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现代血栓病学
现代血栓病学

现代血栓病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钟,郑植栓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10346792
  • 页数:574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护理管理学下一篇:实用产科护理
《现代血栓病学》目录

第壹章 凝血系统概述&汪钟 1

第壹节 凝血蛋白 1

壹、 促凝蛋白 1

第一篇 血凝、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 1

贰、 抗凝调节蛋白 2

叁、 纤溶蛋白 3

第贰节 凝血过程 5

壹、 凝血过程的传统观点 5

贰、 凝血过程的现代观点 6

第叁节 抗凝调节 8

第肆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10

壹、 纤溶过程 10

贰、 纤溶酶原的活化 10

叁、 纤溶的调节 11

壹、 因子Ⅻ 14

第四章 X酶复合物与凝血酶原酶复合物&郑植荃 14

第二章 凝血的接触激活途径&林 勇 汪 钟 14

第一节 接触激活系统的蛋白因子 14

贰、 前激肽释放酶 16

叁、 高分子量激肽原 17

壹、 接触激活系统中各因子的相互作用 19

肆、 因子Ⅺ 19

第二节 接触激活系统因子的相互作用及调节 19

贰、 接触激活的调节 20

第三节 触激活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系 22

壹、 与纤维蛋白溶解的关系 22

贰、 与血压调节的关系 22

叁、 与因子Ⅶ激活的关系 22

肆、 与补体系统的关系 23

柒、 与内皮细胞的关系 23

陆、 与白细胞的关系 23

伍、 与血小板的关系 23

第肆节 与接触激活途径有关的疾病 24

壹、 接触激活系统蛋白因子及其抑制剂的先天性缺陷 24

贰、 与接触系统相关的获得性异常 25

第三章 凝血的组织因子途径&汪 钟 29

第一节 因子Ⅶ 29

一、因子Ⅶ的结构与生化特性 29

二、因子Ⅶ和因子Ⅶa 31

三、因子Ⅶ的活性和水平 31

壹、 组织因子的结构与生化特性 33

第二节 组织因子 33

贰、 组织因子的表达 35

第三节 因子Ⅶ/组织因子复合物 37

第四节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 38

壹、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的生物特性 39

贰、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的生理功能及与临床的关系 40

第一节 X酶复合物 44

壹、 因子Ⅷ的分子生物学 44

贰、 因子Ⅸ的分子生物学 47

叁、 X酶复合物中因子Ⅷ和因子Ⅸ的作用 48

第二节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50

壹、 凝血酶原的活化 51

贰、 因子V的结构与功能 51

叁、 凝血酶原 51

第陆章 纤维蛋白的形成与稳定&郑植荃 54

第一节 纤维蛋白原 54

壹、 纤维蛋白原的分子结构 54

贰、 纤维蛋白原分子的不均一性 55

叁、 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55

二、纤维蛋白多聚体的组成 56

一、纤维蛋白单体的形成 56

第二节 纤维蛋白的形成 56

第三节 纤维蛋白的稳定 58

一、因子Ⅻ的结构 58

二、因子Ⅻ的激活 59

三、因子Ⅻa的作用机制 61

四、因子Ⅻa催化的交联蛋白质 62

第六章 凝血因子的分子生物学&杨健民 卢大儒 薛京伦 66

第一节 非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66

一、血块结构及稳定因子 66

一、凝血醇原 72

第二节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72

二、凝血因子Ⅸ 73

三、凝血因子Ⅶ 78

四、凝血因子Ⅹ 79

第三节 辅助因子 79

一、凝血因子Ⅷ 80

二、凝血因子Ⅴ 82

三、细胞辅助因子—组织因子 82

第四节 抗凝调节蛋白 83

一、蛋白C 83

二、蛋白S 84

三、蛋白Z 85

第七章 止血蛋白异常的分子遗传学&卢大儒 杨建民 薛京伦 87

第一节 止血蛋白基因突变的基础知识 88

壹、 突变的分类 88

贰、 突变的效应 88

叁、 多态现象 89

第贰节 血友病的分子遗传学 89

壹、 因子Ⅷ基因异常 90

贰、 因子Ⅸ 92

一、因子Ⅻ 95

第叁节 接触激活止血蛋白异常的分子遗传学 95

二、因子Ⅺ 96

三、激肽释放酶原以及大分子量的激肽原 96

第肆节 其他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异常的分子遗传学 96

一、因子Ⅹ 96

二、因子Ⅶ 97

三、凝血酶原 97

第伍节 其他凝血辅助因子异常的分子遗传学 97

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97

