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
- 页数:598 页
目录总序凡例序 聂荣臻前言第一编第一章 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创立 6
第一节 下决心发展火箭技术 6
第二节 火箭技术基础的建立 11
第三节 早期的空间探索活动 26
第二章 航天工业体系的形成 32
第一节 火箭工业体系的建立 32
第二节 从空间规划到工程研制 38
第三节 空间技术研究院 42
第四节 新基地的建设 47
第三章 航天活动与航天技术的发展 51
第一节 进入航天时代 51
第二节 动乱中的挫折与斗争 57
第三节 航天事业的新时期 61
第四节 举世瞩目的成就 71
第二编第一章 探空火箭 83
第一节 探空火箭的起步 84
一、初战遇波折 84
二、循序渐进见成效 86
三、关怀和勉励 88
第二节 气象火箭 89
一、“T-7”和“T-7A”气象火箭 89
二、“和平二号”气象火箭 92
三、“和平六号”气象火箭 94
第三节 生物试验火箭 96
一、“T-7A(S1)”生物(大白鼠)试验火箭 97
二、“T-7A(S2)”生物(狗)试验火箭 98
第四节 用于技术试验的探空火箭 102
一、卫星仪器、设备的高空性能试验 102
二、发动机点火系统高空性能试验 104
第二章 液体燃料火箭 105
第一节 仿制练兵 106
第二节 第一枚自行设计的火箭 109
第三节 走上独立研制的道路 113
第四节 飞向太平洋 117
第三章 固体燃料火箭 126
第一节 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126
一、早期的探索 126
二、实用型发动机的研制 131
第二节 水下发射的固体燃料火箭 139
第四章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151
第一节 第一枚航天运载火箭 152
一、发射卫星需要多级火箭 152
二、寻求实用、先进的总体设计方案 153
三、大力协同、组织基础技术攻关 154
一、百吨级推力发动机和高空液体火箭发动机 157
第二节 突破多级火箭技术 157
二、第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160
三、火箭结构 160
四、独特实用的控制系统 164
五、新的飞行测量系统和安全系统 167
第三节 飞向太空 169
第五章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173
第一节 总体方案的形成 174
一、总体方案的论证 174
二、轨道方案的确定 176
三、为减轻每一公斤而奋斗 178
四、摸索方案设计阶段的规律 178
第二节 新技术的应用 180
一、平台——计算机方案 180
二、用摇摆发动机提供控制力 182
三、推进剂用自生增压法增压 184
四、推进剂贮箱的材料采用高强度的铝铜合金 185
五、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研制 186
第三节 大型地面试验 189
一、全箭弹性振动试验 190
二、第二级火箭全系统试车 191
第四节 再接再厉,获得成功 192
第六章 “风暴一号”运载火箭 195
第一节 研制试验型火箭 196
第二节 重型卫星上天 201
一、运载能力的提高 201
二、制导方案的改进 202
三、测控系统的办调与研制生产 203
第三节 一箭三星发射成功 205
第七章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209
一、方案演变过程 210
第一节 采用低温推进剂火箭方案 210
二、“长征三号”总体方案 211
三、发射轨道 213
四、运载能力 214
第二节 攻关与突破 214
一、突破低温技术在材料工艺上的应用 215
二、攻克氢氧发动机技术难关 216
三、制服纵向耦合振动 220
四、低频振动环境的管理 222
五、发射场合练 224
六、全系统试车成功 225
第三节 向地球静止轨道进军 227
一、迈开第一步 227
二、查出故障,进行改装 230
三、登上新的高峰 231
第一节 “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 238
第三编第一章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38
第二节 卫星研制过程 240
一、“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组成 240
二、卫星各分系统的技术设计 241
三、卫星研制工作的几个阶段 247
四、攻克技术难关 248
五、严格进行地面试验 253
第三节 第一颗卫星上天 255
一、发射星的总装、测试 255
二、在发射场 256
三、批准发射 257
四、我国第一颗入造卫星发射成功 258
第二章 科学实验卫星 263
第一节 “实践一号”卫星 265
一、任务的提出和方案概述 265
二、研制过程 268
三、成功发射与长期运行 272
第二节 “实践二号”卫星 274
一、方案的演化 274
二、一箭三星 278
三、总体协调 279
四、把好质量和“分离”关 284
五、发射前后 287
第三章 返回式遥感卫星 289
第一节 试验型返回式卫星 290
一、总体方案的确定 290
二、几个分系统方案的确定与攻关 293
三、卫星综合性地面试验 306
四、“天”“地”配合试验 307
五、卫星的总装与测试 309
一、首次回收卫星获得基本成功 310
第二节 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与回收 310
二、再接再厉圆满回收 312
三、一九七八年的开门红 316
第三节 应用型返回式卫星 316
一、应用型返回式卫星的方案 316
二、应用型返回式卫星试验情况 317
第四章 静止通信卫星 321
第一节 研制的主要过程 322
一、任务提出与方案探索 323
二、方案设计与总体协调 324
三、列入重点,加快步伐 326
第二节 卫星的组成和技术关键 327
一、试验通信卫星的概貌和组成 327
二、试验通信卫星的技术关键 330
三、总装测试和大型试验 339
第三节 在地球静止轨道上运行 347
一、开赴发射场前的准备 347
二、发射场的战斗生活 348
三、试验卫星的发射 349
四、试验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定点 350
第四节 卫星通信的试验和使用 354
一、电视图象清晰,音质优美 354
二、祝贺与评论 356
第四编第一章 航天发射场和地面设备 361
第一节 发射场的作用 361
第二节 发射场的建设 363
