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岩石学
岩石学

岩石学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都城秋穗,久城育夫著;常子文译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3031·2655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
《岩石学》目录
标签:岩石学 岩石

目录 1

第一编 晶体的光学性质 1

第1章 晶体和赤平极射投影 1

1.1 晶形和面角 1

1.2 晶轴、轴率及指数 2

1.3 晶系 2

1.4 赤平极射投影原理 4

1.5 赤平极射投影的作图 5

1.6 根据吴氏网求赤平极射投影 6

第2章 晶体光学基础 8

2.1 晶体和光 8

2.2 频率、偏光及折射 8

2.3 光学的均质体和光学的非均质体 10

2.4 一轴晶的光速面 10

2.5 一轴晶的折光率曲面和光波的振动方向 11

2.6 二轴晶的光速面 13

2.7 二轴晶的折光率曲面和光轴角 14

2.8 二轴晶光波振动方向 16

2.9 光性方位 17

2.10 色散 18

2.11 矿物的消光和颜色 19

2.12 光性异常 20

第二编 偏光显微镜 21

第3章 偏光显微镜的构造与调试 21

3.1 偏光显微镜的发展史 21

3.2 偏光镜 21

3.3 偏光显微镜的构造 22

3.4 直光镜与锥光镜偏光的调整 23

第4章 直光镜下的观察 25

4.1 直光镜下观察的概要 25

4.2 只用下偏光观察之一——长度和角的测定 25

4.3 下偏光观察之二——矿物外形轮廓上的凹凸和贝克线 25

4.4 在正交偏光下的观察之一——消光 26

4.5 正交偏光下观察之二——迟差与干涉色 28

4.6 Michel-Lévy 的干涉色色谱表 29

4.7 锐敏色检板及其他检板 30

4.8 消光角测定和延性符号 31

4.9 求柱状和板状晶体在薄片中的消光角的作图法及其结果 32

4.10 消光角与晶系的关系 33

4.11 矿物的多色性和吸收的观察 36

第5章 在锥光镜下的观察 37

5.1 干涉像的原理 37

5.2 一轴晶垂直光轴的切片 38

5.3 一轴晶与光轴斜交的切片 39

5.4 一轴晶平行光轴的切片 40

5.5 二轴晶垂直X或Z的切片 40

5.6 二轴晶垂直一个光轴的切片 42

5.7 二轴晶平行光轴面的切片 43

6.1 自由旋转台的构造 44

第6章 自由旋转台的使用法 44

6.2 自由旋转台测定的补正 45

6.3 对任意薄片测定二轴晶的X、Y、Z方位 46

6.4 测定光轴角 47

6.5 结晶形态方向的测定 48

第7章 折光率的测定法 49

7.1 油浸法的原理 49

7.2 浸油 50

7.3 折光仪 50

7.4 光源 51

7.5 主折光率的测定 51

7.6 测定折光率时实际上应注意的事项 52

第三编 造岩矿物的光学性质 54

第8章 造岩矿物概论 54

8.1 造岩矿物的分类和本篇提要 54

8.2 造岩矿物的性质和鉴定 55

8.3 矿物的名称 57

9.1 硅氧矿物类 59

第9章 架状结构硅酸盐类 59

9.2 长石族 61

9.3 似长石族 67

9.4 沸石族 70

第10章 层状结构硅酸盐类 73

10.1 云母族 73

10.2 黑硬绿泥石 76

10.3 叶蜡石 76

10.4 滑石 77

10.5 蛇纹石 77

10.6 绿泥石 78

10.7 葡萄石 78

10.8 粘土矿物 79

10.9 海绿石 80

11.1 辉石族 81

第11章 链状结构硅酸盐类 81

11.2 硅灰石 87

11.3 蔷薇辉石 88

11.4 角闪石族 88

第12章 对偶状结构硅酸盐及环状结构硅酸盐 97

12.1 黄长石 97

12.2 绿帘石族 97

12.3 硬柱石 100

12.4 绿纤石 100

12.5 符山石 100

12.6 绿柱石 101

12.7 堇青石 101

12.8 大隅石 102

12.9 电气石 102

12.10 斧石 102

13.1 橄榄石族 104

第13章 岛状结构硅酸盐类 104

13.2 硅镁石族 105

13.3 锆石 106

13.4 榍石 106

13.5 石榴石族 107

13.6 硅线石 108

13.7 红柱石 109

13.9 黄玉 110

13.8 蓝晶石 110

13.10 十字石 111

13.11 硬绿泥石 111

第14章 硅酸盐以外的造岩矿物 112

14.1 方解石 112

14.2 白云石 112

14.3 霰石 113

14.4 刚玉 113

14.6 尖晶石族 114

14.5 金红石 114

14.7 磁铁矿 115

14.8 钛铁矿 115

14.9 赤铁矿 115

14.10 褐铁矿 116

14.11 水镁石 116

14.12 磷灰石 116

14.13 萤石 117

14.14 黄铁矿 117

14.15 磁黄铁矿 117

14.16 石墨 117

第一至第三编 附录 119

附录1 与结晶光学和显微镜及造岩矿物有关的参考书 119

附录2 电磁光学概要 119

附录3 显微镜用岩石薄片的制作 122

附录4 在显微镜下测定构成岩石的矿物的量比 123

附录5 造岩矿物的分离 124

参考文献 126

第四编 岩石的岩相和成因分类及性质 127

第15章 岩相学(或岩类学)的原理 127

15.1 岩石和岩相学 127

15.2 岩相学的历史 127

15.3 岩石的成因三分法 128

15.4 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 129

15.5 岩型名称的表现法和书写法 130

第16章 火成岩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 132