二、因子Ⅴ 98

二、蛋白S 99

第陆节 凝血抑制物异常的分子遗传学 99

一、蛋白C 99

三、抗凝血酶Ⅲ 100

四、肝素辅因子Ⅱ 101

第柒节 血块结构蛋白稳定因子异常的分子遗传学 101

一、纤维蛋白原 101

二、因子ⅩⅢ 102

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03

三、α2纤溶酶抑制剂 103

一、 纤溶酶原 103

第捌节 纤维蛋白溶解因子异常的分子遗传学 103

第玖章 蛋白C、蛋白S和血栓调节蛋白的生化和生理&张德昌 106

第一节 蛋白C 106

一、蛋白C的分子结构 106

二、蛋白C的生理功能 108

三、蛋白C功能的调节机理 109

第二节 蛋白S 110

一、蛋白S的分子结构 110

二、蛋白S的生理作用 111

一、血栓调节蛋白的分子结构 112

第三节 血栓调节蛋白 112

三、蛋白S功能的调节机理 112

二、血栓调节蛋白的生理作用 114

三、血栓调节蛋白的细胞生物学 115

二、a2-巨球蛋白的作用机理 118

第十一章 巨核细胞及其生成&周序斌 118

第二篇 血 小 板 118

一、a2-巨球蛋白的结构 118

第一节 a2-巨球蛋白 118

第九章 蛋白酶抑制剂&王兆钺 118

三、a2巨球蛋白的生物学作用及病理生理意义 119

第二节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120

一、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特点 120

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受体 121

三、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生物学特性 125

四、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缺乏及其临床意义 126

第三节 抑肽酶类抑制剂 129

一、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分子结构与分布 129

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129

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的临床意义 130

二、纤溶系统组成及其起源 132

第一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概述 132

一、历史回顾及现状 132

第十章 纤维蛋白溶解及调节新概念&朱广瑾 132

三、纤溶系统作用过程 133

四、纤溶和凝血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134

第二节 纤溶系统基本成分的生化、分子结构和功能 135

一、纤溶酶原 135

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136

三、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138

四、其他纤溶酶原激活物 139

五、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39

六、纤溶酶和纤溶酶抑制剂 141

第三节 纤溶系统的调节与生理、病理过程 143

二、纤溶系统与生理和病理过程 143

一、纤溶过程的调节作用 143

第壹节 巨核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48

壹、 巨核细胞的生成 148

贰、 血小板的产生 150

叁、 巨核细胞生长的调节 150

第贰节 巨核细胞形态学 153

壹、 α颗粒和膜蛋白 154

第叁节 巨核细胞的生物化学 154

贰、 收缩蛋白 157

叁、 脂类 157

肆、 致密体内含物 157

第肆节 巨核细胞实验方法 158

壹、 骨髓巨核细胞分离 158

贰、 巨核细胞祖细胞的克隆分析 159

第伍节 巨核细胞的病理 159

陆、 巨核细胞白血病 160

伍、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160

肆、 骨髓增生性疾病 160

叁、 获得性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60

贰、 先天性巨核细胞再生不良 160

柒、 其他血液病引起的巨核细胞病态 161

第十二章 血小板超微结构&包承鑫 163

第壹节 周围区 163

壹、 外衣 164

贰、 单位膜 164

叁、 膜下区 164

贰、 微纤维 165

壹、 微管 165

第贰节 溶胶 凝胶区 165

第叁节 细胞器区 168

壹、 α颗粒 168

贰、 致密颗粒 169

叁、 溶酶体 169

肆、 过氧化酶小体 169

伍、 其他器官或内容物 169

第肆节 膜系统 169

壹、 开放管道系统 169

叁、 膜复合物 170

贰、 致密管道系统 170

第十三章 血小板免疫学&王兆钺 172

第壹节 血小板抗原 172

贰、 血小板同种抗原的分类 172

叁、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74

