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河南省地理
河南省地理

河南省地理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剑峤等
  • 出 版 社: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12356·2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
《河南省地理》目录
标签:地理

一、从全国看河南 4

(一)居中的地理位置 5

(二)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 8

(三)光辉的革命历史 10

(四)在全国四化建设中的地位 12

二、多种多样的地形和矿藏 15

(一)东西迥异的地表形态 15

1.地形特征 16

2.四大山系 19

3.最大的盆地——南阳盆地 27

4.辽阔坦荡的豫东平原 29

5.独特的黄土地貌 32

(二)丰富多彩的矿藏资源 34

1.金属矿 36

2.非金属矿 39

3.能源矿 42

三、兼有南北特色的气候 45

(一)气候特征及其形成 45

1.两个明显的气候特征 45

2.气候形成的几个主要因素 47

(二)气候要素的基本状况及其分析 51

1.气温 51

2.降水 59

3.湿度、蒸发量和云雾 64

(三)农业气候资源 67

1.光能资源 67

2.热量资源 70

3.水分资源 72

4.风能资源 74

(四)多样的气象灾害 76

1.干旱 76

2.雨涝 78

3.干热风 80

4.冰雹、霜冻和雨淞 81

四、复杂多变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84

(一)江淮黄海四大水系 84

1.汇入海河水系的卫河和漳河 86

2.处于中、下游转折段的黄河 86

3.南北不对称的淮河水系 88

4.注入长江的大支流——汉水的唐白河和丹江 90

(二)河流水文的三大特点 91

1.水量比较贫乏 91

2.流量变化显著 92

3.含沙量很多 94

(三)不均衡的地表水 96

1.微妙的水量平衡 96

2.形成地表径流的因素 98

3.地表径流的分布状况 100

(四)丰富的地下水 103

1.辽阔的“地下海” 103

2.几种特殊的地下水——温泉水、热水和肥水 106

(五)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 110

1.水资源的基本状况 110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的不利因素 112

(六)水利建设的伟大成就及今后治理的方向 114

1.主要水利工程和效益 114

2.黄河的巨变 117

3.水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和保护问题 120

五、过渡性的自然景色 126

(一)由棕壤、褐土过渡到黄棕壤 127

1.土壤的一般特征 128

2.七个主要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130

3.低产田的改良和利用 135

(二)由落叶阔叶林向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过渡的植被 138

1.植被的几个主要特征 138

2.比较复杂的植被类型 141

3.多种多样的植物资源 148

(三)由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的动物 154

1.动物的一般特征及其区系的划分 155

2.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158

(四)积极发展中的自然保护区 160

1.亟待保护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60

2.自然保护区一瞥 162

六、稠密众多的人口 167

(一)人口的繁衍 168

1.历史时期的人口 168

2.建国以来的人口 171

(二)复杂的人口结构 176

1.以汉族为主的民族结构 176

2.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化的年龄结构 178

3.以农业为主的职业结构 180

4.亟待提高的文化教育程度结构 182

(三)人口的分布 184

1.相对均匀的总人口分布 185

2.普遍稠密的农村人口分布 187

3.以中小城市为主的城镇人口分布 189

七、兴旺发达的农业 192

(一)古老农业的崭新阶段 192

1.悠久的农业历史 192

2.建国以来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 195

3.河南在全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199

(二)日益合理的农业结构与布局 200

1.农业结构特点 200

2.规模宏大的耕作业 207

3.调整中的林业 219

4.发展中的畜牧业和渔业 225

5.迅速增长的农村工副业 229

(三)河南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31

1.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土地利用率 232

2.继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234

3.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基地化 237

八、飞速发展的工业 240

(一)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工业 240

1.解放前工业近于空白 241

2.建国以来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 243

(二)主要工业部门的发展和布局 250

1.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能源工业 250

2.以有色金属为优势的冶金工业 255

3.全面发展的机械制造工业 260

4.中小结合、遍地开花的化学工业 261

5.高速发展的纺织工业 262

6.大有可为的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 265

(三)加速发展工业 267

1.发挥资源优势,加快重点部门的建设 268

2.调整工业结构,适应四化建设需要 270

3.改善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 272

九、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 275

(一)部门齐全的交通运输业 275

(二)“双十形”的铁路交通 276

1.纵贯南北的京广铁路 278

2.横穿东西的陇海铁路 280

3.穿行于西部山地的太焦——焦枝线 281

4.处于两大铁路干线交点上的郑州铁路枢纽 282

5.居全国首位的地方铁路 286

6.铁路的发展远景 289

(三)稠密的公路网 290

1.解放后公路的迅速发展 290

2.主要公路干线及其发展远景 293

(四)内河航运与航空运输 296

1.改进中的内河航运 296

2.以郑州为转运站的航空运输 297

十、星罗棋布的城市 299

(一)省会郑州的振兴 300

(二)历史名城的新生 304

1.洛阳市 304

2.开封市 306

(三)工矿城市的兴起 309

1.平顶山市 309

2.焦作市 310

3.鹤壁市 311

4.义马市 312

5.三门峡市 313

6.濮阳市 314

(四)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 315

1.安阳市 315

2.新乡市 316

3.商丘市 317

4.许昌市 318

5.驻马店市 319

6.周口市 319

7.南阳市 321

8.信阳市 321

9.漯河市 322

十一、前景灿烂的旅游业 324

(一)名山奇水 326

1.居五岳之中的嵩山 326

2.避暑胜地鸡公山 328

3.黄河畔的邙山游览区 331

4.百泉 333

(二)文化遗址 335

1.仰韶文化遗址 335

2.殷墟 337

3.商代古城 339

(三)名胜古迹 340

1.少林寺 340

2.白马寺 342

3.相国寺 344

4.龙亭 346

5.铁塔 347

6.岳王庙 349

7.龙门石窟 350

8.卧龙岗 352

9.杜甫故里 354

10.巩县宋陵 356

11.张衡墓 35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