16.1 火成岩的一般性质 132

16.2 火成岩的化学组成的规律性 133

16.3 (K2O+Na2O+CaO)/Al2O3比与矿物组合 134

16.4 硅氧饱和度和碱性岩石的概念 135

16.5 C.I.P.W标准矿物成分 137

参考文献 138

17.1 岩石区、火成岩共生和岩石系列 139

第17章 玄武岩质岩浆的种类和岩石系列 139

17.2 玄武岩质岩浆的种类 140

17.3 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系列 143

17.4 岩浆和岩石系列的种类 146

17.5 层状侵入分异岩体的研究 148

17.6 格陵兰的Skaergaard侵入岩体 150

参考文献 154

第18章 火成岩的岩型分类、命名和系列 155

18.1 火成岩的结构,火山岩与深成岩 155

18.2 表示火成岩结构的术语 156

18.3 火成岩岩型分类表 157

18.4 镁铁质的火成岩类 159

18.5 中间组成的火成岩类 163

18.6 长英质的火成岩类 166

18.7 超镁铁质岩类 172

18.8 煌斑岩类 174

18.9 火山碎屑岩类 175

第19章 火成岩体的形状及其生成机制 177

19.1 喷出岩体 177

19.2 侵入火成岩体 178

19.3 花岗岩质岩石的出露形态 182

参考文献 184

第20章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组成 185

20.1 变质作用和变质作用的种类 185

20.2 前进变质作用 186

20.3 变质岩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 188

20.4 变质相 191

20.5 变质作用的压力型 193

参考文献 196

第21章 变质岩的岩型分类和命名 198

21.1 变质岩的结构 198

21.2 变质岩岩型名的种类,特别是主要表现结构的岩型名 199

21.3 泥质沉积岩起源的区域变质岩 200

21.4 镁铁质火成岩起源的区域变质岩 201

21.5 榴辉岩和榴辉岩相 203

21.6 石英长石质和钙质的区域变质岩 204

21.7 接触变质岩和它的变质相 204

第22章 沉积岩的分类和命名 206

22.1 沉积岩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206

22.2 砂岩 208

22.3 泥质沉积岩 210

22.4 钙质沉积岩 211

22.5 硅质沉积岩 212

参考文献 213

第四编 附录 214

附录6 关于岩类学及一般岩石学的参考书 214

附录7 C.I.P.W.norm计算 214

附录8 造岩物质的分子量表 219

23.1 岩石成因论的发展史 221

第23章 岩石成因序论 221

第五编 造岩矿物的相关系与岩石的形成条件 221

23.2 相律 224

23.3 共熔关系 227

23.4 反应关系与Bowen的反应原理 229

23.5 火成岩的结晶温度 231

23.6 火成岩多样性机制的概述 232

23.7 地球的构成 236

参考文献 239

第24章 火成岩与上地幔的主要造岩矿物的相关系 240

24.1 前言 240

24.2 Mg-Fe橄榄石 240

24.3 石榴石 242

24.4 辉石 243

24.5 磁铁矿与钛铁矿 249

24.6 斜长石 250

24.7 碱性长石 251

24.8 氧化硅矿物 252

24.9 上地幔的含水矿物 253

参考文献 255

第25章 熔融实验与火成岩的成因 257

25.1 玄武质岩浆的起源 257

25.2 安山质岩浆的起源 264

25.3 花岗质(流纹岩质)岩浆的起源 267

参考文献 270

第26章 变质反应与变质岩的形成条件 272

26.1 变质作用引起的矿物变化 272

26.2 单纯的固相反应与变质作用的压力型 272

26.3 含水矿物与脱水反应 275

26.4 泥质岩前进变质作用的化学反应 278

26.5 镁铁质火成岩的前进变质作用的化学反应 282

26.6 变质作用与火成作用的边界 283

26.7 每一变质相的温度和压力 285

参考文献 286

第27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的微细构造 287

27.1 前进变质作用中矿物变化的机制 287

27.2 矿物的形状与界面自由能 288

27.3 矿物形成的时间因素 289

27.4 矿物定向性的成因 290

27.5 条带状构造的成因 291

27.6 贯入片麻岩与混合岩 292

参考文献 294

第六编 从岩石学观点看地球的构成与演化 295

第28章 地球上的主要火成岩群及其成因 295

28.1 岩石成因论与构造地质学 295

28.2 锶同位素与火成岩的成因 297

28.3 大洋中脊系的火成岩 301

28.4 大洋岛的火山岩 303

28.5 弧状列岛与大陆边缘的火山弧 305

28.6 造山带的花岗质岩石 311

28.7 含橄榄岩的各种火成岩群 314

28.8 斜长岩 319

28.9 高原玄武岩及伴生的侵入岩体 321

28.10 大陆地区的碱性火山岩类 325

28.11 碳酸盐岩 327

28.12 金伯利岩 328

参考文献 329

第29章 变质带的形成 331

29.1 板块运动与变质带的形成 331

29.2 日本的变质带 332

29.3 变质带一般性质的概述 336

29.4 前寒武纪地盾的形成与大陆生长 338

29.5 大洋中脊与沿转换断层的变质作用 340

参考文献 341

第五至第六编 附录 342

附录9 实验岩石学及岩石成因论的参考书 34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