肆、 输血后紫癜 175

第贰节 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76

壹、 概述 176

贰、 奎宁与奎尼丁引起的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78

叁、 肝素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179

壹、 概述 181

第叁节 感染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181

贰、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的血小板减少 182

叁、 其他感染相关的血小板减少 183

第肆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83

壹、 病因与发病机理 184

贰、 临床表现 188

肆、 诊断 189

伍、 治疗 189

叁、 实验室检查 189

第十四章 血小板膜与受体&许澍淮 192

第壹节 血小板膜结构特征 192

壹、 膜脂质 192

贰、 膜蛋白 192

叁、 膜内架 194

第贰节 血小板膜受体 194

壹、 与聚集有关的受体 194

贰、 与粘附有关的受体 198

叁、 与止血和血栓形成以及凝血、纤溶有关的其他血小板膜受体 208

肆、 与免疫调节有关的血小板膜受体 209

第十五章 血小板激活及其机制&金有豫 212

第壹节 血小板激活的过程及其机制 212

壹、 配基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212

贰、 G蛋白的调节 215

叁、 细胞内信号转导 217

肆、 切应力引起的血小板激活 222

第贰节 血小板激活的放大与增强 222

第叁节 血小板激活的去敏感和抑制 223

壹、 G蛋白的种类 225

第壹节 G蛋白概述 225

第十六章 G蛋白在血小板激活中的转导作用&郑植荃 225

贰、 主要与G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 226

叁、 G蛋白的激活 227

第贰节 血小板G蛋白的调节作用 227

壹、 调节腺苷酸环化酶 227

贰、 调节磷脂酶C 228

第叁节 血小板低分子三磷酸鸟苷结合蛋白 229

壹、 血小板低分子三磷酸鸟苷结合蛋白的种类 229

贰、 血小板低分子三磷酸鸟苷结合蛋白的功能 229

第壹节 血液流动和血栓形成 231

壹、 血管内皮在维持血液流动性中的作用 231

第壹拾柒章 血小板与其他细胞在血栓形成中的相互作用&许澍淮 231

贰、 止血栓形成的过程 233

叁、 病理性血栓形成的过程 234

第贰节 止血和血栓形成中血小板反应性的多细胞调节 234

壹、 红细胞对血小板反应性的调节 235

贰、 白细胞对血小板反应性的调节 236

叁、 内皮细胞对血小板反应性的调节 238

第叁节 血小板、白细胞、内皮细胞在血栓形成与组织损伤中的相互作用 239

第壹拾玖章 血栓素合成酶与受体&戴信雄 周慧萍 242

贰、 分子特性 243

叁、 酶抑制剂 243

第壹节 血栓素合成酶 243

壹、 反应性质 243

肆、 互补DNA克隆和一级结构 244

伍、 基因型结构和基因表达的调节 244

陆、 病理生理学 246

第贰节 血栓素A受体 247

壹、 药理活性 247

贰、 激动剂和拮抗剂 247

肆、 信号转导系统 248

叁、 分子性质 248

伍、 互补DNA克隆和一级结构 249

陆、 结构与活性 249

柒、 基因组结构 251

捌、 TXA2受体调控 251

玖、 病理学 252

第三篇 血 管 255

第十九章 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汤 健 张 曼 255

第壹节 血管的起源和分类 255

壹、 动脉的结构特点 256

第贰节 血管壁的结构 256

贰、 静脉的结构特点 257

第叁节 血管壁组成与功能 257

壹、 内皮细胞 257

贰、 平滑肌细胞 259

叁、 细胞外基质 263

第肆节 血管重塑 264

第贰拾章 血管内皮的生化、免疫和细胞生物学&唐朝枢 周 兰 266

第壹节 内皮的结构及选择性通透作用 266

壹、 内皮细胞 266

贰、 内皮下层 267

壹、 内皮细胞对血流的调节 269

第贰节 内皮细胞对血流的调节及正常血流的抗血栓作用 269

第叁节 内皮细胞对血小板功能的调节 270

壹、 血小板功能 270

贰、 正常血流的抗血栓作用 270

贰、 内皮细胞相关的抗血小板功能成分 271

叁、 内皮细胞促血小板聚集特性 272

第肆节 内皮细胞在凝血、抗凝及纤溶过程中的作用 273

壹、 与内皮细胞相关的支持凝血的成分 273

贰、 内皮细胞的抗凝血特性 274

叁、 内皮细胞的纤溶特性 275

壹、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76

第陆节 内皮细胞在管壁修复和重塑中的作用 276

贰、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277

叁、 转化生长因子 277

肆、 肝素样平滑肌细胞生长抑制剂 277

伍、 内皮素 277

陆、 血管紧张素Ⅱ 277

柒、 肾上腺髓质素 278

