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大学用书  犯罪学原论
大学用书  犯罪学原论

大学用书 犯罪学原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甘妹
  • 出 版 社:汉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6
  • ISBN: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
《大学用书 犯罪学原论》目录

第一章 犯罪之概念 1

第一节 实质意义的犯罪 1

犯罪学原论 目录 1

第二节 形式意义的犯罪 2

第三节 白领阶级犯罪 3

第四节 经济犯罪 4

第五节 潜在犯罪 5

第六节 犯罪之相对性 6

第二章 犯罪与犯罪人之分类 9

第一节 犯罪之分类 9

第二节 犯罪人之分类 11

第一节 犯罪学的意义 17

一、狭义的犯罪学 17

第三章 犯罪学的意义及性质 17

二、广义的犯罪学 18

第二节 犯罪学之性质 20

第四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23

第一节 统计的研究方法 23

第二节 个别的研究方法 23

第三节 综合的研究方法 24

第五章 犯罪学的成立(犯罪人类学派) 25

第一节 龙布罗梭之贡献 25

第二节 斐利之贡献 27

第三节 加罗法洛之贡献 28

第六章 近代犯罪学的各理论 31

第一节 社会学的犯罪理论 31

(一)精神(心理)分析学 37

二、心理学的犯罪理论 37

一、精神病理学的犯罪理论 37

第二节 精神病理学及心理学的犯罪理论 37

(二)个性心理学 44

第三节 生物学的犯罪理论 44

一、体质生物学 44

二、遗传生物学 45

第四节 动态的犯罪理论 46

第七章 犯罪的个人原因 49

第一节 身体构造与犯罪 49

一、犯罪人之身体特征 49

二、体型、体质与犯罪 51

三、其他身体障碍与犯罪 58

第二节 精神的障碍与犯罪 60

一、精神病与犯罪 62

二、精神病质人格与犯罪 66

三、智能不足与犯罪 73

四、中毒性精神障碍与犯罪 82

第三节 遗传关系与犯罪 85

一、犯罪性之遗传 85

二、遗传负因之研究 87

三、孪生子之研究 91

第四节 性别与犯罪 93

一、男、女性犯罪在数量上之差异 94

二、男、女性犯罪在方法上之差异 105

三、男、女性犯罪在年龄上之差异 111

四、女性犯罪之生理特性 115

第五节 年龄与犯罪 117

一、犯罪者之年龄分布 117

二、犯罪种类与年龄 120

三、初次犯罪年龄与犯罪倾向 123

第六节 累犯者犯罪生活曲线之研究 125

第八章 犯罪的自然环境原因 157

第一节 季节与犯罪 157

一、暴力犯罪与季节 157

二、财产犯罪与季节 158

三、性犯罪与季节 159

第二节 时日与犯罪 167

一、犯罪发生之时间 167

二、犯罪发生较多之日期…………………………………………?第三节 地域与犯罪………………………………………………?一、国内不同区域犯罪现象之特色………………………… ?二、都市与乡村之犯罪比率 174

三、都市与乡村之犯罪特色 176

四、都市与乡村犯罪现象之趋势 176

五、特殊地区与犯罪 178

一、经济的发展与犯罪 181

第一节 经济状况与犯罪 181

第九章 犯罪的社会环境原因 181

二、经济的变动与犯罪 182

第二节 战争与犯罪 191

第三节 家庭环境与犯罪 193

一、缺损家庭 195

二、不良家庭 200

三、贪困家庭 207

第四节 学校教育与犯罪 212

一、犯罪者之学历 212

二、犯罪者之学业成绩 215

三、犯罪者在校时之学习态度 218

第五节 职业关系与犯罪 221

一、职业别犯罪率 221

二、职业与犯罪种类 225

三、失业、转业与犯罪 226

第六节 文化环境与犯罪 228

一、不良的书报 228

二、电影、电视 229

第十章 犯罪预测之研究 233

第一节 犯罪预测之意义 233

第二节 犯罪强测研究之发展 235

第三节 犯罪预测之重要性 239

第四节 犯罪预测之可能性 241

第五节 犯罪预测之可信性 243

第六节 犯罪预测在犯罪学上之地位 244

第七节 犯罪预测之方法及技术 245

一、巴杰斯之再犯预测法 246

二、葛鲁克之再犯预测法 249

三、希德之再犯预测法 251

四、欧林之再犯预测法 254

五、葛鲁克之少年非行早期预测法 256

六、胡雷之少年累犯预测法 258

第八节 我国之再犯预测研究 266

一、再犯之社会原因的研究 266

二、出狱者之再犯预测研究 282

第十一章 犯罪被害者之研究 303

第一节 犯罪学与被害者学 303

第二节 犯罪被害者研究之发展 304

第三节 被害者之概念 306

第四节 被害者之分类 310

第五节 各种犯罪之被害者特性 314

第六节 犯罪被害之补偿立法 344

第七节 犯罪被害之预防对策 349

第八节 被害者学之展望 35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