一、三号发射场区 363
二、二号发射场区 366
三、西南航天发射场 369
第三节 地面机械设备 372
第四节 地面测试发控设备和飞行测量系统 378
一、地面测试及发射控制设备 379
二、遥测系统的地面设备 381
三、外测系统的地面设备 383
第二章 卫星地面测控网与地面站 386
第一节 地面测控网 387
第二节 静止卫星的测控 397
一、微波统一系统 397
二、静止通信卫星测控网 398
三、胜利完成任务 400
第三节 卫星通信地面站 402
第三章 材料工艺和大型试验设施 407
第一节 材料与工艺 407
第二节 大型试验设施 420
二、环境试验设施(包括动态、静力、振动、真空试验设施) 422
一、风洞设施 422
三、发动机试验设施 429
四、全箭系留试车台 432
五、仿真模拟设施 433
六、天线试验设备 434
七、检漏设备 434
八、计算机 435
九、计量技术 436
第五编第一章 航天工程的科学管理 441
第一节 “三步棋”和研制程序 442
一、加强预先研究,坚持预研先行 443
二、型号研制要按程序办事,实行分阶段管理 444
第二节 总设计师系统与两条指挥线 446
一、以总设计师系统为核心的技术指挥线 446
二、以计划调度为中心的行政指挥线 447
三、在统一领导下两条指挥线的合作 448
第三节 型号总体设计部 449
第四节 航天工程的计划管理 453
一、型号研制计划 453
二、航天工程计划的综合平衡原则 454
三、计划协调技术与动态调度 456
第五节 航天工程的质量管理 459
一、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460
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462
三、试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464
四、把全部工作纳入质量第一的轨道 465
第二章 航天队伍的形成和成长 467
第一节 队伍的组建和构成 467
一、航天队伍的组建 468
二、航天队伍的构成 470
一、充分信任知识分子 481
第二节 信任、依靠、关怀 481
二、放手使用知识分子 485
三、热情关怀知识分子 487
第三节 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489
一、在初期的探索中练兵 489
二、在自行设计中增长才干 490
三、在独立研制的实践中磨炼、提高 491
四、培养高尚的精神风貌 493
第三章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 496
第一节 坚持自力更生,独立研制 496
一、自力更生为主,开展国际交流 496
二、建立独立的航天工程体系 499
三、走自行设计之路 501
第二节 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 503
一、确定与国力相适应的发展重点和奋斗目标 503
二、在导弹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航天技术 506
三、努力提高航天工程的技术经济效益 508
第三节 组织社会主义大协作 510
一、基础工业是航天事业的后盾 510
二、建立全国协作网 511
第六编第一章 对外交往与合作 517
第一节 进入对外开放的新时期 517
第二节 与一些国家、国际组织的交往和合作 522
一、中国——法国 522
二、中国——日本 523
三、中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524
四、中国——美国 525
五、中国——巴西 527
六、中国——意大利 527
七、中国——英国 529
八、中国——欧洲空间局 529
一、国际宇航联合会 530
第三节 参加国际空间组织的活动 530
二、国际电信联盟 531
三、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 532
四、国际标准化组织 533
第二章 航天技术与现代化 534
第一节 发展航天技术的重要意义 534
第二节 航天技术应用的成就 538
一、卫星通信工程的成就 539
二、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的成就 540
三、应用科学实验卫星进行空间研究 545
第三节 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推广 547
后记 559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事业大事年表 560
彩色插图目录 577
人名索引 581
英文目录 588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为革命事业奉献终生》王纪华纪念集编审委员会 1995
- 《新编历史小丛书 祖逖北伐》何兹全著 2019
-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丛书 消化影像诊断学 原著第3版》王振常,蒋涛,李宏军,杨正汉译;(美)迈克尔·P.费德勒 2019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食疗本草》辑校》(唐)孟诜撰;(唐)张鼎增补;尚志钧辑校 2019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事业单位招聘护士综合应试策略》杨会香,井秀玲,马小霞主编 2019
- 《中国朝鲜族民间故事丛书 阿里郎 朝》李龙得 2019
-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孙津川传》肖振才著 2018
- 《幼儿园课程资源丛书 幼儿园语言教育资源》周兢编 2015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国学经典诵读》(中国)严琼燕 2019
- 《思维导图 超好用英语单词书》(中国)王若琳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两京烟云》陈诗泳,赖秀俞责任编辑;(中国)千慧 2019
- 《HTML5从入门到精通 第3版》(中国)明日科技 2019
- 《反常识》张娟责任编辑;(美国)邓肯·J.瓦茨 2019
- 《MBA大师.2020年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专用辅导教材 数学考点精讲》(中国)董璞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