第柒节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278

壹、 选择素家族 278

叁、 整合素家族 279

贰、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279

肆、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 280

第贰拾壹章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潘家绮 282

第壹节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及分子克隆 283

壹、 基因结构 283

贰、 互补DNA和蛋白结构 284

第贰节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构型 284

壹、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休及亚单位构型 284

贰、 功能区结构 285

壹、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分泌功能 286

第肆节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贮存和分泌 286

第叁节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生物合成 286

贰、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贮存区及促释放素 287

第伍节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功能 288

壹、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 288

贰、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止血中的作用 288

第陆节 血管性血友病 289

壹、 基因及遗传学 289

贰、 血管性血友病分型 289

伍、 产前诊断 290

叁、 临床表现 290

肆、 实验室检查 290

陆、 治疗 291

第贰拾贰章 内皮源血管活性因子&唐朝枢 刘秀华 292

第壹节 内皮素 292

壹、 发现 292

贰、 内皮素的生物化学特征 293

叁、 内皮素的体内分布及释放调节 293

肆、 内皮素对血管张力的调节及其机理 293

伍、 内皮素与凝血和纤溶系统 294

贰、 内皮源舒张因子的生物化学特性 295

第贰节 内皮源舒张因子 295

壹、 发现 295

叁、 内皮源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系统与血管张力调节 296

肆、 内皮源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系统与凝血和纤溶系统 296

第叁节 肾上腺髓质素 297

壹、 肾上腺髓质素的生物化学特性与分布 297

贰、 肾上腺髓质素的生物学作用 298

第肆节 C型利钠利尿多肽 298

壹、 C型利钠利尿多肽的生物化学特性 298

贰、 C型利钠利尿多肽的生物学作用 299

第一节 一般概念 301

一、流变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发展 301

二、圆管中的液体流动 301

第贰拾叁章 血液流变学&廖福龙 李 文 301

三、泊肃叶公式 302

四、血液在管中流动的速度与剪切率 303

五、细胞轴向迁移与法-林效应 303

六、紊流 304

七、物质传输 304

一、内皮细胞代谢的血流调节 305

第二节 血流对凝血与血栓的影响 305

二、凝血的血流调节 306

三、血细胞与内皮间或细胞间粘附的血流调节 306

四、血流对凝血参数的影响 308

第三节 血栓栓塞的流变学测定方法 309

一、血栓弹力图法 309

二、振荡式凝血粘弹性测定 309

三、凝血的旋转剪应力测定法 310

四、体外血栓仪法 311

六、血小板聚集仪 312

五、实时表面荧光显微录相 312

第贰拾肆章 先天性和获得性高凝状态&时其煌 315

第壹节 概况 315

第贰节 先天性高凝状态 316

壹、 先天性抗凝血酶Ⅲ缺乏 316

贰、 先天性蛋白C缺乏 318

叁、 先天性蛋白S缺乏 320

肆、 激活的蛋白C拮抗 320

伍、 先天性肝素辅因子Ⅱ缺乏 322

第叁节 获得性高凝状态 323

壹、 抗磷脂抗体血栓综合症 323

陆、 先天性纤溶酶原缺乏 323

捌、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323

柒、 先天性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剂异常 323

贰、 阵发性夜间性血红蛋白尿 329

叁、 骨髓增生性综合症 329

肆、 其他 329

第贰拾伍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潘家绮 331

第壹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 331

壹、 血管内凝血 331

