征管监控体系 424

附:一些国家的税收征管制度 425

税收法治 435

一、概述 435

(一)税收法治的概念 435

(二)税收法治与税收法制的关系 436

(一)税收法治是实现税收职能的保证 437

(二)加强税收法治是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的要求 437

二、税收法治的意义 437

三、税收法制的作用 438

(四)加强税收法治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438

(一)税收法律规范的一般作用 438

(三)税收法治是实现税收强制性的基本手段 438

(二)我国社会主义税收法律的社会作用 440

四、税收法治的基本内容 440

(一)立法 441

(二)执法 442

(一)税收法治意识薄弱 444

(二)税收法律约束力小,权威性差 444

五、现行税收法律制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444

六、加强税收法治 447

(一)明确建设税收法制的原则 447

(二)建立健全相对的税收法律独立体系 449

(三)强化税收法律机制 451

(四)增强税收法律意识 453

一、税收优惠的概述 454

(一)税收优惠的概念 454

税收优惠 454

(二)税收优惠的客观必然性 455

(三)税收优惠的特点 457

二、对我国税收优惠的回顾 458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税收优惠(1949—1952年) 458

(四)十年动乱时期的税收优惠(1966—1976年) 459

(三)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税收优惠(1957—1966年) 459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税收优惠(1976年— ) 459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税收优惠(1953—1956年) 459

三、税收优惠的原则 460

(一)适度原则 460

(二)配合原则 461

(三)倾斜原则 462

(四)效益原则 463

(一)税收减免 464

(二)起征点 464

四、税收优惠的形式 464

(三)税收扣除 465

(四)优惠退税 466

(五)盈亏互抵 466

(六)加速 折旧 467

(七)税收抵免 467

(九)税收饶让 468

(十)税收递延 468

(八)优惠税率 468

五、税收优惠的管理 469

(一)减税免税的管理 469

(十一)税收还贷 469

(二)出口产品退税的管理 472

(三)税收还贷的管理 473

附:西方的税式支出理论与实践 475

一、税收监督的一般概念 480

(一)税收监督的定义 480

税收监督 480

(二)税收监督的特点 481

二、税收监督的存在和发展 484

(一)内在根源 484

(二)外部条件 487

(三)税收监督的发展 488

三、税收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492

(一)税收监督的意义 493

(二)税务监督的作用 494

(三)税收监督作用产生的效应 496

四、税收监督的内容与形式 497

(一)税收监督的内容 498

(二)税收监督的对象 500

(三)关于监督形式 501

编后 505

(二)税收管理体制的几次调整 5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