贰、 防护和代偿机能 332

肆、 凝血因子消耗与纤维蛋白溶解 334

第贰节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34

壹、 发病率及临床表现 334

叁、 缺血性组织坏死 334

贰、 实验室检查 335

第叁节 诊断和治疗 337

壹、 诊断 337

贰、 治疗 338

第壹节 静脉血栓形成 340

壹、 流行病学 340

第贰拾陆章 静脉血栓形成与肺血栓栓塞&朱元珏 赵永强 340

贰、 发病机制 341

叁、 临床表现 342

肆、 诊断 342

伍、 治疗 344

陆、 预后 347

柒、 预防 347

第贰节 肺血栓栓塞 348

壹、 流行病学 348

贰、 发病机制 348

肆、 病理生理 349

叁、 病理 349

伍、 临床表现 350

陆、 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351

柒、 诊断 352

捌、 治疗 352

玖、 预后 354

壹拾、 预防 354

第壹节 冠心病与血栓 356

壹、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研究 356

第贰拾柒章 心内血栓及全身血栓栓塞&金兰 356

贰、 不稳定性心绞痛与血栓 357

叁、 急性心肌梗塞与血栓 359

第贰节 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 360

壹、 溶栓治疗的方法 361

贰、 再通指标 363

叁、 副作用 363

肆、 治疗效果的评价 363

伍、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某些特殊问题 366

壹、 心室内血栓形成 367

第叁节 心内血栓形成和周围动脉栓塞 367

贰、 心房内血栓形成 370

叁、 人工心瓣膜 372

第贰拾捌章 周围动脉疾病&管 珩 375

第壹节 急性动脉阻塞 375

壹、 病因 375

贰、 临床表现 376

叁、 诊断 376

第贰节 慢性动脉阻塞 377

壹、 病因 377

伍、 预后 377

肆、 治疗 377

贰、 临床表现 379

叁、 检查和诊断 380

肆、 处理 381

第叁节 周围血管疾病治疗 381

壹、 外科手术治疗 381

贰、 溶栓治疗 383

贰、 脑梗塞 385

第贰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 385

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85

第贰拾玖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杨明山 385

第壹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 385

叁、 其他动脉疾患 387

第叁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388

壹、 治疗目的 388

贰、 治疗原则 388

叁、 治疗方法 389

第壹节 肾小球肾炎与血栓栓塞 398

壹、 凝血机制在肾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398

第叁拾章 肾脏病与血栓栓塞&康子琦 郑法雷 398

贰、 肾炎病人凝血状态的监测 399

叁、 肾小球肾炎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399

第贰节 肾病综合症与高凝状态 400

壹、 肾病综合症高凝状态的原因 400

贰、 肾病综合症治疗原则 401

第叁节 急性肾衰的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 402

壹、 肾内微血栓形成在溶血性 尿毒症综合症发生急性肾衰中的作用 402

贰、 凝血异常在先兆了痫伴发急性肾衰中的作用 403

第肆节 微血栓形成在慢性肾衰进展中的作用 403

壹、 排异反应与血栓 404

第伍节 肾移植与血栓 404

贰、 排异反应的治疗 405

第叁拾壹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佘铭鹏 梁 平 407

第壹节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的基本过程 407

壹、 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的几种假说 407

贰、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形态学 408

第贰节 动脉壁的血栓和纤溶系统 410

壹、 动脉壁血栓形成和纤溶 410

贰、 内皮细胞的作用 412

叁、 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412

肆、 巨噬细胞的作用 413

伍、 血小板的作用 414

第叁节 凝血与纤溶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生物学作用 415

壹、 纤维蛋白及降解产物对内皮细胞的作用 415

贰、 纤维蛋白及降解产物对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415

叁、 纤维蛋白及降解产物对巨噬细胞的作用 416

肆、 凝血酶对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416

伍、 纤溶酶原激活物与血管新生 416

第肆节 血栓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417

壹、 动脉粥样硬化中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417

贰、 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炎症成分与血栓形成 417

肆、 纤溶抑制因素与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418

叁、 动物模型中的内皮剥脱与血栓形成 418

第伍节 血脂与血栓形成及纤溶的关系 419

壹、 血脂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 419

贰、 血脂与凝血因子的关系 420

叁、 血脂与纤溶作用的关系 420

肆、 血脂对前列环素的作用 421

伍、 脂蛋白(a)的作用 421

第陆节 血栓形成和急性缺血性综合症 422

壹、 冠脉粥样斑块破裂的病理 422

贰、 引起冠脉斑块破裂的主要因素 423

叁、 粥样斑块破裂与出血及血栓形成 424

第叁拾叁章 骨髓移植的血栓性并发症&陆道培 黄晓军 426

第贰节 骨髓移植受者出凝血方面的异常 426

壹、 凝血状态的异常 426

贰、 血管方面的异常 426

第叁节 静脉插管相关的血栓与栓塞性并发症 427

第肆节 肝静脉阻塞综合症 427

壹、 肝静脉阻塞综合症的危险因素 427

贰、 肝静脉阻塞综合症的病理 428

叁、 肝静脉阻塞综合症的发生机制 429

肆、 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430

伍、 预防与治疗 431

第伍节 血栓性微血管病 432

第陆节 其他 433

壹、 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 433

贰、 肺部静脉阻塞疾病 433

伍、 抗凝血酶Ⅲ 435

肆、 纤溶酶原 435

叁、 血小板 435

贰、 其他凝血因子 435

壹、 纤维蛋白原 435

第壹节 正常妊娠的凝血状态 435

第叁拾肆章 产科与凝血&许杭 435

第贰节 孕产妇血栓性疾患 436

壹、 静脉血栓 436

贰、 肺血栓栓塞 436

叁、 易发生凝血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产科情况 437

肆、 其他有血栓形成或形成倾向的内科疾患 439

叁、 疾病的原因 443

贰、 先天性或遗传性原因 443

壹、 母亲方面的原因 443

第叁拾伍章 新生儿及儿童血栓性疾病&王慧敏 443

第壹节 血栓性疾病的病因 443

肆、 治疗诊断方面的原因 444

伍、 特发性血栓性疾病 444

第贰节 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445

壹、 动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 445

贰、 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 445

贰、 临床症状及体症 446

叁、 实验室检查 446

第叁节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446

壹、 病史 446

叁、 微血管内血栓形成 446

肆、 特殊检查 447

第肆节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447

壹、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 447

贰、 血栓性疾病的治疗 448

壹、 历史 450

贰、 国外艾滋病流行的趋势 450

第叁拾陆章 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异常血象&王爱霞 450

第壹节 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概况 450

叁、 我国和东南亚艾滋病流行概况 451

第贰节 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血象表现 451

壹、 急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期 451

贰、 无症状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452

叁、 艾滋病期 452

第叁节 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治疗和预防 453

壹、 治疗 453

贰、 预防 454

壹、 内皮细胞受损的检测 456

第叁拾柒章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查的应用&王鸿利 456

第壹节 在血栓前状态中的应用 456

贰、 血小板激活的检测 457

叁、 凝血因子激活的检测 458

肆、 抗凝系统活化的检测 459

伍、 纤溶系统活化的检测 460

第贰节 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 461

壹、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461

贰、 抗栓和溶栓治疗的监测 467

叁、 血栓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469

肆、 血栓性疾病预后的判断 470

壹、 实验方法的可靠性 471

第叁节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查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471

贰、 实验方法的评价 473

第叁拾捌章 血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孙 刚 周北凡 张孔来 475

第壹节 方法学综述 475

第贰节 血栓性疾病的人群研究 476

壹、 现患率调查及发病率监测 476

贰、 前瞻性研究 477

叁、 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试验研究 479

贰、 怀孕和婴儿期的影响 480

叁、 吸烟 480

壹、 年龄 480

第叁节 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480

肆、 饮食 481

伍、 地区差异 481

陆、 感染和炎症 481

柒、 停经 482

捌、 肥胖 482

玖、 雌激素的应用 482

壹拾、 糖尿病 482

壹、 饮酒和锻炼 483

第肆节 血栓性疾病的保护因素 483

壹拾壹、 社会和心理影响 483

壹拾贰、 遗传分布 483

贰、 药物干预 484

第五篇 防治血栓性疾病的药物 486

第肆拾章 肝素与口服抗凝药&金有豫 486

第壹节 肝素 486

壹、 化学 486

贰、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487

叁、 药物代谢动力学 488

肆、 适应症及用药方法 489

伍、 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490

第贰节 低分子量肝素 490

壹、 化学及来源 490

贰、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491

叁、 药物代谢动力学 491

肆、 临床应用 491

第肆节 口服抗凝药 491

壹、 化学 492

贰、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492

肆、 临床应用 493

叁、 药物代谢动力学 493

伍、 影响口服抗凝药效应的因素及药物相互作用 494

陆、 不良反应 494

柒、 常用药物 495

第肆拾壹章 水蛭素及其他新抗栓药&徐 琦 陈可冀 王克林 498

第壹节 凝血过程 498

壹、 凝血酶 498

第贰节 凝血酶抑制剂 499

壹、 水蛭素的研究 499

贰、 因子Xa 499

贰、 Hirugen和Hirulogs的研究 503

叁、 PPACK和Argatroban的研究 504

肆、 ssDNA aptamers的研究 504

第叁节 其他新抗栓药 504

壹、 因子Xa抑制剂 504

贰、 因子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抑制剂 505

第肆拾贰章 抗血小板药&汪钟 508

第壹节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及调节 508

第贰节 抗血小板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评价 509

壹、 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 510

贰、 影响环核苷酸代谢的药物 514

叁、 受体拮抗剂 515

肆、 凝血酶抑制剂 518

伍、 其他 518

第肆拾叁章 溶栓药&朱广瑾 523

第壹节 溶栓药的作用及研究动向 523

壹、 溶栓药作用原理和种类 523

贰、 溶栓药物发展历程回顾 523

第贰节 溶栓治疗研究进展 529

壹、 溶栓辅助药物 529

贰、 溶栓治疗并发症的研究 530

壹、 基因转移的物理方法 531

贰、 基因转移的化学方法 531

第肆拾肆章 血栓性疾病的基因治疗&黎 健 533

第壹节 基因转移与表达 533

叁、 基因转移的生物方法 535

第贰节 基因治疗研究现状 537

壹、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互补DNA导入血管内皮细胞 538

贰、 治疗型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538

附录一:几类凝血及血液流变检测仪器简介 541

附录二:中文名词索引 552

附录三:英文名词索引 56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